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壮士义薄云天,咬紧牙关没有招供出幕后主使。他们的行为甚至感动了办案人员,办案人员也就没有过多的刁难六壮士。 得此利好消息,拆迁公司老总准备了大量金条,营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10月30日凌晨,山西太原一待拆迁民房发生入室行凶案。10余名手持棍棒人员闯入民房对两人殴打,致使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经过公安部门全力侦破,目前,六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
曾于2007年同时上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富豪榜”的北京富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生日前受审。检方指控王福生犯贪污、逃税和行贿等罪名,涉及税款近两亿。庭审中,王福生对指控均表示异议
当时黄浦江天天有人跳江,外滩有些大楼天天有人跳楼,这些人皆是大资本家。(他们有些是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的祖业,临死时愧对祖宗而去)。一晃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安徽生活困难,老婆做小生意到南方进货路过上海,家母告诫小媳妇(我老婆)千万不可以做生意,这是投机倒把!将来搞运动要算账的。
我在此借网易平台给诸位朋友谈谈鄙人愚拙的看法:家父在解放前后期间开了一个小厂,公私合营前夕接到税务部门通知必须补缴税费若干(离奇的天文数据),假如不缴齐就要坐牢,父母连夜在外滩总行排队一整夜,将一盒子大条(有麻将牌盒子大小)折合成现金资票给税务局,父母平安的躲过了一劫。
40多天后其妻白巧占因当天要看丈夫的拘留手续又被以妨碍公务的罪名逮捕,期间价值2万元的小房也被黑社会烧毁,恳求社会正义之士帮帮,家里于2010年 10月26日,被黑社会砸盗一空。后附被烧毁房屋照片,
河北省河间市征地随意抓打村民 2010年6月21日,河间市纱洼乡前北冬村民崔中月因征地补偿款比别人少一倍,及别的村民有开荒地补助,而自己的开荒地被占无补助去村里交涉,无任何手续被抓到派出所打的颈部C6脊柱裂,
几年前湘潭黄静案到现在凤凰少女坠楼案,湖南Tmd真黑暗啊!
18岁以下受法律保护的 女孩才16岁 切投放毒品 实施强奸 应立即执行
(1)强奸未成年少女(2)职务是警察(3)组织集体轮奸(4)使用毒品 这样的罪行还不够立刻执行死刑吗?有缓刑的理由吗?是不是因为他们是警察啊?
强奸致死还不判死刑。以后警察都可以去强奸了。
10月31日上午,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在凤凰县人民法院就"凤凰少女跳楼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林义、龚丞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另外三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及有期徒刑。评:又是死缓,杀了人还是死缓。警察同志们,尽情地去强奸杀人吧,死不了的
2、人家喂奶群众都看见了,还上了电视,你们给领导喂奶谁看见了吗?能上电视吗? 3、小孩吃奶是主食,大人吃奶是零食,效果能一样吗
四川女警察在灾区为失去母亲的婴儿喂奶被提拔为公安局副政委后,大批年轻女警到北京上访。她们说:局里领导吃我们的奶都好几年了,啥官也没给。请组织部门给个说法。组织部长说了三点: 1、奶虽一样,但人家的奶里有奶水,你们的有吗?
现在的交警又有几个好鸟?就想着怎么罚款,考驾照时只要给红包就能拿驾照,有关系的违章也可以没有事,没有关系的罚死你!所以不同情交警,他们是和城管一路货色。
警察:报告局长我被一女娃撞了。 局长:MLGB谁啊撞我的人。 警察:局长她说她爸叫李刚。 局长:.....你码个B你瞎眼了,谁让你去撞她车的。 警察:.................
"长春市一交警执法时被逆行越野车撞到,肇事者系一大四女生。目击者称女孩将交警撞倒后,女孩的父亲说“没撞死就好办”,而肇事女孩在撞到交警后还大声称 “人民警察讹人”。评:恶人自有恶人磨。"
一场“六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这座海岛,先后两轮强降雨导致海口、文昌、琼海等17个市县482.2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4.5亿元。大暴雨导致的水灾,暴露出海南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
安徽铜(陵)南(陵)宣(城)高速路在2006年引进投资建设仅一年,就陷入停工状态。安徽交通厅负责人认为,项目法人并不具备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和能力。记者调查发现,至今没有一个部门主动向社会说明情况,也没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问责,更没有一个部门承担责任。
而且最好法院能拖个三年两年的再审,这样,开发商整片土地都不得动工,你还怕熬不过他们吗?告吧,告吧,虽然他们是一伙的,你还是要走法律程序,就当玩玩呗,他们玩你,你也可以玩他们,法律就是一玩具。
开发商明显是建法了,不光是他们的房子边的土地不能动,而且也不能影响他们的生活,像水电都不得断掉,出行更不用说了,即使你周边在建楼房,开发商也要为你家专修一条路,供你家出行。开发商很明显的侵犯了你的权利,你可以起诉他们,证据都不用收集,全现成的,一告一个准,
"家住昆明市赵家堆25号的赵进(化名)一家由于和拆迁方对房屋补偿的分歧过大,一直没有在拆迁协议上签字。10月21 日,赵家这栋6层小楼外就出现了一圈壕沟,并连续两次被加深加宽,由于下雨壕沟变成了“护城河”,还有不明身份的人向他家窗户玻璃上射击。"
"昨日,重庆教委举行新闻通气会,称重庆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原则是依法自愿,严禁将转户与学生毕业证书颁发、资助、奖学金和评优评先等挂钩。昨晚,重庆数名高校学生称,之前强迫他们转户的辅导员,仍在强迫他们转。评:薄熙来个孙子就这样抢人土地?"
大家不要怪JC了,JC哥哥的出发点是为了证实该女子是否具有卖淫的能力,鉴定完毕。
国家机器的暴力工具都是这个德性,没有被抓的并不代表纯洁,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公检法,尤其法院法官最腐败,吃拿卡要颠倒黑白面面全,其次是公安系统最肮脏,吃喝嫖赌拉皮条黑社会,普通检察院没有太大权力,所以还是好的。
施暴的是JC! 地点是派出所!!! 不寒而栗,请问,还有哪里是安全的???
10月15日,浙江温岭市新河派出所查获一起涉嫌卖淫嫖娼案件,民警陈昌涛将女嫌疑人冯某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当晚,陈昌涛在调查谈话期间,趁无人之际,采取言语威胁手段强行与冯某发生性关系,并于当晚将冯某予以释放。目前,民警陈昌涛已被逮捕。
这算什么啊!人家深圳一个现已升迁的原某某局局长,情妇多个,身价至少5个亿!
"看了这篇文章,我好想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国内鸡的屁每年都按10%的速度增长,老百姓还要交了这税交那税,就是日子不见同步增长。赶情,钱都装到这些龟孙的腰包里了。"
曾任江苏省海安县工商局副局长的王某,现年50多岁的他已退居二线。近日,网友曝出其拥有家庭财产1.8亿元。海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已获悉此事,纪委也已介入,暂无明确结论,“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确都知道”。
令人奇怪的是,彭雇佣的数百黑社会性质的保安,既然没有公安部门的批准,为什么强拆打人致人严重伤害,多年来公安部门都看不见?难道被打的村民从来没报过警?难道接警的警察是黑社会的保安?
评:这种对彭治民之流的罪行揭露非常愚蠢滑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政府在哪里?在旁边看?还是在帮忙?警察死到哪里去了?检察院死到哪里去了?都是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的事情
严惩,一定要严惩,性贿赂对领导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隐患。
重庆希尔顿酒店股东彭治民涉黑案侦破内幕曝光。专案组搜集的证据显示,彭治民在某俱乐部对多名政府官员实施了性贿赂。此外,彭治民还拥有一支全副武装“地下出警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随时处理酒店和工地各种突发事件
假如说1926年黑人亨利·史威特枪杀骚扰其住宅的白人一案,无罪判决一举确立了美国的住宅不受侵害以及公民在家中行使无限防卫权的法律准则,我希望张剑案成为中国的 ‘亨利·史威特案’,奠定我国公民私权利法律保障的基础。”
你拆散我们家的房子,我拆散你们一家人
"你让我家破,我就叫你人亡!你让我活得凄惨,我让你死得难看!!! 你敢拆我的房,我就敢拆你的头!"
你让我不好过,我让你过不好!
你让我睡地上,我让你睡地下!
衡水北方工业基地为修冀衡大道,占用孙口村宅基地补偿才100元/平米.在很多村民不同意拆迁的情况下,北方工业基地就把拆迁任务交给了拆迁公司,27日拆迁公司已经开始暴力了,来了30多个年轻拆迁公司人员把村里 两个年轻的被打的半死,还有一个年近60的人的眼被打肿了。半个村的电线也给剪了
你让我没有房子住,我就让你的房子没有人住!
辽宁本溪男子刺死强拆房屋者一案近日一审宣判。法庭认为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防卫过当,且有自首情节,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评:好,本溪法院还是有良知的法院。
4月8日,辽宁抚顺高湾区官员王广良带领队伍和铲车到黎明特钢厂"执法"时,被钉子户杨义用尖刀刺死。10月27日,该案进行公开审理。公诉人和被害方辩护人与被告辩护人对案件的定性说法不一。庭审后大批群众展示联名信请求法官轻判,许多人留下电话以示真实性。评:杀得好,暴力侵犯私有财产该杀。
"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车船税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温孚江认为税额偏高,差别过大,建议调整。“老百姓纳税够多了,我想我们立法的出发点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怎么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又给老百姓减税,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评:人大都是走狗或者饭桶白痴。"
据媒体报道,维基解密网站称已经计划从俄罗斯和中国收集机密文件,并将这些文件公之于众。该网站说,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收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文件,会恢复收集其他地区的文件。维基解密创始人曾表示,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国家。评:太好了。
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七分之一,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是中国人的16 倍;美国的工资占GDP的50%,中国人的工资占GDP的15%,可是电价、房价、菜价、水价.....都在涨,国家都富得流油了,连新华保险退休的高管每月都拿10万大钞,百姓难活啊!
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6%,环比上涨0.6%。涨幅23个月以来新高。评:这就叫做水深火热!
近期,食用油、糖、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要求今后几个月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抓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特别是 “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27日,央行发布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称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评:国务院就是一个摆设,屁用不顶。
"按照国际惯例,社会保障应该首先保护老弱病残,保护的应该是低收入群体,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是这样的。只有在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社会保障却给了富人,而穷人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无道的社会,可悲的民族!"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题为《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章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评:日人民报,不强制订谁会买你们的报纸?
"深圳去年6月正式启动向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腾讯、华为、 TCL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住房补贴名单中。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多名国家工作人员也在名单中。评:劫贫济富,愚蠢的深圳政府,他们能在乎你们这一点点钱?"
青年胡电杰因故意杀人罪被4次判死缓,关押看守所已8年多时间。此案当事人有罪供述、村民证言、物证及旁证齐全,但凶器至今未找到。胡电杰称其所供述杀人经过是在民警对自己不间断殴打中按照提示编造的,自己手腕上至今留有伤疤。此案预计近期将进行第5次判决。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灵龙公路收费站,有职工113人,其中事业编制 68人,还向其他企业借用了45人。有网友猜测其中一部分为领导家属,冒名领工资。该收费站每年收益一千万左右,工资却要花掉三四百万。站长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27日复旦大学发布《世界竞争力报告2009-2010》,对世界 7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其中指出中国竞争力指数排名世界第二。专家指出,国际现有评价体系未客观中国,只重视现有的基础,而缺乏对潜力的评估,也不重视规模。评:意淫多了很伤身体的。
03年9月28日,时为山西省洪洞县公安局局长的李青明被认定贪污、受贿获刑两年。此后,自认一身清白的李青明不断去有关部门申诉。2009年5月 29日,法院再审宣告其无罪。虽然拿到无罪判决书一年有余,但李青明要求恢复党籍和公职的申诉却迟迟没有结果。
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博士论文被指与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部分章节高度相似,多数段落甚至一字不差。王洪瑞在14个月内出版了2本跨学科专著,被指与一位名为周毅的作者著作内容上有大量重复,但参考文献并未列出周毅的著作。
凤凰少女坠楼案的另一受害人15岁的少女阿琳家属表示,因家境困难无法负担律师费,决定放弃包括对相关人员的刑事控告和民事索赔。阿琳家属对坠楼案一审开庭不知情,所以错过了民事追诉。阿琳母亲对记者说:“孩子是可怜,可是她父母没文化没本事,她也只好认命!”评:斧头帮,给他们一个公道不可以吗
唉,神奇的国度。这样哪个狗官还怕出事啊?出了事,只要有。。。,那么很快就复出!!!!神奇就神奇在这里!!!!
10月13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通报了5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其中包括四川省简阳市政府违法批地案。简阳市所属的地级市资阳市也给出了一份罚单:简阳市长段成武党内警告处分,调离市长岗位。一周之后,8月24 日,资阳市人大任命段成武为资阳市财政局局长。
教科书被动了手术刀, 8人编制,70个鼠耗, 起早贪黑,日夜辛劳, 养着一群乌纱帽, 儿女去哈佛深造, 老婆去第五大道, 爱马仕的礼帽, 阿玛尼的外套, 国内搜刮, 国外消耗。 我靠,我靠!!!!!!
"衣冠楚楚作报告, 其实国外有帐号。 喊着空洞的口号, 都是为了乌纱帽。 打开那个频道, 道理一套又一套, 天天播外国的民调, 却把家里的忘掉。"
GDP越窜越高, 江山如此多娇, 变成了垃圾山和下水道。 --------------- 地沟油在火锅上漂, 蟹黄豆腐真美妙。 陌生人喊道: “要不要发票?” 水涨船高,土地能印钞票。 强征地就是抢钞票!!! 房价与天公试比高。
"文凭自己造。 烈女往下跳, 囚犯躲猫猫。 手拿一张钞票, 能够打开手铐, 自己上吊, 洗脸也能把命要。 矿工渴望智利护照。"
"评:中国能排清廉榜第七十八位?也不奇怪,美国那个国外经理人评的更高。他们不知道,中国zf对内、对外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外国人的感受绝对不可靠,谁都知道执政党乃至中国的国民对内对外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我的感觉是:排一百七十八位就算抬举了。"
"监视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6日公布了 2010年度全球腐败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78,比去年上升1位。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三国并列第一。日本“清廉度”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与去年持平。美国7.1分位列22名,索马里1.1分为倒数第一。评:中国排78?
今天早些时候,刚刚退出江湖的本.拉登在接受BBC、NCC、WC等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我知道城管要来,万万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早就耳闻他们强悍无畏的工作作风,今日领教我实在惭愧,向中国城管致敬!在他们面前,我只想说,I服了 YOU!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拆那;豆腐和渣滓都很多,回扣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呀,是城管和拆迁;看那商品房价比天还要高....
吉林16岁的少年在9月26日被关进看守所,10月19日他受伤入院被摘除脾,但其家长在20日才接到通知。少年称在看守所经常遭狱霸殴打,脾被摘除就是一人殴打所致。家长称看守所曾告知他们少年是自己摔伤。评: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这样的啦。
全民拜金,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就是包容式增长(毁容式增长)
10月23日,22岁的孕妇杨彤被医生建议做流产手术。孕妇打麻药准备做清宫手术时,医生要求加两个手术。孕妇因为不够钱要求终止手术,却被医生和评:护士晾在手术台上3个多小时,直到男友赶到报警才获解救。评:中国还有道德水平正常的人吗?还有道德水平正常的行业吗?呜呼哀哉。
2010年初兰州市决定拆除横跨黄河的的中立桥,该桥13年以来一直未建成投入使用。拆除该桥后兰州市将在原址新建一座黄河大桥,一建一拆大约要花费2亿多元的政府资金。该桥拆除后的废钢将拍卖,起拍价约170万~180 万元人民币。评:崽卖爷田不心疼!
10月26日,河北省省长陈全国表示,对于河北大学院内的醉酒交通肇事案要“依法严肃处理”,目前省委已经成立工作组处理此事。陈全国称,该事件对河北省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对于李刚被曝有五套豪宅一事需经纪委部门经过审查后作出处理。
甘肃一厅级官员非法所得2020.9万元,除受贿的1107万元外,另有913.9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他在一审被判死缓。他在任职窑煤集团董事长至案发日均受贿1.5万元。该官员称也想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如果纪委检察院能够预防腐败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评:咋听起来象扯淡细想一下不无道理
再穷不能穷灵道,再苦不能苦仆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首次针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问责可能夭折,按照国土资源部今年9月评估验收并且问责的部署,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实施。对此,国土资源部部长表示,土地违法问责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审核确认工作,年内将严格问责。评:必须持续关注,否则国土部一定混过去了。
河南封丘县多名教师因到郑州上访,反应多年来无财政编制问题,被警方强行带走关押。当地数百名学生罢课声援老师。
评:把案件转移到一个下属县的法院,这是异地审查吗?这是明摆着要上下其手。白痴公务员,骗人也不要这么明白嘛,装孙子不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吗?
我的儿子就在河大上学,我问他同学们对这件事的反应,他说,同学们都认为这事出了非常痛恨,但毕竟有法院管,不明白为什么网上的人像吃了枪药似的反应那么激烈!!!因为人们不相信法院,不相信李刚当副局长的公安局。正如这儿子说的,我爸爸是李刚!!!
望都县市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别上儿子审老子怎么会公正呢,再说人员上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能不卖几份薄面。所以说是异地审理只是忽悠我等屁民的。最好外省来审理。
李不礼,有理无权非人礼刚不钢,孽子作恶眼泪汪混不混,杂种做事能不混蛋不淡,淡水湖里王八蛋
24日,河北大学车祸案嫌疑人李启铭以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批捕。25 日,河北保定司法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此案将采取异地审判方式,并将邀请法学界专家和河北大学部分师生听审。评:怎么是交通肇事罪?不是故意伤害罪?这种人渣打毒针都不够,应该枪决。
去年在宁夏固原暴力拆迁,市长亲自上阵,高喊有不般的就让他压死在里面,死一人我赔20万,结果就埋了5个老人进去!评:斧头帮的干活,黑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长亲自带队当土匪
玩儿蛋去,临时工没事干了是吗? 要是没有幕后主使谁去打人玩 谁没事晚上不睡觉去拆人家房子? 你们忽悠鬼呢???
评:都被人欺负到这地步了,还上访?拉上几个同归于尽拉倒了。
2010年6月至7月,郑州多人因拆迁问题被强行扔在荒郊泥沟,返家后房屋被拆。受害者中的贾灵敏夫妇目前在废墟上搭建窝棚度日。对于被打和抛荒一事,官方事后表态为临时工所为,事后才得知情况。评:王八蛋,把那zf大楼烧了,要是我就那么干。
他嫖的是法律,不是娼
玩玩你们这些P民还敢要我钱?该判!局长啊,把我票唱的钱报销了吧
今年5月,贵州一警察陈某到温州出差时嫖娼,事后小姐的男友扣留了陈某的警官证并敲诈其6000元。10月23 日,参与敲诈的4人分别被温州地方法院判刑,而判决书中并没有说明陈某是否嫖娼。陈某所在派出所称对陈某嫖娼一事并不知情。
"“和谐奖”得主是海南省临高市城管大队长邓善红,有 6个情人,生了6个孩子,对此原配夫人根本不信。 “干劲奖”得主是湖南省通信局局长曾国华,面对5位情人立誓:保证到60岁时,每人每周性生活不少于3次。"
挥金奖”得主深圳沙井银行行长邓宝驹,给他的“五奶”一人800天挥霍1840 万元,平均每天23000元。“团结奖”得主福建周宁县委书记林龙飞,被称为三光书记:官位卖光、财政的钱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其团结事迹是与22名情人举办群芳宴,选出一位芳中之最,颁发佳丽奖,奖金30万元。
“学术奖”授予海南省纺织局长李庆善,记载性爱日记 95本,制作标本236份。 “青春奖”授予四川乐山市长李玉书,20个情人年龄都是 16到18岁。 “管理奖”为安徽宣城市委副书记杨枫夺得,妙用MBA知识有效管理77名情人.
“全国二奶排行榜”有九个“奖项”,揭露了这些赃官的惊人的腐败: “数量奖”授予包养146奶的江苏省建设厅长徐其耀,就是写“教子书”,把贪污作为当官惟一目的的那位。 “素质奖”授予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常年在五星级酒店包养漂亮未婚本科女大学生17人。
如果视频是真的为什么要到现在才公开?????楼上的说的太好了,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这样的视频一定要在毁尸灭迹之后才拿来糊弄老百姓?又怎么会有任何说服力??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阿红在视频里跑出来好像没有裤子,只有一条内裤,这好像也说明了应该什么问题吧?是不是他们在阿红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被他们几个畜生糟蹋了哩?然后醒过来才不堪重辱才跑出去???????
老赵在路口买菜,掏钱找零的时候慢了点,卖菜小贩一直催:老哥快一点,城管来了,我这一担菜就没啦, 老赵回答---我也想快啊,回去晚了,我也怕我那房子没啦
看那个跳楼的视频,是楼道的最左边,而这个视频监控头是对着楼道尽头的,那应该跳的窗口在左边才对,这个画面窗户是在右边的,乾坤大挪移?
个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少女跑步,爬窗口,都是很正常。在一个小时,女方软绵绵,男方有意,从“软绵绵”到正常,少女身体受到了什么刺激啊?
大家可以去看“凤凰少女坠楼案开庭”视频中,少女是“软绵绵”被背下来,央视主持人也是形容少女是“软绵绵”,就有这样一个情景,几个男和一个“软绵绵” 的少女在一个房间待了一个小时,而且你们凤凰也是承让少女是被逼迫喝下K粉,这么说几个男就是有意
7月17日晚8时,郑州市民彭灵枝夫妇被一辆车拉到了位于樱桃沟附近的三李村,被扔进泥沟。赶回家时,窝棚已被强拆。10月22日下午6时许,淮河路办事处司法所所长解释称,事主占用的是集体房屋。对于被打和抛荒一事,官方则表态为临时工所为,事后才得知情况。评:临时工又来了,正式工是黑社会。
"最新人肉成果:李刚的岳父是河北省副省长。呵呵,看来“#我爸是李刚#”要改为“# 我姥爷是副省长#”才对。看来,原本李刚还要升的"
湖北阳新16岁少女阿红9月4日在湖南省凤凰受辱坠楼身亡,犯罪嫌疑人涉及当地民警。10月22日该案进行不公开审理,5名嫌犯被控"强奸未遂致死"。央视公布酒店监控录像显示少女跳楼时林义目睹整个过程,但没有进行任何阻拦,其后两名男子逃离现场,无人抢救跳楼少女。
保本校的话,别说保研保博了,只要学校能开直博,保个直博也是小意思,也就校长开开口说两句话而已就搞定。因为每个大学接受研究生,本身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的,具体到人,则是按照导师的喜好来(这不是抨击制度,这个制度是合理的,为了不跑题,不解释,愤愤不要冲动)。
保研保送到别校兴许会有难度,但是保到自己学校简直连小菜一碟都算不上。一般接受保送生的要求首先是有本校3个副教授职称以上的老师推荐,所以,推荐外校推荐信不成问题,再加上校长跟别的学校打打招呼,只要保的是跟他们学校关系好的外校,都不难,当然,名校就不吃你这套了
把李刚之子定为交通肇事罪,再一次说明权利战胜了法律。
昨日,网上爆出传言,“被撞女生的舍友集体保研,让缄口换取研究生的待遇”,同时受伤女生张晶晶还会获得保研甚至保送博士。
“新语丝网站在今年3月份连续发文揭露王校长的两本著作和博士论文均为抄袭之作,王校长曾来函要求删除这些揭露文章,但是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我们没有照办。”方舟子近日还向媒体表示,他经过研究认为“关于抄袭的指控完全成立”。
评:王洪瑞,我就发了很多条臭骂你的微博,你有本事就来跨省抓我,我连地址电话一起告诉你。你这个老王八
河北大学车祸肇事者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24日被河北望都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对于传言称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曾求助李刚化解论文抄袭的传言,该校新闻发言人称,王洪瑞已经报案。评:交通肇事罪?应该是过失杀人罪,又玩权力游戏了。无耻的家伙,痛哭是装出来的!
河北大学车祸肇事者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24日被河北望都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对于传言称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曾求助李刚化解论文抄袭的传言,该校新闻发言人称,王洪瑞已经报案。
第二,就算有部分可以使用的油流到海里,对他们也是有利的,他们可以说是有减产,以原油供应紧张来漫天要价了,为油价上涨提供了一个合适借口,说白了,我有奶,也不给你们喝
该怎么办呢?对了,制造一起事故,也就是原油泄漏事故,让这些油自然都流到海里,这样就达到了不用办手续,又能到达排污的目的了,相反在这次事件中,中石油积极参与回收工作,表现的相当踊跃,反而让社会感觉到他们是有责任感,此举一箭双雕,何乐不为呢。
大连油罐爆炸,是有其经济目的,第一,爆炸的油是加工汽油剩下来的油,也就是渣滓,在工业上是毫无用处的,而中石油要销毁或者处理这些东西,是需要花大量成本的还要考虑运输,环境污(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化工废料直接排到海里边,但这这样大连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而这些钱,谁都不愿意掏。
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官二代开车撞死撞伤学生各一名!逃离时,被拦住,官二代说“有本事你们去告,我爸是李刚!” 6月-7月,郑州齐礼阎,多人被强行用车带走。这些人回家时,房屋已被强拆。 - 若没有公正的结果,我的仇恨会继续!永不屈服!
"9月10日,江西宜黄,警察城管40多人强拆逼迫三人自焚:钟如琴(31岁),罗志凤(59岁),叶忠诚(79),最终,叶忠诚死亡! 10月11 日,26岁湖北女子在湖南衡阳公安局大楼坠楼身亡!她生前大喊“爸爸 爸爸 他们强奸我了!”"
2010年 1月12日,贵州安顺警察枪杀两村民:郭永忠(36岁)和郭永华(44岁)! 9月4日,16岁少女在湖南凤凰酒店坠楼身亡!生前被强奸!有两名警察参与! 9月7日,江苏新沂,宝马x6越野车故意多次碾压儿童李某某(男,3岁)致死!宝马车车主:张某某,替罪羊:伍某!
哥们,我告诉你:大连的石油污染对大连的影响将会是10年左右,所以你在10年内不要问这种问题;大连的海鲜全完了,以后没有大连海鲜这个概念了;
犯完再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嘛!
"我记得上次还表彰了,这次继续啊"
24日下午,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曾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评:这些笨蛋白痴,同样地点会发生同样的事故,这不是猪干的事情吗?
所以这事儿别把关注点放在 李一帆身上 他是孩子。固然有错。但是更大的错是河北大学领导的处事态度。保定市ZF和社会混乱。还有李刚**的无所不能。 保定这种小城市你如果真去当一次革命领袖。估计后半夜就被人砍死了。你们不信来试试。太复杂黑暗的地方。
"这个肇事的是保定市叱咤风云的李刚**的儿子。保定市黑白混乱。一群学生如果去闹事儿。估计回来就会被混混砍死几个。然后带头的人还会被河大校领导严厉处分。"
回来之后他就特别的郁闷 特别特别郁闷 和吃了shi一样 回来后我见他就把人人网给注销了 空间里的照片也都删了。
我有同学 学新闻的 发微薄 发博客 发人人网 和记者联系(最经典的他居然还和保定电视台联系来 保定电视台一堆怂B估计连个p都不敢放……) 现在他已经被导员请去喝茶了 估计是导员先被领导请去喝茶
"接下来我又接到电话了 这个电话是我妈打来的 居然从来不上网的我妈 也知道我在网上发了好多这种帖子了 我妈让我赶紧删掉 我妈这样给我说 咱们家小家小业的 抵不住什么风险 真出了什么事情扛不住 你就别瞎咋呼了 赶紧着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删了"
他们要是敢动我 其实我也没办法 人人网和qq空间都有我的照片和电话 随便一看就知道我是谁了 那个女孩都死了 我还怕挨一顿打吗。
然后我朋友又给我说 其实他也不想撞人 什么什么的 当然谁也不想撞人! 但也不能置别人的生命于不顾!! 我朋友给我说 他们家道道不少 你要小心 也别被报复了 到现在 我帖子也没删 照片也没删 当然网上的照片比我照的好
我有朋友和李一凡认识的 我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就是说让我把之前发的帖子和照片全删了 要不不太好 而且我朋友说 李一凡其实人也不特坏 什么什么的 我朋友就说 他们官二代啊 都那样 因为人家爹爹牛 没辙 何必弄起来没完呢
"我就在网上发了不少东西 我同学还连夜查燕赵都市报 新京报 南方周末 中央电视台的电话 给他们反映问题 我们就发邮件 什么的 我们不能去李刚家里边把他们家灭了门 我们也没有那么大本事 我们只是尽自己能做到的东西而已 但是就是这样 我还是接到电话了"
然后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很愤慨 但也没办法 我们导员平时对我们还是不错的 都是上行下效 他给我们说 现在是非常时间 领导们都很敏感 别的班的我也不管 你们别给我添麻烦就行 要不出了事我也帮不了你们
接受记者采访乱说话的话就要受到处分 学校可能会安排一些学生干部啊 学生会的同学什么的接受记者采访 其他人不能接受 如果组织活动参加活动 就要一律开除 我们导员还说了 如果出了问题 学校就拿辅导员是问 辅导员就会直接找我们麻烦 以后有什么好事不但甭想 而且在学校就会事事麻烦了
然后学校就要求开班会了 要求所有人必须到 学校估计也是刚给老师们开完会 具体内容就是说 不许再念叨这个事情 也不许在网上写这个事 不许转帖 记者来了采访也不许说 更不许主动反映 当然更不许组织活动闹事什么的 如果从网上写东西啊什么的被知道 会被学校盯上以后找你的茬
我在河大新区 大二的.当天晚上回宿舍大家都在说这事 第二天就全明白了 特别气愤 我就在我的qq空间 人人网 都写了日志,也在保定吧发了帖子,也发了自己拍的照片,也转了别人的照片。当时都快气死了,真恨不能把那小子杀之而后快。
我是一个MBA,曾经任职财富五百大公司的物流经理,历任香港上市公司/美国上市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部门经理。做好面对任何事情的准备。为了替我老母亲复仇,为了我心爱的儿子能有成长的自由和尊严,为了我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我愿意面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我坐牢了,或者死了,我的良心就可以平静了。所以我买了六十万的人寿保险,足以让我儿子成长和自立了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胡锦涛传(二)
2:绩溪是胡锦涛的祖籍
●许多通讯社和报刊依照中共中央所公布的胡锦涛的籍贯,以为他是在这里出生。实际上,绩溪只是胡锦涛的祖籍,他并不出生在这里。向上追溯一百来年,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勇源就走出了绩溪县
清代以来,这里学术大师迭出。出生于徽州休宁县的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他以经学为中心,旁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等等。他主张实事求是,认为“理存于欲”,抨击程朱理学是“以理杀人”。一七七三年,乾隆皇帝下诎命令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纪昀(纪晓岚)为总裁,戴震作为一代学术宗师,也被延聘入馆编核。他及他门下的段玉裁、王念孙等弟子,开创了皖派考据学,作为一种著名的地域性的学派,享誉国内外,影响深远。
近代人中也是名人辈出。教育界有被宋庆龄称赞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音乐界有与聂耳齐名的张曙,美术界有号称“南黄北齐(白石)”的黄宾虹,新闻界有辛亥革命先驱、《神州日报》主笔汪允宗……尤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后来曾任中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其家乡也正在这里。
徽州文化,不论是画派、医学、雕刻、建筑、园林、饮食、盆景,在全国都独树一帜,自成流派。有人夸说:村村镇镇,都有古迹可看;山山水水,都有名胜可览。行商坐贾囊中元宝的磕击,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牌坊和民居上精工细作的木雕砖雕,映衬出云影林涛。在皖南景区每年接待的三四百万游客中,有一百万是文化旅游者。徽州的州府所在地歙县,被定为全国文化名城之一。
●绩溪是胡锦涛的祖籍
就在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的紧侧,徽州属下有一个绩溪县。
绩溪县,原来是徽州府的一个镇:华阳镇。据《徽州府志》记载:南北朝时“ 萧梁初建良安县,旋废;唐即其地,建绩溪,为中下县。宋为望县,明为中县。” 还解释县名的由来说:“以界内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离而复合,有如绩(“绩”
字的原义是将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焉,故名。”
绩溪县毗邻黄山风景区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层峦迭嶂,逶迤连绵,有“百里花园”之称。如果只看自然风光,确实是相当迷人的,但是风光好的地方,往往贫穷。这里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还是“扶贫县”。
九十年代初,香港某报有篇文章绘声绘色地写道: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在绩溪县城东南十多里,古称为龙川村的瀛洲乡大坑口村里,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冬日暮霭。在这个被誉为“十家之村,不废诵读”的农庄里,一位叫胡增玉的村民家里,增添了一个男孩……云云。
这个男孩,作者指的就是日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不过,这段追述,却只是作者想当然而已。许多通讯社和报刊,依照中共中央所公布的胡锦涛的籍贯,以为他是在这里出生。实际上,绩溪,只是胡锦涛的祖籍,他并不出生在这里。
由现在向上追溯一百来年,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勇源就走出了绩溪县。正如前面所述,徽州一带,土地不多,经商成风,人们谋生方式相当多样化。胡勇源来到江苏泰州,开了一个小店,经营山区出产的茶叶等土特产。到胡锦涛的曾祖父胡树铭时,已经小有规模,又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了七家分店,还从事茶叶进出口生意。据说兴隆时还聘雇了好几位英语翻译呢。
上海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繁荣起来,徽帮商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开埠前人口有五十来万,开埠后全国乃至国外各色人等大量涌进,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已经增至五百来万。公认对上海发展有影响的首推徽商,开埠前徽商已经活跃于沪上,经营业务首先是渔盐,其次是布帛,但实际上远远不仅于此,还掌握了造船业,垄断了典当业。上海开埠以后,徽商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主导上海的茶与丝绸。徽商会馆、会所也陆续建立。据逯耀东《上海的海派菜》(载《中国时报》)文中提到:清道光年间,徽帮商人叶同联合十二家商号在大东门外创立会所,公积金就达一千二百万两,徽帮的菜馆、茶馆在上海也遍地开花。
胡锦涛的曾祖父胡树铭,正是这众多徽商中的一员。据胡锦涛家乡的堂姐胡锦霞介绍,胡树铭后来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的两个儿子,胡炳华和胡炳衡,各生了两个儿子:其中老大增鑫和老四增金,是胡炳华生的,老二增麟和老三增玉,是胡炳衡生的──在中国的旧式大家庭里,像这样将堂兄弟连起来算排行,是很常见的。四个兄弟基本上在上海做生意,有时回泰州。
老三胡增玉后来改名为胡静之,五十多年前在上海结了婚,也是在上海生了老大,是个儿子。这个独生子就是胡锦涛──所以说,胡锦涛的出生地应该是在上海(也有材料说,胡锦涛生在江苏泰州。我们推测,“出生于上海说”较为可信,理由下面再谈。但到底是出生于上海还是泰州,待最后查证落实)。胡静之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胡锦涛的这两个妹妹,后来并未因为他“一人得道”而“全家升天” :一个叫锦蓉,九十年代末在江苏泰县房产开发公司工作;一个叫锦莱,在泰县从事商业工作。胡锦涛的母亲在中共建国之前就去世了,他与两个妹妹住在泰州由祖母(即胡炳衡的夫人)带大。后来姐妹俩下放到泰县,于是胡静之也就随之从泰州调到泰县,离女儿们可以近一点。他是在文革后期病逝的,当时胡锦涛正在甘肃工作,赶回来办理了后事。
胡炳鑫的儿子、胡锦霞的哥哥胡锦江,现在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师范校长,他介绍说:胡锦涛小学是在泰州大浦小学念的书,高中是在泰州中学念的书。胡锦江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原来他将籍贯都填成上海和江苏泰州,后来他看见我的籍贯都填成安徽绩溪,就问我:江哥,你怎么填籍填成安徽?我说,我们老家是绩溪人,你出生在上海,长在江苏,但是祖籍还是算安徽绩溪。锦涛后来填籍贯也就改成安徽绩溪了。后来,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胡锦涛对来自安徽的代表说,我也是安徽人,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
3:胡锦涛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人们很自然要提出一个问题:绩溪在近代出了一大批姓胡的名人,胡锦涛与他们是否是一个胡?胡适的北胡是皇胄苗裔,而胡锦涛这个南胡,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东晋年间
●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从胡锦江所回忆的情况来推断,胡锦涛并没有到访过他的原籍家乡,而且他与原籍家乡族人的私人、亲属联系近乎零。他的较近的亲属,除了在江苏的泰州、泰县,就是在上海。
但是,是不是能够由此得出结论说,胡锦涛在胡锦江告诉他其原籍是安徽绩溪之前,对这一点完全一无所知呢?这又似乎有悖常理──胡静之先生的爷爷是从绩溪出去的,他怎么会完全不告诉小锦涛这一点?
我们分析,胡锦涛此前也知道自己祖上(爷爷的爷爷)出自安徽绩溪,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填报籍贯这一栏时,应该填安徽绩溪而已。怎么解释此前他有时填“江苏泰州”,有时填“上海”?一种较合情理的推断是:他填江苏泰州,是将之当成自己的“原籍”来填,他填上海,是将之作为自己本人的出生地而填──这正是我们推测他出生于上海的原因。因为他的祖父祖母、父亲都在泰州,如果不是他自己出生于上海,他填写籍贯时填写“上海”就完全没有理由了。另一个旁证,就是上面所引的胡锦江的回忆:“你出生在上海”。
胡锦涛虽然没有到过安徽绩溪,但是从他一听堂兄说籍贯要这么填,马上就从兄,改了过来;而且后来对安徽的团代表这么宣称,可见他对徽州引以为荣,对绩溪引以为荣。不论怎么说,徽州不论是商业还是文化,都是具有很高成就、很大影响的地区,是值得人为之自豪的。
人们很自然要提出一个问题:绩溪在近代出了一大批姓胡的名人,以徽墨著称的胡开文,以徽商闻名的胡雪岩,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胡适……都姓胡;胡锦涛与他们是否是一个胡?
查绩溪胡氏确实是大姓──在整个徽州都是大姓:翻开《徽州府志》,古往今来的修学、道德、经济、武略等各方面名人,最多的正是胡、汪等姓。
胡适与胡锦涛是否一个胡呢?据绩溪中学对胡适家谱颇有研究的徐子超先生介绍,绩溪县一共有三个胡,胡适家的胡,是“李改胡”,来源于后唐时期,唐昭宗落难,在兵慌马乱中逃跑时,他的一个儿子被奶妈带走,奶妈的丈夫姓胡,为避祸就将这个皇子改为胡姓,先逃至婺源,后迁至绩溪。胡适在与《胡适口述自传》的作者唐德刚教授讲话时,也吐露说,自己是唐代李姓皇帝的后裔。胡适的家乡在绩溪县西北方向的上庄镇,他与胡开文、胡雪岩是一个胡。绩溪县城中还有一个“金紫胡”,得名于先人曾在宋朝任金紫光禄大夫,这家胡姓在这里算是最土生土长了──据传在尧时就来此定居。胡锦涛家这一个胡,是在县城东南面的大坑口村,离胡适家乡正好处于绩溪县界的大对角,相距足有上百里地。所以人们一般叫胡适家的胡为北胡,胡锦涛家的胡为南胡。还因为胡适家原不姓胡,是李改胡,所以称之为“假胡”,而其它两个胡称为“真胡”。
南胡北胡之间,有个翚岭,山虽然不高,却是一道分水岭,它分开了长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胡适的北胡,属于长江流域,胡锦涛的南胡,属于新安江流域。
●胡氏宗祠
胡锦涛跟胡适不是一个胡。胡适的北胡是皇胄苗裔,而胡锦涛这个南胡,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东晋年间。
绩溪县的龙川村,有一个胡氏宗祠,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三日──那时胡锦涛正在当贵州省委书记──中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锦涛的家族来历,根据龙川村这个胡氏宗祠的记载如下:东晋散骑常侍胡炎镇守歙州,游华阳(绩溪县城)、羡龙川,“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遂于东晋成康三年(公元三三七年)举族从青州(今山东省)濮阳迁此定居。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中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并捐资扩建,后历经修葺。其主体结构、艺术雕饰,仍保留明代风格,总建筑为一五○○平方米,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等九部分组成,集木、砖、石雕、彩绘为一体,有“木雕艺术博物馆”之美誉,深受中外游客青睐。宗祠对面的高大牌坊,上书奕世官保、太子少保胡富、太子太保胡宗宪(所谓“奕世”,指的是其间相隔一甲子)。
据胡锦涛的同族长辈、绩溪县政协委员胡寿民说,胡氏宗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支祠,胡锦涛的家族属中祠,也正是胡宗宪这一支,又称为大宗家,是胡氏嫡传,现在的大坑口村,全是胡炎后代。从晋代的太祖胡炎算起,到明代的胡富是三十三代,胡宗宪是三十四代,算是一个鼎盛时期:胡富当到了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胡宗宪则当上了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他是抗击歼灭倭寇的戚继光的顶头上司,也是抗倭名将。到今天的胡锦涛是四十八代,胡锦涛的官当然又比胡富、胡宗宪大多了。
4:胡锦涛重视绩溪乡情
●胡锦涛在江苏泰州长大,关于祖籍故乡,似乎未必能说受到什么熏陶浸润。但是,对原籍故乡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广的。胡锦涛在走入政界之后,没有忘记原籍故乡
胡锦涛在江苏泰州长大,关于祖籍故乡,似乎未必能说受到什么熏陶浸润。但是,我们认为,我们考察地域文化的影响,不能只看直接、有形的方面,只是从狭义上按图索骥,一一对应。对原籍故乡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相对的,无形的。一代又一代人积淀下来的文化基因,毕竟要在人的心理与性格的形成上发生作用,即便他已经与家乡有了某种时空距离。
对于徽州来讲,尤其如此。正如王振忠在《乡土中国?徽州》(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前言《梦中的故园》中所说:“徽州的民俗和文化就如同敦煌的藏经洞,而不是源于皇室的法门寺地宫:在时光的堆积中,它留下的是由最广泛的群体所创造出的民间文化,而这种文化所代表的正为煌煌正史未曾记录并流传。所谓乡土中国,也正由此源源不断的民间文化滋养哺育而来。”
例如,徽州重商但同时也重文,不像一般商人利字当先,唯利是图,对文化和学问不屑一顾。具体体现在胡家,由胡静之的几个兄弟虽然都做生意,但都让子女多读书,胡锦涛的几个堂兄弟都成了大学生,足作佐证。徽州文化对未到过绩溪的胡锦涛而言,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他对故乡名人名产的津津乐道上,而体现在更深层,例如他对学问和知识分子的尊重,他对经营与管理的熟悉,他对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契约精神的理解,可以说,在其祖祖辈辈所形成和延续的徽州文化中有脉络可循。
还有一点可以算得上故乡对胡锦涛的影响:他之所以在选择大学的专业时,报水利电力系河川电站枢纽专业,固然有竞争策略上的盘算(我们下文将叙述),还可能受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离绩溪咫尺之遥的新安江水电枢纽正在建设的影响。报考这一专业,预期在毕业分配时,回到故乡熟悉的环境来工作、生活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胡锦涛在走入政界之后,没有忘记原籍故乡,对故乡人表现出了适当的礼节与热情。这样的例子有两个。
前面提到的胡寿民,比胡锦涛高三辈,他是从胡炎算下来的第四十五代,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是徽州师专的教师。他退休以后,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给胡锦涛写了封信。据其回忆,信中说:我写此信,仅仅是向您谈谈家乡的一些情况,并无任何请求和恳托。绩溪有十八万人口,还是个“扶贫县”……希望您在若干年内,在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三月十四日,胡锦涛收到信的当天就给他回了信:“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关怀和支持,并请向父老乡亲表示亲切的问候。”据了解,胡锦涛办公室每天平均收到各类信件两百多封,而收此信时并非太平岁月:正逢胡锦涛刚从贵州省调到西藏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不久,西藏拉萨正巧爆发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这次暴动是三月五日爆发的,到三月七日即胡寿民写信的当天达到高潮,但胡寿民写信之际对这一点当然是不知道的),国务院七日宣布:从三月八日凌晨零时起对拉萨实行戒严。西藏的民族、宗教各方面的矛盾极为尖锐复杂,初来乍到的胡锦涛称得上是日理万机,居然能抽暇给一位不算熟悉的同族长辈、一封并非紧要的私人信件作复,如果不是重视乡情,何至于此?
不过,按说胡锦涛此日应该在拉萨,但不知为什么,回复胡寿民的这封信却是从贵州发出?
另一个例子是,一九九O年四月,绩溪的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去北京开会,胡寿民请他给胡锦涛带去一信,介绍家乡情况。胡锦涛率领西藏代表团也参加这次人大会议,还被选入大会主席团。许家政从未与胡锦涛见过面,又不知他的住址,就将信交给大会秘书处转交。不久,接到了胡锦涛打来电话,约定见面。胡锦涛提出这样的见面方式:为节约时间和方便起见,他问明了许家政在大会时的座位排号,请他在会前半小时入场,在自己的座位等候。许家政准时到达了,胡锦涛也准时到达。他询问了绩溪各方面的情况,一直谈到开会第二遍铃声敲响,许家政再三请他去主席台上就座,他才离去。
不能排除这其中有塑造自己形象的考虑,但是毕竟还是有对家乡出自内心的关怀。
5: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在兄弟姊妹(包括堂兄弟姊妹)中,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个人境遇不算太好,既没有发财,又中年丧偶。但他没有在中共建政之前发财,倒使他免除了许多麻烦
●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关于胡锦涛的少年生活,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具体资料不是很多。
他是在泰州长大的。泰州通常被归入苏北。提到江苏,人们常常脱口而出“鱼米之乡”。实际上,长江使苏南苏北界域分明,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鱼米之乡”,地域只有苏北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江浙上海,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他们拉帮结派,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不过,泰州却是苏北城市中相当靠近长江、也就是相当靠近苏南的,经济实力在江苏省排名第七。
与皖南徽州相比,无疑,江苏泰州在历史文化名声上远为逊色,但这里是中国著名盐产地,田园葱茏,阡陌纵横,河流和运河密布,富裕程度要高得多。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初置泰州,辖境为今天的泰州市、泰县、如皋、泰兴、兴化等地;宋以后辖境缩小,到清代不辖县,一九一二年泰州改为县。今天的泰州市,是一九四九年由泰县析置的。
胡锦涛出生之际,正是中华民族的危难最深重之时。日寇一九三七年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入侵华北、华东,胡锦涛的几个家乡——沪、苏、皖等大片国土沦丧,炮火连天。这一带成为敌后,情况尤其复杂,兵荒马乱。日寇与汪精卫政权控制了“点”(城镇)与“线”(重要交通线),但控制不了“面”,新四军、国民党军队和各种旗号的地方武装来来往往。前中共高级官员、曾任中共地下党泰兴县委书记,参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许家屯先生,曾对笔者回忆说:当时他所领导的这一片三、四个县区域,民间枪支至少有几千条。说胡锦涛出生时的哭声伴随著枪炮声,一点也不是夸张。一九四○年十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以少胜多,打了著名的“黄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万多人,中心战场黄桥镇离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开茶叶店的姜堰镇(现为市),不过百里;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爆发震惊天下的“皖南事变”的地点,离徽州也近在咫尺——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与胡锦涛的祖籍绩溪不到二百里。
胡锦涛六岁、懂事一点的时候,在他家北面不远的淮海平原,国共两方打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台湾称之为“徐蚌会战”)。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深夜开始,历时六十六天,解放军以伤亡十三万四千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五十五万余人,死者盈野,血流成河。虽然泰县一带不是主战场,但是双方将士许多都是本地人,对民众的生活和心理的影响重大,胡锦涛刚刚失去母亲,小小心灵想必更是紧张迷茫。
当解放军大军渡江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一带才算战火平息,安定了下来。胡锦涛的家庭和他本人在泰州才进入总体来看算得上平静无波的阶段。
从胡锦涛的曾祖父、有相当规模的茶叶徽商胡树铭,到胡炳衡再到胡增玉即胡静之的这一支,家道已经一路衰落下来。据胡锦涛的小学同学姜镇荃说,中共建政之初,胡静之在姜堰镇开茶叶店。按当时中共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开茶叶店如果不雇人,就划为“小业主”;雇人则根据店铺大小、所雇人手多少,定为“小资本家”或者“资本家”。
胡锦涛家住在泰州市区内西仓街多尔巷一号,离父亲的茶叶店竟有二十二公里之遥。可见他的父亲大概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之所以店铺开在镇上,家却安在市里,显然是因为妻子撇下年幼的一儿两女病逝,自己照顾不了孩子,只好都托给自己的母亲,同时孩子在城里也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据《明报》记者一九九八年三月份采访称,当年住在这里的都属于泰州中下层居民,由此推断,胡锦涛父亲应属于“小业主”。
在兄弟姊妹(包括堂兄弟姊妹)中,胡锦涛的父亲、排行老三的胡静之,个人境遇不算太好,既没有发财,又中年丧偶。儿子胡锦涛读小学和中学期间,他在泰州一家土产日杂公司当会计,按他的收入和负担来看,家境不算宽裕。但他没有在中共建政之前发财,倒使他免除了许多麻烦。用中共的阶级观点来看,虽不是响当当的三代血统工人,但还是不属于要重点打击的敌对阶级范畴。在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一浪又一浪政治运动中,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虽受了点惊骇,但总算平安无事——一般来讲,中共建政以后所搞起的政治运动,越来越针对知识分子,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手,像胡静之这样的人,倒还是可以厕身事外的。
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是胡锦涛的堂姐,少年时与他生活在一起的胡锦霞。她的父亲比三弟胡静之家境要富裕,但是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成份,她正因为这个家庭成份问题而未作考大学的打算,后来下放到瀛州乡——地主家庭成份而下放回原籍,可以想见日子一定不大好过的,多少有接受群众监督进行思想改造的意味在内。到一九九二年她一家仍然是农村户口,人均年收入仅数百元人民币,仍列入贫困行列。
●胡锦涛的小学和中学
胡锦涛故居所在的多尔巷,不久前已被夷为平地。《明报》记者见到推土机轰隆隆地来来往往,不久这里将矗立起新的住宅楼群。据说泰州市搞市政建设时,曾有人提议保留多尔巷一号的“胡锦涛故居”,但市政府始终未予答复——不知是请示了中央,还是无从请示,最后还是按照原规划,将整块街区包括多尔巷一起拆除了。
胡锦涛就读的大浦小学,就位于多尔巷口的马路斜对面。这所小学现在还在。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泰州市第二中学念初中,三年后初中毕业,考入江苏省的名校泰州中学,就读高中四班,那年(一九五六年)他才十四岁。据这所中学校史室的资料记载,该校系于一九○二年创办,高考升学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进入了泰州中学的校门,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胡锦涛传》
6: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有人认为,胡锦涛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他一贯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但是另外一些事例却又显示,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胡锦涛对媒体宣传自己是“安徽绩溪人”,从未阻止过
泰州中学坐落在宋代安定书院的原址。说来也巧,这安定书院,竟也与胡姓有关,又名“胡公书院”:创始人胡安定,又名胡翼之,是宋仁宗时的太学令,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教育家,王安石曾经赞颂其为“天下豪杰魁”。泰州中学似乎也得了先贤的灵气,桃李竞秀,仅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就出了三位:汉字信息处理开拓者支秉彝,数学家夏道行及遥感专家李德仁。其知名校友中,还有邓小平的女婿、邓楠的丈夫、中国科学院高新企业局局长张宏。
胡锦涛当年的班主任沈进林老师已经年高,据他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胡锦涛比其他同学小一两岁,个子也小,所以体育成绩比别人要差些,但是他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除体育之外都在九十分以上,只有一年语文成绩是八十九分。高三时,胡锦涛担任了班长。沈老师说,他的组织能力很强,生性活跃,爱好文艺,学校举办联欢会时,他上台指挥全班大合唱。每年学期终了的品德评语都很好,在他当班长的高三那年即一九五九年,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政治觉悟高,能团结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学习努力,能对不良倾向直接提出批评意见。”
据胡锦涛的同学蔡志强介绍,胡锦涛当时虽然门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但还不算当时班上成绩最拔尖的——可见该校确实名不虚传,人才济济。蔡还说,胡锦涛的体育虽然差些,但是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
●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胡锦涛在中共高层崭露头角之后,不少人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避谈自己幼儿到少年时期生活的泰州?
可以作为对比的是中共已故总理周恩来。他的祖父因做官之故,从原籍绍兴迁居江苏淮安,至周恩来已经三辈,他填自己籍贯时,一直说自己是淮安人,只有时戏称自己是“半个绍兴人”。但是与周恩来同样迁居了三代的胡锦涛,中共资料却将其籍贯说成是“安徽绩溪人”,绝口不提他在江苏泰州生活了十七年。
不仅官方不提,胡锦涛自己也对此讳莫如深。据传中共中央办公厅甚至专门下文,严禁泰州接待国内外记者来此采访胡锦涛生平。泰州本想向外界宣传胡锦涛是泰州人,以提高泰州的知名度,但是接到这一禁令,只好作罢。全国政协的机关报《人民政协报》一九九六年刊发了一篇文章《胡锦涛是泰州人》,还挨了一顿批评。
胡锦涛难道只对自己祖籍绩溪有感情,而对自己早年成长的泰州没有感情?却也不是。据贵州省政府一位干部回忆,胡锦涛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当年泰州中学的校长到贵州开会,胡锦涛闻知,特意登门看望了老校长,还自己掏腰包买了一瓶茅台酒送给他。后来他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因高原反应生病期间,还跟当年的班主任沈进林老师通过信,信中说:“如果说自己的工作还有一点成绩的话,可以说是得益于母校对我的培养。”他还说,“泰州中学严格治校、执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作风。”他还随信赠送了一张自己在西藏的照片。
据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干部讲,胡锦涛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圈之后,除了办公厅安排的公务性看戏之外,从不为个人娱乐而看戏。但江苏省淮剧团到北京公演时,胡锦涛却主动提出要去看演出,看完戏后还上台接见演员,称赞他们为淮剧作出了贡献。
证明胡锦涛对泰州有感情的事例还有:泰州市长去北京,胡锦涛也抽空请他吃饭。不过临别时,他不忘叮嘱:不要对外宣传他是泰州人。
有人认为,胡锦涛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他一贯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如果让媒体记者知道了自己是泰州长大的,要到泰州去寻访“成长足迹”,甚至搞些“故居纪念馆”之类,亲戚也顺势沾光,就会给他帮倒忙。这或许也言之成理,胡锦涛对此类事一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但是另外一些事例却又显示,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胡锦涛对媒体宣传自己是“安徽绩溪人”,却从未阻止过。一九九七年,上海新落成的市图书馆,展出胡锦涛家族在安徽绩溪的家谱,就没有受到阻止。后来该馆把已很残破的胡氏家谱送去装裱,还表示说,装裱好后会送一本给胡锦涛。
为什么宁愿让人知道自己是“安徽绩溪人”,却不愿意自己知道自己是江苏泰州人?《明报》提出了一个解释:“要解答这一疑难,看看现有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籍贯就知道了:江泽民是江苏扬州人;李岚清是江苏镇江人,如再加上江苏泰州人胡锦涛,就难避免给人造成‘江苏帮’的印象,而且三人的家乡相距只有五十公里。”“中共的干部政策历来提倡五湖四海,共产党多年来骂蒋介石封建专制、腐朽的依据之一,就是蒋介石搞‘浙江帮’,现在无意间自己也可能被人说成是‘江苏帮’,中共高层自然格外谨慎……北京盛行多年的‘上海帮’说法,已够高层困扰,现在没必要又给人落下‘江苏帮’的话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胡锦涛的家庭成份不算中共眼中的“可靠”,幸而当时还处于中共建国初期,左的东西还没有像后来那么登峰造极。胡锦涛在小学和中学总的来说还算一帆风顺。他年仅十七岁时就考上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师长和邻里之间一定引起不小的轰动!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7:“红色水利专家”梦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十七岁的胡锦涛,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正猎猎飘扬在中国上空,大办钢铁的火光烟尘弥漫全国,但是国民经济已经呈现紊乱之际,沿津浦线北上,离开江南来到京华,跨进了北京西郊的清华园。
据他当年的一个同学回忆,他是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一日报到的。胡锦涛当然不可能知道,就在一个多月前,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批判了敢于提出反对“左”倾错误的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的所谓“反党集团”,作出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他只知道,在他收拾行装、与泰州中学的老师同学和亲戚邻居辞行的日子里,《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克服右倾情绪”社论,字里行间散发著火药味,但风华正茂的胡锦涛无法察觉,他只感到满腔激情被那高亢的词句鼓荡得更加澎湃高涨。
他考上的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在学生中长期流传著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与物理系、化学系等众多学科比,水利工程系远非一个非常热门、非常吃香的系——学这个专业,意味著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就是四处流动飘泊,必须长年累月在野外风餐露宿,必须在未曾开发的地区披荆斩棘,与坐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办公室里绘图、计算相比,艰苦自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与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更是无缘了。
胡锦涛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具体契机是什么?目前虽缺乏来自本人的详实资料,但我们不妨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推断:五十年代末,中国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水力发电,是一个非常浪漫、非常受人瞩目的专业:已经施工、即将竣工的黄河三门峡水电站、新安江水电枢纽,正在勘察设计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都吸引了一代渴望在建设新中国的宏伟事业中献身的年轻人的目光,对于比别人更年轻一点的胡锦涛,当然就更容易激起满腔热情。同时,正如第一章所述,当时正在建设的新安江水电枢纽急需人才,攻读这一专业,毕业分配到原籍附近工作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胡锦涛当时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具体境况。据他的高中数学老师叶凤梧说,胡锦涛在毕业前夕填报高考志愿时,打算报清华大学,来请教他,叶凤梧指点说:“根据你的平时成绩和家庭出身,虽然可以报考清华,但不可报考第一流的系科,因为那里对考分和家庭出身的要求很高。”叶老师建议他报考清华二三流系科。于是胡锦涛就填报了清华的水利工程系——根据一般判断,这个系毕业后需要到野外作业岗位,使一些人知难而退,相对来说竞争性就要小得多。
●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是有史以来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而自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之后,是中国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在二○○二年五月初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更是独占螯头。
一九○七年十二月三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中正式宣布:“我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彼繁众之国能渐次融洽于近代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款赠一部,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国留学。”
这话字里行间是很有点名堂的:“使彼繁众之国能渐次融洽于近代之文化”,道出了他们“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的目的,往好里说,是用他们的价值观来改造中国;往坏处想,是将中国纳入到西方列强的势力体系之下。
次年五月二十五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退还美国应得赔款之馀额给中国的议案。该馀额为美元一,一六五万四九二元二角九分,约合现在二亿多美元。其后,英国、法国亦仿效美国将庚子赔款馀额退还中国,以资助赴英法留学之中国学生。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前夕,清廷用庚子赔款退款的一部分建造的清华学堂,在北京西郊一处秀丽的皇家园林——清华园开学。这倒是颇为意味深长的象征:清华大学的校址,原来是清朝帝王林苑圆明园的一部分,半个世纪前被入侵的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现在英美列强又将逼迫中国缴纳的战败赔款的馀额退回,在这里兴学。民族的耻辱,民族的发愤,全集中在这一片土地上。
不论当初英美退还赔款帮助中国建校的初衷是什么,清华大学却办成了中国第一流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大学者、工程师。理工科学者当然不用说了,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而人文学者也有一大批出自清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宓、钱锺书、闻一多、王力……而中共建政以后,清华大学一直以“工程师的摇篮”著称,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又开始恢复文科专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8:在唱歌跳舞中经受革命锻炼
●在那个年代中,唱歌跳舞,都不是单纯的艺术或者娱乐,而是战斗。胡锦涛是幸运的:他在自己的业馀爱好上投注精力,同时就是在政治上要求上进
水利工程系本来是五年制,但是从胡锦涛入学的那一年起,改为了六年制。
用今天的标准看,说当时的学生是“寒窗苦读”,这“苦”这“寒”,一点也不是修辞手法。当时的北方,本来每月定量供应三十斤的粮食中,细粮的比例就少,进入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更是清苦:正餐就是一个馒头、一个窝窝头,一碗大锅菜,加上一碗白开水。食堂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站著就餐……
胡锦涛这样来自南方的学生,吃惯了大米饭,但是清华当时食堂每星期只供应一到两次大米饭。赶上这种日子,对于胡锦涛来讲就意味著一次过节,下了课就赶紧直奔食堂排队。
水利工程系学生住在十三号宿舍。香港《星岛日报》“中国组”记者描绘说:“十三号宿舍是一幢残旧的四层楼房。如果不是清华老校友指点,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胡锦涛在清华的旧居就在二楼的二十七室。房间的门口贴著一张美国魔术篮球队的照片。”据说,有人在门口贴了张字条:“胡锦涛同志旧居”,后来觉得没有意思,又悄悄撕下了。
每间这样的斗室,一如当年,都有四架上下铺床,空间是相当拥挤的。不过,四十年前的学生,衣服杂物都很简单,就连书籍也不是很多。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里的学习情况如何?能得到的资料不太多,而且说法不一。有当年他的同窗接受笔者采访,说他学业平平,并非出类拔萃;但是也有人介绍说胡锦涛的“成绩很好”,是系里“有名的高才生”——不过,没有人介绍任何关于他如何刻苦钻研的具体事例。海外不少媒体称他大学六年,“除了一门功课得了四分之外,各科都是五分”,此说也无法得到证实。
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胡锦涛多才多艺,是学生中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他进校时是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小弟弟,能歌善舞的特长却让许多学兄自愧不如。入学没有多久,他被选入了清华大学文工团,后来还担任了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一年级下学期,适逢六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一千五百名首都大学生在清华开大会,欢迎来自当时挑战美国的古巴的学生代表团。清华大学文工团在会上表演了大合唱,没满十八岁的胡锦涛,与其他合唱团成员一起,放开歌喉,向同样豪情满怀的古巴兄弟唱出充满革命斗志的红色歌曲,其中有一首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最后一句最为铿锵有力:“打败美帝野心狼!”
在那个年代中,唱歌跳舞,都不是单纯的艺术或者娱乐,而是战斗。歌曲、舞蹈,都是投枪,是号角,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毛泽东语)。积极参加排练演出,就有了完成革命任务的政治意蕴。
胡锦涛是幸运的:他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投注精力,同时就是在政治上要求上进;他在唱歌、跳舞上的表现,同时就是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的表现。天底下还有更好的事么:个人兴趣与革命需要二者融合为一了!
胡锦涛在入学的第二年,就被党组织确定为“培养对象”。他忘我投入各种配合政治任务的演出,即使不是被定为“培养对象”的全部原因,也肯定是原因之一。
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中共成功地使亿万民众,将“入党”——加入一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的政治团体,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变成了人们不仅在政治上自我设定,而且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目标(当然,越到后来,越来越具有加入执政党,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经济处境等等实利上的考虑)。
这一点,与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的政党,只是政治诉求一致者的集合,完全不像中共这样要求其成员还要成为道德楷模、人品典范。其他非东方国家的共产党,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中共这样突出,因为他们的文化传统,将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界限划得较分明;而中共,则完全搅成一团:一个党员,不仅意味著要在政治上执行党的方针路线,而且意味著要品德高尚,作风严谨,工作(或学习)刻苦,联系群众,时时、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甚至还要夫妻和睦,婆媳相得,等等。一句话,党员或申请成为党员的人,要努力成为“完人”。现实生活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党员与要求入党的人,就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分析中共治下的“入党现象”,不是本书的任务。我们只能简略地说,年仅十八岁的胡锦涛,被确定为“培养对象”,在当时的中国来讲,是件很普通的事。他也太年轻,理解不了上面所说的曲里拐弯。
中共在基层的组织(党委、党支部和党小组),经常要制订发展党员的计划、将所在单位和机构的人员进行摸底排队,其中写了入党申请书的人,一般都归于“考察对象”,再挑出其中“表现好”的若干重点人物,列为“培养对象”:要指定党员与之谈话,要求他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检讨言行,看看与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相比(这些标准往往相当抽象),与报刊上连篇累牍所宣扬的“模范共产党员” 相比(这些事迹则非常具体),有哪些差距,该怎么“迎头赶上”。党组织定期讨论“培养对象”的“进步情况”,对于条件最接近“成熟”者,列为“发展对象” ——这就意味著到了党的门槛前了。
●许多通讯社和报刊依照中共中央所公布的胡锦涛的籍贯,以为他是在这里出生。实际上,绩溪只是胡锦涛的祖籍,他并不出生在这里。向上追溯一百来年,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勇源就走出了绩溪县
清代以来,这里学术大师迭出。出生于徽州休宁县的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他以经学为中心,旁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等等。他主张实事求是,认为“理存于欲”,抨击程朱理学是“以理杀人”。一七七三年,乾隆皇帝下诎命令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纪昀(纪晓岚)为总裁,戴震作为一代学术宗师,也被延聘入馆编核。他及他门下的段玉裁、王念孙等弟子,开创了皖派考据学,作为一种著名的地域性的学派,享誉国内外,影响深远。
近代人中也是名人辈出。教育界有被宋庆龄称赞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音乐界有与聂耳齐名的张曙,美术界有号称“南黄北齐(白石)”的黄宾虹,新闻界有辛亥革命先驱、《神州日报》主笔汪允宗……尤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后来曾任中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其家乡也正在这里。
徽州文化,不论是画派、医学、雕刻、建筑、园林、饮食、盆景,在全国都独树一帜,自成流派。有人夸说:村村镇镇,都有古迹可看;山山水水,都有名胜可览。行商坐贾囊中元宝的磕击,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牌坊和民居上精工细作的木雕砖雕,映衬出云影林涛。在皖南景区每年接待的三四百万游客中,有一百万是文化旅游者。徽州的州府所在地歙县,被定为全国文化名城之一。
●绩溪是胡锦涛的祖籍
就在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的紧侧,徽州属下有一个绩溪县。
绩溪县,原来是徽州府的一个镇:华阳镇。据《徽州府志》记载:南北朝时“ 萧梁初建良安县,旋废;唐即其地,建绩溪,为中下县。宋为望县,明为中县。” 还解释县名的由来说:“以界内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离而复合,有如绩(“绩”
字的原义是将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焉,故名。”
绩溪县毗邻黄山风景区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层峦迭嶂,逶迤连绵,有“百里花园”之称。如果只看自然风光,确实是相当迷人的,但是风光好的地方,往往贫穷。这里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还是“扶贫县”。
九十年代初,香港某报有篇文章绘声绘色地写道: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在绩溪县城东南十多里,古称为龙川村的瀛洲乡大坑口村里,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冬日暮霭。在这个被誉为“十家之村,不废诵读”的农庄里,一位叫胡增玉的村民家里,增添了一个男孩……云云。
这个男孩,作者指的就是日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不过,这段追述,却只是作者想当然而已。许多通讯社和报刊,依照中共中央所公布的胡锦涛的籍贯,以为他是在这里出生。实际上,绩溪,只是胡锦涛的祖籍,他并不出生在这里。
由现在向上追溯一百来年,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勇源就走出了绩溪县。正如前面所述,徽州一带,土地不多,经商成风,人们谋生方式相当多样化。胡勇源来到江苏泰州,开了一个小店,经营山区出产的茶叶等土特产。到胡锦涛的曾祖父胡树铭时,已经小有规模,又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了七家分店,还从事茶叶进出口生意。据说兴隆时还聘雇了好几位英语翻译呢。
上海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繁荣起来,徽帮商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开埠前人口有五十来万,开埠后全国乃至国外各色人等大量涌进,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已经增至五百来万。公认对上海发展有影响的首推徽商,开埠前徽商已经活跃于沪上,经营业务首先是渔盐,其次是布帛,但实际上远远不仅于此,还掌握了造船业,垄断了典当业。上海开埠以后,徽商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主导上海的茶与丝绸。徽商会馆、会所也陆续建立。据逯耀东《上海的海派菜》(载《中国时报》)文中提到:清道光年间,徽帮商人叶同联合十二家商号在大东门外创立会所,公积金就达一千二百万两,徽帮的菜馆、茶馆在上海也遍地开花。
胡锦涛的曾祖父胡树铭,正是这众多徽商中的一员。据胡锦涛家乡的堂姐胡锦霞介绍,胡树铭后来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的两个儿子,胡炳华和胡炳衡,各生了两个儿子:其中老大增鑫和老四增金,是胡炳华生的,老二增麟和老三增玉,是胡炳衡生的──在中国的旧式大家庭里,像这样将堂兄弟连起来算排行,是很常见的。四个兄弟基本上在上海做生意,有时回泰州。
老三胡增玉后来改名为胡静之,五十多年前在上海结了婚,也是在上海生了老大,是个儿子。这个独生子就是胡锦涛──所以说,胡锦涛的出生地应该是在上海(也有材料说,胡锦涛生在江苏泰州。我们推测,“出生于上海说”较为可信,理由下面再谈。但到底是出生于上海还是泰州,待最后查证落实)。胡静之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胡锦涛的这两个妹妹,后来并未因为他“一人得道”而“全家升天” :一个叫锦蓉,九十年代末在江苏泰县房产开发公司工作;一个叫锦莱,在泰县从事商业工作。胡锦涛的母亲在中共建国之前就去世了,他与两个妹妹住在泰州由祖母(即胡炳衡的夫人)带大。后来姐妹俩下放到泰县,于是胡静之也就随之从泰州调到泰县,离女儿们可以近一点。他是在文革后期病逝的,当时胡锦涛正在甘肃工作,赶回来办理了后事。
胡炳鑫的儿子、胡锦霞的哥哥胡锦江,现在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师范校长,他介绍说:胡锦涛小学是在泰州大浦小学念的书,高中是在泰州中学念的书。胡锦江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原来他将籍贯都填成上海和江苏泰州,后来他看见我的籍贯都填成安徽绩溪,就问我:江哥,你怎么填籍填成安徽?我说,我们老家是绩溪人,你出生在上海,长在江苏,但是祖籍还是算安徽绩溪。锦涛后来填籍贯也就改成安徽绩溪了。后来,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胡锦涛对来自安徽的代表说,我也是安徽人,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
3:胡锦涛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人们很自然要提出一个问题:绩溪在近代出了一大批姓胡的名人,胡锦涛与他们是否是一个胡?胡适的北胡是皇胄苗裔,而胡锦涛这个南胡,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东晋年间
●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从胡锦江所回忆的情况来推断,胡锦涛并没有到访过他的原籍家乡,而且他与原籍家乡族人的私人、亲属联系近乎零。他的较近的亲属,除了在江苏的泰州、泰县,就是在上海。
但是,是不是能够由此得出结论说,胡锦涛在胡锦江告诉他其原籍是安徽绩溪之前,对这一点完全一无所知呢?这又似乎有悖常理──胡静之先生的爷爷是从绩溪出去的,他怎么会完全不告诉小锦涛这一点?
我们分析,胡锦涛此前也知道自己祖上(爷爷的爷爷)出自安徽绩溪,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填报籍贯这一栏时,应该填安徽绩溪而已。怎么解释此前他有时填“江苏泰州”,有时填“上海”?一种较合情理的推断是:他填江苏泰州,是将之当成自己的“原籍”来填,他填上海,是将之作为自己本人的出生地而填──这正是我们推测他出生于上海的原因。因为他的祖父祖母、父亲都在泰州,如果不是他自己出生于上海,他填写籍贯时填写“上海”就完全没有理由了。另一个旁证,就是上面所引的胡锦江的回忆:“你出生在上海”。
胡锦涛虽然没有到过安徽绩溪,但是从他一听堂兄说籍贯要这么填,马上就从兄,改了过来;而且后来对安徽的团代表这么宣称,可见他对徽州引以为荣,对绩溪引以为荣。不论怎么说,徽州不论是商业还是文化,都是具有很高成就、很大影响的地区,是值得人为之自豪的。
人们很自然要提出一个问题:绩溪在近代出了一大批姓胡的名人,以徽墨著称的胡开文,以徽商闻名的胡雪岩,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胡适……都姓胡;胡锦涛与他们是否是一个胡?
查绩溪胡氏确实是大姓──在整个徽州都是大姓:翻开《徽州府志》,古往今来的修学、道德、经济、武略等各方面名人,最多的正是胡、汪等姓。
胡适与胡锦涛是否一个胡呢?据绩溪中学对胡适家谱颇有研究的徐子超先生介绍,绩溪县一共有三个胡,胡适家的胡,是“李改胡”,来源于后唐时期,唐昭宗落难,在兵慌马乱中逃跑时,他的一个儿子被奶妈带走,奶妈的丈夫姓胡,为避祸就将这个皇子改为胡姓,先逃至婺源,后迁至绩溪。胡适在与《胡适口述自传》的作者唐德刚教授讲话时,也吐露说,自己是唐代李姓皇帝的后裔。胡适的家乡在绩溪县西北方向的上庄镇,他与胡开文、胡雪岩是一个胡。绩溪县城中还有一个“金紫胡”,得名于先人曾在宋朝任金紫光禄大夫,这家胡姓在这里算是最土生土长了──据传在尧时就来此定居。胡锦涛家这一个胡,是在县城东南面的大坑口村,离胡适家乡正好处于绩溪县界的大对角,相距足有上百里地。所以人们一般叫胡适家的胡为北胡,胡锦涛家的胡为南胡。还因为胡适家原不姓胡,是李改胡,所以称之为“假胡”,而其它两个胡称为“真胡”。
南胡北胡之间,有个翚岭,山虽然不高,却是一道分水岭,它分开了长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胡适的北胡,属于长江流域,胡锦涛的南胡,属于新安江流域。
●胡氏宗祠
胡锦涛跟胡适不是一个胡。胡适的北胡是皇胄苗裔,而胡锦涛这个南胡,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东晋年间。
绩溪县的龙川村,有一个胡氏宗祠,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三日──那时胡锦涛正在当贵州省委书记──中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锦涛的家族来历,根据龙川村这个胡氏宗祠的记载如下:东晋散骑常侍胡炎镇守歙州,游华阳(绩溪县城)、羡龙川,“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遂于东晋成康三年(公元三三七年)举族从青州(今山东省)濮阳迁此定居。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中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并捐资扩建,后历经修葺。其主体结构、艺术雕饰,仍保留明代风格,总建筑为一五○○平方米,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等九部分组成,集木、砖、石雕、彩绘为一体,有“木雕艺术博物馆”之美誉,深受中外游客青睐。宗祠对面的高大牌坊,上书奕世官保、太子少保胡富、太子太保胡宗宪(所谓“奕世”,指的是其间相隔一甲子)。
据胡锦涛的同族长辈、绩溪县政协委员胡寿民说,胡氏宗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支祠,胡锦涛的家族属中祠,也正是胡宗宪这一支,又称为大宗家,是胡氏嫡传,现在的大坑口村,全是胡炎后代。从晋代的太祖胡炎算起,到明代的胡富是三十三代,胡宗宪是三十四代,算是一个鼎盛时期:胡富当到了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胡宗宪则当上了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他是抗击歼灭倭寇的戚继光的顶头上司,也是抗倭名将。到今天的胡锦涛是四十八代,胡锦涛的官当然又比胡富、胡宗宪大多了。
4:胡锦涛重视绩溪乡情
●胡锦涛在江苏泰州长大,关于祖籍故乡,似乎未必能说受到什么熏陶浸润。但是,对原籍故乡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广的。胡锦涛在走入政界之后,没有忘记原籍故乡
胡锦涛在江苏泰州长大,关于祖籍故乡,似乎未必能说受到什么熏陶浸润。但是,我们认为,我们考察地域文化的影响,不能只看直接、有形的方面,只是从狭义上按图索骥,一一对应。对原籍故乡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相对的,无形的。一代又一代人积淀下来的文化基因,毕竟要在人的心理与性格的形成上发生作用,即便他已经与家乡有了某种时空距离。
对于徽州来讲,尤其如此。正如王振忠在《乡土中国?徽州》(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前言《梦中的故园》中所说:“徽州的民俗和文化就如同敦煌的藏经洞,而不是源于皇室的法门寺地宫:在时光的堆积中,它留下的是由最广泛的群体所创造出的民间文化,而这种文化所代表的正为煌煌正史未曾记录并流传。所谓乡土中国,也正由此源源不断的民间文化滋养哺育而来。”
例如,徽州重商但同时也重文,不像一般商人利字当先,唯利是图,对文化和学问不屑一顾。具体体现在胡家,由胡静之的几个兄弟虽然都做生意,但都让子女多读书,胡锦涛的几个堂兄弟都成了大学生,足作佐证。徽州文化对未到过绩溪的胡锦涛而言,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他对故乡名人名产的津津乐道上,而体现在更深层,例如他对学问和知识分子的尊重,他对经营与管理的熟悉,他对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契约精神的理解,可以说,在其祖祖辈辈所形成和延续的徽州文化中有脉络可循。
还有一点可以算得上故乡对胡锦涛的影响:他之所以在选择大学的专业时,报水利电力系河川电站枢纽专业,固然有竞争策略上的盘算(我们下文将叙述),还可能受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离绩溪咫尺之遥的新安江水电枢纽正在建设的影响。报考这一专业,预期在毕业分配时,回到故乡熟悉的环境来工作、生活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胡锦涛在走入政界之后,没有忘记原籍故乡,对故乡人表现出了适当的礼节与热情。这样的例子有两个。
前面提到的胡寿民,比胡锦涛高三辈,他是从胡炎算下来的第四十五代,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是徽州师专的教师。他退休以后,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给胡锦涛写了封信。据其回忆,信中说:我写此信,仅仅是向您谈谈家乡的一些情况,并无任何请求和恳托。绩溪有十八万人口,还是个“扶贫县”……希望您在若干年内,在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三月十四日,胡锦涛收到信的当天就给他回了信:“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关怀和支持,并请向父老乡亲表示亲切的问候。”据了解,胡锦涛办公室每天平均收到各类信件两百多封,而收此信时并非太平岁月:正逢胡锦涛刚从贵州省调到西藏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不久,西藏拉萨正巧爆发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这次暴动是三月五日爆发的,到三月七日即胡寿民写信的当天达到高潮,但胡寿民写信之际对这一点当然是不知道的),国务院七日宣布:从三月八日凌晨零时起对拉萨实行戒严。西藏的民族、宗教各方面的矛盾极为尖锐复杂,初来乍到的胡锦涛称得上是日理万机,居然能抽暇给一位不算熟悉的同族长辈、一封并非紧要的私人信件作复,如果不是重视乡情,何至于此?
不过,按说胡锦涛此日应该在拉萨,但不知为什么,回复胡寿民的这封信却是从贵州发出?
另一个例子是,一九九O年四月,绩溪的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去北京开会,胡寿民请他给胡锦涛带去一信,介绍家乡情况。胡锦涛率领西藏代表团也参加这次人大会议,还被选入大会主席团。许家政从未与胡锦涛见过面,又不知他的住址,就将信交给大会秘书处转交。不久,接到了胡锦涛打来电话,约定见面。胡锦涛提出这样的见面方式:为节约时间和方便起见,他问明了许家政在大会时的座位排号,请他在会前半小时入场,在自己的座位等候。许家政准时到达了,胡锦涛也准时到达。他询问了绩溪各方面的情况,一直谈到开会第二遍铃声敲响,许家政再三请他去主席台上就座,他才离去。
不能排除这其中有塑造自己形象的考虑,但是毕竟还是有对家乡出自内心的关怀。
5: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在兄弟姊妹(包括堂兄弟姊妹)中,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个人境遇不算太好,既没有发财,又中年丧偶。但他没有在中共建政之前发财,倒使他免除了许多麻烦
●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关于胡锦涛的少年生活,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具体资料不是很多。
他是在泰州长大的。泰州通常被归入苏北。提到江苏,人们常常脱口而出“鱼米之乡”。实际上,长江使苏南苏北界域分明,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鱼米之乡”,地域只有苏北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江浙上海,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他们拉帮结派,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不过,泰州却是苏北城市中相当靠近长江、也就是相当靠近苏南的,经济实力在江苏省排名第七。
与皖南徽州相比,无疑,江苏泰州在历史文化名声上远为逊色,但这里是中国著名盐产地,田园葱茏,阡陌纵横,河流和运河密布,富裕程度要高得多。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初置泰州,辖境为今天的泰州市、泰县、如皋、泰兴、兴化等地;宋以后辖境缩小,到清代不辖县,一九一二年泰州改为县。今天的泰州市,是一九四九年由泰县析置的。
胡锦涛出生之际,正是中华民族的危难最深重之时。日寇一九三七年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入侵华北、华东,胡锦涛的几个家乡——沪、苏、皖等大片国土沦丧,炮火连天。这一带成为敌后,情况尤其复杂,兵荒马乱。日寇与汪精卫政权控制了“点”(城镇)与“线”(重要交通线),但控制不了“面”,新四军、国民党军队和各种旗号的地方武装来来往往。前中共高级官员、曾任中共地下党泰兴县委书记,参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许家屯先生,曾对笔者回忆说:当时他所领导的这一片三、四个县区域,民间枪支至少有几千条。说胡锦涛出生时的哭声伴随著枪炮声,一点也不是夸张。一九四○年十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以少胜多,打了著名的“黄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万多人,中心战场黄桥镇离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开茶叶店的姜堰镇(现为市),不过百里;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爆发震惊天下的“皖南事变”的地点,离徽州也近在咫尺——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与胡锦涛的祖籍绩溪不到二百里。
胡锦涛六岁、懂事一点的时候,在他家北面不远的淮海平原,国共两方打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台湾称之为“徐蚌会战”)。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深夜开始,历时六十六天,解放军以伤亡十三万四千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五十五万余人,死者盈野,血流成河。虽然泰县一带不是主战场,但是双方将士许多都是本地人,对民众的生活和心理的影响重大,胡锦涛刚刚失去母亲,小小心灵想必更是紧张迷茫。
当解放军大军渡江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一带才算战火平息,安定了下来。胡锦涛的家庭和他本人在泰州才进入总体来看算得上平静无波的阶段。
从胡锦涛的曾祖父、有相当规模的茶叶徽商胡树铭,到胡炳衡再到胡增玉即胡静之的这一支,家道已经一路衰落下来。据胡锦涛的小学同学姜镇荃说,中共建政之初,胡静之在姜堰镇开茶叶店。按当时中共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开茶叶店如果不雇人,就划为“小业主”;雇人则根据店铺大小、所雇人手多少,定为“小资本家”或者“资本家”。
胡锦涛家住在泰州市区内西仓街多尔巷一号,离父亲的茶叶店竟有二十二公里之遥。可见他的父亲大概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之所以店铺开在镇上,家却安在市里,显然是因为妻子撇下年幼的一儿两女病逝,自己照顾不了孩子,只好都托给自己的母亲,同时孩子在城里也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据《明报》记者一九九八年三月份采访称,当年住在这里的都属于泰州中下层居民,由此推断,胡锦涛父亲应属于“小业主”。
在兄弟姊妹(包括堂兄弟姊妹)中,胡锦涛的父亲、排行老三的胡静之,个人境遇不算太好,既没有发财,又中年丧偶。儿子胡锦涛读小学和中学期间,他在泰州一家土产日杂公司当会计,按他的收入和负担来看,家境不算宽裕。但他没有在中共建政之前发财,倒使他免除了许多麻烦。用中共的阶级观点来看,虽不是响当当的三代血统工人,但还是不属于要重点打击的敌对阶级范畴。在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一浪又一浪政治运动中,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虽受了点惊骇,但总算平安无事——一般来讲,中共建政以后所搞起的政治运动,越来越针对知识分子,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手,像胡静之这样的人,倒还是可以厕身事外的。
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是胡锦涛的堂姐,少年时与他生活在一起的胡锦霞。她的父亲比三弟胡静之家境要富裕,但是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成份,她正因为这个家庭成份问题而未作考大学的打算,后来下放到瀛州乡——地主家庭成份而下放回原籍,可以想见日子一定不大好过的,多少有接受群众监督进行思想改造的意味在内。到一九九二年她一家仍然是农村户口,人均年收入仅数百元人民币,仍列入贫困行列。
●胡锦涛的小学和中学
胡锦涛故居所在的多尔巷,不久前已被夷为平地。《明报》记者见到推土机轰隆隆地来来往往,不久这里将矗立起新的住宅楼群。据说泰州市搞市政建设时,曾有人提议保留多尔巷一号的“胡锦涛故居”,但市政府始终未予答复——不知是请示了中央,还是无从请示,最后还是按照原规划,将整块街区包括多尔巷一起拆除了。
胡锦涛就读的大浦小学,就位于多尔巷口的马路斜对面。这所小学现在还在。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泰州市第二中学念初中,三年后初中毕业,考入江苏省的名校泰州中学,就读高中四班,那年(一九五六年)他才十四岁。据这所中学校史室的资料记载,该校系于一九○二年创办,高考升学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进入了泰州中学的校门,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胡锦涛传》
6: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有人认为,胡锦涛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他一贯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但是另外一些事例却又显示,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胡锦涛对媒体宣传自己是“安徽绩溪人”,从未阻止过
泰州中学坐落在宋代安定书院的原址。说来也巧,这安定书院,竟也与胡姓有关,又名“胡公书院”:创始人胡安定,又名胡翼之,是宋仁宗时的太学令,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教育家,王安石曾经赞颂其为“天下豪杰魁”。泰州中学似乎也得了先贤的灵气,桃李竞秀,仅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就出了三位:汉字信息处理开拓者支秉彝,数学家夏道行及遥感专家李德仁。其知名校友中,还有邓小平的女婿、邓楠的丈夫、中国科学院高新企业局局长张宏。
胡锦涛当年的班主任沈进林老师已经年高,据他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胡锦涛比其他同学小一两岁,个子也小,所以体育成绩比别人要差些,但是他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除体育之外都在九十分以上,只有一年语文成绩是八十九分。高三时,胡锦涛担任了班长。沈老师说,他的组织能力很强,生性活跃,爱好文艺,学校举办联欢会时,他上台指挥全班大合唱。每年学期终了的品德评语都很好,在他当班长的高三那年即一九五九年,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政治觉悟高,能团结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学习努力,能对不良倾向直接提出批评意见。”
据胡锦涛的同学蔡志强介绍,胡锦涛当时虽然门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但还不算当时班上成绩最拔尖的——可见该校确实名不虚传,人才济济。蔡还说,胡锦涛的体育虽然差些,但是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
●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胡锦涛在中共高层崭露头角之后,不少人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避谈自己幼儿到少年时期生活的泰州?
可以作为对比的是中共已故总理周恩来。他的祖父因做官之故,从原籍绍兴迁居江苏淮安,至周恩来已经三辈,他填自己籍贯时,一直说自己是淮安人,只有时戏称自己是“半个绍兴人”。但是与周恩来同样迁居了三代的胡锦涛,中共资料却将其籍贯说成是“安徽绩溪人”,绝口不提他在江苏泰州生活了十七年。
不仅官方不提,胡锦涛自己也对此讳莫如深。据传中共中央办公厅甚至专门下文,严禁泰州接待国内外记者来此采访胡锦涛生平。泰州本想向外界宣传胡锦涛是泰州人,以提高泰州的知名度,但是接到这一禁令,只好作罢。全国政协的机关报《人民政协报》一九九六年刊发了一篇文章《胡锦涛是泰州人》,还挨了一顿批评。
胡锦涛难道只对自己祖籍绩溪有感情,而对自己早年成长的泰州没有感情?却也不是。据贵州省政府一位干部回忆,胡锦涛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当年泰州中学的校长到贵州开会,胡锦涛闻知,特意登门看望了老校长,还自己掏腰包买了一瓶茅台酒送给他。后来他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因高原反应生病期间,还跟当年的班主任沈进林老师通过信,信中说:“如果说自己的工作还有一点成绩的话,可以说是得益于母校对我的培养。”他还说,“泰州中学严格治校、执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作风。”他还随信赠送了一张自己在西藏的照片。
据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干部讲,胡锦涛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圈之后,除了办公厅安排的公务性看戏之外,从不为个人娱乐而看戏。但江苏省淮剧团到北京公演时,胡锦涛却主动提出要去看演出,看完戏后还上台接见演员,称赞他们为淮剧作出了贡献。
证明胡锦涛对泰州有感情的事例还有:泰州市长去北京,胡锦涛也抽空请他吃饭。不过临别时,他不忘叮嘱:不要对外宣传他是泰州人。
有人认为,胡锦涛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他一贯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如果让媒体记者知道了自己是泰州长大的,要到泰州去寻访“成长足迹”,甚至搞些“故居纪念馆”之类,亲戚也顺势沾光,就会给他帮倒忙。这或许也言之成理,胡锦涛对此类事一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但是另外一些事例却又显示,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胡锦涛对媒体宣传自己是“安徽绩溪人”,却从未阻止过。一九九七年,上海新落成的市图书馆,展出胡锦涛家族在安徽绩溪的家谱,就没有受到阻止。后来该馆把已很残破的胡氏家谱送去装裱,还表示说,装裱好后会送一本给胡锦涛。
为什么宁愿让人知道自己是“安徽绩溪人”,却不愿意自己知道自己是江苏泰州人?《明报》提出了一个解释:“要解答这一疑难,看看现有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籍贯就知道了:江泽民是江苏扬州人;李岚清是江苏镇江人,如再加上江苏泰州人胡锦涛,就难避免给人造成‘江苏帮’的印象,而且三人的家乡相距只有五十公里。”“中共的干部政策历来提倡五湖四海,共产党多年来骂蒋介石封建专制、腐朽的依据之一,就是蒋介石搞‘浙江帮’,现在无意间自己也可能被人说成是‘江苏帮’,中共高层自然格外谨慎……北京盛行多年的‘上海帮’说法,已够高层困扰,现在没必要又给人落下‘江苏帮’的话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胡锦涛的家庭成份不算中共眼中的“可靠”,幸而当时还处于中共建国初期,左的东西还没有像后来那么登峰造极。胡锦涛在小学和中学总的来说还算一帆风顺。他年仅十七岁时就考上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师长和邻里之间一定引起不小的轰动!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7:“红色水利专家”梦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十七岁的胡锦涛,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正猎猎飘扬在中国上空,大办钢铁的火光烟尘弥漫全国,但是国民经济已经呈现紊乱之际,沿津浦线北上,离开江南来到京华,跨进了北京西郊的清华园。
据他当年的一个同学回忆,他是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一日报到的。胡锦涛当然不可能知道,就在一个多月前,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批判了敢于提出反对“左”倾错误的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的所谓“反党集团”,作出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他只知道,在他收拾行装、与泰州中学的老师同学和亲戚邻居辞行的日子里,《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克服右倾情绪”社论,字里行间散发著火药味,但风华正茂的胡锦涛无法察觉,他只感到满腔激情被那高亢的词句鼓荡得更加澎湃高涨。
他考上的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在学生中长期流传著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与物理系、化学系等众多学科比,水利工程系远非一个非常热门、非常吃香的系——学这个专业,意味著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就是四处流动飘泊,必须长年累月在野外风餐露宿,必须在未曾开发的地区披荆斩棘,与坐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办公室里绘图、计算相比,艰苦自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与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更是无缘了。
胡锦涛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具体契机是什么?目前虽缺乏来自本人的详实资料,但我们不妨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推断:五十年代末,中国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水力发电,是一个非常浪漫、非常受人瞩目的专业:已经施工、即将竣工的黄河三门峡水电站、新安江水电枢纽,正在勘察设计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都吸引了一代渴望在建设新中国的宏伟事业中献身的年轻人的目光,对于比别人更年轻一点的胡锦涛,当然就更容易激起满腔热情。同时,正如第一章所述,当时正在建设的新安江水电枢纽急需人才,攻读这一专业,毕业分配到原籍附近工作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胡锦涛当时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具体境况。据他的高中数学老师叶凤梧说,胡锦涛在毕业前夕填报高考志愿时,打算报清华大学,来请教他,叶凤梧指点说:“根据你的平时成绩和家庭出身,虽然可以报考清华,但不可报考第一流的系科,因为那里对考分和家庭出身的要求很高。”叶老师建议他报考清华二三流系科。于是胡锦涛就填报了清华的水利工程系——根据一般判断,这个系毕业后需要到野外作业岗位,使一些人知难而退,相对来说竞争性就要小得多。
●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是有史以来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而自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之后,是中国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在二○○二年五月初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更是独占螯头。
一九○七年十二月三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中正式宣布:“我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彼繁众之国能渐次融洽于近代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款赠一部,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国留学。”
这话字里行间是很有点名堂的:“使彼繁众之国能渐次融洽于近代之文化”,道出了他们“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的目的,往好里说,是用他们的价值观来改造中国;往坏处想,是将中国纳入到西方列强的势力体系之下。
次年五月二十五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退还美国应得赔款之馀额给中国的议案。该馀额为美元一,一六五万四九二元二角九分,约合现在二亿多美元。其后,英国、法国亦仿效美国将庚子赔款馀额退还中国,以资助赴英法留学之中国学生。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前夕,清廷用庚子赔款退款的一部分建造的清华学堂,在北京西郊一处秀丽的皇家园林——清华园开学。这倒是颇为意味深长的象征:清华大学的校址,原来是清朝帝王林苑圆明园的一部分,半个世纪前被入侵的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现在英美列强又将逼迫中国缴纳的战败赔款的馀额退回,在这里兴学。民族的耻辱,民族的发愤,全集中在这一片土地上。
不论当初英美退还赔款帮助中国建校的初衷是什么,清华大学却办成了中国第一流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大学者、工程师。理工科学者当然不用说了,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而人文学者也有一大批出自清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宓、钱锺书、闻一多、王力……而中共建政以后,清华大学一直以“工程师的摇篮”著称,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又开始恢复文科专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8:在唱歌跳舞中经受革命锻炼
●在那个年代中,唱歌跳舞,都不是单纯的艺术或者娱乐,而是战斗。胡锦涛是幸运的:他在自己的业馀爱好上投注精力,同时就是在政治上要求上进
水利工程系本来是五年制,但是从胡锦涛入学的那一年起,改为了六年制。
用今天的标准看,说当时的学生是“寒窗苦读”,这“苦”这“寒”,一点也不是修辞手法。当时的北方,本来每月定量供应三十斤的粮食中,细粮的比例就少,进入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更是清苦:正餐就是一个馒头、一个窝窝头,一碗大锅菜,加上一碗白开水。食堂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站著就餐……
胡锦涛这样来自南方的学生,吃惯了大米饭,但是清华当时食堂每星期只供应一到两次大米饭。赶上这种日子,对于胡锦涛来讲就意味著一次过节,下了课就赶紧直奔食堂排队。
水利工程系学生住在十三号宿舍。香港《星岛日报》“中国组”记者描绘说:“十三号宿舍是一幢残旧的四层楼房。如果不是清华老校友指点,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胡锦涛在清华的旧居就在二楼的二十七室。房间的门口贴著一张美国魔术篮球队的照片。”据说,有人在门口贴了张字条:“胡锦涛同志旧居”,后来觉得没有意思,又悄悄撕下了。
每间这样的斗室,一如当年,都有四架上下铺床,空间是相当拥挤的。不过,四十年前的学生,衣服杂物都很简单,就连书籍也不是很多。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里的学习情况如何?能得到的资料不太多,而且说法不一。有当年他的同窗接受笔者采访,说他学业平平,并非出类拔萃;但是也有人介绍说胡锦涛的“成绩很好”,是系里“有名的高才生”——不过,没有人介绍任何关于他如何刻苦钻研的具体事例。海外不少媒体称他大学六年,“除了一门功课得了四分之外,各科都是五分”,此说也无法得到证实。
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胡锦涛多才多艺,是学生中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他进校时是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小弟弟,能歌善舞的特长却让许多学兄自愧不如。入学没有多久,他被选入了清华大学文工团,后来还担任了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一年级下学期,适逢六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一千五百名首都大学生在清华开大会,欢迎来自当时挑战美国的古巴的学生代表团。清华大学文工团在会上表演了大合唱,没满十八岁的胡锦涛,与其他合唱团成员一起,放开歌喉,向同样豪情满怀的古巴兄弟唱出充满革命斗志的红色歌曲,其中有一首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最后一句最为铿锵有力:“打败美帝野心狼!”
在那个年代中,唱歌跳舞,都不是单纯的艺术或者娱乐,而是战斗。歌曲、舞蹈,都是投枪,是号角,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毛泽东语)。积极参加排练演出,就有了完成革命任务的政治意蕴。
胡锦涛是幸运的:他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投注精力,同时就是在政治上要求上进;他在唱歌、跳舞上的表现,同时就是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的表现。天底下还有更好的事么:个人兴趣与革命需要二者融合为一了!
胡锦涛在入学的第二年,就被党组织确定为“培养对象”。他忘我投入各种配合政治任务的演出,即使不是被定为“培养对象”的全部原因,也肯定是原因之一。
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中共成功地使亿万民众,将“入党”——加入一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的政治团体,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变成了人们不仅在政治上自我设定,而且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目标(当然,越到后来,越来越具有加入执政党,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经济处境等等实利上的考虑)。
这一点,与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的政党,只是政治诉求一致者的集合,完全不像中共这样要求其成员还要成为道德楷模、人品典范。其他非东方国家的共产党,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中共这样突出,因为他们的文化传统,将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界限划得较分明;而中共,则完全搅成一团:一个党员,不仅意味著要在政治上执行党的方针路线,而且意味著要品德高尚,作风严谨,工作(或学习)刻苦,联系群众,时时、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甚至还要夫妻和睦,婆媳相得,等等。一句话,党员或申请成为党员的人,要努力成为“完人”。现实生活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党员与要求入党的人,就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分析中共治下的“入党现象”,不是本书的任务。我们只能简略地说,年仅十八岁的胡锦涛,被确定为“培养对象”,在当时的中国来讲,是件很普通的事。他也太年轻,理解不了上面所说的曲里拐弯。
中共在基层的组织(党委、党支部和党小组),经常要制订发展党员的计划、将所在单位和机构的人员进行摸底排队,其中写了入党申请书的人,一般都归于“考察对象”,再挑出其中“表现好”的若干重点人物,列为“培养对象”:要指定党员与之谈话,要求他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检讨言行,看看与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相比(这些标准往往相当抽象),与报刊上连篇累牍所宣扬的“模范共产党员” 相比(这些事迹则非常具体),有哪些差距,该怎么“迎头赶上”。党组织定期讨论“培养对象”的“进步情况”,对于条件最接近“成熟”者,列为“发展对象” ——这就意味著到了党的门槛前了。
保钓还是不保钓?这是一个问题
“该不该保钓?”
“还还用说?当然要保啦!”
“为什么呢?”
“因为那是我们的领土和领海呀,怎么能不保?”
“哦,领土领海都要保的?那请问漠河以北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什么不保呢?那也是我们的领土啊,比钓鱼岛的领土加上领海都要大几万倍了,怎么就送给老毛子了呢?还有藏南那片土地好象也是我们的领土吧?也比钓鱼岛大很多倍,怎么就轻易送给阿叉了?为什么又不保呢?还有外蒙,那比钓鱼岛那块礁石加领海都要大无数倍,怎么地又随便让他们独立了呢?请问中共当局的行事逻辑在哪里呢?”
“好象听说那里附近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所以要坚决保”
“哦,发现了石油的地方就一定要保,没发现石油的领土领海就不需要保,是这个逻辑吗?那就是保石油保天然气啦,根本不是保领土领海呀?不是吗?“
”厄。。。好象。。。也许。。。”
“假如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的话,政府应该告诉国民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呀,不应该欺骗国民说是在保领土领海呀?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该做的事情吗?政府不是不应该欺骗国民吗?然后政府还在煽动民族情绪,自己组织游行示威,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听说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外敌的,必须鼓动民族情绪的。一定要有相当程度高涨的民族情绪,国民才会自动地团结在共产党和政府的周围,才有向心力,才会乖乖地听政府的话,而不是反对政府。”
“哦?那就是保哪里都无所谓,反正就是要找一个外敌吗?”
“可能是吧?你想政府和共产党要是直接说我们一定要保住钓鱼岛,因为那里有石油和天然气,谁理他们呀?再说了,保石油和天然气跟我们普通国民有什么关系?中国的石油开采是被政府垄断的,是三家央企全包的,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据说当年中日建交的时候日本提出过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当时是毛周朱都不当一回事的,因为那就是一块礁石,什么都没有,谁爱管呀?其实就是默认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权的,不过是没成文啦。后来是发现了东海油田,就是莺歌海油田,就产生问题了。”
“什么问题呢“
”当时中日谈边界的时候,中国提出是大陆架延伸的原理定领海,日本是提出用中间线划分的原理定领海的。如果按照中国的办法,那整个日本都属于中国的大陆架的延伸部分,那日本人在东海这边的海岸伸伸手就到了中国领海了,要签证了。但是用日本的方法呢,又产生新问题了,如果以钓鱼岛到中国大陆之间划中间线,那东海油田很大一部分就属于日本领海了。如果以日本本岛到中国划中间线的话,那东海油田就全部都是中国的领海。所以才会产生严重的领海纠纷的。”
“哦,那实际上就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呀,那我们屁民何苦呢?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完全垄断从石油开采到零售的整条产业链,卖贵价油,赚国民的血汗钱,他的每一分钱利润都没有给屁民带来任何好处,我们保他们做什么?一年赚一千多亿利润,居然还要享受中央财政的补贴,两头抢钱,利益输送,剥削完纳税人的钱还要吃纳税人的税金,无耻之极。再说了,他们都到美国去上市了,持股人可能是美国人比中国还多,那该算美国公司了,我们干什么要保他们?我们贱骨头呀?在中国赚垄断超额利润,到美国去派息分红,根本就是在公然贿赂美国政府嘛。然后我们还要跳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中国人就那么下贱啊?”
“要说是不是完全为了石油吧,也难说,最近不是说西伯利亚发现了新油田吗?也许就在中国割给他们的土地上呢。中共需要挑起民族矛盾,日本绝对是最好的目标。从明代倭寇横行东南到抗日战争,中国跟日本是夙敌,中共可以借力打力,稍微挑逗一下,屁民就跳起来了。你看外交部那个傻逼发言人说的:要以理性合法途径表达爱国情绪,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最好的爱国行为。这不是明摆着要大家做顺民、愚民、奴民吗?实际上中共就是为挑逗民族情绪,然后骗他们做中共的小狗狗而已。把国民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一招他们用了几十年了,好用着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还还用说?当然要保啦!”
“为什么呢?”
“因为那是我们的领土和领海呀,怎么能不保?”
“哦,领土领海都要保的?那请问漠河以北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什么不保呢?那也是我们的领土啊,比钓鱼岛的领土加上领海都要大几万倍了,怎么就送给老毛子了呢?还有藏南那片土地好象也是我们的领土吧?也比钓鱼岛大很多倍,怎么就轻易送给阿叉了?为什么又不保呢?还有外蒙,那比钓鱼岛那块礁石加领海都要大无数倍,怎么地又随便让他们独立了呢?请问中共当局的行事逻辑在哪里呢?”
“好象听说那里附近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所以要坚决保”
“哦,发现了石油的地方就一定要保,没发现石油的领土领海就不需要保,是这个逻辑吗?那就是保石油保天然气啦,根本不是保领土领海呀?不是吗?“
”厄。。。好象。。。也许。。。”
“假如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的话,政府应该告诉国民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呀,不应该欺骗国民说是在保领土领海呀?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该做的事情吗?政府不是不应该欺骗国民吗?然后政府还在煽动民族情绪,自己组织游行示威,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听说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外敌的,必须鼓动民族情绪的。一定要有相当程度高涨的民族情绪,国民才会自动地团结在共产党和政府的周围,才有向心力,才会乖乖地听政府的话,而不是反对政府。”
“哦?那就是保哪里都无所谓,反正就是要找一个外敌吗?”
“可能是吧?你想政府和共产党要是直接说我们一定要保住钓鱼岛,因为那里有石油和天然气,谁理他们呀?再说了,保石油和天然气跟我们普通国民有什么关系?中国的石油开采是被政府垄断的,是三家央企全包的,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据说当年中日建交的时候日本提出过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当时是毛周朱都不当一回事的,因为那就是一块礁石,什么都没有,谁爱管呀?其实就是默认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权的,不过是没成文啦。后来是发现了东海油田,就是莺歌海油田,就产生问题了。”
“什么问题呢“
”当时中日谈边界的时候,中国提出是大陆架延伸的原理定领海,日本是提出用中间线划分的原理定领海的。如果按照中国的办法,那整个日本都属于中国的大陆架的延伸部分,那日本人在东海这边的海岸伸伸手就到了中国领海了,要签证了。但是用日本的方法呢,又产生新问题了,如果以钓鱼岛到中国大陆之间划中间线,那东海油田很大一部分就属于日本领海了。如果以日本本岛到中国划中间线的话,那东海油田就全部都是中国的领海。所以才会产生严重的领海纠纷的。”
“哦,那实际上就是为了保石油保天然气呀,那我们屁民何苦呢?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完全垄断从石油开采到零售的整条产业链,卖贵价油,赚国民的血汗钱,他的每一分钱利润都没有给屁民带来任何好处,我们保他们做什么?一年赚一千多亿利润,居然还要享受中央财政的补贴,两头抢钱,利益输送,剥削完纳税人的钱还要吃纳税人的税金,无耻之极。再说了,他们都到美国去上市了,持股人可能是美国人比中国还多,那该算美国公司了,我们干什么要保他们?我们贱骨头呀?在中国赚垄断超额利润,到美国去派息分红,根本就是在公然贿赂美国政府嘛。然后我们还要跳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中国人就那么下贱啊?”
“要说是不是完全为了石油吧,也难说,最近不是说西伯利亚发现了新油田吗?也许就在中国割给他们的土地上呢。中共需要挑起民族矛盾,日本绝对是最好的目标。从明代倭寇横行东南到抗日战争,中国跟日本是夙敌,中共可以借力打力,稍微挑逗一下,屁民就跳起来了。你看外交部那个傻逼发言人说的:要以理性合法途径表达爱国情绪,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最好的爱国行为。这不是明摆着要大家做顺民、愚民、奴民吗?实际上中共就是为挑逗民族情绪,然后骗他们做中共的小狗狗而已。把国民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一招他们用了几十年了,好用着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胡锦涛传(一)
简 介
目 录
导 言 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章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1942——1959)
1: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
2:绩溪是胡锦涛的祖籍
3:胡锦涛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4:胡锦涛重视绩溪乡情
5: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6: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7:“红色水利专家”梦
8:在唱歌跳舞中经受革命锻炼
9:见到了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
10:结识了《光明日报》前总编辑
11:中国政坛上的“理盛文衰”
12:蒋南翔扮演了清华帮教父角色
13:唯一能在中南海举行活动的校友会
14:影响胡锦涛仕途的清华人
15:胡锦涛重视清华校友人脉
16:清华给胡锦涛从政储备了丰富资源
17:从“接班人”变成“保皇派”
第三章 西北望长安(1968—1982)
18:挖土砌墙的清华高材生
19:技术干部改吃政治饭
20:告别单身汉生涯
21:咬定青山任尔东西南北风
22:赶上了中共新老交替第一波
23:政坛伯乐到科技专家中挑人材
24:当面汇报赢得宋平爱才之心
25:李登瀛是否有权破格提升胡锦涛?
26:甘肃出来的官员清廉实干
27:温家宝与胡锦涛仕途你追我赶
28:重返京华感受思想解放之风
29:胡锦涛进党校天时地利人不和
30蒋南翔是否在党校提携胡锦涛?
31:年轻是年轻者的通行证
32:乌纱帽不由分説扣上头来
33:中央委员会最年轻成员亮相
第四章 最佳第二小提琴手(1982—1985)
34:胡锦涛当上团中央第二把手
35:团中央书记处摆开新阵容
36:三头六臂一肩挑
37:前任班子的前车之鉴
38:空降“太子党”的风波
39:王兆国是被邓小平亲自选中
40:最后一刻中央才决定高占祥离开
41:撤销少工委之争
42:团中央机关的四部分力量
43:太子党擒贼先擒“王”
44:左右为难吃喝风
45:卫生值日从不参加打扫
46:王兆国先盛后衰 胡锦涛后来居上
47:时时处处突出一把手
48:官场上的期货行情
49: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50:从两条战线建立自己的班底
51:与各地各界明日之星建立联系
52: 胡锦涛与军方怎样接上线?
53:踏破铁鞋寻觅四有新人
54:抓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典型
55:开动团的机器配合“清除精神污染”
56:正式成为团中央一把手
第五章 外放夜郎(1985—1988)
57:是“下放镀金”还是“打入冷宫”?
58:进入中央委员会
59:一张白纸好画图
6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61:风浪骤起掌稳舵
62:天高皇帝远
63:寒潮当中的暖流
64:对异议人士恩威并用
65:不能“夜郎自小”
66:争取外援,开拓潜力
67:从不吸烟的胡锦涛看上了烤烟
68:治穷大计,教育为本
69:惩处残害教师的官员子弟
70:平息夜郎国学潮
71:着手政治体制改革外围战
72:主政时间短,改革难收效
73: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74:“不适当报导只能加速我垮台”
75:化解省长的戒心
76:三匹“马”拴到了贵州马槽上
77:八十年代中期的污染与二十一世纪初的
78 没有阳光的天空
79:一个错误决策造成恶性循环
第六章 世界屋脊天外天(1989—1991)
80:版图分裂的“达摩克利斯剑”
81:第八任驻藏党魁
82:中共治藏方略屡次改弦更辙
83:胡耀邦治藏怀柔绥靖事与愿违
84:动乱进入了倒计时
85:胡锦涛受命于危难之际
86:世界人权日接到中央加急电报
87:稳定是基础 发展为主导
88:两手抓的先后顺序大有讲究
89:中共对西藏方针再次大转弯
90:陪同江泽民巡视西藏
91:胡锦涛也患了“高原病”
92:滞留北京养病读书思考
第七章 火箭第二次起飞(1992年)
93:改革号再次启动
94:江泽民担心阵前换将
95:改革声浪中再次露面
96:元老们最后一次施加影响
97:晋升的黑箱作业
第八章 高处不胜寒(1992—1997)
98:政绩如何难打分
第九章 从后台来到前台(1998—2002)
99:从政治后台走向前台
100:四声巨响,三条人命,一场风暴
101:推行江泽民想法,赢得江泽民信任
102:到欧洲舞台上亮一亮相
103:胡锦涛访美机会是布什为他争取到
104:“贫困地区人民笙歌劲舞迎锦涛”
第十章 共青团派的新掌门
105:共青团派的三个梯队及其核心
106:无可选择将共青团派作为主要权力渊源
107 团派“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第十一章 接班人还是掘墓人?(2002)
108:共产党接班人
第十二章 胡温新政赶考一年(2003—2004)
109:中外评论界为胡锦涛赶考一年打分
不是结语:平衡木上的马
附:我的学长胡锦
简 介
2006年4月胡锦涛访美,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胡锦涛全面认识和重新认识的兴趣。这本书可以帮您解读胡的所作所为。
掌权以来,让海内外刮目相看,甚至有了“胡温新政”的美誉。 “胡温新政”“新”在何处?是权宜之计还是根本之策?是否意味着中共“和平演变”新阶段?要把握这一动向,不能不从胡锦涛的生平经历去找出脉络——胡锦涛是被调入共青团系统提拔考察的,是声势浩大的“清华帮”一员,是在西北和西南边远艰苦地区奋斗多年,是被邓小平隔代钦定为江泽民的接班人……这些岁月给他的人生理念、治国方略、领导风格打下独特印记。
本书两位作者之一曾在胡锦涛手下任职,与胡有过工作接触。他们遍访在胡锦涛手下工作过的人士,在海内外广集各种资料,历时七年,写出迄今资料最为翔实、分析最为客观的胡锦涛传记;在胡锦涛执掌中共党政大权一年后,作者又做了大量重要增补和勘正。
本书试图揭示:胡锦涛是怎样被选为中国这艘巨舰的新领航员?面对中国和世界变局他将如何面对?
围绕胡锦涛的轨迹,本书还勾勒了“共青团派”重新崛起,政坛“清华帮”盛极而衰等等读者异常关心的问题。
目 录
导言 熟悉的陌生人
胡锦涛属马。十年前,五十岁的他,是一匹雪山上跑出的“黑马”;十年后的马年,六十岁正逢本命年的他,已经成了一匹识途的“老马”。贵为中共中央新的掌舵人,人们还是问:他会“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会“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一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942-1959)
胡锦涛填报籍贯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第三章 西北望长安(1968-1982)
一名房建工,一个小秘书,一位副处长……如果他没有遇到宋平,他是会终老于塞外的漫漫黄沙之中,还是终将磨砺生光,脱颖而出?
第四章 最佳第二小提琴手(1982-1985)
进入北京前门东大街十号团中央的十二层淡黄色大楼,就进入权力的角斗场,就意味着接受被派定的角色──命运就是一个最难把握的词了。
第五章 外放夜郎(1985-1988)
古来留下两个与贵州有关的成语,都是讽喻讥刺。胡锦涛对这两个典故推陈出新“反其意而用之”:“夜郎自大”不对,但是“夜郎”也不能“自小”,自卑自贱;要脱贫致富,“黔驴”技不穷!
第六章 世界屋脊天外天(1989-1991)
他被赵紫阳为贯彻对西藏怀柔政策而选定,执行的却是江泽民对西藏强硬政策。《西藏日报》上刊出了新任自治区一把手头戴钢盔,检阅戒严部队官兵的照片。
第七章 火箭第二次起飞(1992年)
从权力游戏看,是出乎意料的晋升;从代际交替看,是合乎逻辑的飞跃。
第八章 高处不胜寒(1992-1997)
他在推动党的改造,党也在改造他──人们说他成熟了,这是赞扬,还是批评?
第九章 从后台来到前台(1998-2002)
谦虚,温和,文雅,友善,与总统握手,对华侨鞠躬,向记者问候……一年到头奔波于各省市和各首都──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第十章 共青团派的新掌门
不论本人是否愿意承认,年龄规则或曰自然规律,总要重新呼唤出一批“共青团派”。
第十一章 接班人还是掘墓人?(2002)
或许,他协助总书记确立“三个代表”,并不是再一次推动注定推不上山的西西弗斯之石,而是助了一臂之力从山头往下推石头──有了第一推动力就再也止不住它了。
第十二章 胡温新政赶考一年(2003-2004)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胡锦涛十年韬晦,终于轮到了自己的上场机会。二OO三年在中国改革历程中,成了一个致力人心重整、扭转历史惯性具有标帜性意义的“拐大弯”年份。
不是结语 平衡木上的马
不继续进行被中断的政治改革,他就等于丢了魂。有“魂”还得有“魄”。胆魄不是天生的,既靠练出来,也靠逼出来!
导言 熟悉的陌生人
胡锦涛属马。十年前,五十岁的他,是一匹雪山上跑出的“黑马”;十年后的马年,六十岁正逢本命年的他,已经成了一匹识途的“老马”。贵为中共中央新的掌舵人,人们还是问:他会“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会“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OO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临近正午,笔者之一在北京同全中国数以亿计民众一道,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胡锦涛向我们招手。我们知道了:今后,该叫他“胡总书记”了——在那一天,他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老百姓对他的期待并不强烈,名义上,他是中国这艘巨轮的第一掌舵人了,但是兵符却仍然紧攥在江泽民手中。
期待是在二十天后开始唤起的。十二月五日,刚满花甲、一头乌发的胡锦涛与他在最高领导层分管党务的几个同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刚,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才厚、何勇,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钮茂生等陪同下,出现在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
●朝拜红色圣地的执政定调之旅
西柏坡在中共历史上名列“圣地”,甚至被称为中国五大红色圣地之一,“文革”期间名气不如更带毛泽东个人色彩的瑞金、延安、井冈山和遵义,但是近几年来,逐渐后来居上,仅在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执政期间,就已经有许多中央大员前来参观,他们的到来,被西柏坡纪念馆列为骄人的记载:
一九九O年一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前来;
一九九O年二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几乎是脚跟脚地前来;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前来;
一九九四年,从春到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岚清、尉建行、吴邦国等接二连三地前来;
一九九五年一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前来……
与他们相比,胡锦涛只算是西柏坡的后来人,但是却获得了最多的注意,甚至超过了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十一年前的那次驾临。这一点也不奇怪:他在极其低调地度过十年“王储”生涯、被人称作是猜不透的谜,荣登大宝之后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亮相——物以稀为贵,舆论界当然会高度关注。而且胡锦涛也一反常态,放开来大做文章,官方媒体连篇累牍作了报导。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西柏坡之行”堪称他执政的定调之旅。
实际上,胡锦涛在担任总书记的第二天,就已经陷入繁忙的事务,仅从新华社报导的公开活动看,十一月十六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委员的分工,出席纪念罗荣桓诞辰一OO周年座谈会;十一月二十七日,会见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十二月二日,主持政治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研究二OO三年经济工作,通过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十二月二日下午,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十二月四日,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这些活动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十二月五日的西柏坡之行却不然──惟其不然,才具有了高度的象征意味。
这天的天气其实不宜出行,更不宜前往山区——下着雪,天冷路滑。但是对于想传达特有信息的胡锦涛来讲,这样的天气却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化因素——“新任总书记冒雪到革命圣地学习考察”,岂不更可以倍增出不平常的分量?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用党八股文风写道:“初冬的冀北大地,瑞雪飘飞,松柏苍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考察了西柏坡的生产、建设情况,看望了老区群众,并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
十二月五日下午,胡锦涛一行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全部十个展室。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他们先后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旧居和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还有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
●今天来到西柏坡,明天拿下全中国
胡锦涛与曾庆红前来西柏坡,到底释放出什么信息?这要从西柏坡的红色历史讲起。
一个名叫郑贻春的人在海外媒体上写了题为《西柏坡》的组诗,诗中有这么几句:
谁今天来到西柏坡
谁明天就可能拿下全中国
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吧
就在这里运筹帷幄
一九四八年五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移驻这里。在十个月中,这个小山村成了当时中共领导中心,正如一九七三年二月,周恩来为西柏坡的题词:“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个普通山村,一间间狭小简朴的农民房舍,汇聚着当时蓬勃进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智慧和宏大雄心。在这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三件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制定颁发土地法大纲;运筹帷幄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赢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中共在这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全国政权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作了几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黄镇将军题词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胡锦涛一行来到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仔细听取了讲解员介绍会议情况。当时,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建设国家,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
在西柏坡土墙泥顶的庄严会场,不论来访者职位多高,在中共第一代开国元勋的炯炯目光下,似乎都有点凛凛然,一个个言行都收敛了许多。据称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乘坐一辆没有警车开路、也没有警卫跟随的面包车,来到西柏坡纪念馆。贵宾接待室里,每人一杯茶,没有水果,也没有糖果。
而中共第一代领袖在此指挥三大战役时还是个六七岁孩子的胡锦涛,本来就谨言慎行,这次前来考察更是如此。整个活动中西柏坡没有插红旗,没有挂横幅,没有摆鲜花,没有铺地毯。胡锦涛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衣,吃的是当地家常便饭,两天考察的餐费共三十元,也自掏腰包,自己结账。不管部下如何解释条件简陋,他执意要在西柏坡住一夜,亲身体会老区人民的生活。
第二天,十二月六日上午,他们分别考察了西柏坡荒山综合治理工程、平山县圣地奶牛养殖场,并走村入户,慰问老党员和农民群众。随后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
胡锦涛讲了话,主题词是“艰苦奋斗”四个字。他说,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一再号召全党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他用铺陈的排比句加重语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西柏坡,胡锦涛浓墨重彩地强调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三句话,经过媒体的渲染,被称为“新三民主义”。
后来,《南风窗》二OO二年最后一期上发表橡子的文章《重温西柏坡》,对胡锦涛的用心说得比较透彻:“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但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它还包括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进京赶考几人成功几人败
对西柏坡,我们不妨再多说几句。
西柏坡近年来越来越有名气。上世纪八O年代,西柏坡年接待参观人数每年不过三四万人,主要来自石家庄周边地市。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参观者日益增多。而二OO一年,增长到近一百万人,游客来自全国,“七一”期间日接待量达到每天一到两万人。二OO三年底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一O周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纪念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就是毛泽东一九四八年在西柏坡。
西柏坡走红,是因为这里离首都和其它大城市近在咫尺,交通相对方便,便于中共组织党员、群众前来朝拜;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开放搞活,中共党风党纪和社会风气空前败坏,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人们急切地到这里来寻找精神资源和缓解官民矛盾的药方。
西柏坡陈列的图片、展品中披露的史实,有意地突出了当年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艰苦精神、亲民作风,从参观者的留言看,这些确实发生了效果。
《燕赵都市报》记者蔡晓辉二OO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时在胡锦涛朝圣之前)在一篇特写中惊叹:十一月初,“天气清冷,仍有那么多慕名前往(西柏坡)的车马人流”,它的魅力在于从那个年代走来的“红色”。
在毛泽东故居内办公桌上有个小油灯。蔡晓辉写道:它曾经遍身油渍,一朵淡黄色火花常常彻夜跳动。可以想象,毛泽东端着它查看军事地图的神情,灯光照亮了九六O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董必武在这里看着夫人纺线的身影随口吟诗,“捻手巴掌握手拳,看时容易做时难”。每间平房内中共领袖用过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十分简陋,一床、一桌、一椅、一柜、一书架足矣。任弼时寝室内铺着在延安大生产时织的破旧毛毯,刘少奇故居内放着跟随他转战南北的白茬旧木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竟是当初的中央工委自己建造的大伙房。如此简陋的条件却酝酿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不能不让人感慨。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在特赦后前来,看到这大决战指挥所的小平房不住感叹:“国民党当败啊!”
“只要我们国家有重大政治事件的时候,西柏坡肯定是人山人海。”西柏坡纪念馆的党委书记白元达这么说,主要是来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石家庄市一中革命教育基地……如今西柏坡是八十家省内外单位的教育基地。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在这里进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思想教育。每年 “七一”前后这里都是最为热闹的地方。
西柏坡的感召力还来自于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情感。蔡晓辉写道:老一茬西柏坡人都能说上几段当初领袖们的故事:朱德曾经多次帮老乡拉耧种地,收麦割秧,还给老乡赔鸭钱。一九四八年初秋,年轻的理发员曹庆卫被埋在冲塌的窑洞里,不幸牺牲。朱德出现在出葬的人群中,他抬着棺木,步子沉重……难怪河北安平一位退休职工在留言本上写道:“让西柏坡永远成为世人归梦的故乡”。
《瞭望东方周刊》转述了这样一个细节,记者询问胡锦涛西柏坡之行走访过的两位农户之一:胡锦涛在您家只呆了十三四分钟,“十三四分钟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他能把这个国家领导好呢?” 韩花珍答:“他来家里不让我们作任何准备,说家里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害怕老百姓为难,他害怕给老百姓增加压力。” 老百姓是何等朴实!
毛泽东“进京赶考”的名言被人们提及最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最后一次登上郁郁葱葱的柏坡岭,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也附和着说,“我们都应该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姑且承认这里记载、宣传的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事迹是真实可信的,姑且承认八方民众前来此地受到震撼启迪后那拳头紧握、热泪盈眶是真诚深挚的,但是,人们在对西柏坡纵情讴歌的时候,却都回避了另一面的严峻历史事实。那就是:他们赶考,考得怎么样?
我们固然不能说毛、周都交了白卷,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并没有考及格!他们在夺取政权的浴血奋战中是获得亮眼分数、赢得举世钦服的高才生,然而打天下那不过算“预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随后更艰巨更复杂的以治理国家为考题的“大考”中,他们答对了某些题,答错了更多的题,错得离谱,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二十世纪人类最可怕的三大浩劫之一。
江泽民前来朝圣,其实何尝没有“赶考”之意?他来的那天,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一九九三年兴建的西柏坡纪念碑上,这句题词被刻在碑体南面。但是在他主政的时代,腐败,尤其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犹如癌细胞恶性蔓延。
西柏坡每一位讲解员都会说:“尽管西柏坡的展品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它的精神力量十分伟大。”然而,问题在于,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为什么没有让中共领袖们在进京赶考中再度大获全胜?
老百姓或许只为眼前看到的展品而感动;那么,当胡锦涛说“今天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时,他是否想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考试成绩”?是否想到他们究竟是哪些题答对,哪些题答错?今天自己面对这场严峻考试,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宏图大略来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章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1942——1959)
胡锦涛填报籍贯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
1: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
●胡锦涛在填报籍贯时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巨贾辈出,学脉丰厚。这里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名匠胡开文,尤其是学术大师胡适
胡锦涛填报籍贯,是“安徽绩溪”。
安徽,对南方人来说,是北方,对北方人而言,又是南方。虽处中国东南,经济却落后于周围其他省。绩溪在安徽南部,也就是皖南。
皖南这一带,是古代有名的徽州。上古时代,在《禹贡》里这里属于扬州之地;周代末年,这里先属吴国,吴被越灭了之后又属越国,楚灭了越之后,这里又属楚国。秦兼并天下,在这一带置黟、歙二邑;汉晋隋唐,又有很多变动。后来北宋末年,方腊率众在此起事,得杭州、歙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宋徽宗调集重兵镇压下去,于宣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依自己的帝号,将这里改名为徽州。
当今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邻省相比差距不小。中国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支持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二○○二》,对各省的现代化水平作了排行。安徽在“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榜上列第二十二位,高于青海,却低于甘肃;“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更低,列第二十五位,高于江西,却低于河南。然而,安徽素有“东方瑞士”的美誉,指的是其风光瑰奇。而徽州更是风景绝佳,大概算得上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号称“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唐朝李白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片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摩天峻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中国首次评比十大风景名胜,黄山榜上有名。
这里又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唐宋以降,李白、刘禹锡、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王阳明……无数的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题咏。 唐代这里的寺庙最多时达到九百九十九座,曾有“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诗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里仍然“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佛道两大宗教好象在这里也要唱对台戏,邻近九华山不远,还有中国另一大宗教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齐云山,到此山探幽访胜的古今清流名士同样数不胜数。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赞誉说:“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这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评论起山水来,夸大溢美的成份往往较多,但此山确实风光独具。
不仅有山,而且有水。青弋江、水阳江、率水、练江等长江、新安江的众多支流,纵横蜿蜒,清光碧波,环绕交织,给这里群山丛岭平添了生动灵秀。难怪明代剧作家、《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从历史文化上说,安徽北临黄河故道,南属长江流域,这里正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起源的交汇地带,走在这里,尤如走在华夏文明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典故传说丰富多彩。
●徽商与徽学发祥地
从人文角度来说,徽州最富盛名的,一是徽商,二是徽学。
这里的贫困与富裕构成奇特的对比。自古以来,由于山区田地少,粮食缺,资源开发程度低,人民生活相当窘迫。台湾音乐工作者曾经到张艺谋拍《菊豆》的黟县南屏村采风,请当地歌手叶新凤用方言唱民歌,歌词大意是:
早上(哎)有时吃腌菜,
中午(哎)有时吃豆制品腌菜,
晚上(哎)有时吃冷饭包腌菜。”
(见《中国时报》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男人苦女人更苦——安徽黟县秧歌采风行》)
可以想象此地百姓过去过的什么日子。
但是另一方面,徽州又是徽商的发祥地。因为水陆交通发达,也因为田地难有出息,于是商贾大盛,蔚为风气。到南宋时,朝廷迁到了临安(杭州),这里有了地利之便,商业更加繁荣,商家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和对外贸易。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文房四宝”中,最有名的“歙砚”、“徽墨”就出自这里。明清时商业成了徽州人“第一生业”,有“徽帮商人富甲天下”之说,“徽帮”与山西“晋帮”并称齐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接见的全国八大巨商,竟有四位是
徽帮,全是歙县人。而徽商中最有名的,就是藉历史小说家高阳一枝传神之笔所描写的《红顶商人》主人公胡雪岩。
当然,经商总不能死守徽州本地,必须闯荡四方。当地有几句民谣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洒脱。不过,他们虽然出门打拼,还是眷恋故乡。作了官或者赚了钱,便回家乡来盖房子。年复一年,群山峻岭之中,白墙黑瓦、素净古朴的徽州民居声名远播,形成深厚的文化氛围,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商也成为一个以富有文化素养而著称的社会阶层。他们投资重金于教育和出版,这使他们在中国古代商界占尽风流。即使后来胜徽商一筹的晋商,在这一点上也不能望其项背。
宋以后,徽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重镇、文化中心。程朱理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二程一朱(程颐、程颢,朱熹),家乡都在徽州的篁墩。朱熹曾回故乡讲学,弟子甚多,紫阳书院就是他当年讲学之处。他们带动了求学之风,徽州“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虽穷乡僻壤,亦闻读书之声”。据统计,清康熙年间,仅州府所在的歙县就设有书院十四所,社学一百一十二所。宋明清三代,歙县有三百七十二人中进士,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之说,人们津津乐道“父子尚书”、“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乃至“兄弟九进士、四尚书”之类,引为佳话。
目 录
导 言 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章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1942——1959)
1: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
2:绩溪是胡锦涛的祖籍
3:胡锦涛与胡适是否是本家?
4:胡锦涛重视绩溪乡情
5:胡锦涛父亲是茶叶店小业主
6:胡锦涛为何避谈泰州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7:“红色水利专家”梦
8:在唱歌跳舞中经受革命锻炼
9:见到了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
10:结识了《光明日报》前总编辑
11:中国政坛上的“理盛文衰”
12:蒋南翔扮演了清华帮教父角色
13:唯一能在中南海举行活动的校友会
14:影响胡锦涛仕途的清华人
15:胡锦涛重视清华校友人脉
16:清华给胡锦涛从政储备了丰富资源
17:从“接班人”变成“保皇派”
第三章 西北望长安(1968—1982)
18:挖土砌墙的清华高材生
19:技术干部改吃政治饭
20:告别单身汉生涯
21:咬定青山任尔东西南北风
22:赶上了中共新老交替第一波
23:政坛伯乐到科技专家中挑人材
24:当面汇报赢得宋平爱才之心
25:李登瀛是否有权破格提升胡锦涛?
26:甘肃出来的官员清廉实干
27:温家宝与胡锦涛仕途你追我赶
28:重返京华感受思想解放之风
29:胡锦涛进党校天时地利人不和
30蒋南翔是否在党校提携胡锦涛?
31:年轻是年轻者的通行证
32:乌纱帽不由分説扣上头来
33:中央委员会最年轻成员亮相
第四章 最佳第二小提琴手(1982—1985)
34:胡锦涛当上团中央第二把手
35:团中央书记处摆开新阵容
36:三头六臂一肩挑
37:前任班子的前车之鉴
38:空降“太子党”的风波
39:王兆国是被邓小平亲自选中
40:最后一刻中央才决定高占祥离开
41:撤销少工委之争
42:团中央机关的四部分力量
43:太子党擒贼先擒“王”
44:左右为难吃喝风
45:卫生值日从不参加打扫
46:王兆国先盛后衰 胡锦涛后来居上
47:时时处处突出一把手
48:官场上的期货行情
49: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50:从两条战线建立自己的班底
51:与各地各界明日之星建立联系
52: 胡锦涛与军方怎样接上线?
53:踏破铁鞋寻觅四有新人
54:抓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典型
55:开动团的机器配合“清除精神污染”
56:正式成为团中央一把手
第五章 外放夜郎(1985—1988)
57:是“下放镀金”还是“打入冷宫”?
58:进入中央委员会
59:一张白纸好画图
6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61:风浪骤起掌稳舵
62:天高皇帝远
63:寒潮当中的暖流
64:对异议人士恩威并用
65:不能“夜郎自小”
66:争取外援,开拓潜力
67:从不吸烟的胡锦涛看上了烤烟
68:治穷大计,教育为本
69:惩处残害教师的官员子弟
70:平息夜郎国学潮
71:着手政治体制改革外围战
72:主政时间短,改革难收效
73: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74:“不适当报导只能加速我垮台”
75:化解省长的戒心
76:三匹“马”拴到了贵州马槽上
77:八十年代中期的污染与二十一世纪初的
78 没有阳光的天空
79:一个错误决策造成恶性循环
第六章 世界屋脊天外天(1989—1991)
80:版图分裂的“达摩克利斯剑”
81:第八任驻藏党魁
82:中共治藏方略屡次改弦更辙
83:胡耀邦治藏怀柔绥靖事与愿违
84:动乱进入了倒计时
85:胡锦涛受命于危难之际
86:世界人权日接到中央加急电报
87:稳定是基础 发展为主导
88:两手抓的先后顺序大有讲究
89:中共对西藏方针再次大转弯
90:陪同江泽民巡视西藏
91:胡锦涛也患了“高原病”
92:滞留北京养病读书思考
第七章 火箭第二次起飞(1992年)
93:改革号再次启动
94:江泽民担心阵前换将
95:改革声浪中再次露面
96:元老们最后一次施加影响
97:晋升的黑箱作业
第八章 高处不胜寒(1992—1997)
98:政绩如何难打分
第九章 从后台来到前台(1998—2002)
99:从政治后台走向前台
100:四声巨响,三条人命,一场风暴
101:推行江泽民想法,赢得江泽民信任
102:到欧洲舞台上亮一亮相
103:胡锦涛访美机会是布什为他争取到
104:“贫困地区人民笙歌劲舞迎锦涛”
第十章 共青团派的新掌门
105:共青团派的三个梯队及其核心
106:无可选择将共青团派作为主要权力渊源
107 团派“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第十一章 接班人还是掘墓人?(2002)
108:共产党接班人
第十二章 胡温新政赶考一年(2003—2004)
109:中外评论界为胡锦涛赶考一年打分
不是结语:平衡木上的马
附:我的学长胡锦
简 介
2006年4月胡锦涛访美,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胡锦涛全面认识和重新认识的兴趣。这本书可以帮您解读胡的所作所为。
掌权以来,让海内外刮目相看,甚至有了“胡温新政”的美誉。 “胡温新政”“新”在何处?是权宜之计还是根本之策?是否意味着中共“和平演变”新阶段?要把握这一动向,不能不从胡锦涛的生平经历去找出脉络——胡锦涛是被调入共青团系统提拔考察的,是声势浩大的“清华帮”一员,是在西北和西南边远艰苦地区奋斗多年,是被邓小平隔代钦定为江泽民的接班人……这些岁月给他的人生理念、治国方略、领导风格打下独特印记。
本书两位作者之一曾在胡锦涛手下任职,与胡有过工作接触。他们遍访在胡锦涛手下工作过的人士,在海内外广集各种资料,历时七年,写出迄今资料最为翔实、分析最为客观的胡锦涛传记;在胡锦涛执掌中共党政大权一年后,作者又做了大量重要增补和勘正。
本书试图揭示:胡锦涛是怎样被选为中国这艘巨舰的新领航员?面对中国和世界变局他将如何面对?
围绕胡锦涛的轨迹,本书还勾勒了“共青团派”重新崛起,政坛“清华帮”盛极而衰等等读者异常关心的问题。
目 录
导言 熟悉的陌生人
胡锦涛属马。十年前,五十岁的他,是一匹雪山上跑出的“黑马”;十年后的马年,六十岁正逢本命年的他,已经成了一匹识途的“老马”。贵为中共中央新的掌舵人,人们还是问:他会“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会“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一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942-1959)
胡锦涛填报籍贯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
第二章 工程师的摇篮(1959-1968)
清华大学,与其说是“工程师的摇篮”,不如说是“政坛领导人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从政者如过江之鲫,注定为胡锦涛提前几十年准备好了政坛的关系网。
第三章 西北望长安(1968-1982)
一名房建工,一个小秘书,一位副处长……如果他没有遇到宋平,他是会终老于塞外的漫漫黄沙之中,还是终将磨砺生光,脱颖而出?
第四章 最佳第二小提琴手(1982-1985)
进入北京前门东大街十号团中央的十二层淡黄色大楼,就进入权力的角斗场,就意味着接受被派定的角色──命运就是一个最难把握的词了。
第五章 外放夜郎(1985-1988)
古来留下两个与贵州有关的成语,都是讽喻讥刺。胡锦涛对这两个典故推陈出新“反其意而用之”:“夜郎自大”不对,但是“夜郎”也不能“自小”,自卑自贱;要脱贫致富,“黔驴”技不穷!
第六章 世界屋脊天外天(1989-1991)
他被赵紫阳为贯彻对西藏怀柔政策而选定,执行的却是江泽民对西藏强硬政策。《西藏日报》上刊出了新任自治区一把手头戴钢盔,检阅戒严部队官兵的照片。
第七章 火箭第二次起飞(1992年)
从权力游戏看,是出乎意料的晋升;从代际交替看,是合乎逻辑的飞跃。
第八章 高处不胜寒(1992-1997)
他在推动党的改造,党也在改造他──人们说他成熟了,这是赞扬,还是批评?
第九章 从后台来到前台(1998-2002)
谦虚,温和,文雅,友善,与总统握手,对华侨鞠躬,向记者问候……一年到头奔波于各省市和各首都──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第十章 共青团派的新掌门
不论本人是否愿意承认,年龄规则或曰自然规律,总要重新呼唤出一批“共青团派”。
第十一章 接班人还是掘墓人?(2002)
或许,他协助总书记确立“三个代表”,并不是再一次推动注定推不上山的西西弗斯之石,而是助了一臂之力从山头往下推石头──有了第一推动力就再也止不住它了。
第十二章 胡温新政赶考一年(2003-2004)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胡锦涛十年韬晦,终于轮到了自己的上场机会。二OO三年在中国改革历程中,成了一个致力人心重整、扭转历史惯性具有标帜性意义的“拐大弯”年份。
不是结语 平衡木上的马
不继续进行被中断的政治改革,他就等于丢了魂。有“魂”还得有“魄”。胆魄不是天生的,既靠练出来,也靠逼出来!
导言 熟悉的陌生人
胡锦涛属马。十年前,五十岁的他,是一匹雪山上跑出的“黑马”;十年后的马年,六十岁正逢本命年的他,已经成了一匹识途的“老马”。贵为中共中央新的掌舵人,人们还是问:他会“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会“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OO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临近正午,笔者之一在北京同全中国数以亿计民众一道,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胡锦涛向我们招手。我们知道了:今后,该叫他“胡总书记”了——在那一天,他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老百姓对他的期待并不强烈,名义上,他是中国这艘巨轮的第一掌舵人了,但是兵符却仍然紧攥在江泽民手中。
期待是在二十天后开始唤起的。十二月五日,刚满花甲、一头乌发的胡锦涛与他在最高领导层分管党务的几个同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刚,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才厚、何勇,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钮茂生等陪同下,出现在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
●朝拜红色圣地的执政定调之旅
西柏坡在中共历史上名列“圣地”,甚至被称为中国五大红色圣地之一,“文革”期间名气不如更带毛泽东个人色彩的瑞金、延安、井冈山和遵义,但是近几年来,逐渐后来居上,仅在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执政期间,就已经有许多中央大员前来参观,他们的到来,被西柏坡纪念馆列为骄人的记载:
一九九O年一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前来;
一九九O年二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几乎是脚跟脚地前来;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前来;
一九九四年,从春到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岚清、尉建行、吴邦国等接二连三地前来;
一九九五年一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前来……
与他们相比,胡锦涛只算是西柏坡的后来人,但是却获得了最多的注意,甚至超过了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十一年前的那次驾临。这一点也不奇怪:他在极其低调地度过十年“王储”生涯、被人称作是猜不透的谜,荣登大宝之后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亮相——物以稀为贵,舆论界当然会高度关注。而且胡锦涛也一反常态,放开来大做文章,官方媒体连篇累牍作了报导。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西柏坡之行”堪称他执政的定调之旅。
实际上,胡锦涛在担任总书记的第二天,就已经陷入繁忙的事务,仅从新华社报导的公开活动看,十一月十六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委员的分工,出席纪念罗荣桓诞辰一OO周年座谈会;十一月二十七日,会见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十二月二日,主持政治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研究二OO三年经济工作,通过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十二月二日下午,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十二月四日,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这些活动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十二月五日的西柏坡之行却不然──惟其不然,才具有了高度的象征意味。
这天的天气其实不宜出行,更不宜前往山区——下着雪,天冷路滑。但是对于想传达特有信息的胡锦涛来讲,这样的天气却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化因素——“新任总书记冒雪到革命圣地学习考察”,岂不更可以倍增出不平常的分量?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用党八股文风写道:“初冬的冀北大地,瑞雪飘飞,松柏苍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考察了西柏坡的生产、建设情况,看望了老区群众,并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
十二月五日下午,胡锦涛一行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全部十个展室。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他们先后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旧居和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还有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
●今天来到西柏坡,明天拿下全中国
胡锦涛与曾庆红前来西柏坡,到底释放出什么信息?这要从西柏坡的红色历史讲起。
一个名叫郑贻春的人在海外媒体上写了题为《西柏坡》的组诗,诗中有这么几句:
谁今天来到西柏坡
谁明天就可能拿下全中国
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吧
就在这里运筹帷幄
一九四八年五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移驻这里。在十个月中,这个小山村成了当时中共领导中心,正如一九七三年二月,周恩来为西柏坡的题词:“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个普通山村,一间间狭小简朴的农民房舍,汇聚着当时蓬勃进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智慧和宏大雄心。在这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三件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制定颁发土地法大纲;运筹帷幄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赢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中共在这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全国政权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作了几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黄镇将军题词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胡锦涛一行来到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仔细听取了讲解员介绍会议情况。当时,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建设国家,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
在西柏坡土墙泥顶的庄严会场,不论来访者职位多高,在中共第一代开国元勋的炯炯目光下,似乎都有点凛凛然,一个个言行都收敛了许多。据称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乘坐一辆没有警车开路、也没有警卫跟随的面包车,来到西柏坡纪念馆。贵宾接待室里,每人一杯茶,没有水果,也没有糖果。
而中共第一代领袖在此指挥三大战役时还是个六七岁孩子的胡锦涛,本来就谨言慎行,这次前来考察更是如此。整个活动中西柏坡没有插红旗,没有挂横幅,没有摆鲜花,没有铺地毯。胡锦涛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衣,吃的是当地家常便饭,两天考察的餐费共三十元,也自掏腰包,自己结账。不管部下如何解释条件简陋,他执意要在西柏坡住一夜,亲身体会老区人民的生活。
第二天,十二月六日上午,他们分别考察了西柏坡荒山综合治理工程、平山县圣地奶牛养殖场,并走村入户,慰问老党员和农民群众。随后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
胡锦涛讲了话,主题词是“艰苦奋斗”四个字。他说,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一再号召全党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他用铺陈的排比句加重语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西柏坡,胡锦涛浓墨重彩地强调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三句话,经过媒体的渲染,被称为“新三民主义”。
后来,《南风窗》二OO二年最后一期上发表橡子的文章《重温西柏坡》,对胡锦涛的用心说得比较透彻:“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但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它还包括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进京赶考几人成功几人败
对西柏坡,我们不妨再多说几句。
西柏坡近年来越来越有名气。上世纪八O年代,西柏坡年接待参观人数每年不过三四万人,主要来自石家庄周边地市。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参观者日益增多。而二OO一年,增长到近一百万人,游客来自全国,“七一”期间日接待量达到每天一到两万人。二OO三年底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一O周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纪念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就是毛泽东一九四八年在西柏坡。
西柏坡走红,是因为这里离首都和其它大城市近在咫尺,交通相对方便,便于中共组织党员、群众前来朝拜;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开放搞活,中共党风党纪和社会风气空前败坏,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人们急切地到这里来寻找精神资源和缓解官民矛盾的药方。
西柏坡陈列的图片、展品中披露的史实,有意地突出了当年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艰苦精神、亲民作风,从参观者的留言看,这些确实发生了效果。
《燕赵都市报》记者蔡晓辉二OO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时在胡锦涛朝圣之前)在一篇特写中惊叹:十一月初,“天气清冷,仍有那么多慕名前往(西柏坡)的车马人流”,它的魅力在于从那个年代走来的“红色”。
在毛泽东故居内办公桌上有个小油灯。蔡晓辉写道:它曾经遍身油渍,一朵淡黄色火花常常彻夜跳动。可以想象,毛泽东端着它查看军事地图的神情,灯光照亮了九六O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董必武在这里看着夫人纺线的身影随口吟诗,“捻手巴掌握手拳,看时容易做时难”。每间平房内中共领袖用过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十分简陋,一床、一桌、一椅、一柜、一书架足矣。任弼时寝室内铺着在延安大生产时织的破旧毛毯,刘少奇故居内放着跟随他转战南北的白茬旧木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竟是当初的中央工委自己建造的大伙房。如此简陋的条件却酝酿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不能不让人感慨。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在特赦后前来,看到这大决战指挥所的小平房不住感叹:“国民党当败啊!”
“只要我们国家有重大政治事件的时候,西柏坡肯定是人山人海。”西柏坡纪念馆的党委书记白元达这么说,主要是来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石家庄市一中革命教育基地……如今西柏坡是八十家省内外单位的教育基地。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在这里进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思想教育。每年 “七一”前后这里都是最为热闹的地方。
西柏坡的感召力还来自于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情感。蔡晓辉写道:老一茬西柏坡人都能说上几段当初领袖们的故事:朱德曾经多次帮老乡拉耧种地,收麦割秧,还给老乡赔鸭钱。一九四八年初秋,年轻的理发员曹庆卫被埋在冲塌的窑洞里,不幸牺牲。朱德出现在出葬的人群中,他抬着棺木,步子沉重……难怪河北安平一位退休职工在留言本上写道:“让西柏坡永远成为世人归梦的故乡”。
《瞭望东方周刊》转述了这样一个细节,记者询问胡锦涛西柏坡之行走访过的两位农户之一:胡锦涛在您家只呆了十三四分钟,“十三四分钟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他能把这个国家领导好呢?” 韩花珍答:“他来家里不让我们作任何准备,说家里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害怕老百姓为难,他害怕给老百姓增加压力。” 老百姓是何等朴实!
毛泽东“进京赶考”的名言被人们提及最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最后一次登上郁郁葱葱的柏坡岭,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也附和着说,“我们都应该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姑且承认这里记载、宣传的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事迹是真实可信的,姑且承认八方民众前来此地受到震撼启迪后那拳头紧握、热泪盈眶是真诚深挚的,但是,人们在对西柏坡纵情讴歌的时候,却都回避了另一面的严峻历史事实。那就是:他们赶考,考得怎么样?
我们固然不能说毛、周都交了白卷,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并没有考及格!他们在夺取政权的浴血奋战中是获得亮眼分数、赢得举世钦服的高才生,然而打天下那不过算“预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随后更艰巨更复杂的以治理国家为考题的“大考”中,他们答对了某些题,答错了更多的题,错得离谱,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二十世纪人类最可怕的三大浩劫之一。
江泽民前来朝圣,其实何尝没有“赶考”之意?他来的那天,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一九九三年兴建的西柏坡纪念碑上,这句题词被刻在碑体南面。但是在他主政的时代,腐败,尤其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犹如癌细胞恶性蔓延。
西柏坡每一位讲解员都会说:“尽管西柏坡的展品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它的精神力量十分伟大。”然而,问题在于,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为什么没有让中共领袖们在进京赶考中再度大获全胜?
老百姓或许只为眼前看到的展品而感动;那么,当胡锦涛说“今天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时,他是否想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考试成绩”?是否想到他们究竟是哪些题答对,哪些题答错?今天自己面对这场严峻考试,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宏图大略来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章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1942——1959)
胡锦涛填报籍贯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
1: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
●胡锦涛在填报籍贯时避谈生活了十七年的江苏泰州,而强调是安徽绩溪人——近六百年来徽商与徽学的发源地徽州,不仅是中国风景名胜密度最高的地区,更巨贾辈出,学脉丰厚。这里诞生过那么多姓胡的名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名匠胡开文,尤其是学术大师胡适
胡锦涛填报籍贯,是“安徽绩溪”。
安徽,对南方人来说,是北方,对北方人而言,又是南方。虽处中国东南,经济却落后于周围其他省。绩溪在安徽南部,也就是皖南。
皖南这一带,是古代有名的徽州。上古时代,在《禹贡》里这里属于扬州之地;周代末年,这里先属吴国,吴被越灭了之后又属越国,楚灭了越之后,这里又属楚国。秦兼并天下,在这一带置黟、歙二邑;汉晋隋唐,又有很多变动。后来北宋末年,方腊率众在此起事,得杭州、歙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宋徽宗调集重兵镇压下去,于宣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依自己的帝号,将这里改名为徽州。
当今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邻省相比差距不小。中国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支持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二○○二》,对各省的现代化水平作了排行。安徽在“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榜上列第二十二位,高于青海,却低于甘肃;“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更低,列第二十五位,高于江西,却低于河南。然而,安徽素有“东方瑞士”的美誉,指的是其风光瑰奇。而徽州更是风景绝佳,大概算得上中国名胜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号称“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唐朝李白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片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摩天峻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中国首次评比十大风景名胜,黄山榜上有名。
这里又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唐宋以降,李白、刘禹锡、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王阳明……无数的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题咏。 唐代这里的寺庙最多时达到九百九十九座,曾有“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诗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里仍然“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佛道两大宗教好象在这里也要唱对台戏,邻近九华山不远,还有中国另一大宗教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齐云山,到此山探幽访胜的古今清流名士同样数不胜数。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赞誉说:“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这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评论起山水来,夸大溢美的成份往往较多,但此山确实风光独具。
不仅有山,而且有水。青弋江、水阳江、率水、练江等长江、新安江的众多支流,纵横蜿蜒,清光碧波,环绕交织,给这里群山丛岭平添了生动灵秀。难怪明代剧作家、《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从历史文化上说,安徽北临黄河故道,南属长江流域,这里正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起源的交汇地带,走在这里,尤如走在华夏文明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典故传说丰富多彩。
●徽商与徽学发祥地
从人文角度来说,徽州最富盛名的,一是徽商,二是徽学。
这里的贫困与富裕构成奇特的对比。自古以来,由于山区田地少,粮食缺,资源开发程度低,人民生活相当窘迫。台湾音乐工作者曾经到张艺谋拍《菊豆》的黟县南屏村采风,请当地歌手叶新凤用方言唱民歌,歌词大意是:
早上(哎)有时吃腌菜,
中午(哎)有时吃豆制品腌菜,
晚上(哎)有时吃冷饭包腌菜。”
(见《中国时报》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男人苦女人更苦——安徽黟县秧歌采风行》)
可以想象此地百姓过去过的什么日子。
但是另一方面,徽州又是徽商的发祥地。因为水陆交通发达,也因为田地难有出息,于是商贾大盛,蔚为风气。到南宋时,朝廷迁到了临安(杭州),这里有了地利之便,商业更加繁荣,商家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和对外贸易。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文房四宝”中,最有名的“歙砚”、“徽墨”就出自这里。明清时商业成了徽州人“第一生业”,有“徽帮商人富甲天下”之说,“徽帮”与山西“晋帮”并称齐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接见的全国八大巨商,竟有四位是
徽帮,全是歙县人。而徽商中最有名的,就是藉历史小说家高阳一枝传神之笔所描写的《红顶商人》主人公胡雪岩。
当然,经商总不能死守徽州本地,必须闯荡四方。当地有几句民谣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洒脱。不过,他们虽然出门打拼,还是眷恋故乡。作了官或者赚了钱,便回家乡来盖房子。年复一年,群山峻岭之中,白墙黑瓦、素净古朴的徽州民居声名远播,形成深厚的文化氛围,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商也成为一个以富有文化素养而著称的社会阶层。他们投资重金于教育和出版,这使他们在中国古代商界占尽风流。即使后来胜徽商一筹的晋商,在这一点上也不能望其项背。
宋以后,徽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重镇、文化中心。程朱理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二程一朱(程颐、程颢,朱熹),家乡都在徽州的篁墩。朱熹曾回故乡讲学,弟子甚多,紫阳书院就是他当年讲学之处。他们带动了求学之风,徽州“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虽穷乡僻壤,亦闻读书之声”。据统计,清康熙年间,仅州府所在的歙县就设有书院十四所,社学一百一十二所。宋明清三代,歙县有三百七十二人中进士,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之说,人们津津乐道“父子尚书”、“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乃至“兄弟九进士、四尚书”之类,引为佳话。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