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蒋中正文集(13)2013-03-27 05:19:09

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戰
——————————————————————————–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實行三民主義的步驟
  第二節 北伐的成功與革命的教訓
  第三節 國府遷都南京後之內憂與外患
  第四節 抗戰對國內的影響
  第五節 抗戰在國際的地位——抗戰期間及戰前對日戰略與外交戰的經過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實行
三民主義的步驟
——————————————————————————–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戰
版面原件:第47頁,第48頁,第49頁,第50頁,第51頁
〔第47頁〕
國父自民國三年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以來,有鑒於革命屢次之失敗,深知非健全黨的組織,不足以順應國民革命的要求,乃於民國八年十月,改定中華革 命黨為中國國民黨。十二年一月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十二年十一月即發表改組宣言,十三年一月乃開全國代表大會於廣州,改組始告成功。
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永遠不變的最高原則。 國父在全國代表大會開會詞裏就這一點指示我們說:「我們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是永遠不變的,要大家自始至終去實行。 這個主義在同盟會沒有成立以前已經是確定了,成立同盟會要實行這個主義,後來推翻滿清以至於建立民國也是為了實行這個主義。」所以國父在改組中國國民黨的 時期,惟致力於訂定實行主義的方法。 國父說道:「無論做什麼事,成功都是在好方法。方法自何而得呢?是自學問智識而得。先有了學問,便有智識,有了智識,便有方法。有了好方法來革命,一經發 動。就馬到成功。」
中國國民黨改組時期, 國父的指示,雖在研求方法,實踐力行,然而我們要知道:方法是在因時制宜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國父在民國十年已明白指示我們說:「凡百事情,知了之後才去行,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知也要去行,當中必走許多『之字路』,經過很多的錯誤,是很艱難的。為 什麼不避去那類錯誤的艱難呢?因為知是很難的。如果等到知了才行,那麼行的時候,便非在幾百年幾千年之後不可,恐怕沒有定期了。所以我們人類有時候不知也 要去行。」到了改組中國國民黨的時,革命的方法已經有了充分的指示和討論,革命的行動已經是知而後行, 國父仍然指示我們說:「如果我們立意要國家富強,方法是有的。就是方法一時想不通,只要百折不回,一往向前做去,總是可以做得到。」由〔第48頁〕此可 知:革命的行動要依照革命的方法,革命的行動亦可以改進革命的方法。所以說:三民主義是不變的,而實行主義的方法不是不可變的。
從前革命黨中同志與一般國民對 國父的學說沒有真切的認識,和一致的信心,所以 國父組織中華革命黨,由他一人擔當起來。 國父追述那個時候的情形,說道:「我們的革命雖有幾次成功,但均是軍事奮鬥的成功,而革命事業並沒有完成,就是因為黨之本身不鞏固之故。所以黨中的黨員均 不守黨中的紀律,各自為政,既沒有盲從一致信服的舊道德,又沒有活潑於自由中的新思想。……那時我沒有法子,只得我一個人肩起這革命的擔子,從新組織一個 中華革命黨。」又說:「有一件事情要大家注意,就是從前本黨不能鞏固的地方,不是有什麼敵人用大力量來打擊我們,完全是由於我們自己破壞自己,是由於我們 同志思想見識過於幼稚,常生出無謂的誤解。所以全黨的力量便非常渙散,革命常因此失敗。」所以 國父改組中國國民黨,要我們有一致的認識,堅強的組織,嚴明的紀律,依照國民革命的目標和方法,實踐實行。
國民革命的目標,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裏更有詳明的規定。在政治方面,宣言說道:「凡為軍閥者,莫不與列強之帝國主義發生關係。所謂民國政府已為軍閥 所控制,軍閥則利用之結歡於列強,以求自固。而列強亦即利用之,資以大借款,充其軍費,使中國內亂糾纏不,以攫取利權,各佔勢力範圍。由此點觀測,可知中 國內亂,實有造於列強。列強在中國利益相衝突,乃假手於軍閥,殺我民以求逞。」在經濟方面,宣言說道:「內亂足以阻滯中國實業之發展,使中國市場充斥外 貨。坐是之故,〔第49頁〕,中國之實業即在中國境內,猶不能與國外資本競爭。其為禍之酷,不止吾國人政治上之生命為之剝奪,即經濟上之生命,亦為之剝奪 無餘。」所以國民革命的目標,為帝國主義與軍閥;而其工作為廢除不平等條約與打倒軍閥,使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的現象,永遠絕跡於國內。
國民革命的方法和步驟是由軍政訓政以達於憲政。這個步驟,是自同盟會以來,相沿不變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撮其要義,就軍政時期的工作,說道: 「自本黨改組後,以嚴格之規律與精神,樹立本黨組織之基礎。對於本黨黨員,用各種適當方法,施以教育及訓練,使成為宣傳主義,運動群眾,組織政治之人才。 同時以本黨全力,對於全國國民,為普遍的宣傳,使加入革命運動,取得政權,克服民敵。」更就訓政時期的工作說道:「至於既取得政權,樹立政府之時,為制止 國內反革命運動,及帝國主義壓制吾國民族勝利之陰謀,芟除實行國民黨主義之一切障礙,更應以黨為掌握政權之中樞。」
中國國民黨黨員的任務,在使三民主義,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國父指示我們說道:「國家的基礎是建築在人民思想之上。」又說:「有一種的志,是大家公共的志,眾人都向此做去,便容易成功,所謂『眾志成城』。像革命黨 從前想推翻滿清,到後來果然建立民國,那才算是有志者事竟成。」又說:「像辛亥年漢人排滿,這種人人要做一件事的力,叫做群力,這種群力是很大的。」策動 眾志,集中群力,首先要使國民對於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有了真知。本於真知,國民的思想便可以改造,國民的志氣便可以齊一,國民的力量便可以集中。所以 國父說:「從前所以不能行的緣故,是由於不知。」又說:「古人說知易行難,我的學說是知難行易。從前中國百事都腐敗的原因,是由於思想錯了。自我的〔第 50頁〕學說發明以後,中國人的思想便要大改革。拿我的學說去做事。無論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到的。」
國父本於知難行易的學說,在這個時期,訂定建國方略,寫成建國大綱,演講三民主義,永為國民革命的典範。只要我們的同志能夠接受國父的教訓,以「人饑己 饑,人溺己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心,實踐實行,領導國民發揮人類合群的天性,協力同心,則建設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國家大業,必然底於成功。
主義已明,目標已舉,步驟已定,方法已有具體的指示, 國父對於我們的期望,只是立志有恆,與實踐實行了。就於這一點, 國父說道:「我們這次革命,一定是能夠成功的。不過要大家先有這項志願,立定恆心去做。」就「立志」來說, 國父要我們立志於十年之內,把中國變成世界上頂富強的國家,就「有恆」來說, 國父指示我們:假如真正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便有恆心。因為革命是有目的的,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便不致中途廢止。」
由此而成立的中國國民黨,更有不同於各國政黨的特點。三民主義的出發點是「公」,而國民革命的原動力是「誠」。由「公」來說,三民主義的偉大,在其容納各 種的思想而冶於一爐。由「誠」來說,中國國民黨的黨員對於三民主義的力行實踐,必求「擇善固執」,必使「貫徹始終」。故其行動必遵循國民革命的方略。必遵 守中國國民黨的紀律。簡括的說:中國國民黨對黨員只要求其行動不違背黨的紀律,不違反三民主義的原理,而對其個人思想的自由,則不加嚴格的限制。所以中國 國民黨裏面,有曾為國家主義者,或自由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或無政府主義者,凡是向來政見不同的人士,即令其〔第51頁〕曾為政敵,只要他一旦信奉三民 主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乃即毫無芥蒂,亦不問其既往如何。凡是黨員,就同心一德,互助合作,深信其為忠實的同志。中國國民黨之所以有這樣「天下為公」的精 神,正因為他是為整個民族生存而組織的,亦是為全體國民的利益而革命之故。所以凡是中國的國民,對於中國國民黨都享有入黨的權利,亦應盡其入黨的義務。而 中國國民黨,因為他是領導革命建設國家的總機關,所以他對於全國國民和全黨黨員的地位,都是一律平等,毫無差別,決不有所歧視,且負有訓導的責任,要他們 人人有盡力於國民革命,實現三民主義,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機會和能力。故中國國民黨不偏重一個職業或一個階級,亦不捨棄一個職業或一個階級。詳細的說: 中國國民黨對於全體國民並無男女職業宗教階級之分,且更進一步,非特愛護和培植國內每一個國,而且更不忍遺棄國內每一個人才。中國國民黨歡迎全國有志革命 的人,和全體國民,都要加入中國國民黨,共同一致,為革命建國而奮鬥,來完成他國民革命應有的使命。總之,三民主義,本於至公,出於至誠,所以實行三民主 義的中國國民黨,一本我民族固有的德性,以情感道義,與責任義務,為組黨的精神。他絕對不像過去其他黨派,用機巧權術,或殘忍陰謀,而以利害自私為結合的 本能。所以中國國民黨自 國父組黨以來,至今已歷四十八年之久,真若泰山北辰,昭垂屹立,不動不搖,再接再厲,永為中國惟一的革命政黨,與其他無數黨派為時代潮流而受淘汰者,迥然 不同,這是中國國民黨無我無私與兼容並包的精神所致,而決非偶然的。
第二節 北伐的成功與革命的教訓
——————————————————————————–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戰
版面原件:第52頁,第53頁,第54頁,第55頁,第56頁,第57頁
〔第52頁〕
自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以後,全國民眾的革命運動,皆歸於國民革命的青天白日旗幟之下。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的經濟恐慌接踵而來, 各國的革命運動,亦相隨並起。蘇俄的革命由戰時的共產主義改取新經濟政策,而蘇俄建國的基礎乃得以奠定於列強環伺之中,土耳其於革命成功之後,建立獨立自 由的民族國家,更使我亞洲民族激昂奮發。我們中國的國民革命,即在這震盪世界的風潮裏面,發揚民族的精神,統一民眾的意志,集中革命目標,增強革命運動, 克服帝國主義者與封建軍閥妨害革命的陰謀與活動,當時革命的根據地雖只限於廣州的一隅,而革命的風氣已風靡於全國。於是 國父一方面在革命發源地訓練國民革命幹部於黃埔,並自領各軍誓師討曹。而一方面在曾錕既倒之後,乃抱病北上,本於國民的要求,號召全國各民眾團體,主開國 民會議。 國父在十三年十一月北上宣言裏面,告我國民說:「國家之命運,在於國民之自決。」故召開國民會議的目的,在求全國國民於國民會議之中廢除不平等條約與解決 中國內政問題;並期望各地覺悟的軍人,能以其武力與國民相結合,而化國內所有的一切軍隊為國家的武力,亦即為國民的武力。
當時北京政府沒有誠意接受 國父開國民會議的主張,又溺於媚外的心理,怵於外力的干涉,所以更畏懼 國父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 國父為了這兩個主張,在北京反革命的空氣籠罩包圍之中,不顧一切,堅決奮鬥,而未能成功,竟於十四年三月十二日飲恨長逝。但 國父臨終的遺囑仍諄諄以開國民〔第53頁〕會議與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重任,留給中國國民黨全黨黨員和全國國民,期其實現於最短時期之內。其時國民革命軍正討 伐陳炯明逆軍於廣東的東江,乃於極端哀悼悲慘之中,削平陳逆,統一廣東,奠立軍政時期的基礎。到了十五年七月,國民革命軍繼 國父的遺志,就誓師北伐。北伐的目的,就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所說的:「革命戰爭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三民主義擁護國家及人民之利益,故必集 中革命之勢力於三民主義之下。推倒軍閥,與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所以國民革命軍所到之處,民族主義的運動遂蓬蓬勃勃的風起雲湧了。當時的民族主義 運動,乃承接五卅慘案、漢口慘案與沙基慘案所激起的潮流。英國政府看出了中國民族主義的力量不可遏阻,乃以備忘錄建議九國公約簽字國:「一俟中國成立有訂 約權的政府時,立即商談條約的修改。即在此項政府未成立之前,各國仍當採取與九國公約精神相符合,且與現狀相適應的政策,並尊重中國國家的願望。」美國政 府亦在國務卿凱洛格正式文告中,表示尊重中國之統一與獨立:「美國願與能代表中國之政府商談中國關稅自主與撤廢領事裁判權」。不料國民革命軍克復南京之 初,又發生了南京不幸事件,並有英美日法義五國的通牒,提出嚴重的要求。然而中國與英美法義之間,在國民政府遷都南京以後,就於這些事件,都能得到相當的 解決。惟有日本軍閥冥頑不靈,始終沒有認識中國國民革命的力量,所以南京事件直到七七抗戰發動以前,猶未能獲得解決。至於長江流域北洋軍閥各派的勢力,在 這九個月之間,皆為我國民革命軍所消滅,國家民族的內憂外患,在這短短的時期中,竟樹立了澄清掃蕩的初基。
在此時期,我們要沉痛回憶 國父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會詞。於此不能不重加複述的,就是〔第54頁〕開會詞裏面所說的:「有一件事要大家注意,就是從前本黨不能鞏固的地方,並不 是有甚麼敵人用大力量來打破我們,完全是我們自己破壞自己。……所以全黨的團結力量便非常渙散,革命常因此失敗。」這就是說:沒有內憂,則外患便無由侵 入。一國如此,一黨亦是如此。當國民革命中心力量集中與統一的時期,不獨軍閥望風崩潰,即列強對中國國家民族的認識,也可以深入一層,外交進行更是順利。 不幸正在這革命成敗的重要關頭,而國民革命軍內部遭遇了分裂, 國父付囑的重任,國民共赴的大業,幾至失敗於中途,這是一件最傷心的痛史。
在這個時期,使中國國民黨的基礎幾至於破壞,國民革命的生命幾至於絕滅的事件,就是民國十五六年之間汪兆銘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國民黨中及國民革命軍中積極 的進行分化工作。中國國民黨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對於容共政策,就不得不重加檢討了。這段故事,我自然不忍追,但當時汪共同謀的內幕,我到了今天還是不明不 白。究竟是汪兆銘利用共產黨呢?還是共產黨利用汪兆銘呢?還是汪共互相利用呢?這件事情始終是成了一個謎。然而汪共同謀的事實是很明顯的,尤以汪(兆銘) 陳(獨秀)聯合宣言為最著。但當時的事實,明明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違背了他個人資格入黨的信約,而且他們一方面在理論上以為國民革命是資產階級的 民主革命,要乘國民革命的發展,而轉化為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又以為國民黨並不是一個政黨,不過是各階級的政治聯盟,要乘國民黨的發展,來發展共產黨的組 織。當時共產黨的領袖們如陳獨秀等,在「新青年」「響導」各刊物裏面對於這種理論,到處都是赤裸裸的表示得詳盡無遺。而又在另一方面行動上,他們對國民黨 內部,在各種事實上,挑起了左右〔第55頁〕派系的衝突,對於一般國民與社會之間,則煽動社會革命的階級鬥爭。他們又在階級鬥爭的口號之下,對於農工則視 為屬於共黨獨佔的工具,而造成產業的停頓。其他經濟社會之損失,更不待言。尤其是當時他們對於青年乃以讀書求學為反革命,以浪漫放蕩為覺悟分子。他們號召 青年,相率鄙棄我民族的固有道德,甚至以禮義廉恥為頑固,孝悌忠信為腐朽。狂瀾潰溢,幾乎不可挽救。乃復於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之間,贛南湘東以及皖西豫 南鄂西川陝各地,兵連禍結,閭閻為墟。至今痛定思痛,追原禍始,仍不外乎是由於這漢奸汪兆銘一手造成的所謂「寧漢分裂」的一幕慘劇而來。因此國民革命軍內 部竟告破裂,而北伐軍事亦遂陷於阻滯與內訌之中。這是國民革命過程中最深刻的教訓,亦是歷史上最悲慘的一頁。總之國家大事,只有出於至誠,本於大公,方能 成功。否則利用他人,或被他人利用,甚至於狼狽勾結,互相利用,以求得一時徼倖的成就,到了最後,畢竟是不能逃於「誠者自成」與「不誠無物」的公例,其結 果是沒有不失敗的。何況革命是一件國家民族惟一的大事,決無徼倖成就的可能。我到了今日為什麼還要提起這些話呢?就是因為這一段革命的教訓太痛苦了,國家 的損失太大了,人民的犧牲太慘了。如果沒有這六七年的內亂,則今日抗戰局勢,自然大不相同,就是太平洋及世界局勢,亦必因之大變。敵寇決不敢向中國這樣大 舉侵略;即使他來侵略,也早已被我們逐出國境之外,這並不是意外的事。所以這段教訓是活潑潑的、是現實的、是最寶貴、最值得研討的、是不會隨事實的過去而 失去其意義的。我要使國內愛國者,和有志於革命的分子,都能懲前毖後,引為殷鑒,那對於我們以後革命的前途,必有補益,故仍不得不忍痛的一述。
〔第56頁〕
中國國民黨為求三民主義的實現,為策國民革命的進行,為保障我中國民族精神,為護衛我中國固有的文化和德性,乃於十六年春季毅然從事於清黨。其時國 民政府雖在此悲慘險惡,分崩離析之環境中,仍本 國父革命的精神,卒能定都南京,繼續北伐。然而革命中心一經動搖,故北伐工作當時雖有一度發展,仍不能以此停頓。直至次年三月重行舉兵北伐。日本帝國主義 者看見了中國的統一就在眼前,乃直接進兵濟南,以阻止我國民革命軍北進,要使我們的北伐計劃根本消除。我們國民革命軍洞察他這個陰謀,毅然不變初衷,仍依 照預定的計劃,百折不回,向北挺進,竟於六月初旬克復了古都北京,達成了北伐的目的,而東北各省亦於同年年底易幟歸心。於是統一事業,遂告初步的成就。
濟南的五三事件,國民政府與國民革命軍受盡了日寇的侮辱,也受盡了國內的指摘。我當時就對我全軍將士告誡說:「圖報國仇,謀雪國恥,要使中國不受帝國主義 的欺負,真正達到獨立自由的目的,今日只有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傚法往哲先賢的志節,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國恥必可洗雪。果能如此,就 是達到大同世界自由平等的境域,亦非難事。」這一段話,是在「五三」事件中,我們國民革命軍裏面,上自統帥,下至士兵,復仇雪恥,含茹蘊積的惟一箴言。十 五年來,我們的將士是沒有一天忘懷的。
北伐的成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百年來在帝國主義不平等條約重重壓迫之下,翻轉身來,寫成這一頁悲痛而壯烈的歷史。所以人心的振作,民氣的激昂,政治的統 一,軍事的建立,亦具有初步的基礎。回憶當時帝國主義者與反革命勢力破壞國民政府的手段之猛烈毒辣,尤其是流言蜚語和各種含沙射影的〔第57頁〕誣衊與謠 諑,無所不至。然而一般國民對於國民政府排除萬難,締造獨立新中國的信心,及其擁護的熱忱,實令吾人感奮無已,為之深印腦海,而有終身不能忘者。所以國民 政府精誠堅毅,百折不回,始終遵奉 國父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遺囑,向前邁進,決不間斷,誓必完成使命,來安慰我們國父與先烈在天之靈。
第三節 國府遷都南京後之內憂與外患
——————————————————————————–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戰
版面原件:第57頁,第58頁,第59頁,第60頁,第61頁,第62頁,第63頁,第64頁
〔第57頁〕
北伐的任務,從憂患危亡,困頓顛沛之中,初步完成。國民政府從此以為可以由破壞而進於建設,更期以國家統一的力量,樹立民族解放的基礎。在國民革命 軍收復平津的時候,中正曾以八事自矢,並祭告 國父靈前。其最後兩事,尤所以寄衷心的願望。其一,關於戰後的建設,說道:「破壞之後,亟待建設。我 總理遺著之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對於程序節目,早有顯明之規定,祇須全體同志篤信力行,即不難建設三民主義之國家,以竟國民革命之全功。值此軍政告終之時, 若不以實際政治之設施,表示革命建國之力量,則武裝同志奮鬥而得之成績,將因人心失望而不易保持。」其二,關於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說道:「溯自我 總理和平救國之主張,格於軍閥官僚之頑梗而不克實現,本黨欲剷除障礙,不得已而用兵。惟當轉戰之際,目擊戰區同胞之痛苦,以及前線將士犧牲之重大,常覺革 命成功之後,應有根絕內戰之圖。誠以國家兵力,當為捍衛民族利益而用,國內戰爭實為無上之恥辱。此次北伐,動員數逾百萬,轉戰豈止千里,殘破者均中國之領 土,死傷者皆中國之同胞,痛定思痛,祇有哀矜。自 〔第58頁〕今以往,宜使全國皆知內戰為可恥,而注全力於國防,明恥教戰,惟以自衛,臥薪嘗膽,以求貫徹 總理民族獨立自由之遺訓。」嗣後,國民政府雖在 艱危困厄之中,而始終一貫的本?這個原定方針,著著進行。到了今日,我們中國還能對敵寇作如此長期的鬥爭,這個力量仍舊是由於這種革命建設的精神所產生 的。
依照建國大綱的規定,軍政時期之後,繼之以訓政時期,其基本的工作為實行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實施,又當以 國父手訂的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為準則。至於憲政時期的開始,又當視地方自治實施的成績以為權衡,程序井然,無可爭議。然而國府遷都南京以後,十年之間,事 實與理論兩方面,都有足以妨礙訓政的基本工作的進行,使國民政府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就事實的方面來說:國民政府在政治上所遭遇的最大挫折,就是國家統一的 障礙。而就理論的方面來說:在此十年之間,不獨訓政工作如何實施,成為問題,即訓政階段應否存在,訓政時期何時結束,亦起了激烈的爭辯。此種糾紛,不獨為 封建反革命所藉口,且使黨中同志無意之間皆呈動搖的現象,竟使議論愈為滋蔓,而行動愈為紛歧。大家知道,訓政是達到全民政治必經的階段,非此即不能樹立民 權的基礎,否則將來的憲法必徒為白紙黑字的具文。辛亥革命以後,國民不知建設的革命為必需,惟致力於約法的條文與政制的形式,致啟軍閥竊國的陰謀,並授帝 國主義者以可乘之隙,以伸張其侵略。前車之鑑,至此遂無人記憶,且亦不為身親痛苦之同志所記憶,誠可痛心。
實業計畫為中國物質建設的寶典。然而國民政府遷都南京以後十年之間,在事實上,則因帝國主義 〔第59頁〕者的干涉與反革命勢力的妨礙,使經濟建設不能如期的推進,而在理論上,則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潮,平分了當時經濟學界。共產主義者,致力於 其所謂「土地革」與「農民革命」,軍行所至,赤地千里,以破壞我國和平的農村。他們對於民族的工業,毫無愛護的心理,惟以憎恨與鬥爭之說,灌輸於社會和青 年之中,以阻礙生產的進步。於是資本逃入租界,以助成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其影響更大而更深。自由主義者則忽視中國久處於不平等條約之下的地位,亦不思世界 經濟自第一次大戰以後,已從自由競爭進於獨佔集中的趨勢。他們仍本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學說,以應用於面對歐美第二次工業革命潮流的中國,而自詡以 為新穎。故民生主義與實業計畫的精神,遂以闇然不彰。國民政府在這個時期,亦坦白承認其所有建設的計畫,並未能舉預期的成效。亦可以說建設的革命工作,並 未著手,而且亦無從著手。要知道濟南五三事件以後,日寇「大陸政策」的野心,昭然若揭,日寇武裝侵我的行動,隨時可至。我們中國再沒有從容建設的可能,更 沒有實現主義完成革命的機會。於是國民政府不得不以社會交通經濟等各種建設工作的方式,來掩護他軍事抵抗侵略的準備。故在此十年之中,國民政府在忍氣吞 聲,戰慄危懼,朝不保夕的險惡環境之下,猶能促進國民經濟,使消費品進口逐漸減低,而機械工具進口逐漸增加,足以考見國內農工礦業進步的事實。而最顯著的 成績,尤在交通與財政政策。以交通而論,由清末至民國十六年凡四十八年間,共築鐵路八千三百公里,而民國十七年後十年之內,增築鐵路至七千三百公里,尤其 是公路建築竟達十萬公里以上。電訊的建設亦有成績,而以全國電話網的敷布,在三萬三千公里以上,最為顯著。以財政而論,則裁釐金,平稅率,修改海關稅則, 整理內外公債 〔第60頁〕。於貨幣,則廢兩改元,尤以統一幣制,實行法幣政策,奠定了國家統一與獨立的基礎。我們今日抗戰,使軍事與經濟猶能立於不敗之地者,實賴於 此。
國父有十年國防計畫的著作,燬於陳炯明叛亂之中,如今只存目錄。然 國父的意旨,在軍事方面,具見於創設軍校的訓詞之中;在經濟方面,具見於實業計畫之中;在心理方面,具見於軍人精神教育的演講之中。國民政府遷都南京以 後,力求所以達其和平統一與國防安全的目的;且深知國家的外患與內亂相乘,統一與獨立亦相因,故始終不為彼以外交的難關而為內爭的口實者之各種的批評與攻 訐所動;卒使軍事的準備略具根柢,乃能發動全面的長期抗戰。
自從北伐成功以後,帝國主義者與國民政府之間,到這個時期,已瀕於總清算的階段。國民革命失敗,即是他們的成功;如果國民革命成功,則帝國主義者勢 力即將永絕於中國的境內。在此一階段之中,國民政府所遭遇的內憂外患,相因互乘,明爭暗算,真可以說是防不勝防。而侵略者的各種勢力,彼此之間,復在我領 土上面,鉤心鬥角,埤闔縱橫,或強迫,或陰韌,極盡其光怪陸離的奇觀。為禍之烈,可以說是百年以來所未有。若果國民政府當時處理稍一不慎,或方針略一動 搖,則辛亥以後革命失敗封建勢力橫行的歷史,勢必重演。其中以思想混亂,是非顛倒,最足寒心。大家知道:我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百年來一致的要求,為雪恥圖 強;而雪恥圖強的方法,以國民革命最為徹底,亦最為正確,已為事實所明證。然而在此時期,竟有借革命的美名,詆毀國民革命為過渡的、改良的、不徹底的方 法,而加以反對,予以阻撓。大家也知道:我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三十年來的一致要求為統一,而統一的方法亦以 〔第61頁〕國民革命最為和平,亦最為合理。然而在此時期,竟有假「民主」的口號,掩護其封建與割據,以「自由」的口號,裝飾其反動與暴亂,而以「專制」 「獨裁」種種污辱與侮蔑,加於國家統一之大業,而企圖使之毀滅。甚至如漢奸汪兆銘之流,假國民黨與國民政府之名以污辱我國民黨與國民政府,且冒三民主義與 國民革命軍之名,以破壞我三民主義與反叛國民革命,此尤為其十五年以來賣國叛黨倒行逆施所用的一貫慣技。凡世界上所有各種的思潮,歷史上所有各種的口號, 皆曾為這些敗類蟊賊來分化我民族國家之用,以宣傳鼓吹於國民之前。國民的眾志與群力,亦即相隨分化,或趨於狂激,或流於頹廢。因此狂激者鋌而走險,頹廢者 消極自棄。而尤以文化與道德方面之影響為最烈。北伐成功之後,對於國民心理與社會風氣的影響,至此遂為之一落千丈。而政治經濟國防所受的障礙,所感的痛 苦,更難罄述。然而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的十年間,對於分化我國家民族文化思想的活動,猶能以最大的努力,予以糾正。以教育而論,民國十八年,公佈教育宗 旨,為「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二十一 年,中國國民黨四屆三中全會關於教育的決議案,其中規定:「發揚民族精神,灌輸民族思想,以及恢復人民之民族自信力,而達到中華民族獨立自由平等之目 的。」由此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趨重於民族思想的灌輸,民族精神的激發,且必使學術文化能切於國計民生之用,欲一掃百年來不平等條約影響下的支離忘本、 浮華無實的積習。迄於今日的抗戰,國民能夠如此堅忍不拔,為國犧牲,仍有賴於此十年之中,三民主義教育所樹立的基礎。
〔第62頁〕
內亂對於革命之損害,其影響及於外交的尤為重大。自國民政府十六年定都南京之時,外交部首先宣言北京政府與各國所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已無存在的理由, 國民政府當與各國另訂新約。復特別聲明自民國十六年九月一日起,實行關稅自主,並頒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準備實施。然其時北伐軍事受外患與內憂的阻 礙,而日寇更乘機倡議,反對新稅則的實施,其他各國亦紛紛援例,革命外交遂歸於停頓。
民國十七年,北伐完成之際,國民政府復作重訂新約的聲明。其條約滿期的各國均開始談判新約。條約尚未滿期的各國,亦分別談判,而以關稅自主為中心問題。中 美兩國之間,「整理中美兩國關係之條約」首先成立。其他各國亦先後與我國簽訂關稅條約。惟日本帝國主義者屢加延宕,及至民國十九年,始簽訂中日關稅協定, 而於稅則仍有部分的保留。
收回領事裁判權的交涉,在民國十八年,已具端倪,不幸內亂發生,各國即意存觀望。國民政府於十八年十二月,十九年十二月,定期收回法權,皆受內亂的影響, 以至於無成。二十年五月頒布的「管轄在華外國人實施條例」,本定於二十一年元旦實施,以九一八事變發生,也就延宕下來了。
日本帝國主義者於消極的延宕之外,更積極的向我們中國藉口挑釁,橫施壓力。在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十年之間,列強對我們中國的民族運動,認識雖感不足,然而 每當中國政治統一具有希望,國民政府著其威信之時,即能作相當的讓步。惟有日本帝國主義者,則在中國政治的統一愈有成功,其侵華的陰謀即愈見積極。繼「五 三」事件之後,又有「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以為「九一八」事變的 〔第63頁〕導火線。「九一八」以後,又有「一二八」之役,「榆關」之役,「熱河」之役,「長城」之役,「藏本」事件,「成都」事件,「北海」事件,及至 「蘆溝橋」事變,乃激起我們中國全面的抗戰。
自「九一八」事變至全面抗戰開始的時期,我們中國的外交上中心問題,是對日問題;內政上中心問題,亦在於如何始可以對日。我們知道:現代戰爭為科學的戰 爭,然而中國的科學發明與工業技術,自覺幼稚,不逮日寇。現代戰爭為全民的戰爭,然而中國的封建反革命勢力尚酖於內亂。國民政府惟有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持 忍辱負重的態度,明白宣佈「和平未至完全絕望,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至最後關頭,亦不輕易犧牲」的方針。在政治上,對各方遷就包容委曲求全,以期於杜絕內 爭,一致對外。在社會上,發動新生活運動,振作國民自尊自重之民族精神。在軍事上,勵行保甲,訓練壯丁,以期舉全國皆兵之實。更在敵寇間諜橫行之下,擴充 軍用工業,儲備軍事器材。中國為久居帝國主義者處處干涉重重束縛之下的次殖民地,一旦?手於反帝國主義戰爭的準備,其困苦如何,本不待言喻。然而此六年 間,我國內真能為國民政府設想的人士,實在不多。我中樞與宋明末年的政府固自不同,而國內黨爭之烈,士氣之浮,比之於宋末明末且有過之。其頹廢的一方面, 欲苟安於日寇之下,倡為不戰論。其狂激的一方面,藉外交收內鬨之效,倡為催戰論。他們忘記了宋末的和議,曾陷民族於危亡。他們又不知道明末的催戰,曾致邊 兵的鉅創,乃至一敗而不可收拾的亡國慘狀。國民政府在此時期,亦不願用口舌求諒解於各方,以自白戰備於帝國主義者之前。此時國民政府所恃者,深信我整個民 族,在三百年滿清專制之下,保持民族意識,在一百年帝國主義侵略之下,要求雪恥圖強;與渴望統一獨立的四萬萬五千萬 〔第64頁〕國民,到了最後關頭,必能循國民革命的路線,作我們國民政府的後盾。國民政府且深信凡背逆時代潮流,破壞民族德性,妨害我全國國民所一致要求 的國民革命之反革命者,終必為時代潮流所淘汰,為民族德性所不容,而國民革命的正確性,與現實性,亦終必為最後事實所證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