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

非类-弋夫(一)

非 类
弋夫 着
 
  谨献给我的朋友、妻子和情人们。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
  “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
  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注 




《非类》介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大陆出现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揭露了文革时期许多人遭受的苦难,而对于文革之前特别是反右之前大陆人民遭受的苦难,则有些忌讳;另外,“伤痕文学”描述苦难,但对于造成苦难的根源,缺乏进一步的思考。二○○五年,生活在香港的弋夫先生,发表了小说《非类》,对以上两方面的不足,作出一些填补。

  《非类》在香港发表以后,有人拿去大陆中央电视台网、凯迪网、子规网、红网、华声在线、中国思维、雅虎、搜狐......等二十几个网站发表,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有十几万个点击。《非类》勾起了许多同一命运者的回忆,有的人眼泪读完了小说,并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跟帖。

  《非类》是自传性小说,以作者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三年的经历,描写了么哥及其朋友、同学、情人、老师在中共“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沦为“贱民”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人已被中共的极左路线吞噬。

  《非类》的主人公么哥生长在一个国军退役将军的家庭,因而在一九四九年后沦入苦难。么哥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在中共的“家庭成份”歧视中成长,但在许多优秀老师的启蒙和教导下,他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兴趣,对各科目都喜欢探根究底。他学习文学、历史、音乐、美术,很有独特的心得;学习物理、化学,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成绩虽非出类拔萃,但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在中共的“唯成份论”下,么哥高中毕业后就被撵出了校门。走出校门后,只能当码头苦力。靠着无师自通的电工技术,才当上了一家小工厂的电工。由于出身于“反动军官家庭”,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逃亡,但回家后还是被捉去批斗和殴打。他的爱情生活也充满坎坷。他的恋人,有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死于非命,有的因不符合“红色封建门第观念”而被迫分手。

  在险恶的环境中,么哥并没有沉沦。他好读书,不懈地观察事物,成长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解剖社会头头是道的青年。

  由于乃父还有“统战”价值,么哥的命运并不是最不幸的。最不幸的是那些血泪斑斑的地主、“反革命”及其子女!

  么哥的初中同学龙俞升是个地主的儿子。一九五○年,父母在土地改革中被斗死。龙俞升和弟弟逃到巴城行乞,弟弟在流浪中死去,龙俞升被收容进童教院。他隐瞒自己的身世,编了一个由贵州逃荒到巴城、半路上父母双亡的故事。由于出身贫农又品学兼优,龙俞升考上了中学,加入了共青团,并当上班级学习委员。在一次下乡劳动中,龙俞升碰到了舅舅,被同学揭发后学校组织调查,结果“隐瞒家庭出身”被戳穿,被开除团籍和学籍,再送去童教院。

  龙家其实是靠勤劳和节俭发家的。《非类》对此有描述:自俞升曾祖父从江西逃荒来到此间,由长工做起,经过三代人的辛勤耕作,加上死命地节俭,宁愿吞糠咽菜,也要一粒米、一个铜钱地攒,慢慢买田置地,终于变成了地主......可这田这地,哪一捧泥巴哪一根苗不是龙家人的心头肉?

  么哥的工友和恋人乔班长出生于陕西的地主家庭,在家中叫豆娘,在土改运动中,奶奶和打日本打断了腿的大哥被枪毙,母亲自杀。在舅舅的帮助下,六七岁的豆娘逃到巴城,隐瞒家庭出身,进了工厂,并加入共产党,当上厂党支部委员。豆娘的丈夫是个愚眛的极左分子,由于朝夕相处,他对自己妻子的身世有所怀疑,因而居然逼她坦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面对这样的丈夫,真是生不如死。豆娘后来失踪了。

  地主其实是中国农村的一股稳定力量。豆娘就说过:“我们家修桥补路办学校哪一样少了?”

  田慧芬是么哥的中学同学。其父亲是店员,本来属于“红五类”。么哥落取时田考上了大学,她冲破“阶级”偏见和文化差别,以大学生的身份爱上了出身于“反动军官家庭”、文化程度只有高中毕业的电工么哥。两个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恋爱时光。但祸从天降,田父莫须有地成了“逃亡地主”,差几个月就大学毕业的田慧芬被勒令退学,随父遣送原籍农村。在文化大革命中,两父女在批斗会上被贫下中农用扁担、锄头活活打死。

  田慧芬在预感到将被遣送时,向么哥提出结婚。作为么哥的妻子她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巴城,但么哥一来认为事态没有那么严重,二来觉得自己还没有结婚的能力,不愿意那么早结婚,结果铸成大错,痛心疾首,抱憾终身!

  么哥小学的算术老师齐先生,在上课时被其家乡农协会的农民捉去殴打,最后被押回原籍;么哥所住的周家大院的业主周姨太也被当作地主批斗,周家大院被中共没收。

  作者感叹道:自地主阶级被打倒后,数以千万计的地主、富农子女也沦为新中国最下贱、最悲惨、最无人同情、无人敢接近的一类,他们星散在浩渺无垠的乡下苦苦挣扎,逆来顺受,有谁在乎他们受尽了歧视、凌辱,有谁听得见他们的哭泣、哀号?遑论“有教无类”!遇见甚么政治运动,更是风雨飘摇、命悬一线,只有朝天打卦了。

  这是啥世道?地主、地主,地主就该死,地主本是生存竞争的产物,你说他反动就反动,你说是三座大山便是三座大山,要他死就死,从土地革命开始,被打死、活埋、枪毙的地主百万计都不止,还莫说子女,弄到今天还不歇气,还要整,唉,脚底下这块黄土地染满了地主的鲜血......

  《非类》作者以以上事例冲击中共的“土改禁区”。

  中共以“打土豪、分土地”为诱饵,欺骗农民,强行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己有,自己当上地主,以交公粮的名义让农民向自己交租,获得了打内战的资源。农民根本没有得到土地。土改促进中共获得政权,但没促进社会进步,也为中共的统治留下后遗症。

  土改需要不需要剥夺地主的财产?需要不需要杀那么多地主?甚至罪及后代?历史已经以台湾的土改宣告了中共土改的失败和血腥残酷。

  一九五八年,台湾进行土改。国民政府向台湾的地主赎买土地,分给农民。又让地主把卖土地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为台湾七十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台湾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土改运动功不可没。

  在台湾的和平的、成功的土改面前,中共对自己的土改还能有什么辩词?中共如果真的遵循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就一定要否定土改,为地主平反。

  中共建政之后,立刻进行“镇压反革命”运动,杀害几百万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基层官员。《非类》对此有所描绘:哨声响起,解放军对着囚犯的后脑勺子开枪,一长列跪在地上的囚犯纷纷仆倒,脑浆飞溅,腥味四散,令人五内翻腾。

  中共的“镇反”带有复仇主义和杀人立威的性质,因而造成了滥杀无辜的后果。早在一九五七年,就有右派份子就此质问中共,毛泽东以秦始皇作比较,居然说杀得还少。遗憾的是,虽然现在的中共已比反右时期开明得多,但大陆舆论界对此反而噤若寒蝉。

  其实,所谓“反革命份子”中有许多是抗日志士,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和日寇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的鲜血浇灌了抗日战争胜利之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在《非类》中,么哥的朋友廷柱的父辈投身抗战,屡立战功。二伯父在台儿庄战役中,扼守砀山狙击日寇,厮杀十几天弹尽粮绝,最后与二千馀国军官兵战死沙场;三伯父转战两湖参加十几次战斗,一直打到芷江战役,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打中腹部,肠子漏了出来;大伯父身中十一枪伤,终身残废,可谓满门忠烈。但大伯父和父亲在镇反中被杀,三伯父成了“战犯”。

  么哥的另一个朋友穆松松的父亲是军统专员,抗战时冒着生命危险活动于日寇统治下的北平,把日本女特务杀死。穆父在镇反中也被杀。

  据笔者所知,为了“统一祖国”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共已对许多有影响的国民党去台或去海外人员,以及回国回乡投资的大商家在“镇反”中被杀的亲属平反。实事求是地对待以上的被冤杀者,这当然好,但还不够,难道其它被冤杀者只是因为他们的亲属不是有影响者或不是大商家,就活该继续含冤九泉?

  《非类》的可贵之处在于敢于解剖社会,揭露社会核心的弊病。书中许多么哥及其将军父亲的议论很精彩,发人深省。么哥在分析文化大革命的社会性质时说:你还记得历史书上讲欧洲中世纪黑暗不?哼,杀死他!烧死他!异教徒!撒旦!魔鬼!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杀人场上疯狂的修士、民众喊得多么响亮、多么虔诚,和今天的共产党员、人民群众高喊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撗扫一切牛鬼蛇神!去杀死地富反坏右有啥子不同?

  莫以为他们搞的是唯物主义就不是宗教,任何一种思想被夸大便出现宗教倾向。

  么哥结合历史和哲学解剖文革社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化革命的社会是政教合一的社会,这种独特、理性、冷静、富有学术意味的分析,很有说服力,也很有启示作用。令人对如何避免文革产生一番思索。

  作者也通过李将军之口对土改作了很精辟的分析:

  地主是地里长出来的,跟庄稼一起长出来的,滴滴汗水、锱铢微利,合乎天理、顺乎人情,何罪之有!以后你们好好看看,只是谁也没有共产党做得狠、做得绝就是罗,若是战场杀戮便无话可说,现在天下甫定,还去杀手无寸铁的地主却是亘古未有的......

  单靠算尽剥削帐、收拾地主、杀地主、分田地给农民,国家便富强了?没那么简单,日子长哪,慢慢看吧。

  李将军不幸言中了!现在,“三农”问题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共头上,中共深受其扰,束手无策。这说明,当年的土改遗祸无穷!而台湾,就没有这个问题。

  《非类》中还有许多么哥及其同伴对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生物的思考,涉猎非常广,也很精湛,令人回味无穷。这反胦了文革青年一代的面貌。在文革中,面对那么多荒谬、荒诞、荒唐,促使许多不愿作思想奴隶的青年去问一个为什么。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我们可以说:国家不幸思想者幸,文革给了人们苦难,也等于给了供思想者思索的财富。《非类》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么哥这个文革思考一代的典型。  




另类大观园-—苦难文学奇葩《非类》


  宗海夫

  大杂院中一群“黑五类”在政治运动中受尽折磨的经历,写成笔法与众不同的另类小说。

  文学本是心灵的圣物,近来却似乎越来越不为时髦社会所受落。看看当今的流行榜,究竟有哪一本书可以教人心灵受到震荡?那些写实主义小说,早就被文学评论大师丢到一旁去了。中国人受了那么多苦难,但没有《齐瓦哥医生》,也没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文革结束之初流行的“伤痕文学”,也被某些文革中受苦受难的老革命家斥之为“小家子气的无病呻吟”。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九七前不断地有人从大陆逃难、移民来到这块英国殖民地上。其中不乏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这些幸存者每一个都有他们的“受难记”,但选择以文学形式来反映这种大历史下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却是不多。《非类》也许是这种苦难文学的一朵奇葩。这本小说应是自传体的小说,但它不是如今被人追捧的“纪实文学”或“蛋白质文学”,而是一本从语言风格、描写对象到小说笔法都与众不同的另类小说。

  《非类》,可释为“匪类”,亦可解作“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小说透过周家祠堂中几户国民党旧官员的家庭在解放后的凄惨处境,披露了一群“黑五类”子女的政治贱民般的人生经历。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都知晓,“家庭出身”曾是许多青年人在上学、招工、求职、申请入党入团、毕业分配填表时的一个可怕“紧箍咒”。周家祠堂中所聚集的恰好是新社会视作阶级敌人的“黑老窝”。他们中的长辈,或是国民党的抗日将领,或是被镇压旧官员的遗属,或是右派分子,或是历史反革命分子。他们成了十恶不赦的反动分子和“老运动员”,他们的子女受其株连,“血统论”使这些老老少少陷入灾难的地狱之中,除了他们之间互不嫌弃之外,这个社会上,又有多少人将他们当人来看?

  土改、镇反、反右,一场场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吞噬了多少活生生的人们。书中说道:“自地主阶级被打倒后,数以千万计的地主、富农子女也沦为新中国最下贱、最悲惨、最无人同情、无人敢接近的一类,他们星散在浩渺无垠的乡下苦苦挣扎,逆来顺受,有谁在乎他们受尽了歧视、凌辱?有谁听得见他们的哭泣、哀号?”此书就是为这一班最底层的人大声呼号的小说,它说的不是某个人的遭遇,而是数以百万计的这样的一些“狗崽子”们的历史真相。

  此书与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本书,但是,周家大祠堂与大观园不一样也是一批人活于其间吗?当然,《非类》的主人公么哥不能与那位宝哥哥相提并论。一个是血统论下的小贱民,一个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一个是人间炼狱般的黑五类家园,另一个是天上人间的花团锦簇,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前者的苟活者是生活在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动物农庄》一般的国度里,不,他们连“最后的贵族”曾享有的短暂的“幸福阳光”都未曾沐浴过,那么卑屈,那么压抑,又有谁来捍卫他们生的权利和那普世公认的人权呢?

  若要了解祖国的历史、百年中国沧桑,不妨读一读这本充满苦难却饶有学识、引人落泪的小说吧。 《亚洲周刊》2005年10月17-23日43期

  秦一思于“凯迪网络”说:

  亚洲周刊对《非类》的书评,把小说内载的东西,归纳、总结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它不仅为几十年来受政治歧视的一个庞大人群说出一点心声,也让天下苍生回顾历史,从而引导到一个更高层面来思考问题:中华民族复兴能走这样的路吗?我想这才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应该感谢作者独具匠心的写实手法,把一部纪实文学用一种特别的风格把社会现象写得极为真实,并把艺术领域里的很多东西溶进现实生活里,让主人公的思想更富有人性的内涵,使小说有更强的感染力,从而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2005-10-19  




《非类》评论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田慧芬死在乱棒中,令人怵然发指!无辜冤魂,可叹,主人公在那个时候也无能为力,这桩冤案应该去为她昭雪,否则,如何心安! 2005年8月5日

  甲申1944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前面看到一位网友把《非类》称为历史小说,本人完全赞同。很长一段时期,作家、评论家乃至读者,总把历史小说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帝王将相演义”。但《非类》却通过对一类平民生活遭遇的描述,展现了上世纪49年以后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给平民百姓的命运所造成的史无前例的影响。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回忆过去,更重要的是反思当今社会若干痼疾,包括道德崩溃的深刻根源。我认为,这样的历史小说应该多写,期望更多社会层面的平民生活历史能再现于小说中,让我们不回忘记历史,更不容篡改历史。“以史为鉴”,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2005-8-5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今天我们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对那些为抗日战争做个贡献的人,都在正面报道。可惜是在那个年代,对从国民党部队过来的人,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殊荣!看一看作者所提谈的人晚年因神经错乱,说错了一句话,就被判死刑!这怎么理解。2005-8-9

  老幺02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该书作者对于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雕塑有独特的见解,如能把该作品给艺术理论研究的人去讨论,可能会有精彩的争鸣 。

  ----摘自红网-虚无缥缈-网友的意见2005-8-10

  秦一思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书中虚幻的结尾,是作者意识最情感化的表现 !----有序----无序---。它更为广义的概念,意指:---是与不是------好亦非好------在人间万象中交织相融,涵盖一切。歧路亡羊意味深长,再看看,书中两次提到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其用意在于:人类走向文明进步,会因其历史某个层面浑沌而方向偏离。看得出,作者个人的彷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2005-8-12

  甲申1944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我还不能对这部小说作出全面的评价,但我认为它确实很有价值和意义。

  100多年来,中国人在迈向人类新纪元的痛苦跋涉中,经历了太多的血腥、痛苦和屈辱。从精神层面上讲,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进入现代社会的历程就是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得以申扬和保障的进程,这一点已经为头脑情形的人们认识到了。我曾赞同把这部小说归入历史小说,因为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30年的生活挣扎与追求,以及周边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一段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但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遭尘封的,践踏人权的史实。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主人公仍不屈不挠追求爱情和艺术的高尚情操,使读者感到钦佩,感到希望到来的历史必然。所以我又要说,这部小说是乐观奋进的。

  2005-8-14

  brightman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正因为出身这样的家庭,注定幺哥是优秀而多磨难的.最可贵的是他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那种苦大仇深的高大全会得到女孩们的心仪吗?如果没有政治风暴,展现在幺哥和他的朋友们眼前的是怎样的未来.陶主任描写很生动 2005-8-15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摘录一个家庭为母亲前不久去世,在抗战胜利日建立墓碑的讲话:

  今天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为母亲立一块墓碑有不寻常的意义。短短几个字,镌刻她人生最灿烂一页,让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以及后人们缅怀她光荣的过去,让她光辉的形象永远存活在我们心里。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国家危难关头,她一腔热血,从昆明女子师范学校报名参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正逢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救护伤员,随军突围,留下英勇的篇章。那时她才十五岁。可惜这样一段光荣的历史,没有给她后来带来荣耀,反而成为历次政治运动整治的对象,甚至遭受最不公正的待遇.......

  今天,母亲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抺掉她在抗日战场上留下的伟迹,我们今天在此纪念她,因为她是一位英雄,为了抗 击日本侵略者,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奉献给国家.......她的经历看似平凡,但她的人格和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为自己独立生存,从不屈服外来侵略的英雄儿女,才最终赢得抗战胜利...... 2005年8月15日

  brightman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战俘在美国被关押了多年,国民党让他们去台湾,遭到拒绝,国民党说,你们回去没有好日子过的.果然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中遭受击,过着连战俘都不如的生活,直到八十年代才得以平反.抗美们,援朝们尚如此,黑五类的子女还能怎样呢......2005-8-16

  司文二郞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楼主:这篇文章我会让子孙们看。我会下载烧给我的娘老子,烧给地底下的冤魂。2005-8-18

  秦一思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作者艺术领域独特的视角,更深层次的表现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文章中对雕塑上的描写,借用直观的形体,用抽象的思维去表现主人公内心悲怆。给人留下一个耐人寻味思索的空间,也让人触及到主人公复杂的人生观和宇宙观。2005-8-18

  brightman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经过这段历史的人都很讳言,是受伤害太多,恐惧,沉默历史的真相总有一天会还原的 2005-8-19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主人公的遭遇很悲惨,我想不是要大家去可怜、同情。他的人生积极进取、敢于挑战、敢于讲述鲜有人谈的历史。这才是让大家去关注的地方......难道仅仅是为了苟活着!2005-8-20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无论那个时代,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无论什么政权,都有它忠实的信徒和殉道者。只是你用什么观点去审视历史和在什么时候去评价历史。----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2005-8-21

  甲申1944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匆匆回帖,自己看后修订字句如下:

  在浏览《非类》的过程中,我曾经说过:100多年来,中国人在迈向人类新纪元的痛苦跋涉中,经历了太多的血腥、痛苦和屈辱。从精神层面上讲,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进入现代社会的历程就是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得以申扬和保障的进程。《非类》通过所谓“家庭成分”不好的年轻人的遭遇,叙述了49年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存在的对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反动。我在此前的评论中,没有特别突出主人公的“出身”问题,因为在那个年代,高举“阶级斗争”大旗,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所谓”反革命(包括现行反革命和历史反革命)、地主富农、右派,自然在最底层,不可能有任何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亲属子女也成了贱民,资本家之类的出身,也让他们的子女属于边沿阶层,随时可能堕入深渊;而“成分”比他们稍不那么“黑”的“团结对象,也噤若寒蝉,只能唯马首是瞻,即使是“出身清白”的工农子弟,若言行越轨,自有“反、坏、右”的帽子等着,就连那些跟着打江山搞无产阶级专政的“老革命”们不得善终的也比比皆是。应该说,那个特殊年代,任何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都没有保障!《非类》通过三、六、九等中最底层人物的遭遇,从最“黑”的角度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大搞专政和阶级斗争,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斗争”理论生造出各种现实的活靶子,这作为一种统治术,一时似乎很成功,普天之下,“万岁”之声如潮,没有任何不同的声息。姑且不谈被专政者的悲惨命运,这种统治术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什么后果?可能很多人看到了一部分人的苦难、生活的艰辛、经济的崩溃。但我认为,更严重、更痛心的是人的基本素质的大倒退、人性的泯灭,道德的崩溃,深及民族心灵的内伤恐怕很难很难治愈。但愿《非类》能给我们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最近连续参加了几次老同学聚会,很有感触:小学初中的同学(50年代初、中期)聚会,充满了幸福、天真的友情,虽然57年的事件已经有了影响(初三时班里开始“拔白旗”,批判一些同学的资产阶级思想);高中同学(58—61年)聚会,回忆往事已有复杂的酸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不那么单纯;大学同学聚会,大家都回避往事,不少同学是坚决不参与的,因为那段时光太伤他们的心。我们应该思考,本来十分的“和谐”,为什么不“和谐”了?重建“和谐社会”应该怎样入手?

  可能跑题了,但还要加一句,刚才看到一位mlmother的帖子,我只能说太浅薄了。2005-8-23

  司文二郞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去问一下你们的父母,中年人可以去翻一下抽屉。而老年人会告诉你们:从大跃进年代起,甚至更早一点,伟大领袖带领中国人民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我们以为到了天堂啰!....其实从统购统销年代直至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中国一直处于饥饿、半饥饿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整整一代人,老百姓生活主旋律是什么?是(票)。“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烟票、酒票、糖票、肥皂票这样票来那样票,方方面面全部涉及到。”这算那门子的社会主义。说来也怪,今天的人怕吃肥肉。怕血脂高、怕身体不苗条,而那个年代,人们见到点肉,眼发青光,流口水,巴不得全部都要肥的,人们肚子空涝涝的,还相信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解放,还要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的天,幸好他死了......还要补充一点,上面讲的是城里人,农民呢?2005-8-26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反右斗争把一批优秀的中国文化知识分子打哑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变成一花独放、独家争鸣。这还达不到毛主席的境界,于是再来个“文化大革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成了封、资、修。统统都要批判。中国只有八个样板戏,一统江湖--------文化艺术领域里最高境界!2005-8-27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要同世界接轨,要和台湾统一。共产党人要做出点举动,意识形态上不会还抱着原来的观念不变,由此想来像本书这样宏扬爱国思想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发表呢?2005-9-18

  秦一思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网上浏览作品,仅是一种感性的接触,而拥有书本在身边随心的阅读,才是读书人最佳的享受。更何况那些精湛、微妙的对话所涉及到的见解、思维只有通过静态环境中才有更深的感悟!很想拥有这本小说。2005-10-3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他对《非类》一书有兴趣就行,我想作者写出此书,就是给广大群众,雅俗共赏!2005-11-2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现在文学作品的讨论气氛宽松,并不等于宽容。《非类》书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有好多是政策性的,如果当局要重新审视,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得过来,记得有一部电影《活着》在国外获得大奖,但至今却没有允许在国内放映过。

  那部作品内容还没有本书写得尖锐,就可想这本书的后果了。2005-11-22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的老百姓不一定赞同当局的政策和观点,可以毫无顾忌发表抨击的言论,但不会因此遭来横祸,因为一个法治的国家,只要不违法,可以享受言论的自由,我们今天搞改革开放,要同国际接轨,是不是很多地方可以改一下呢?《非类》写的那个年代一个人的思想,统治一个国家,近乎是一个神!甚至比神还要高出许多,但天下苍生百姓的日子?可以说,人民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并不需要一个神!2005-11-29

  老幺02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转贴网友来信

  拜读过您极具张力的文字,为您把握文字的精练于老到所所蛰伏,殷切希望您能将文字载入东湖小说特写,荆楚网是全国十大中文论坛之一,在线注册人数突破十万人。今年时政版务又一次进入中文网站前五强,荆楚网文学版块云集全国各路精英,携手媒体为写手创造一个超前的发展空间。全国有50多家大型纸质媒介在我处定期采稿。小说特写版殷切期待您精彩加盟,共同打造最佳小说阵容。2005-11-29

  悠思南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详实丰富、细致清晰显示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一本民间史诗。我们依然困扰在那个时代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回头望望,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又怎么能够与腐朽势力作抗争呢?个性时代不可拒绝地淹没集体集权的专制,期望我们早日摆脱那压抑的气息,迎接所有人参与解放的时代。2005-12-2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我们从那一段辛酸的历史中走过来,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太多了,也许太多的苦难孕育出华夏民族的新生。敢于放弃愚弄人民的专制,实事求是取信于民,才是众望所归啊。2005-12-2

  网络时代,今天来说,是年轻人的时代。而网络文学大多以情、性、方面的内容占据。以严肃的历史题材小说能够在这里有那么多人关注,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由于中老年人的各种因素,大部份还无法上网,所以本书它的影响力,难予

  唤起一个广大的群体来支持。但读过出版书的很多中老年人,他们的感受太深了。2005-12-5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转贴cctv,com文化论坛史幽幽网友的发贴:

  专治集权在中国几十年,社会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纳入一个人的思想体系,把阶级斗争的作用神化了,以至忽略了科学技术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彷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才逐渐找到符合国情、顺乎民意的国家发展之路。再回过头来看那一段历史,难怪作者以“歧路亡羊”作序有它很深的涵意。2005-12-7

  余未然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既然是作为一种讨论,我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有人说本书的社会价值大过它的文学价值。这个观点把两个本是相互关联的东西割裂开来,有些偏颇。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作者没有别开生面的写作构思,和对各个人物性格迥然不同细微的刻画,把一群黑五类子女的经历浓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用充满人性的描写去反映一个悲剧时代,它的社会效应又何谈其有。作者塑造么哥这样一个人物,不论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还是借鉴其它生活原形。总之没有把他刻画成一个英雄,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有情、有义、有思想的人。在他身上凝聚一个时代弱势群体的苦闷、彷徨、以及生活艰难而又无从改变命运的辛酸;有时在愤懑绝望中的呐喊。而今天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或多或少地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一点旧影,因而对作品称颂。但如果仅把作者敢于冲破政治观念的束缚,替大家喊出积压在身心里的哀怨作为一个社会效应称道成功,其实那远远是不够的。作者在认识领域里很多独特的见解,通过么哥与他周围人群的思想交流和对话,在美术、音乐、雕塑等领域内的艺术思维,足见他内心世界情感丰富和相当的造诣,就对很多抽象事物的理解,那绝不是茶余饭后的偶兴闲谈,而是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他所涉及领域里的人和事。如果把书中所述的细节拿到专门的学术上去讨论,相信会带来一个创新的局面。本人对艺术是孤陋寡闻无从可谈。在这里我需要一提的是作者对么哥跨入社会经历的一个意图:从么哥学实用技术开始,在化工领域里学习、实践并有所建竖,他所要表现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推崇,把科学技术作为历史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的确,重视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也是符合我们社会今天发展必然要遵循的方向,但遗憾的是,对这个论点的认识,很多人是模糊不清或者是浅薄的。中国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为人类做出过相当杰出的贡献,但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作为经典的东西少之又少。中国没有出现过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巨匠,影响和促进科学地超前发展;也没有电、磁之类重大科学发明应用推动世界的进程。我们今天很多人依然还在为祖先的四大发明给世界的贡献津津乐道,却不知我们国力的总体水平还相当落后。我们还是第三世界的一员。我们的人均产值还排在世界的后面。

  十九世纪当西方列强用坚甲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泱泱大国的子民们才睁眼看到被称之为西方蛮夷已经走到我们的前面,大为伤感!作者写得好:“历史怎么会在乎弱者的呼号!”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智士能人努力寻求一条富国强兵之路。一百年来,历史沧桑,中国依然没有走出贫穷、落后的圈子。新中国诞生,给予人们一个很大的希望,都期望能从此走上一棵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但共和国欣欣向荣、让人们振奋的时代却因无数次的政治运动冷了下来。一个政权太多为了巩固地位,不断地强化阶级斗争意识,把人们的智慧和精力放在清理阶级队伍上,天天讲、月月讲....这样的社会环境能促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又加大了。

  但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越是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一样有人在思索:中国应该向何处去。随着一个伟人的逝去,终于结束了那动乱的年代。中国在经过那么多沉痛的代价和失误后,逐渐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把么哥这个人物刻画成一个不为命运艰难折服、锐意进取、善于思考的人,而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他和他周围的朋友们纵有报国之志,亦无报效之门,只能是艰难地苟活,这个严酷的社会现实,作者以一促特殊的方式,写在么哥生活中,自问并思考,借用典故比喻,其实作者是抛砖引玉唤起人们对历史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吧了。2005-12-15

  司文二郞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未然兄:

  此书却是有些未然,你所说的论点暂且不提,书中里的人不知后话。豆娘后面怎么样?是死是活!秦小红呢?这些都是么哥的情人啊.....还有本书是献给妻子,朋友和情人们,看完书,还不知道妻子的影子。也许,作者还会有续集,才让我们大家知道下文。2005-12-17

  老幺02 于【凯迪网络】 转帖

  这部小说闪亮之处在于详实的时代特征、朴实的叙事风格、冷静的思索和浓厚的感情世界。掩卷之余发人深省,拷问人生与社会人生与政治人生与国家人生与历史的错综复杂关系-大是大非和人生真谛-我们究竟要往何处走?我们心灵的家园究竟在何方?

  就个人对作者一点建议,如果作者再版或者在大陆能够出版时,能够将那某些情节线索更紧密更详尽(某些情节过于冗长某些却嘎然而止)就能够增加更多阅读趣味。这是我个人一点浅见,仅供参考。2005-12-19

  悠思南 加帖在【凯迪网络】

  建国初始,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从传统的废墟中站立,随着那一声宣告,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战乱思安定,民众似乎已看到幸福的核心,前景一片光明。集体的力量史无前例,万众一心,精神足可让马克思也汗颜。个人沦为可有可无随时的牺牲品。不可否认,创建之初,这种力量带来了暂时的勃勃生机,给一穷二白的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共同是为了张扬个性,不是消灭个性,共同始终存在,而个性却随时被共同吞没,最容易遭受共性的凌辱。而长期以此作为炫耀的本钱和利用的工具只能滑入历史的轮回,成为别有用心的高层的奴役工具。中国化的马克思作为一种暂时的局部的历史阶段的战斗工具,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加上传统废墟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又是我们难以逾越的围墙。毋庸置疑,传统文化的确储存着我们吸收和需要的精华,但历来统治者因为斗争的需要总是本末倒置追求其中的圆滑变通,宽以容己,严以律民,肮脏其灵魂,文明其外表。这样一种结合本来有些难于调和,但因为个人的能力和夺取政权运动的需要,当黄雀其后式成功之后,(中国历史的惯性,自三国魏晋以后,政权大抵属于和类似于此种获取模式,这种改变曹操的临界状态和曹丕的禅让模式更是给后来的历史打上深深的烙印,也使得中国失去了西方式的彻底革命,因此很难有彻底的改变,只有到了赵匡胤的宋代才有所改变。也因为这种变化使得中国有了第一个外族文化融合机会。为以后的变革创下先例)这种临时的意识也成了一种执政纲领。更成了后人的文化桎梏。在国际的封锁打压下,维护所谓伟大成果,维护大中华帝国,民族主义成就了宕自我膨胀的权利意志,只求权治无视民众无视个性的结果造成了独宕专权的“优良”传统,造成了新愚民作风意识的开端,疯狂的、急功近利的、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的、 同一排异的、公式化的弊端充斥着共和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头颅,在高歌猛进中,在绝对权威之下,民众成了国家机器互相捆绑绞接的螺丝,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独立自由的空间,一切集体化,充满愚昧和盲目,民众成了一个又一个试验的牺牲品。一当带动的力量停止,传动的链条断裂,所有机器也行将崩溃。不确立个人的个异独立自由,一味追求疯狂的集体性,结果终将滑入绝对的深渊,即使文化大革命也无法挽救火烧眉毛的局势,无法一洗顽固的毒素。至于文化革命谈何容易,依靠暴力和角色转换,依靠本就受到愚昧的民众,野蛮苍白的文争武斗注定换来无理性的报复和宣泄,换来社会各阶层的互相斗悍,带来剧烈的动荡不安和恶性循环。2005-12-26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悠思南先生:

  你对毛泽东时代作了一个非常确切的总结。今天回过头去看它,如你所说:一个人伟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比神还要高大,这时候民众都成了他的思想的试验品,谁敢有半点不从?这个国家还谈什么法制,人民还有什么自由,谁会尊重人权!可怜的总是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想到那末多的冤魂,心中怎么能不感叹!2005-12-22

  悠思南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天行有常,人行无方,希望在何方(对中国五十五年分析)

  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富足的国度是当今所有中国民众的理想。只有努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才是我们所迫切需要。才是我们一切现代化的根基。人人生而自由,诗意安居,平等民主,资源共享,共同进取。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将缩至最小,即使平行不相交合却也不会背离更不会悖立。这将是一种人们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充分和谐的最为公平和稳妥的生活方式。

  而要获得这种跨越式的进步,根本关键所在是我们应当重新追回被彻底高度集体化的国家及运转机制管理阶层所剥夺的绝大多数民众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等,凡有所及,必有重拾失落的权利和急需回归的自由角落和空间。国家及运转机制管理阶层应当退回到最初的原始之地:集体民族国家的建立和逾分只是为了一定范围内民众更好地共享资源、互相协作和安全保障,而不是刻意剥夺民众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但如今国家及运转机制管理阶层已堕落成一个毋庸置疑的暴力机器,为了维持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和以此为目的的意识形态用所谓神圣的名义压榨剥夺民众及不同政见者的权利和自由,包括思想言论信仰理念,必要时甚至剥夺异见反叛者的生存权和生命。

  所有种种文明外衣下违背人性的社会模式国家形态经过统治机制不断掩饰和美化以及打压和欺骗等等手段,似乎在政权变更交递之初有所改良进步。然而狼终究是狼。根深蒂固的腐朽总是死灰复燃。换汤难换药。足可掩鼻的腥臭换上新时代的重新包装总能赢得强权暴力武装宣传所苦心经营的疆域和市场。

  要想彻底解放,打破历史轮回,还得从根本上对顽疾固瘤加以革除,还得具有良知睿智和创新始终坚定清醒的进步力量去长期不懈努力不屈斗争,更需要所有民众(绝多是民奴)的觉悟和参与。

  打破思想迷信,摧毁文化中的伪饰,抛弃一切固执成见局囿之主义。一切皆可破,一切皆可立。只有本着人性出发,以人及生存环境为中心,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中心才是我们暂时安身立命追求超越的基础,才可以重拾睿智独立思考,拨云而见月,回复人性的自由平等民主理念,才可以指导国家真正地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富足和太平。才可以最终消灭卑劣的政治,回复人类的天性,获得充分的自由。

  回顾“新”中国创建以来,我们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直至今日仍徘徊在现代自由平等民主的门外,唯恐踏入现代理念中而失去那些自以为是的丰功伟绩血流成河的江山以及嗜血的权威饱暖淫欲既得的利益。夜郎自大,王婆自夸。而实际上我们牢牢坚持的极力标榜的“道路”“特色”尽皆徒有虚名,与三千年封建历史熔为一炉,强说差别也是五十步笑百之而已。继续固执于“中华文明”“唯一正确”“国情”“不三不四”“五软原则”“渐进”之类的一宕之己见和谎话只能贻误时机,绕地日行八千里,回首一看在原地,终将成为历史的倒车。阻碍文明的前进。2005-12-23

  悠思南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随着巨人的颓然倒下,权威也紧随倒下,这时的国际形势已不是东风压西风西风压东风之简单定语。破旧的东方马车成了权利派势的角斗场,当胜利者面对旧权威的余势,新权威尚未构建之际, 新一代统治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根本原因,而只为扬眉吐气东山又起,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法。开创即是专利。他们一方面继续利用民众的盲目和旧信念,坚持原有的政治机制,另一方面却率领那些从来就在摇摆的革命者利用人们求变的心理跨进了改革开放的前列,着手打造着自己新的王国。于是社会主义下局部资本主义诞生了,一种变态的社会意识形成了,这种新的政治机制被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掩掩藏藏挂上初级的标签来稳定人心。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功利主义暗示下,政治和经济挂钩,金钱和权力联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猖獗。这些“特色”阶层尝到了经济开放的甜头,一边醉心于官僚资本主义的金色光芒,同时又无法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无穷权力。

  正当他们洋洋得意于这种杰作时,受到愚弄的民众和清醒进步力量幡然省悟再也无法忍受南辕北辙的社会主义道路杂交以偷偷摸摸的资本主义。在日益急剧分化的社会矛盾中,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暗中窃喜的特色机制也遭受到历史上最为温和的书生意气式的冲击。八九运动发生了。强权和铁棍,野蛮和践踏,事件被很快平息。尴尬和麻木迅速填补了矛盾的缓冲地。民众无可奈何之下,上行下效,全民皆脏,不择手段追求个人财富,经济投奔政治,文化沦为财奴,良知穿行于孔方兄的胯下。只有等待贪污腐化的,没有不为所动者。于是乎一个小人弄权小人经济时代宣告来临。国家民族统一发展的旗帜成了执政宕贪污腐败的遮羞布。成了执政宕走向没落的强心剂。为人民服务彻底沦为为人民币服务,惟利是图,惟官是贪成了执政宕不告自白的宗旨。执政宕原来的信念名存实亡。宕成了权利的角斗场,胜利者和追随者成为主宰另类命运的上帝之手。宕死而不僵,化为权力金钱的按钮,成为政治的代名字,国家的象征,人民的无神之神,成了一种政治文凭,成了上层中心精心配置的形象外衣,成了互相勾结排除异己的堡垒,成了民众的紧箍咒,成了中华民族的灵牌。他们经过这次事件,吃一堑,长一智,枪杆子里面出真理,一方面加强对武力的更强有力直接控制,妄想专制万万岁。麻醉胜于捕杀,另一方面通过铺天盖地精心宣传,用公开的谎言“七点整容栏”以及万花芳香的文化节目,将一切不平制止于无可奈何的温柔陷井,将一切自由的言论思想抹杀于无形的黑煞掌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泪下。任你七十二般变化,难逃我五指山下。

  比起第一代的铁腕同一排异,第二代捷足先登暗中窃喜,第三代更是风花雪月意气风发无所顾忌大放厥词。然而,即使全天下的官方文书也比不上民众心中的无字天书,所有的黑字白纸也掩盖不了胸中书写的怒火二字。民众在欺骗嘲弄和残酷现实中日渐省悟,从中看到核心实际所在。所有的幻想破灭之际即是对现有机制失望抗争的开始。新一轮机制改革已是无可避免,继续奉行过往的模式和手段已无法带动中华马车率领大中华民族,何去何从已成为执政宕生命的转折符,成了新一代权利中心是否走出历史阴影的分水岭。毕竟暴力不是现代人的主要工具,但历史从来没有断言。强作孽,不可活。避免矛盾的激发,维护稳定的根本在于放下屠刀,重新做“宕”。

  值此历史大转折之际,新的一代领导集体应该跳出自我陶醉哄瞒民众的黑箱,开阔心胸,虚心接受民众的意愿,彻底改变自身,完成自我羽化,接受新的历史使命。平庸只能成为历史的绊脚石,而创新前进则成就一番伟业。全面修改宪法,打破独宕专政,加强法治,整顿宕组,修改宕章,提高民主宕的地位,允许新宕成立及所有宕派参政,还人民自由、集会结社参政的权利,重新审视历史,理顺传统文化,虚心化解西方先进文明。恢复政治犯的人身自由,欢迎民主人士回国等等都应该也必将要得到解决。

  只有当上述问题毫无阻碍地完成之后,吾国吾民才堪称自由平等民主,才可以长治久安,富足诗意安居。(才可以洋洋洒洒做做八股大文,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强国之林)

  我们期待,我们盼望,但我们更需努力。2005-12-23

  云中道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人们最常接触的一个政治术语-----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无产阶级我的理解为:是没有产业的劳动大众群体。新中国成立后,把地主富农消灭了,他们的子女没有了产业,那是不是也属于无产阶级中的一员呢?可他们还是不能算是无产阶级队伍里的人,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让人费解了......2006-1-10

  luzhenson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这是一篇介乎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小说,语言很生动,看起书来就像在看电影,场景交代得清楚,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每一个转折的出现都让读者心中牵挂着主人公的命运我眼前仿佛出现烈日下幺哥那消瘦的背影,四周虽不见飘飘红旗,但那红色的空气却让人窒息。

  社会科学方面,全篇贯穿着作者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性的认识,以平民的角度、以最朴实的地方语言来戳穿这“党混子”屁话满天的世界,自然科学方面的叙述和对白充分显现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他对物理化学方面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为了写好这本书一定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向作者表示敬意。

  他让一代人了解了他们曾经经历却不一定了解的历史,让另一代人了解了一段从来没有书本介绍的历史,希望让这一段曾经的“空白”不再空白,以鉴后人。2006-2-13

  丑臭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文笔一般般,有点怪味豆的感觉.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新中国的高层机构由蒋介石及其率领的国民政府,经过8年抗战造成,但是此高层机构缺乏社会结构之侧后支持.即蒋公无法改造中国的基层组织,因这必要打破至少600年的累积的问题----土地为首要.而毛则进入基层,打破传统,建立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因此两种极端的力量带领中国走出了中世纪的落后.中国的土地问题非常复杂,毛之土改必以造反,革命始,其后因为惯性,及历史的需要也必定走到极端.所以此为历史的必然,包括杀地主,文革,黑五类,范此种种.不能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看待.

  无意批评-----有点自找怜怨,如无今后之交代,-----误解了2006-2-23

  甲申1944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丑臭”兄的点评既给人高深摸测的感觉,又似乎言之无物,加上最后的点睛之笔:”历史的需要必定走到极端,所以此为历史的必然。"才大致明白“丑臭”兄的用意,也就是,一切皆属必然,不必“自找怜怨”。这让我想起当今某名士的一句名言:“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

  是吗,“丑臭”兄? 2006-2-27

  靳皆空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丑臭先生:

  如果你的爷爷、奶奶、父母是地主、富农,或者参加过抗日被

  枪毙、活埋、关押、管制....你背上“黑五类”的黑锅在升学、就业

  等社会生活中受尽歧视、凌辱...你有何感想!你敢哼一句吗?

  如果这一切称之为必然,那就说中国人不能讲“不公平”这个字

  眼,只能说“活该!”“你倒霉!”现在来“自找怜怨”----无聊!

  当然,你的高见不足怪,也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物,中国十几亿

  人,就只有一个思想,一张嘴巴,那里容得下别人说。2006-3-7

  文章提交者:丑臭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老幺02君见笑,我无意批判你的作品.也知你必不是幺哥,不然也不会有老2.

  小小豆豆君,其1:统一军令的国民党军队和征兵法;法币和中央银行;新教育制度和各种军事学校.等等皆为新中国的高层机构所为----相对于600年之旧中国.与毛起用谁无关.另据1987年北京出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抗战时中国共死伤2100万人,其中中共军队60万,根据地人民600万,无高层机构代表----1400万人就白牺牲了.其2:"好像历史上不曾有过当时土地问题的特别报道。"----都报道了谈何积累的问题.----"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自秦以来,改朝换代屡屡,然而社会基本结构没有多大的更改,土地问题亦不曾有重大的变革"。-----此为最需要变革之处.----"但社会繁荣有过,"----600年内别提贞观,康乾盛世恰恰是自欺欺人,全面错过与欧美共同发展之契机.1692年英国第一次统筹抽土地税合600万盎司白银,当日人口600万,人均为中国的8倍,其时为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英国的税收总额已经超过了人口百余倍的中国----"蒋在台湾没有杀地主,土地问题用和平方式解决.....根本没有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状况.可见毛的土地改革不是一剂良方"----以一省之管理论全国不用辩,现代中国之落后始于明朝,绝不能让毛承担.2006-3-7

  小小豆豆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丑”君所言:“中国土地问题复杂……《毛》打破传统….建立新时代的农村基础…..”意即:土地革命,消灭地主则是必然。若在三十年前,谅必谁也不敢对此加以评论,但现今政府倡导社会详和,对“丑”君所言,自有不同见解。

  敝人认为:社会改革,当以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为准。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今天,世界诸国所走之路不一,且不论他国的成效如何,单就台湾与大陆两地相比:同族、同宗,然两种不同模式。蒋在台湾没有杀地主,土地问题用和平方式解决:政府出资从地主那里赎买土地后分给农民,地主用其所得资金转向其它产业投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今天,台湾的经济仍走在大陆之前。而毛的土地革命,将其地主消灭,强权把土地分给农民,美名曰:“耕者有其田”,然则把土地又全部收归国有,这个改革,包括后来一系列农业政策,根本没有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状况。一个80%以上农业人口国家还无法养活自己。可见毛的土地改革不是一剂良方。今天共产党人倡导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对于前人的功过是非应予历史 观来看,至于“丑”君所言:“不能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看待毛之所为。”现今道德标准是什么?敝人搞不明,不敢妄谈。仅就“丑”君所言的一些问题,提点个人看法。其一:“新中国高层出自蒋公的国民政府…”不知此论从何而出。细观毛、刘、朱、周、陈、林、邓。不曾有谁来自蒋的政府机构。[毛曾任过蒋的宣传部长不谈]。建国后摒除的高、饶。反右倾罢免的彭德怀。文革中打倒的刘、邓。以及未遂政变的林彪。何人同蒋的政权沾边。其实,毛是一个以个人意志所为、行令天下的政治家。几十年来斗争生涯,不在乎是敌是我,他敢于打倒与之争权的对手,也敢于清算不同于自己政见的左右。若以建国之初拉几个蒋的政客到麾下,称之曰“…肝胆相照、长期共存…”有谁能对毛的政见发挥作用,又有几个有影响的人物敢同毛叫板。如以此来论毛的不断革命过于牵强附会。其二:“丑”君言:毛的土地政策“打破600年土地问题的积垒…”六百年前则是中国历史的明初,再往前一点是元末,好像历史上不曾有过当时土地问题的特别报道。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自秦以来,改朝换代屡屡,然而社会基本结构没有多大的更改,土地问题亦不曾有重大的变革。但社会繁荣有过。“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何为其然:虽不能以点代面,但都以统治者采取开明政策有关,而毛主政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滞缓,中国贫穷落后于世界诸国。禁锢人们思想在他的学说中,人人自危,深恐洗脑不彻底,而被打入社会底层,更不消说那些黑五类的后代。

  读《非类》一书,让人回忆那苦涩的年代,从“土改…反右…到文革”往事历历再现,令人浮想连连、感概万千…。“丑”君若从那个年代过来,岂会不有感乎?….见笑了。2006-3-14

  秦一思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各位网友:

  对于本书的评论,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要说的是什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该书的序言,书中明确地写到“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人努力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以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了,难折腾...”中国的社会变革从慈禧太后开始[没有她及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人就不会有洋务运动]今天看待历史,不能因为慈禧太后专权就全盘否定,同样也不能因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没有成功而贬低辛亥革命的意义,蒋介石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至少把中国从列强势力瓜分中完成了统一,而毛泽东在推翻蒋的政权后,澈底对社会进行改革。

  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变迁,特别是建国后那一段折腾人的历史...作者选用“歧路亡羊”作序,大概是说: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有种种的机会和可能,但是,一样也有很多可变因素。作者的目的和用义显然是希望------我们今天能以史为鉴,不要再走弯路了......。

  这是一本小说、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什么专论。至于是好是坏,那由我们读者个人去领会,公道自在人心。2006-3-14

  (《非类》评论 全文完)  







揭露真相,抨击恶警!

    事实真相:
    跟大家说真话!我的案件其实跟那条“狼牙山五壮士”的帖子根本毫无关系! 实际上是某单位挟私报复我。那条帖子发出前大约半个月,我发了几条帖子揭露他们毒打广州市白云区示威民众。然后他们到我家来要求我删帖子,遭到了我的拒 绝。因此他们悍然打击报复,拘留我七天泄愤!此信息出自我所属片区片警!

    大批网站都登载了广州越秀区法院的通稿,内容是他们驳回了我(张广红)的诉讼请求。理由之一是越秀区公安局调查后确认我编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谣 言”,越秀区法院予以采信。但是我上来搜了十分钟就找到了我转发的原帖并截图!为什么我十分钟就查到的事情两单位查了那么多天查不到?你们都是饭桶白痴?

    如果说我对帖子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查到的话,那么请问为什么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和越秀区法院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你坚持帖子是纯转发的,那么你从哪里转来的?难道两单位实际上对帖子是否转发根本就没有兴趣查?难道只想找个理由入我于罪???

    从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到广州市行政复议办公室,再到广州越秀区法院,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一句:你说你的帖子是转的,那么转自何处?所以实际上一 个单位是为了打击报复,另两个单位是为了互相包庇!如果蒙冤的是一个普通民众,他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可惜拈花时评(张广红)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 的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