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星期六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郑浪平(三十三)

第三十章、滇缅作战 30.12 得不偿失的胜利
在缅北的原始森林与崇山峻岭作战,实在是一个特别的困难的冒险,“人与天争”甚至比“人与人争”还要可怕。日军在地形与自然环境极其复杂的胡康河谷据险布防,这个地区原是有名的“死亡地带”,大军的运动极其困难。所以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在这个地区作战,纯粹是一场放着当务之急不干(迎击日在中国本土的攻势),而在原始的野人山消耗战力的运动。中国驻印军都是从华军之中挑选过的精锐,又得到美国的装备,因此作战能力极强,但是放在胡康河谷的蛮荒地区作战,实在是一种可怕的浪(13如果丢掉了中国战区,盟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几乎是无立足之地,美军至少要加好几倍的军力才有可能反攻,盟军有没有控制缅甸都变成毫无意义的问题了。)费。可是史迪威却急于复仇[14],竟然全力在这个地区督战,单论其个人的勇气与毅力,固然值得钦佩,但整个中国战区正面临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日军正开始对中国发动决定胜负的一号作战计划,中国战区却将最为优秀的部队,放在最为艰苦的地区,进行不必要的耗损。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中国驻印军一方面开始在胡康河谷,沿途排除地形与环境的困难,与据险作战的日军进行艰困的正面遭遇战,另一方面为新建的雷多公路清除军事障碍。虽然中国驻印军在胡康河谷一直保持进展,但是速度非常迟缓,特别是热带的雨季,使得军队的运动与作战,在原本就复杂艰险的山地丛林中变得难上加难,大自然的力量对造成了军队无法想象的负担。中国的精锐部队,就这样被强迫进行无谓的浪费,而留下员额、装备均不足的华军,在中国战区遭到日军一号作战计划的全面攻击。虽然中国驻印军已经投入缅北的局部反攻作战,但是马歇尔仍然不肯放松对中国的压力。在罗斯福五度施压与马歇尔三次威胁之下,最后马歇尔由“自己”给蒋介石最后通牒,假如中国再不出兵缅甸,美国将中止对中国的援助。在这种压力之下,蒋介石最后只有被迫同意,将美援改装的六个中国军,组成第十一与二十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一九四四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渡过怒江,从东北部攻入缅甸,进攻缅甸北部的日军据点,以期与中国驻印军会师。此时正是日军在中国战区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计划,对河南进行全面攻势的时刻,但华军的战略预备队,不能优先防卫自己的国家,却必须参加蒙巴顿与史迪威的“私人”作战,在无法迅速取得胜利的次要战场上打一场无关大局的恶仗。结果当然是史迪威所指挥的缅北战场一再传出捷报,但是中国的主战场,却一再出现全面崩溃的战况。这样史迪威成为对日作战的“胜利英雄”,蒋介石成为失利的败军之将。在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史迪威“亲自”组织一支丛林远征突击队,在胡康河谷人迹罕见的热带丛林中,长途跋涉了四百公里,五月十六日,突然出现在缅北重镇密支那的外围,一举攻占了密支那机场,当然这个突击作战的成功,又造成史迪威个人的英雄传奇故事的另一章。
  但是,占领密支那机场的史迪威英雄突击部队,接下来不但无法真正攻(14其实难道中国军队就不想报仇吗?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乃关系千百万生灵安危,以及正义自由对抗强权暴力的殊死拼斗,岂有置个人的特殊境遇需要于全盘计划之上的道理?15难怪有人形容史迪威是个“最优秀的四星上将步兵营营长”(“thebestgoddamfour-starbattalioncommander“),虽然有些刻薄,不过倒很传神。)克密支那市区,反而受到日军四面的包围;盟国为了支持史迪威这个传奇英雄,造成盟军在缅甸地区整个作战规划的全盘大乱,迫使蒙巴顿必须抽调与动员一切的军力与后勤(包括属于援助中国战区的后勤资源),以防史迪威成功突击密支那机场的“梦幻队伍”突然变成恶梦里的一群落汤鸡。在密支那外围的盟国部队虽拥有几倍于日本守军的优势兵力与火力,却由于史迪威差劲的指挥能力,无法顺利地攻下密支那。当然这里必须承认,日本的三十三军(本多政材)与五十六师团(松山佑三),无论是指挥官在内线作战上的优异指挥能力,以及日本守军血战至死都不轻易退却的精神,更让史迪威无法顺利地攻下密支那。
  而为了攻克密支那这个据点,史迪威总共耗尽四万吨的军援物资(足够中国战区四个月的使用数量),先后撤换了四名不同国籍的战场指挥官,前后鏖战接近三个月,仍然无法攻下密支那。最后还是等到中国军队打通胡康河谷之后,在密支那会师,才在八月三日,由中国部队负责,攻克了密支那市,日军五十六师团旗下的五六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自杀。史迪威当然成为打败日军的传奇英雄。其实整个缅甸乃至中国的战局,都因为密支那突击战所惹出来的问题,而产生了极严重与不利的影响,而最后还是要靠中国军队才攻下了密支那。
  这时候,正是中国战区的衡阳会战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但是蒋介石手边已经调不出任何精锐的战略预备队与生力军去解衡阳之围,同时史迪威也将美国对中国的一点点补给,全数浪费在缅甸战场。因此日军终于攻克衡阳。中国战区在衡阳会战失败之后,整个战力与士气受到最惨重的打击,中国抗日的力量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时在怒江河谷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共有六个军,由卫立煌指挥,分成十一集团军(宋希濂)与第二十集团军(霍揆彰)。远征军发挥了优势装备与训练的作战能力,沿着怒江河谷,交叉掩护,逐一攻克日军所控制的险峻据点。但是由于当地地形的特别困难,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密林与无法穿越的河谷,因此任何军队都无法在这个地区,得到迅速与重大的战果。当然日本的守军(第二、十八、与五六等三个师团),深知在这个地区的防守作战,事关控制中国对外通路的关键所在,日军上下可以说是发挥最高的决死抵抗之决心,不战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停止反抗。所以中国军队两个装备最为充足的集团军,在怒江河谷战场虽然发挥极其优异的攻势作战能力,但是仍然受制于地形与日军战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必须不断的消耗人力与时间,逐一歼灭顽敌,结果中国的远征军足足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一直打到一九四五年一月,才终于的打通怒江河谷,与驻印的中国部队,于一月二十七日,在芒友会师。同时雷多公路(蒋介石将它定名为“史迪威公路”)也完成了接通的工程。这时日军在缅甸的战力,才趋于瓦解,但是中国战区,却因为不当的军力抽调与美援的不足,而遭到日军全面地蹂躏。
  虽然说中国部队缅北作战,攻克日军的阵地,是有助于空运的加强与陆运的联系,但是若是与中国战区的全面惨败相比,实在是一个完全得不偿失的选择,特别是所谓打通史迪威公路,根本就是一个成本与效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作战,从雷多到云南的史迪威公路,花费了一亿四千万美元,与四万三千中国民工修建,但是这一段公路,经过了人类不适生存的蛮荒地区,地形之险峻复杂,以及气候、环境对于正常运输的影响,困难简直是难以想象,其维护费用之高昂,更是使得公路根本无法发挥运输的功能。车队单程行驶的时间是十二天,运输数量实在是非常有限。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即使在正常状况下,平均每月的公路运输量只有五千吨而已;在雨季时间,整条公路则近乎完全停摆。但是同时间的空运每月已经高达五万吨,所以这条公路的宣传效益远远大于实际作用,假如建筑费用可以用来增购飞机与空运设备,盟国早就可以解决援助中国战力不足的重大问题了。第二次滇缅作战,可以说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消耗与得不偿失的作战,事实上是中国战区遭到出卖的策略。盟国先在反攻缅甸的作战上,一再的失信于中国,其实根本的用心就是不肯派兵协助中国,进行全面反攻缅甸之战、打通援助中国的公路。盟国虽然有兵力分配上的困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不允许中国提早打开通路而拿到足够的援助,否则中国会建立强大的战力,英国就没有机会恢复其殖民大国的“伟大计划”了。盟国的军政领袖,竟然在中国战区面临最为危机的时刻,还要强迫中国将最精锐的部队,不顾中国战区根本的安危,全力投入缅北的原始丛林之战,实在是对中国人最残忍的压迫手段,好象在亚洲大陆的作战,只有白种人参战的缅甸,才是值得支持的战场,至于是否会牵动中国战区的安危,根本不在盟国考虑的范围之内。
  马歇尔一直拿这一点还没送出手的盟国援助作为恐吓的工具,一再威胁中国必须出兵缅甸,中国战区兵力被抽一空,最后面临近乎全面崩溃的危机。当然整个中国,北起河南,南到贵州,全面遭到日军地蹂躏,河山残破,人民九死流离,中国人的血泪染红了悲痛的神州大地。中国在战场上的失利,也导致元气尽失的中国在雅尔达密约中,遭到英、苏、美联手的出卖,而这些历史的悲剧,全只为了满足史迪威在缅甸原始森林的一点小小的胜利。这就是滇缅之战对于整个中国在抗日战争后期,遭到日军空前之蹂躏与挫败,以及受到盟国联手出卖的真正“贡献”。打通滇缅的国际通路,固然是事关中国能够得到抗日战争资源的生死大事,但是基本上,假如苏联这个盟国能够对中国“网开一面”,在一九四三年允许中国的西北通路运作,情况就会大大的不同了,事实上,当时苏联早已无对日本安全与战略的顾虑,更应负起盟国的基本责任,苏联无需自己援助中国,只需要允许美援路过苏联而已,这种苏联断绝援助中国通路,欲陷中国于死地的立场与做法,还配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国吗?假如西北通路能够正常运作,中国与盟国根本就不会发生由滇缅作战引发的众多问题与危机,中国早就能够获得援助、武装而壮大。只要中国军队得到足够的援助,就可以在中国战场之中,扮演主动反攻日军的角色,及早收复华南沿海,迫使日军遭到更重大损失。这样也许美国根本无需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更不要雇佣苏联当“佣兵”来劫掠亚洲,就可以结束亚洲的战事了。一个有实力与军力的中国,更不会被迫放弃外蒙古的领土,甚至可以对琉球等战略要地,作出更为有利的历史选择。中国必然早五十年,就已成为被世界尊重的大国,她也会给与亚洲各新兴国家适当的帮助,不但华夏儿女无需遭到如此众多的苦难,亚洲与人类的二十世纪历史,也势将全面地改写。(16请参看第三十三章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对战后亚洲民族国家奠定了发展方向的贡献。
  附注:
  [1]特别是缅甸曾经长时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军力在缅甸出现,可能更会产生更大的政治影响。
  [2]事实上,在盟国的眼中,所有的兵力调动与作战资源分配,从来就没对有中国战区的安危作优先的考量,只有西方国家的利益为基准。这个极其偏颇的情况,一直到魏德迈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后(一九四四年年底),才被矫正过来。另外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国政、军领袖只为自己一时利益设想,完全不顾盟友死活的心态(不仅中国受害至深,美国也屡次被英国牵着走而无法作最有效的战略决策)。
  [3]日本陆军是世界上首先在热带丛林使用战车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部队,因此日军在南洋作战中,获得空前的成功
  [4]我们可以推测史迪威这个明显违背军法的个人冒险行动,不但是想缩小被追击的目标、利于保命,也是有计划地为挽回己前途的赌博行为。史迪威一向最擅长利用美国的新闻媒体为其造势,所以一旦这个单独穿越缅北热带原始丛林之举能够成功,以他对记者的关系与了解(即抢新闻远胜过报道完整实况),这个超级头条新闻必然会掩盖他在指挥滇缅作战上所犯的大错。军方很难去惩处一个美国报章杂志所歌颂的英雄人物(这趟丛林冒险使得他的体重下降了二十磅)。
  [5]其实还有可以经过中亚、新疆的通路,但是已经被“盟国”苏联所关闭了。
  [6]魏德迈在其《魏德迈报告!》一书中对中国为盟国胜利而付出的牺牲与关键性的贡献有很中肯的评论。
  [7]此后中国战区的问题,每次都要惊动罗斯福本人,由他亲自下令加以处理,才能得到部分的解决。由于中国战区的统帅与参谋长一再的不和与冲突,更让罗斯福觉得,中国战区是一个麻烦最大,贡献最小的战区。
  [8]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之前一直站在支持中国的立场,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却非常乐意配合丘吉尔来暗中打击中国,从马歇尔重用史迪威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即可见马氏对中国的成见与阴谋了。在二次大战期间,马歇尔的权利可以说到达权倾一时的地步。
  [9]毕塞尔曾是史迪威的左右手(空军顾问),负责全力压制陈纳德。
  [10]盟国出卖中国的最大保障,却竟然是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日决心、说到就做到的无畏牺牲,以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尽全力配合盟国一切战略决定。
  [11]蒋介石全面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原是在开罗会议中,得到盟国正式的批准,最后竟然就被一纸电报所取消了。盟国对中国的态度简直不可理喻,这个没有被批准的作战计划必须加以执行,而经过规划与批准的作战计划却被取消。
  [12]这两个计划事实上差别太大,但罗斯福已被马歇尔完全搅昏了,忘记了其实是他自己失信于蒋介石与中国。
  [13]如果丢掉了中国战区,盟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几乎是无立足之地,美军至少要加好几倍的军力才有可能反攻,盟军有没有控制缅甸都变成毫无意义的问题了。
  [14]其实难道中国军队就不想报仇吗?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乃关系千百万生灵安危,以及正义自由对抗强权暴力的殊死拼斗,岂有置个人的特殊境遇需要于全盘计划之上的道理?
  [15]难怪有人形容史迪威是个“最优秀的四星上将步兵营营长”(“thebestgoddamfour-starbattalioncommander“),虽然有些刻薄,不过倒很传神。
  [16]请参看第三十三章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对战后亚洲民族国家奠定了发展方向的贡献。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的光荣胜利,最后会演变成为一个悲剧,“史迪威事件”具有历史性的关键影响。日皇裕仁实在应该颁发一枚“大和”奖章给史迪威,表彰他在中国战区进行的全面分化,使得日军能在最后的决战中,展现锐不可当的攻势。而没有能够及时撤换史迪威,更是成为蒋介石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决定。
  在同盟国与中国并肩抗日的战争历史中,也许最大的错误,就是成立中国战区,并由美军的史迪威(JosephStilwell)将军出任第一任战区参谋长。基本上,中国战区一直无法参与盟国决定战略的重要会议,也被拒在制定后勤分配优先顺序的军火分配委员会(MunitionsAssignmentsBoard)之门外;更加上史迪威与蒋介石完全的对立与冲突,不但在中国战区内部形成严重的将帅失和、引爆中国内部派系的斗争,甚至使得中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全面交恶的困境。
  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中国战区所有的作战需要,在盟国欧洲优先的决策之下(受英国强烈的影响),总是被排在最后,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连答应给中国的援助,还都要被七折八扣的减量供应;中国虽然得到的帮助最少,但是他的军民却以最大牺牲,使得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赢同时还要应付来自盟国“歧视性意见”的重大压力、各种挑拨离间的分化手法,闹得战区的内斗愈趋激烈,中国反而失去了原来一致团结抗日的决心与共识,因此战力大受影响。特别是在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GgorgeMarshall)与史迪威故意安排之下,制造出“中国战区麻烦最多,贡献最少”的刻板与错误的印象。最后,这个“麻烦多、贡献少”的中国,也就成为被盟国联手牺牲与出卖的对象,造成中国至今还要为这个历史的扭曲付上代价。为了要隐瞒与掩盖盟国出卖中国的劣迹恶行,在今天世界“主流认知”与一般先入为主的通俗历史观里,中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贡献,仍被有意的扭曲与淡化。
  而这个历史悲剧的核心,都与史迪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在史迪威的背后,藏着斯大林、马歇尔、丘吉尔,与他们想支配历史局势的大谋略。但是假如当时盟国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不是史迪威,而是陈纳德或魏德迈,那么中日战争的历史绝对会出现极大的改观,中国在战后也绝对不会遭到如此严重的历史伤害。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31.1 日军在太平洋横扫美、英、荷的部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美国于是对日宣战,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凝成一个世界性的盟国结构。
  对于中国而言,这才正式结束了对日本长达四年半的孤军奋战。等待国际社会伸出的援手,原是中国整个抗日战争中,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所期待之决定性时刻的来临。
  但是谁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全球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盟国阵营,仍然不能摆脱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本色,不但在所谓并肩作战的期间,强权玩尽各种牺牲中国,成全自己的手法,对于战后的国际发展,更是完全基于强权的私利的盘算,盟国甚至决定出卖在整个战争中,付出最大、获得支持最少的中国。
  在日本刚开始攻掠英、美、荷、法等国在东南亚与西太平洋的殖民地与军事基地时,这些国家全无招架之力,以至于接连惨败。日本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攻克了东南亚与西太平洋所有的战略目标,造成西方盟国内部的震动。
  这时西方盟国才深刻了解到,日军作战的能力果然是非同凡响。而国力落后的中国,竟然能够独立抗日四年半的表现,实在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时盟国最为担心的就是,如果中国真因为国力完全的耗竭,而停止对日本作战,那么整个亚太战区就会完全改观。德、日两轴心国一旦在中东会师成功,控制了丰富的能源与天然资源,盟国所面临的战争危机将是不敢想象的。
  一九四二年年中,日军在攻占南洋与西太平洋的目标之后,想要进一步为轴心国取得全面的胜利,所以日军大本营拟定了规模更大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兵分三路:一路向东突进,准备攻占中途岛、进窥夏威夷,将美军的力量阻在东太平洋;另一路准备朝向东南,攻占澳洲,以稳固日军对东南亚战略资源地区的控制;第三路则是向西方攻入缅甸,策动印度来反抗英国,这样同时可以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通路,迫使中国屈服或是求和,然后日军就可以深入中东石油产地与德国会师。
  可是日本若要执行这大战略,最大的问题就是所需要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日本国力与军力所能负担的极限。因为在一九四二年,日军的陆军兵力,已由一九三七年的十七个师团,扩增到五十八个师团,兵力虽然扩张了三倍以上,但是日本仍然连最初的”中国事变“都无法解决。一半以上的日军都陷在中国战场之中,这便是日军无法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其全面战略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国不计牺牲的抗日到底,使得日军无法结束中国事变,造成了日本作战资源逐渐面临枯竭(主要是石油与铁),因而促使日本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这原来是日本一个高战略风险的选择,如今日军既然在西太平洋获得了空前的胜利,日本应该能够利用盟国无力集结反攻的空档,全力解决中国问题,而不再盲目地扩大战线,以致超过日本国力的负担。但是当时日本的上下已经被轻易而得的太平洋战争胜利所膨胀了;事实上,日本军部已经发现,打中国所耗费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击败西方国家所需的总和。
  于是日本政府在民气可用的狂热之中,采用了好高骛远的战略计划,好容易取得民意狂热的支持,因此日本继续延伸南方的战线,而逐渐超过了其国力能负担的限度。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31.2 西方为挽救亚洲战局而成立中国战区
日本一直希望能够设法结束中国事变,以便抽出三十个师团(总兵力八十万)以上的部队,来执行轴心国的全面制胜战略,但这正是西方盟国所不敢想象的恶梦。因此支持中国继续抗战,是盟国唯一能够阻止日军席卷攻势的王牌。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刻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致电蒋介石,在重庆立刻召开盟国的亚洲大陆战略会议,设法拟定共同作战的计划。
  虽然当时盟国在东亚的战局,已经出现一面倒的惨败,自顾不暇,并无法提出任何有效的合作与反击的战略,但是这个会议的举行,已经证明中国在亚洲反法西斯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美国的罗斯福建议,盟国应成立联合作战的战区,以统筹盟国作战的力量与策略,但是斯大林非常技巧的婉拒,因为苏联只要西方国家的援助,但是不要西方盟国的干预。而蒋介石则是非常坦荡地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中国战区,下辖中国、与中南半岛及泰国的对日作战,蒋介石并建议由美国派遣将领,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以便利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
  但是蒋介石万万也没有想到,马歇尔巧妙利用这个参谋长的人选,执行他一心打击、压制中国的策略,从此中国战区的人事安排与战略拟定所造成的风风雨雨,竟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危机的根源。一个充满明争暗斗,无法团结御敌的中国战区统帅部,严重地削弱了中国抗日的力量,更是让中国在最后关头,差点输掉抗日战争,与亡国的命运几乎是擦身而过。中国战区的问题,最终更成了中国被盟国出卖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31.3 史迪威散播的中国战区无望论
纵观自从盟军成立中国战区之后的历史资料,中国战区所面对最为危险的敌人,并非是正面战线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也不是侧背战线的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而是美国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以及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战区成立之后的三年六个月艰苦作战中,马歇尔自始至终都是设法压制中国战区作战战力的头号大敌,而史迪威则是误导中国战区作战资源运作的最佳执行者2。
  所有的史料都明显地指出,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马歇尔几乎从来没有把中国战区真实的情报与状况,告诉罗斯福总统。马歇尔一直引用史迪威的“第一手”报告,作为中国战区战略决策的情报依据。而史迪威的报告,多半是引述日军的战报、“东京玫瑰”的广播内容、苏联与共产国际组织的宣传,掺进史迪威个人主观的“辱华”成见,加以调整润色而做成(甚至经常与眼前的战况完全不符)。史迪威所有的报告,全是坚持蒋介石即不肯、又不敢作战的“政治文宣”,依照他的评估,中国战区随时都会崩溃;假如中国战区的存在还有一点意义的话,就是中国所剩的作战力量,都要帮英国守住印度,以及为史迪威完成反攻缅甸的任务。这种睁眼瞎说的报告是根本不能反映中国一直苦战待援的实情。
  假如中国抗日历史的真相,真如马歇尔的中国战区情报所说的,是进行“假战”,日本皇军既然能在中国战区,如入无人之地,能让蒋介石部队望风溃散,为什么日军不能迅速打垮蒋介石,而结束中国事变,以抽出八十万的日军,与盟国进行决战?日本小矶国昭内阁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地与蒋介石接洽,一再提出各种“退让”的和谈条件,希望能够优先解决中国事变?
  原因就是日本无法在战场上,解决中国事变,因为中国纵使在山穷水尽之时,仍然拼命抵抗日军。
  所有史迪威提供给马歇尔的中国战区战报,,只是一个内容格式,就是中国与日军没有打,“假如有”的话,也是共产党的部队在打。更为离奇的是,当美国与国际的新闻记者前往重要的中、日会战地区,如宜昌、常德、长沙、衡阳,实地采访中日部队作战的情形,报道了华军不怕牺牲、拼到全城或整条战线成为废墟焦土的惨况,都影响不了史迪威与马歇尔在同一时候、对同一会战的报告内容(只能想象他们所描述的地方不在中国),他们报告的说法永远是一样的(除了日期不同外),“蒋介石的重庆部队没有对日作战”的文字继续被“填入空格”,就好象低年级小学生写填空的练习题一样的工整。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31.4 盟国设法阴谋压制、打击中国的策略
因此“中国战区无望论”,以及“中国政府根本没有抗日论”,就是马歇尔所有中国战区报告的基本内容,这些来自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经年累月的“第一手报告”,最终瓦解了罗斯福对于中国抗日的支持与信心。马歇尔更为厉害的一招,就是在执行对中国战区支持的政策上,尽量夸大困难、阻碍而设法打折,同时在时间上尽量拖延。罗斯福总统在一九四二年,亲自下令指示马歇尔,在中国的空军战机应该到达五百架,驼峰空运的吨位应该超过每月五千吨(当时美军一个师的消耗物资数量,就已经每月超过三万吨),但马歇尔设法以执行困难作为推托的理由,每件指令都设法拖延一年以上才执行,令中国战区根本无法依照计划的时间表进行作战的配合。
  由于罗斯福认为蒋介石身为国家元首,兼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因此不能直接受到盟军联合参谋团会议指挥,马歇尔就以这个“尊重”蒋介石作为口实,否决了中国战区派代表参加联合参谋团的建议。(因为一般的盟国战区,理论上是要接受联合参谋团的节制与指挥的,既然蒋介石地位崇高,不受直接的指挥,那么中国战区就不能参与联合参谋团的会议。)
  这样在表面上,蒋介石的地位好象高过其它的盟国战区司令官,事实上,中国战区就根本不能预闻盟国的战略决定,自己的作战角色的变化,也不能直接申述自己作战所需的后勤。许多需要中国参加的战略计划决定,都一改再改,而且多半是作成决定之后才知会中国战区。马歇尔自己更是经常使用威胁中断对中国援助的方式,对蒋介石下达“命令”般的最后通牒,
  这就是马歇尔“尊重”蒋介石的方式。
  马歇尔同样的不让中国代表参加军火分配委员会,这样中国战区所有需要的装备与后勤需要,都不能直接申请与争取,有时军火分配委员会勉强把剩余的军火拨给中国,还不一定有运输工具。由于马歇尔坚定支持史迪威所有的“辱华”与“乱华”政策,让史氏全权掌控美国援华物资的分配,作为控制中国战区的手段,并且介入中国权力斗争的分化工程。马歇尔在反攻缅甸的作战上,毫无理由地配合英国的立场,一再反复变化,已彻底打击中国战区的士气。最后马歇尔更坚持美国必须执行雅尔达密约(虽然连出卖中国以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的借口已经消失了),公然应允苏联侵略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战区上有马歇尔有计划地打击与出卖,内有史迪威的掺沙子、挖墙角,中国还能支撑得住日军的攻势,其中的艰难真是难以想象。虽然没有任何其它的证据,显示蒋介石与马歇尔有任何的个人恩怨,但我们可以就事论事,他的确大有不搞垮蒋介石,绝不甘心的“坚韧意志”。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马歇尔几乎没有一次放过蒋介石,最后虽然中国战区成功地通过抗日战争的考验,马氏还专程到中国负责“调停”国、共内战(交给别人做还是不放心),结果终于达成心愿,把蒋介石逼到台湾,当然最后也让美国付出参加韩战与越战的重大代价。
  当时反法西斯阵营的结构,可以说存在着极其矛盾的分歧,以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在盟国的四强中,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也是一个弱国,曾经也正是强权殖民主义欺凌与压迫的对象。但是因为中国在对抗法西斯的战争中,参战最久、牺牲最大,同时牵制了日本一半以上的军力,因此中国理所当然的成为反法西斯盟国的四强之一。虽说中国只求恢复自己国家应有的权益,并无任何对外侵略与扩张的野心,中国甚至还乐意帮助其它亚洲国家,追求合理的民族自决,但是中国的复兴,却会影响到苏、英、法等强权在亚洲利益的维持与发展,因此她就成为这些盟国必须打压与算计的对象。
  美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自身经历过反殖民主义战争而获得独立与发展。无论是在十九世纪所提出的“门罗主义”,以保卫西半球国家的独立利益,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所提出的民族自决主张,都有结束西方帝国主义支配全球利益的理想,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同样有着这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当然美国的民族平等主张,仍然受制于文化与利益的结构,多少仍然以西方社会的观点出发,特别是美国的军政部门执行的官员,并未充分的了解与体认罗斯福总统高瞻远瞩之观点。
  不过美国究竟是一个仅有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对于长远的战略与政略,缺乏历史的远见,虽然它的本土并未遭到战火的攻击,但是它却是最急于结束战争的国家。美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提早结束大战,以减低美军的伤亡,无论是发展及使用核子武器,或是把中国当成“战利品”来引诱(邀请)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都是源于美国政府与人民对历史意识的缺乏。
  当时的苏联,则是一方面打着无产阶级全球革命的口号,对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一方面却推动大斯拉夫主义的扩展,以老大哥自居,压制与欺凌纳入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与民族。苏联把侵略中国,当成推动全球革命的第一个前进战略要点,列宁之“经由北京、加尔各答,是由莫斯科到巴黎最近的道路”的战略布局,促成了共产第三国际(Comitern)在中国的发展。苏联在一九二一年就已攻占了外蒙古,扶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傀儡政府(比满洲国的成立,足足早了十一年)。为了引爆中日两国全面的冲突,以坐收渔利,俄国甚至出售其在中国东北的铁路与利益给日本,以让日本安心地侵略中国;又同时放出消息,表示苏联在必要时会与日本作战,来鼓舞中国与日本进行全面的战争。
  一九三八年中日战争进行到难解难分的时刻,苏联进一步派兵驻进新疆,实质控制了新疆的军政运作;一九四一年斯大林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承认满洲国,甚至不准美国援华的物资,经苏进入中国。此后苏联就全面杯葛盟国与中国的各种合作。更不能忽略的,是苏联善运用其在全球渗透的外围组织力量,进行不实却迷惑人心的文宣,全力破坏中国对日作战的事实。这种高度组织化、灵活与泼辣的负面宣传,配合上马歇尔、史迪威的阴谋,终于使得美国决策阶层错误地认为,中国无力也无心抗日,美国若是要想提早击败日本,不能靠武装中国,而是要给斯大林利益,让苏联出兵参战。于是在雅尔达会议中,美、英两国秘密应允俄国正式控制外蒙古与进军中国东北的“权利”,作为斯大林“将”对日作战的条件。
  英国虽然实力已经不如往昔,但仍企图在战后维持其殖民帝国的架构,尤其是它在亚洲的属地。英国多年来一直企图染指西藏(英军曾经在清光绪三十年短暂的占领西藏首府拉萨),以破解中国在亚洲拥有战略制高点的优势。不过,英国也担心假如中国获得大量的美援,得以在对日作战中,转守为攻,那么中国势必能在战后成为强国,中国不但会要求收回香港,也会影响到亚洲其它国家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因此英国希望中国能在大战中,耗竭掉所有的国力,最好还能爆发新的内战,所以丘吉尔一直设法离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并利用它对美国的影响力,尽量的丑化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使得中国始终被排在盟国决策圈之外。丘吉尔甚至认为,假如英国无法防止苏联的扩展,那么不妨利用苏联扩张的压力,以加强英、美的关系。
  就形势而言,可以看出中、美、英、苏四强的反法西斯盟国阵营内部,有着非常重大的矛盾与差异。在反轴心国战争的初期,由于盟国处在失败不利的局面,到还能同心协力,以最低限度勉强支持中国对抗日本的侵略。但是当战局开始好转之后,盟国之间的明争暗斗,特别是分化与打击中国的招式,其做法之凶残,甚至胜于战场上敌人。苏联的战略目标是建立新的赤色第408页帝国,因此要趁机占领整个东欧,以及控制中国,英国则是要维持大英帝国的残存结构。







事实真相:
    跟大家说真话!我的案件其实跟那条“狼牙山五壮士”的帖子根本毫无关系! 实际上是某单位挟私报复我。那条帖子发出前大约半个月,我发了几条帖子揭露他们毒打广州市白云区示威民众。然后他们到我家来要求我删帖子,遭到了我的拒 绝。因此他们悍然打击报复,拘留我七天泄愤!此信息出自我所属片区片警!

    大批网站都登载了广州越秀区法院的通稿,内容是他们驳回了我(张广红)的诉讼请求。理由之一是越秀区公安局调查后确认我编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谣 言”,越秀区法院予以采信。但是我上来搜了十分钟就找到了我转发的原帖并截图!为什么我十分钟就查到的事情两单位查了那么多天查不到?你们都是饭桶白痴?

    如果说我对帖子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查到的话,那么请问为什么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和越秀区法院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你坚持帖子是纯转发的,那么你从哪里转来的?难道两单位实际上对帖子是否转发根本就没有兴趣查?难道只想找个理由入我于罪???

    从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到广州市行政复议办公室,再到广州越秀区法院,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一句:你说你的帖子是转的,那么转自何处?所以实际上一 个单位是为了打击报复,另两个单位是为了互相包庇!如果蒙冤的是一个普通民众,他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可惜拈花时评(张广红)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 的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