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巴城解放才几个月,和其它解放区一样,共产党人一站稳脚跟便手土地改革,组织土改工作队,组织农协会和地主展开斗争,将地主的土地、财产分给农民。
五零年秋到五一年,巴城地区土改运动进入高潮,么哥上学也好,放学也好,路上总看到农协会的人手持梭镖、步枪,押地主,一串又一串。又常常听到参加土地改革的人绘声绘色地谈起如何机智,如何变名头对付顽固、狡猾的地主。他所知道的地主便是电影《白毛女》中万恶的黄世仁、黄老太婆…噢,真多啊。
算术老师齐先生,三十来岁,湖南人,穿件黑布长衫,他瘦高个子,不苟言笑,应聘来达志小学教书也不久。一天,他刚在黑板上演示完一题连加法,校长推门进来,对齐老师耳语两句,齐老师转过头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先核对一下自己做的对不对,我出去一会,马上回来。”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跟校长离开了教室。同学们哪里坐得住,立刻乱了。么哥站起来往窗外望,突然见到几个外省农民打扮的人,戴红袖套,用步枪、驳壳枪指住齐老师。么哥顺手敲了邻座的棒子一下,指指窗外,再回头对后座的松松使个眼色,示意看外面 ,松松立刻站起来往外瞧。棒子往世祯的大头上拍了一巴掌,世祯不动,他是乖孩子,小分头梳得光光的,还是巴城第一批少年儿童队员呢。他父亲本是国民党的县太爷,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共产党的干部。么哥、棒子溜出了教室,昭斌也跟了出去。这时,课堂里哗然,“看啰,有人抓齐老师啰…”大家趴在窗口张望。
只见一位穿灰布上装戴青布八角帽的干部对齐老师道:“会跑喎,跑呀!”这声音是牙缝里挤出来的咆哮。齐老师吓得发抖,“喂,喔事又不跑嗒?你个剁脑壳的!”劈脸就是一耳巴,齐老师摔出去丈许远,旁边的持枪农民顺势当胸一脚,只听齐老师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那干部跨步上前,踩住齐老师的手指头道:“东西呢?”脚在地一搓,齐老师一声尖叫。他自知逃不脱,抬起左手,指指宿舍方向,鲜血顺嘴角往下淌。农协会的人连推带搡地将齐老师押往宿舍搜查。不一会,那干部拎了一个布袋子出来,里面像是地契、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齐老师被押走了。他拦腰捆粗麻绳,双手用长绳拴住,自己扛油布行李走。
校长将么哥、棒子等同学赶回教室,对大家说:“静下来!齐老师是湖南的逃亡地主,农协会来人抓他,任何反动分子休想逃脱人民的法网。”他自己也吓得脸色发白、双手发抖。他结结巴巴地讲了些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意义来教育同学们。“在中国农村,地主、富农人口只有百分之八却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合理吗?地主不仅在土地上剥削农民还放高利贷,逼使农民走投无路。中国这样落后,就是因为封建主义这座压在头上的大山,就是因为地主,就是因为黄世仁、周扒皮、齐扒皮…”最后他指挥大家唱歌:“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小麦青,大麦黄,太阳晒得汗呀嘛汗水淌,东家吃的是哟,白米饭,嗨哟,农夫吃的哟,是呀是杂粮,嗨哟嗨哟…”从此,么哥再没见过齐老师。
五一年的端午水发得好大,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雷暴雨,江水陡涨,黄滔滚滚。周家祠堂家家户户都忙过节,妇女们围成一圈包粽子,女孩子们凑在一块做香包、缠菱角。这香大约是用檀香、丁香、茜草、石菖蒲、艾叶等中药材研磨而成,可以防病、醒神的。芳妤、栀栀每天都来么哥家和元慧一起做香包,五颜六色的碎布、碎绸缎、丝线摆得一桌子。两个小姑娘差不多大,都不到七岁,芳妤很麻利,一手针线活做得不错,栀栀却从未沾过针黹,睁一双褐色的大眼睛,怯生生地不知从何下手,外婆、李太太间中会过来手把手地教一阵,元慧、芳妤也帮出主意,弄到端午节头一天晚上菱角、香包、布猴子堆在桌上像座五色石做小山一样。芳妤用红丝线拴好一串布猴子大大小小足有七、八个,下面还缀流苏,瞅见么哥从院子里玩累了回家来便朝他笑笑道:“么哥,这猴子最精灵,最吉祥,送给你。”说便要拴到么哥的衣服扣子上。么哥脸一红,连忙挡住,“不、不,我浪(这样)大啰,啷个好意思戴这个。”“嗯,棒子、大头、松松都戴的…”芳妤劝。栀栀也拿起一串香包硬要给么哥戴上,也劝说,“么哥,你老是生病,香包可以防病的。”么哥更难为情了,“不、不,谢谢啰,你们留起自己戴…”元慧深知弟弟的脾气,心想,还不如送根棍子让他到外头撒野去,便哄说,“呃,这样,将我这串菱角和你们的猴子、香包串在一起挂在么哥床头吧,兴许屈原老先生会保佑么哥的,是吧?”大家都觉得好。元慧回头对么哥道:“人家送东西给你,你送啥子给人家?”么哥虽不喜欢香包之类女孩子玩意,心里却暖暖的,连忙翻箱倒柜找他的宝贝,拿起邮票来觉得不合适,拿起雨花石又觉得不起眼,终于找出一迭贺年片来,那是在国外的哥哥、姐姐从前带回来的,他抽出两张最好的送给芳妤和栀栀,两个小女孩高兴极了,画上的外国天使黄毛绿眼睛,光屁股抓弓箭,还长翅膀哪…第二天清早家家门头上都挂一束艾﹙Artemisia argyi﹚和菖蒲﹙Acorus calamus﹚,据说可以驱虫防病的。到了中午,只见外婆将雄黄酒﹙鸡冠石AsS﹚洒到屋前屋后和门枢里,要赶绝蛇虫鼠蚁,再倒上半杯硬让么哥喝下去,“宝宝吮一口罢,保你以后百病不侵…”她顺手蘸上点雄黄酒渣在么哥额头写了个王字,活像老虎头上的斑纹,最后将酒杯递给么哥道,“去,到茅房去涂点在你的小鸡鸡上…”大概么哥从此不会生病,不怕虫咬了。一家人拆开粽子吃,说也巧,么哥剥开粽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llatus﹚一看,里面还藏个小粽子,家里用十几斤糯米包的粽子只放了一个小粽子在里面,就看谁的运气好。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分不清哪是皱纹哪是眼睛,连声道,“好,好,菩萨保佑你,阿弥陀佛…”
下午,么哥、棒子、大头坐在院子里的石鼓上摆龙门阵,几个孩子的额头上都有个黄黄的王字,昭斌走过来道:“我没得弹子了,拿几套邮票和你们换弹子,要得不?”么哥道:“啥子邮票啰。”棒子道:“我不要,我又不玩邮票的。”昭斌拿出一套国民党出的“平等新约”、几张美国航空邮票、几张圣马利诺邮票、几张摩纳哥邮票来。棒子看到有国民党党旗立刻道:“么哥,不要,国民党的东西要不得,恐怕有麻烦。”么哥道:“拿点好的出来,我拿猫眼珠和你换。”正说,突然看见农协会的人背枪、手提梭镖押四姨太进院子来。四姨太给捆得紧紧的,就像刚才吃的粽子,农协会的人让她站在院子当中,他们走进北面正房四姨太还留下的几间屋抄家,就在么哥家对房门,她平时住乡下,并不常来这里住。廷柱躲在家中从门缝里向下张望,大头世祯吓得早已跑回家只从掀窗上伸出半个脑袋来,松松站在西厢房门口抱手看。四姨太的脸浮肿、青紫,头发蓬乱,双脚颤抖,不一会,见她腿一软,瘫倒在石板地上。这时,院子里哄满了人。么哥外婆从里屋走出来见到,掉过头,回房里拎了条小凳子,脚步蹒跚地走下院子来,伸手扶四姨太坐,哪里扶得起来,四姨太已经动弹不得。农协会的人不耐烦道:“老太婆,你不要管,让她躺起。”么哥外婆又回屋去和了一碗红糖水端下来,轻声道:“姨娘,喝口水吧。”四姨太勉强抬起头来喝了两口便摇摇头,冷汗渗了出来,头发粘得满脸,她气若游丝,轻吁一声,头又耷了下去。么哥外婆见这光景,拧过脸去,长叹一声,举头望苍天,用她的盐城口音喃喃道:“慈悲,菩萨!”她回到房里跪在观音菩萨龛前,数念珠祷告:“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么哥站在四姨太身旁不愿离开。元慧过来道:“么哥,回去做功课。”么哥嗯了一声,不肯走,元慧伸手拽他,么哥将她甩开道:“走开,我会回去。”元慧奈何不得,直到农协会的人搬走细软,门上贴了封条,拖走四姨太…
“她像谁呢?”么哥想,“像我的奶娘。”从此,么哥再没有见过四姨太。
晚饭时,么哥坑头吃饭,他母亲道:“心里不好过是吧,叫你回来你还不回来呢。”李先生道:“看看也好嘛,不知道人生的艰难险恶便不能在世上立足。革命这个字眼是舶来货,跟三民主义啦、共产主义啦、还有党政治啦一起,都是从法国、苏俄进口来的,跟咱们讲的造反是一个意思。在革命的招牌底下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推翻旧东西,建立新东西,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抢、去没收、去监禁、去杀人。那个《联共﹙布﹚党史》上彰明较着地写他们的步骤和手段。孙大炮也讲耕者有其田,但是是空炮,实行不了。毛泽东比孙大炮、蒋介石厉害一千倍,来真的。当年他在湖南、江西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能杀人,没有二亩三分地分给农民,农民会给他卖命打天下?这就是国民党失败的一个原因。甚么为实现共产主义呀,别糊弄人啦,谁见过天堂来的?那是宣传,是个好梦,是个空心丸子,听他吹的,让你为他卖命打天下才是真的。甘词厚利乃不变的政治把戏,一点也没错,甘词便是共产主义,厚利便是二亩三分地。历代农民起义都会搞这手,均贫富,拿地主开刀借此招兵买马。最晚近的太平天国也是这样,不也有《天朝田亩制度》吗?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最后地主照样存在。只是造反的莲花落没共产党唱得好就是喽,人唱的是马列主义…哼,国家落后便赖地主,这是哪门子的理?地主是地里长出来的,跟庄稼一起长出来的,滴滴汗水﹑锱铢微利,合乎天理、顺乎人情,何罪之有!以后你们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只是谁也没有共产党做得狠、做得绝就是啰,若是战场杀戮便无话可说,现在天下甫定,还去杀手无寸铁的地主却是亘古未有的…”李先生一口气讲下去,李太太害怕,又不敢吭气,只有低头扒饭。“现在共产党得天下,就看看能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喽,能治理好,不服也得服。但是,单靠算尽剥削帐、收拾地主、杀地主,分田地给农民国家便富强了?没那么简单,日子长哪,慢慢看吧。”么哥得听入神,暗忖,父亲平时说话从没这样动容过,只是他犯恶心,恹恹地吃不下去,待父亲说完便找个机会站起来道:“外婆、爸爸、妈慢用。”这时外婆脸一沉,“坐下来,把饭扒干净,把桌上掉的饭拾起来!”么哥乖乖地坐下把面前掉的饭一粒一粒捏进嘴里,“…吃饭不知牛辛苦,你没听见天上的雷在响?”
晚饭后,收拾好,李太太悄悄把元慧、元愚拉到一边正颜厉色地对两个小的讲:“你老子讲的听听罢了,万不可对外人道。凡事只能按老师说的,听见了吗?”元慧、元愚点点头,算是明白了。
农协会找房牙子将四姨太的房产全卖了,填剥削帐。到了卖家具零碎那天,四姨太房里的东西摆得满院子,农协会的人让大家随便出个价钱便给谁。李太太用两块钱将原来摆在堂屋里的四张红木太师椅和一对茶几留下来,好让大家有个坐处,细巧值钱的东西则不去看。陈军需一家可忙乎啦,但凡细瓷、古玩之类全让他买去了,四姨太房里用的床,梳妆台、桌子、椅子都搬到他家,全是镶大理石的,桌面是一整块云南大理石,山水纹漂亮极了。最后卖不掉的小东西农协会的干部就分送给院子里的老老小小,滚动条啦、拂尘啦、佛像啦、佛珠啦、肉桂啦…给了么哥一对玉屏箫,半盒檀香。那箫深赭色,温润泛光,又扁又细有些年成了,上面篆刻杜牧的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檀香足有三尺长,隔盒子散出一股子幽香。么哥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外婆见了冷冷地道:“不是甚么好事,咱李家不希罕这些。你看见啦?家败就是这样子,比大水冲的还快。”原来她觉得窝心,没眼看,整天没出去过。“唉,周家这支人祖上是做官的,知书识礼,传到今天是灭了,你看看这萧、这香就明白啦。嗯,这檀香许是从甚么爪哇国来的呢,只有仕宦人家才会用,秉烛焚香,月下吹萧,没这份蒙养断不会有这份心思,作的甚么孽啊,菩萨…”
这院子一下子多了几个二房东、小业主、房客,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搬进了十几户人家,周家祠堂成了十足的大杂院。只么哥家对房门就搬来了三户,楼上两间住了户姓刘的干部人家,跟他父母同住,孩子都才两三岁。楼下正厅住了户店员,姓张,两口子和个一岁大的男孩。后房间是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姓黄,女的姓周,都在鞋厂当工人。
五零年秋到五一年,巴城地区土改运动进入高潮,么哥上学也好,放学也好,路上总看到农协会的人手持梭镖、步枪,押地主,一串又一串。又常常听到参加土地改革的人绘声绘色地谈起如何机智,如何变名头对付顽固、狡猾的地主。他所知道的地主便是电影《白毛女》中万恶的黄世仁、黄老太婆…噢,真多啊。
算术老师齐先生,三十来岁,湖南人,穿件黑布长衫,他瘦高个子,不苟言笑,应聘来达志小学教书也不久。一天,他刚在黑板上演示完一题连加法,校长推门进来,对齐老师耳语两句,齐老师转过头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先核对一下自己做的对不对,我出去一会,马上回来。”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跟校长离开了教室。同学们哪里坐得住,立刻乱了。么哥站起来往窗外望,突然见到几个外省农民打扮的人,戴红袖套,用步枪、驳壳枪指住齐老师。么哥顺手敲了邻座的棒子一下,指指窗外,再回头对后座的松松使个眼色,示意看外面 ,松松立刻站起来往外瞧。棒子往世祯的大头上拍了一巴掌,世祯不动,他是乖孩子,小分头梳得光光的,还是巴城第一批少年儿童队员呢。他父亲本是国民党的县太爷,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共产党的干部。么哥、棒子溜出了教室,昭斌也跟了出去。这时,课堂里哗然,“看啰,有人抓齐老师啰…”大家趴在窗口张望。
只见一位穿灰布上装戴青布八角帽的干部对齐老师道:“会跑喎,跑呀!”这声音是牙缝里挤出来的咆哮。齐老师吓得发抖,“喂,喔事又不跑嗒?你个剁脑壳的!”劈脸就是一耳巴,齐老师摔出去丈许远,旁边的持枪农民顺势当胸一脚,只听齐老师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那干部跨步上前,踩住齐老师的手指头道:“东西呢?”脚在地一搓,齐老师一声尖叫。他自知逃不脱,抬起左手,指指宿舍方向,鲜血顺嘴角往下淌。农协会的人连推带搡地将齐老师押往宿舍搜查。不一会,那干部拎了一个布袋子出来,里面像是地契、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齐老师被押走了。他拦腰捆粗麻绳,双手用长绳拴住,自己扛油布行李走。
校长将么哥、棒子等同学赶回教室,对大家说:“静下来!齐老师是湖南的逃亡地主,农协会来人抓他,任何反动分子休想逃脱人民的法网。”他自己也吓得脸色发白、双手发抖。他结结巴巴地讲了些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意义来教育同学们。“在中国农村,地主、富农人口只有百分之八却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合理吗?地主不仅在土地上剥削农民还放高利贷,逼使农民走投无路。中国这样落后,就是因为封建主义这座压在头上的大山,就是因为地主,就是因为黄世仁、周扒皮、齐扒皮…”最后他指挥大家唱歌:“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小麦青,大麦黄,太阳晒得汗呀嘛汗水淌,东家吃的是哟,白米饭,嗨哟,农夫吃的哟,是呀是杂粮,嗨哟嗨哟…”从此,么哥再没见过齐老师。
五一年的端午水发得好大,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雷暴雨,江水陡涨,黄滔滚滚。周家祠堂家家户户都忙过节,妇女们围成一圈包粽子,女孩子们凑在一块做香包、缠菱角。这香大约是用檀香、丁香、茜草、石菖蒲、艾叶等中药材研磨而成,可以防病、醒神的。芳妤、栀栀每天都来么哥家和元慧一起做香包,五颜六色的碎布、碎绸缎、丝线摆得一桌子。两个小姑娘差不多大,都不到七岁,芳妤很麻利,一手针线活做得不错,栀栀却从未沾过针黹,睁一双褐色的大眼睛,怯生生地不知从何下手,外婆、李太太间中会过来手把手地教一阵,元慧、芳妤也帮出主意,弄到端午节头一天晚上菱角、香包、布猴子堆在桌上像座五色石做小山一样。芳妤用红丝线拴好一串布猴子大大小小足有七、八个,下面还缀流苏,瞅见么哥从院子里玩累了回家来便朝他笑笑道:“么哥,这猴子最精灵,最吉祥,送给你。”说便要拴到么哥的衣服扣子上。么哥脸一红,连忙挡住,“不、不,我浪(这样)大啰,啷个好意思戴这个。”“嗯,棒子、大头、松松都戴的…”芳妤劝。栀栀也拿起一串香包硬要给么哥戴上,也劝说,“么哥,你老是生病,香包可以防病的。”么哥更难为情了,“不、不,谢谢啰,你们留起自己戴…”元慧深知弟弟的脾气,心想,还不如送根棍子让他到外头撒野去,便哄说,“呃,这样,将我这串菱角和你们的猴子、香包串在一起挂在么哥床头吧,兴许屈原老先生会保佑么哥的,是吧?”大家都觉得好。元慧回头对么哥道:“人家送东西给你,你送啥子给人家?”么哥虽不喜欢香包之类女孩子玩意,心里却暖暖的,连忙翻箱倒柜找他的宝贝,拿起邮票来觉得不合适,拿起雨花石又觉得不起眼,终于找出一迭贺年片来,那是在国外的哥哥、姐姐从前带回来的,他抽出两张最好的送给芳妤和栀栀,两个小女孩高兴极了,画上的外国天使黄毛绿眼睛,光屁股抓弓箭,还长翅膀哪…第二天清早家家门头上都挂一束艾﹙Artemisia argyi﹚和菖蒲﹙Acorus calamus﹚,据说可以驱虫防病的。到了中午,只见外婆将雄黄酒﹙鸡冠石AsS﹚洒到屋前屋后和门枢里,要赶绝蛇虫鼠蚁,再倒上半杯硬让么哥喝下去,“宝宝吮一口罢,保你以后百病不侵…”她顺手蘸上点雄黄酒渣在么哥额头写了个王字,活像老虎头上的斑纹,最后将酒杯递给么哥道,“去,到茅房去涂点在你的小鸡鸡上…”大概么哥从此不会生病,不怕虫咬了。一家人拆开粽子吃,说也巧,么哥剥开粽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llatus﹚一看,里面还藏个小粽子,家里用十几斤糯米包的粽子只放了一个小粽子在里面,就看谁的运气好。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分不清哪是皱纹哪是眼睛,连声道,“好,好,菩萨保佑你,阿弥陀佛…”
下午,么哥、棒子、大头坐在院子里的石鼓上摆龙门阵,几个孩子的额头上都有个黄黄的王字,昭斌走过来道:“我没得弹子了,拿几套邮票和你们换弹子,要得不?”么哥道:“啥子邮票啰。”棒子道:“我不要,我又不玩邮票的。”昭斌拿出一套国民党出的“平等新约”、几张美国航空邮票、几张圣马利诺邮票、几张摩纳哥邮票来。棒子看到有国民党党旗立刻道:“么哥,不要,国民党的东西要不得,恐怕有麻烦。”么哥道:“拿点好的出来,我拿猫眼珠和你换。”正说,突然看见农协会的人背枪、手提梭镖押四姨太进院子来。四姨太给捆得紧紧的,就像刚才吃的粽子,农协会的人让她站在院子当中,他们走进北面正房四姨太还留下的几间屋抄家,就在么哥家对房门,她平时住乡下,并不常来这里住。廷柱躲在家中从门缝里向下张望,大头世祯吓得早已跑回家只从掀窗上伸出半个脑袋来,松松站在西厢房门口抱手看。四姨太的脸浮肿、青紫,头发蓬乱,双脚颤抖,不一会,见她腿一软,瘫倒在石板地上。这时,院子里哄满了人。么哥外婆从里屋走出来见到,掉过头,回房里拎了条小凳子,脚步蹒跚地走下院子来,伸手扶四姨太坐,哪里扶得起来,四姨太已经动弹不得。农协会的人不耐烦道:“老太婆,你不要管,让她躺起。”么哥外婆又回屋去和了一碗红糖水端下来,轻声道:“姨娘,喝口水吧。”四姨太勉强抬起头来喝了两口便摇摇头,冷汗渗了出来,头发粘得满脸,她气若游丝,轻吁一声,头又耷了下去。么哥外婆见这光景,拧过脸去,长叹一声,举头望苍天,用她的盐城口音喃喃道:“慈悲,菩萨!”她回到房里跪在观音菩萨龛前,数念珠祷告:“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么哥站在四姨太身旁不愿离开。元慧过来道:“么哥,回去做功课。”么哥嗯了一声,不肯走,元慧伸手拽他,么哥将她甩开道:“走开,我会回去。”元慧奈何不得,直到农协会的人搬走细软,门上贴了封条,拖走四姨太…
“她像谁呢?”么哥想,“像我的奶娘。”从此,么哥再没有见过四姨太。
晚饭时,么哥坑头吃饭,他母亲道:“心里不好过是吧,叫你回来你还不回来呢。”李先生道:“看看也好嘛,不知道人生的艰难险恶便不能在世上立足。革命这个字眼是舶来货,跟三民主义啦、共产主义啦、还有党政治啦一起,都是从法国、苏俄进口来的,跟咱们讲的造反是一个意思。在革命的招牌底下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推翻旧东西,建立新东西,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抢、去没收、去监禁、去杀人。那个《联共﹙布﹚党史》上彰明较着地写他们的步骤和手段。孙大炮也讲耕者有其田,但是是空炮,实行不了。毛泽东比孙大炮、蒋介石厉害一千倍,来真的。当年他在湖南、江西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能杀人,没有二亩三分地分给农民,农民会给他卖命打天下?这就是国民党失败的一个原因。甚么为实现共产主义呀,别糊弄人啦,谁见过天堂来的?那是宣传,是个好梦,是个空心丸子,听他吹的,让你为他卖命打天下才是真的。甘词厚利乃不变的政治把戏,一点也没错,甘词便是共产主义,厚利便是二亩三分地。历代农民起义都会搞这手,均贫富,拿地主开刀借此招兵买马。最晚近的太平天国也是这样,不也有《天朝田亩制度》吗?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最后地主照样存在。只是造反的莲花落没共产党唱得好就是喽,人唱的是马列主义…哼,国家落后便赖地主,这是哪门子的理?地主是地里长出来的,跟庄稼一起长出来的,滴滴汗水﹑锱铢微利,合乎天理、顺乎人情,何罪之有!以后你们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只是谁也没有共产党做得狠、做得绝就是啰,若是战场杀戮便无话可说,现在天下甫定,还去杀手无寸铁的地主却是亘古未有的…”李先生一口气讲下去,李太太害怕,又不敢吭气,只有低头扒饭。“现在共产党得天下,就看看能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喽,能治理好,不服也得服。但是,单靠算尽剥削帐、收拾地主、杀地主,分田地给农民国家便富强了?没那么简单,日子长哪,慢慢看吧。”么哥得听入神,暗忖,父亲平时说话从没这样动容过,只是他犯恶心,恹恹地吃不下去,待父亲说完便找个机会站起来道:“外婆、爸爸、妈慢用。”这时外婆脸一沉,“坐下来,把饭扒干净,把桌上掉的饭拾起来!”么哥乖乖地坐下把面前掉的饭一粒一粒捏进嘴里,“…吃饭不知牛辛苦,你没听见天上的雷在响?”
晚饭后,收拾好,李太太悄悄把元慧、元愚拉到一边正颜厉色地对两个小的讲:“你老子讲的听听罢了,万不可对外人道。凡事只能按老师说的,听见了吗?”元慧、元愚点点头,算是明白了。
农协会找房牙子将四姨太的房产全卖了,填剥削帐。到了卖家具零碎那天,四姨太房里的东西摆得满院子,农协会的人让大家随便出个价钱便给谁。李太太用两块钱将原来摆在堂屋里的四张红木太师椅和一对茶几留下来,好让大家有个坐处,细巧值钱的东西则不去看。陈军需一家可忙乎啦,但凡细瓷、古玩之类全让他买去了,四姨太房里用的床,梳妆台、桌子、椅子都搬到他家,全是镶大理石的,桌面是一整块云南大理石,山水纹漂亮极了。最后卖不掉的小东西农协会的干部就分送给院子里的老老小小,滚动条啦、拂尘啦、佛像啦、佛珠啦、肉桂啦…给了么哥一对玉屏箫,半盒檀香。那箫深赭色,温润泛光,又扁又细有些年成了,上面篆刻杜牧的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檀香足有三尺长,隔盒子散出一股子幽香。么哥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外婆见了冷冷地道:“不是甚么好事,咱李家不希罕这些。你看见啦?家败就是这样子,比大水冲的还快。”原来她觉得窝心,没眼看,整天没出去过。“唉,周家这支人祖上是做官的,知书识礼,传到今天是灭了,你看看这萧、这香就明白啦。嗯,这檀香许是从甚么爪哇国来的呢,只有仕宦人家才会用,秉烛焚香,月下吹萧,没这份蒙养断不会有这份心思,作的甚么孽啊,菩萨…”
这院子一下子多了几个二房东、小业主、房客,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搬进了十几户人家,周家祠堂成了十足的大杂院。只么哥家对房门就搬来了三户,楼上两间住了户姓刘的干部人家,跟他父母同住,孩子都才两三岁。楼下正厅住了户店员,姓张,两口子和个一岁大的男孩。后房间是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姓黄,女的姓周,都在鞋厂当工人。
七
深秋,李先生从会计训练班毕业找到了差事,去一间合作社办的印刷厂当会计,工资微薄。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还是靠典当,总算是有个固定收入吧。
吴洪喜快六十岁了,头发花白,跟李先生大半辈子,亲如一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徐州乡下,到底也想家了,却一直犹豫不便开口。每天除了帮做些粗重活外便上拍卖行,旧货摊去卖东西换些钱回来。到了下午,见么哥放学回家总想带他到三元坊转转,不是买块糖便是买包瓜子,再么就租本连环画带回来给他看,实在他也心烦。
么哥虽然念书了,性情却没大变。蚂蚁搬了家,没得看了,黄猫身上爬满了跳蚤,每天放学回来依然要搂住它要说上一会话儿。这几天,么哥换了花样捧起本《小五义》看得入了神,书中那些锄强扶弱的英雄场面美得他手舞足蹈没完没了,突然想起洪喜叔就会武功,何不拜他为师,将来做个大侠客?家里人都知道吴洪喜武艺高强,曾经救过李先生。这洪喜叔平时不多说话,从不生事,一副平实厚道的模样,也没人见过他练的甚么功,听说,在南京家里曾经进来过强盗,他就站在远处咳嗽两声吓跑便了,决不张扬。在上海,家里丢了东西,他出去走了一遭便全拿回来了…到了深夜,把耳朵贴在窗户边上许能听见他在黑暗里练得呼呼声响。想想,吴洪喜从外面进来,要带么哥出去,却是正中下怀,么哥连忙放下书跟出去。走到三元坊菜市场一间面铺前,吴洪喜问道:“肚子饿吧?”么哥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如何拜他为师。坐定后吴洪喜凑近么哥道:“啥面哪?炸酱面?”么哥只顾点头。吴洪喜边笑边逗,“多放点汤?多放点辣椒?洒上几颗葱花?”么哥依然唯唯…吴洪喜对堂倌道,“来一碗。”这堂倌本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灵鬼,抹桌子、端面、迎客、送客、打苍蝇、赶要饭花子…舞得妥妥当当,两人的动静早已看个一清二楚,随嘴便像放连珠炮一样唱道:“招客二位,炸酱面一碗,汤宽、红重、加点豆豆虫!”么哥一肚子心事,哪吃得出滋味,唏溜唏溜往下吞,换到平时这是何等的奢侈,他两年没上过馆子了,母亲给的早饭钱只够买两个红苕蛋子掩掩饥。吴洪喜望么哥心里纳闷,这孩子今天咋啦,闷闷的一句不吭,不知要作甚么怪。今天本心是带他出来吃一顿,解解馋,没两天我就要走啦…这时,两个寒酸客人争请客,最后要了两碗小面,一个不放葱,一个不要辣椒,堂倌大声吆喝道,“招客二位,小面两豌,一个脸﹙免﹚青,一个脸﹙免﹚红!”么哥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正噎得张大嘴,愣愣地望堂倌,吴洪喜以为他在听,不高兴了,“糟践人的话有啥好听的…”却没想到么哥倏一下扑到他面前,跪在地上纳头便拜,“洪喜叔,我想学武艺,我拜您为师,我拜您为师…”吴洪喜一把拽起,道,“少爷,小人书看迷啦…来来来,嘴还没擦呢。”说掏出手帕抹掉么哥一嘴的红油。么哥见吴洪喜装得没这回事便缠住不放,吴洪喜没办法,便笑问道,“呃,要是有人呼你一耳巴子,你会咋办?”么哥瞪眼道,“我就呼他两耳巴…”吴洪喜一听,“哦,你还是个浑球啦,冲这德行恐怕天底下没人会收你做徒弟的…”吴洪喜心里明白,这孩子虽然顽皮得厉害,却并不关乎忠孝仁义的,他到底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只是那股野劲常常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不过,细想起来,也实有逗人喜爱之处…许是脑子里哪儿长坏了,手停脚不住地没个定性。再说李家从他外婆起看重的都是进学中举的正道哪能让孩子学这个?唉,兵荒马乱这几十年,一辈子就过去了,我啥也看淡了…过一会吴洪喜道,“这学武艺不就是练练筋骨防防身吗?和你外婆每天念阿弥陀佛一样,为的是修身养性,哪是你那小人书上写的打打杀杀,还专打抱不平勒。好啦,你是学生哥啦,只有功课要紧,别胡思乱想,到你将来懂啥叫涵养的时候再学不迟…”一席话把么哥弄个半天吊,悻悻地站在那里发愣,“…学武艺还恁大讲究啦。”
一九五一年冬天吴洪喜决定回徐州老家,临行前陪李先生一会散步一会枯坐,尽量多呆一会,两个老人家并无多少话要说,只是心里都惦记,提一句便足够了,“那是…江苏督军署的时候…”“那是张先生缴械的时候…我那五百卫士队全给了他,总算让他左冲右突跑了出去,保住条命…”多呆一会许是好受些吧。李先生给了他一些钱,李太太给了几件首饰。最后那天晚饭,一家人坑头吃,都不言语,吴洪喜喝了两口酒,咽不下去,便回屋去了。第二天早上他把么哥拉到一边两眼红红地道:“少爷,俺以后不能带你上街买糖吃了,你要听话,不要惹你老子生气,日子难哪,啊?” 偷偷塞了一块大洋到么哥裤兜里便去扛行李。元刚送他去汽车站,一家人送到门口。这个当年出生入死的铁汉子终于忍不住了,放下行李,长跪拱手,啼泣道:“李先生,对不起,俺不能待候您了,多保重罢。这一去恐怕再也见不啦…”李先生连忙扶起,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长叹一声,望他苍老的身影远去了。李先生怎能忘记早年的一场战争中,一粒子弹打在他头上,倒在战场上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是吴洪喜背他翻山越岭逃离险境的。忘不了几十年来宦途起落,他一直忠心耿耿侍候左右。
洪喜叔走了,么哥的侠客梦也断了。
他走后几年断断续续有过几封书信,说是在老家看水库,后来就没了消息,听说六零年饿死在乡下。
吴洪喜快六十岁了,头发花白,跟李先生大半辈子,亲如一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徐州乡下,到底也想家了,却一直犹豫不便开口。每天除了帮做些粗重活外便上拍卖行,旧货摊去卖东西换些钱回来。到了下午,见么哥放学回家总想带他到三元坊转转,不是买块糖便是买包瓜子,再么就租本连环画带回来给他看,实在他也心烦。
么哥虽然念书了,性情却没大变。蚂蚁搬了家,没得看了,黄猫身上爬满了跳蚤,每天放学回来依然要搂住它要说上一会话儿。这几天,么哥换了花样捧起本《小五义》看得入了神,书中那些锄强扶弱的英雄场面美得他手舞足蹈没完没了,突然想起洪喜叔就会武功,何不拜他为师,将来做个大侠客?家里人都知道吴洪喜武艺高强,曾经救过李先生。这洪喜叔平时不多说话,从不生事,一副平实厚道的模样,也没人见过他练的甚么功,听说,在南京家里曾经进来过强盗,他就站在远处咳嗽两声吓跑便了,决不张扬。在上海,家里丢了东西,他出去走了一遭便全拿回来了…到了深夜,把耳朵贴在窗户边上许能听见他在黑暗里练得呼呼声响。想想,吴洪喜从外面进来,要带么哥出去,却是正中下怀,么哥连忙放下书跟出去。走到三元坊菜市场一间面铺前,吴洪喜问道:“肚子饿吧?”么哥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如何拜他为师。坐定后吴洪喜凑近么哥道:“啥面哪?炸酱面?”么哥只顾点头。吴洪喜边笑边逗,“多放点汤?多放点辣椒?洒上几颗葱花?”么哥依然唯唯…吴洪喜对堂倌道,“来一碗。”这堂倌本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灵鬼,抹桌子、端面、迎客、送客、打苍蝇、赶要饭花子…舞得妥妥当当,两人的动静早已看个一清二楚,随嘴便像放连珠炮一样唱道:“招客二位,炸酱面一碗,汤宽、红重、加点豆豆虫!”么哥一肚子心事,哪吃得出滋味,唏溜唏溜往下吞,换到平时这是何等的奢侈,他两年没上过馆子了,母亲给的早饭钱只够买两个红苕蛋子掩掩饥。吴洪喜望么哥心里纳闷,这孩子今天咋啦,闷闷的一句不吭,不知要作甚么怪。今天本心是带他出来吃一顿,解解馋,没两天我就要走啦…这时,两个寒酸客人争请客,最后要了两碗小面,一个不放葱,一个不要辣椒,堂倌大声吆喝道,“招客二位,小面两豌,一个脸﹙免﹚青,一个脸﹙免﹚红!”么哥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正噎得张大嘴,愣愣地望堂倌,吴洪喜以为他在听,不高兴了,“糟践人的话有啥好听的…”却没想到么哥倏一下扑到他面前,跪在地上纳头便拜,“洪喜叔,我想学武艺,我拜您为师,我拜您为师…”吴洪喜一把拽起,道,“少爷,小人书看迷啦…来来来,嘴还没擦呢。”说掏出手帕抹掉么哥一嘴的红油。么哥见吴洪喜装得没这回事便缠住不放,吴洪喜没办法,便笑问道,“呃,要是有人呼你一耳巴子,你会咋办?”么哥瞪眼道,“我就呼他两耳巴…”吴洪喜一听,“哦,你还是个浑球啦,冲这德行恐怕天底下没人会收你做徒弟的…”吴洪喜心里明白,这孩子虽然顽皮得厉害,却并不关乎忠孝仁义的,他到底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只是那股野劲常常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不过,细想起来,也实有逗人喜爱之处…许是脑子里哪儿长坏了,手停脚不住地没个定性。再说李家从他外婆起看重的都是进学中举的正道哪能让孩子学这个?唉,兵荒马乱这几十年,一辈子就过去了,我啥也看淡了…过一会吴洪喜道,“这学武艺不就是练练筋骨防防身吗?和你外婆每天念阿弥陀佛一样,为的是修身养性,哪是你那小人书上写的打打杀杀,还专打抱不平勒。好啦,你是学生哥啦,只有功课要紧,别胡思乱想,到你将来懂啥叫涵养的时候再学不迟…”一席话把么哥弄个半天吊,悻悻地站在那里发愣,“…学武艺还恁大讲究啦。”
一九五一年冬天吴洪喜决定回徐州老家,临行前陪李先生一会散步一会枯坐,尽量多呆一会,两个老人家并无多少话要说,只是心里都惦记,提一句便足够了,“那是…江苏督军署的时候…”“那是张先生缴械的时候…我那五百卫士队全给了他,总算让他左冲右突跑了出去,保住条命…”多呆一会许是好受些吧。李先生给了他一些钱,李太太给了几件首饰。最后那天晚饭,一家人坑头吃,都不言语,吴洪喜喝了两口酒,咽不下去,便回屋去了。第二天早上他把么哥拉到一边两眼红红地道:“少爷,俺以后不能带你上街买糖吃了,你要听话,不要惹你老子生气,日子难哪,啊?” 偷偷塞了一块大洋到么哥裤兜里便去扛行李。元刚送他去汽车站,一家人送到门口。这个当年出生入死的铁汉子终于忍不住了,放下行李,长跪拱手,啼泣道:“李先生,对不起,俺不能待候您了,多保重罢。这一去恐怕再也见不啦…”李先生连忙扶起,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长叹一声,望他苍老的身影远去了。李先生怎能忘记早年的一场战争中,一粒子弹打在他头上,倒在战场上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是吴洪喜背他翻山越岭逃离险境的。忘不了几十年来宦途起落,他一直忠心耿耿侍候左右。
洪喜叔走了,么哥的侠客梦也断了。
他走后几年断断续续有过几封书信,说是在老家看水库,后来就没了消息,听说六零年饿死在乡下。
八
元刚小学、中学都在教会学校念书,自然一副洋派头,英国工人裤、法国小帽、反帮皮鞋,哼英美小调,夹英文说话,每天练短跑、练拳击、打蓝球,来往的朋友大抵是从前教会的年轻人,晚上就凑在一块打桥牌。在院子里他从不与俊贤、昭斌来往,看俊贤那副前进的打扮和腔调总是冷冷地笑笑,却不觉得自己多么不合时宜。他热爱声乐,用手摇留声机放送三四十年代的歌曲,特别是英国民谣和美国流行曲。近来又赶时髦,学了几首俄罗斯民歌、苏联歌曲。上楼下楼,他的皮鞋踏得楼板咚咚响,用他那中气不足的嗓子唱道:“你父亲已长眠在地下,一抔黄土掩埋他,你兄弟已锁上了铁镣,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要么便是“在遥远的地方,那里云雾在荡漾,微风轻轻吹来,飘起一片麦浪…你在每日每夜里,永远不断地盼望,盼望远方的友人寄来珍贵信息。”他还惦记南京的女朋友。
他想上大学,做梦都想开飞机,上蓝天翱翔,但是眼见家中经济拮据,便不想读普通中学了。一天上午,李先生正要去工厂上班,元刚道:“爸爸,”平时他极少和严厉的父亲倾谈的。“我不想读高中了,家中也难,上会计训练班,出去工作吧。”李先生沉吟了半天才说:“等我晚上回来再说吧。”实在元刚已经报了名。在李先生心中,无论家境怎样困难,子女一定要上大学的。元配的孩子个个都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这小的三个如何能废学?晚饭时,李先生道:“元刚,你不念中学如何上大学呢?现在辍学,耽误了便很难补回来的。”元刚道:“家中六口就靠您十几万元﹙即十几元﹚钱工资怎么过?卖东西又能撑持多久?我十六岁了,不能为家分忧,如何问得过自己的良心?弟弟、妹妹还小,别苦了他们。以后环境好一点,我还是可以自修考大学的。”李太太不语,看见儿子懂事,心里既高兴又难过。李先生道:“就这样吧,以后还是要念书的,我不能让你变成半吊子,中国落后和教育失败也有关系,向欧美学习是必然的。你必须有良好的现代文化水准才能为国家效力。你要记好喽!”“是,爸爸放心,我以后会努力的。”元刚赶快道。就这样,元刚学会计,不久便分配到重工业部的巴城公司,还算好,是薪级制,可以帮补些家用。那时的工资制还有一种是供给制,只管吃管用,给一点零用钱,沿用老解放区的办法。
元刚、元慧、元愚三兄妹都爱唱歌,元愚生就一副好嗓子。两个小的常常溜进哥哥房间里摆弄留声机,跟唱片大声唱。一会儿唱民歌,一会学外国人的洋腔,甚么花腔的、戏剧的、抒情的,怪声怪气地乱叫一通,笑得流出眼泪来。
差不多每天元慧都要和么哥斗唱,从三四十年代的一直唱到解放后的。这也是个好办法,元慧至少可以看住么哥一会儿。元慧有一本纪念册抄满古今中外名人的格言、警句、诗歌、童话、歌曲,每天逼么哥读上几段,像给他吃药一样,若背不下来,便不准出去,稍有错漏,她的小眼睛便一瞪,叫停,重来。么哥滑头,讨价还价,拣最短的背,如“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类。他本来就记性好,像打莲花落般飞快背完,拔腿往外跑,却不知会野到哪边天去。不过,顽皮归顽皮,么哥也有有孝顺、善良的一面。每到家里有瓜子、花生之类东西,么哥总记得用“莫奈何”﹙木碓﹚舂成粉,捣成酱给外婆吃,因为外婆没牙吃不动。外婆有哮喘病,还有小肠疝气,到了犯病的时候痛得脸色发白,浑身冷汗,或者气上不来,张大嘴直喘气吐出一口口黏涎来,就是麻黄素、氨茶碱也不管用了,每到这时,么哥断不会出去的,守在外婆身边直到她缓过来。说也奇怪,她每次犯病,只要么哥回来往她身边一坐,不大一会就没事了。这事多少回了,李太太又高兴又奇怪,“…这孩子命硬,邪祟都要让他三分。”
外婆高兴的时候,一边做针线一边唱起苏北民谣、古曲,总少不了那首《苏武牧羊》,没牙的嘴,一口苏北腔,含混不清地唱道:“苏武留胡节不辱,雪里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旃,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还重三遍四地讲述苏武坚贞不屈的故事。间中,她会得意洋洋地出一道鸡兔同笼的算术题考考两个小的,她爱絮絮叨叨说起故乡的醉虾、蛤蜊、蚶子、黄泥螺(Bullacta exarata)…记得大半个世纪来的掌故,从晚清到民国…忘不了她进学不成,一生失意的父亲对她的教诲,从天地玄黄,大地洪荒直到杨州八怪…她想到哪儿说哪儿,每次都像是不经意地对么哥说上一段“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典故,然后便责备么哥,“桑树条子从小育啊。”“一字值千金,你为何不用心!”
实在,么哥受疼爱、纵容,并不因为他是么儿,大抵是李太太对他在娘胎里的歉疚带来的。
他想上大学,做梦都想开飞机,上蓝天翱翔,但是眼见家中经济拮据,便不想读普通中学了。一天上午,李先生正要去工厂上班,元刚道:“爸爸,”平时他极少和严厉的父亲倾谈的。“我不想读高中了,家中也难,上会计训练班,出去工作吧。”李先生沉吟了半天才说:“等我晚上回来再说吧。”实在元刚已经报了名。在李先生心中,无论家境怎样困难,子女一定要上大学的。元配的孩子个个都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这小的三个如何能废学?晚饭时,李先生道:“元刚,你不念中学如何上大学呢?现在辍学,耽误了便很难补回来的。”元刚道:“家中六口就靠您十几万元﹙即十几元﹚钱工资怎么过?卖东西又能撑持多久?我十六岁了,不能为家分忧,如何问得过自己的良心?弟弟、妹妹还小,别苦了他们。以后环境好一点,我还是可以自修考大学的。”李太太不语,看见儿子懂事,心里既高兴又难过。李先生道:“就这样吧,以后还是要念书的,我不能让你变成半吊子,中国落后和教育失败也有关系,向欧美学习是必然的。你必须有良好的现代文化水准才能为国家效力。你要记好喽!”“是,爸爸放心,我以后会努力的。”元刚赶快道。就这样,元刚学会计,不久便分配到重工业部的巴城公司,还算好,是薪级制,可以帮补些家用。那时的工资制还有一种是供给制,只管吃管用,给一点零用钱,沿用老解放区的办法。
元刚、元慧、元愚三兄妹都爱唱歌,元愚生就一副好嗓子。两个小的常常溜进哥哥房间里摆弄留声机,跟唱片大声唱。一会儿唱民歌,一会学外国人的洋腔,甚么花腔的、戏剧的、抒情的,怪声怪气地乱叫一通,笑得流出眼泪来。
差不多每天元慧都要和么哥斗唱,从三四十年代的一直唱到解放后的。这也是个好办法,元慧至少可以看住么哥一会儿。元慧有一本纪念册抄满古今中外名人的格言、警句、诗歌、童话、歌曲,每天逼么哥读上几段,像给他吃药一样,若背不下来,便不准出去,稍有错漏,她的小眼睛便一瞪,叫停,重来。么哥滑头,讨价还价,拣最短的背,如“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类。他本来就记性好,像打莲花落般飞快背完,拔腿往外跑,却不知会野到哪边天去。不过,顽皮归顽皮,么哥也有有孝顺、善良的一面。每到家里有瓜子、花生之类东西,么哥总记得用“莫奈何”﹙木碓﹚舂成粉,捣成酱给外婆吃,因为外婆没牙吃不动。外婆有哮喘病,还有小肠疝气,到了犯病的时候痛得脸色发白,浑身冷汗,或者气上不来,张大嘴直喘气吐出一口口黏涎来,就是麻黄素、氨茶碱也不管用了,每到这时,么哥断不会出去的,守在外婆身边直到她缓过来。说也奇怪,她每次犯病,只要么哥回来往她身边一坐,不大一会就没事了。这事多少回了,李太太又高兴又奇怪,“…这孩子命硬,邪祟都要让他三分。”
外婆高兴的时候,一边做针线一边唱起苏北民谣、古曲,总少不了那首《苏武牧羊》,没牙的嘴,一口苏北腔,含混不清地唱道:“苏武留胡节不辱,雪里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旃,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还重三遍四地讲述苏武坚贞不屈的故事。间中,她会得意洋洋地出一道鸡兔同笼的算术题考考两个小的,她爱絮絮叨叨说起故乡的醉虾、蛤蜊、蚶子、黄泥螺(Bullacta exarata)…记得大半个世纪来的掌故,从晚清到民国…忘不了她进学不成,一生失意的父亲对她的教诲,从天地玄黄,大地洪荒直到杨州八怪…她想到哪儿说哪儿,每次都像是不经意地对么哥说上一段“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典故,然后便责备么哥,“桑树条子从小育啊。”“一字值千金,你为何不用心!”
实在,么哥受疼爱、纵容,并不因为他是么儿,大抵是李太太对他在娘胎里的歉疚带来的。
揭露真相,抨击恶警!
事实真相:
跟大家说真话!我的案件其实跟那条“狼牙山五壮士”的帖子根本毫无关系! 实际上是某单位挟私报复我。那条帖子发出前大约半个月,我发了几条帖子揭露他们毒打广州市白云区示威民众。然后他们到我家来要求我删帖子,遭到了我的拒 绝。因此他们悍然打击报复,拘留我七天泄愤!此信息出自我所属片区片警!
大批网站都登载了广州越秀区法院的通稿,内容是他们驳回了我(张广红)的诉讼请求。理由之一是越秀区公安局调查后确认我编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谣 言”,越秀区法院予以采信。但是我上来搜了十分钟就找到了我转发的原帖并截图!为什么我十分钟就查到的事情两单位查了那么多天查不到?你们都是饭桶白痴?
如果说我对帖子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查到的话,那么请问为什么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和越秀区法院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你坚持帖子是纯转发的,那么你从哪里转来的?难道两单位实际上对帖子是否转发根本就没有兴趣查?难道只想找个理由入我于罪???
从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到广州市行政复议办公室,再到广州越秀区法院,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一句:你说你的帖子是转的,那么转自何处?所以实际上一 个单位是为了打击报复,另两个单位是为了互相包庇!如果蒙冤的是一个普通民众,他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可惜拈花时评(张广红)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 的普通民众!
事实真相:
跟大家说真话!我的案件其实跟那条“狼牙山五壮士”的帖子根本毫无关系! 实际上是某单位挟私报复我。那条帖子发出前大约半个月,我发了几条帖子揭露他们毒打广州市白云区示威民众。然后他们到我家来要求我删帖子,遭到了我的拒 绝。因此他们悍然打击报复,拘留我七天泄愤!此信息出自我所属片区片警!
大批网站都登载了广州越秀区法院的通稿,内容是他们驳回了我(张广红)的诉讼请求。理由之一是越秀区公安局调查后确认我编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谣 言”,越秀区法院予以采信。但是我上来搜了十分钟就找到了我转发的原帖并截图!为什么我十分钟就查到的事情两单位查了那么多天查不到?你们都是饭桶白痴?
如果说我对帖子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查到的话,那么请问为什么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和越秀区法院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你坚持帖子是纯转发的,那么你从哪里转来的?难道两单位实际上对帖子是否转发根本就没有兴趣查?难道只想找个理由入我于罪???
从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到广州市行政复议办公室,再到广州越秀区法院,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一句:你说你的帖子是转的,那么转自何处?所以实际上一 个单位是为了打击报复,另两个单位是为了互相包庇!如果蒙冤的是一个普通民众,他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可惜拈花时评(张广红)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 的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