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32) 高华2012-04-20 09:12:51

219
放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改版就是毛泽东这一战
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改组《解放日报》是为推动全面整风而精心策划的一个攻坚战,此举标志着
从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开始的毛个人控制舆论工具过程的最后完成。六届六中
全会后,虽然毛泽东已在制定中共文宣政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他对文宣部门的
控制尚未达到绝对化的程度,中共文宣部门尚留有一些国际派人物在主持工作,对毛仍
存有一定的制约,因此毛对中共文宣系统还是左右看不顺眼。
首先,毛泽东对由博古担任主任的中央党报委员会抱看根不信任的态度。中央党报
委员会是一个在中共历史上存在很长时间的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政治局领
导、监督中共所有报刊的言论活动。自三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一职长
期由张闻天担任,1938 年后博古虽继任此职,但由于博古留在重庆南方局工作,中央
党报委员会实际上仍由张闻天掌握,直到1940年11月博古返回延安,中央党报委员会
才由博古真正负责。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延安的报刊开始把毛的言论及活动置于突
出的地位,但对毛泽东也就做到这一步为止。在张闻天、博古的安排下,毛泽东只是比
较突出的一名政治局委员而已,为了体现集体领导的原则,延安的各种报刊仍然大量刊
登张闻天、王明、凯丰等人的理论文章。这种舆论导向使广大党员无从减退对王明等人
的崇仰,也无从增添对毛泽东的认识。对于这种局面,毛泽东虽然气愤,但一时也无可
奈何,毕竟毛当时还不便主动提示别人来歌颂自己,然而毛泽东执意搬去张闻天、博古
这两块石头的决心却已下定了。
毛泽东的另一个不满对象是由王明、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新华日报》
作为中共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 日创刊于武汉,以后随中共代表团迁至重庆,是唯
一不受毛直接控制的中共重要报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际上起着中共中央机关
报的作用。对于《新华日报》的中央机关报性质,在1938 年的中共党内是无人会公开
提出疑问的,事实上延安也予以默认。1938 年4 月2 日,中共长江局以中共中央的名
义向各地方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各地方支部订阅《新华日报》,并且在党的
会议上讨论《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社论和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①在技术方面,《新华日
报》也无可争辩地处在所有中共报刊的首位。《新华日报》的采编人员大多为著名的中
共文化人。王明、周恩来甚至还邀请了中间派人士陆诒参加《新华日报》工作。和大型
日报《新华日报》相比,延安的周二报《新中华报》只是一张小报,很不符合中央机关
报的身分。
1938年7月初,王明指示《新华日报》暂不刊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引起毛泽
东的极大愤怒,尽管不久王明、周恩来即指令长江局以「新群丛书」第十五种的形式另
出了《论持久战》单行本,但这并没有消弥毛对王明、周恩来等的怨愤。1939 年5 月
17 日,毛泽东抓住周恩来同意《新华日报》暂时停刊、参加国民党提出的《联合版》
①〈中共中央关于党报问题给地方党的指示〉(1938 年4 月2 日),载《群众》,第1 卷,第22 期。
@@@
220
一事,严厉指责周恩来:「你们未征求中央书记处意见,即同意停版,实属政治上一大
疏忽。」① 在毛泽东眼中,《新华日报》不仅成了王明、周恩来用之于和延安分庭抗礼的
工具,更成了「第二政治局」指导全党,对外代表中共的舆论喉舌,实属不能容忍。
②尽管毛泽东对《新华日报》强烈不满,但是对于国统区这唯—一份中共公开发行的报
纸,毛当时尚无法直接支酉己。同时,毛也相倍,如果能促使周恩来改变观念,并对《新
华日报》施加毛个人的影响,使之在政治和思想上改弦易辙,《新华日报》自有其继续
存在下去的必要,只是《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唯一机关报的地位必须改变。
1941 年春,毛泽东整肃中共新闻机构的措施相继出台。第一步。毛泽东以「技术
条件的限制」为由,提议暂时裁并延安的大部分党刊。财政困难固然是事实,但毛的着
眼点却并不在此,因为遭受裁撤的刊物在经济形势好转以后并没有恢复。裁并结果是,
由张闻天主编的《解放》周刊、《共产党人》等一批报刊纷纷关门大吉。③中央党报委员
会名存实亡,几乎不再有党刊党报需要管理。毛泽东的第二个行动则是,在1941 年5
月15 日,宣布将《新中华报》和新华社内部刊物《今日新闻》合并,于次日正式创办
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毛并通知全党,今后中共「一切党的政策,将
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④
创办《解放日报》是毛泽东在统一中共全党宣传舆论机构方面获得的一项重大进展。
毛对《解放日报》倾注了强烈的关心,他亲自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然而时隔不久,
《解放日报》的表现就令毛大失所望。毛发现该报在言论方面与已经停刊的延安党刊并
无任何实质区别。毛泽东选择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社长兼新华社负责人,虽属是对博
古的降级使用,但也是对曾担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的博古的一项安抚。毛相信,在他
本人的鼻子底下,博古绝不敢违抗自己的旨意,《解放日报》将忠实贯彻自己的意志。
可是情况却非毛泽东设想的那般顺利,博古与该报主编、另一国际派人物杨松配合默契,
竟将《解放日报》办成了苏联《真理报》的中国版!
《解放日报》创刊后不久,苏德战争爆发,此事自是延安共产党员关心的头等大事,
于是博古、杨松等在报纸上以最显着的地位,突出报道苏德战争和苏联红军抵抗人侵德
军的战况,有关国际问题的新闻、社论和文章在报纸版面上占了压倒优势;而对中共及
其军队及陕甘宁边区的报道,一时则数量相对较少,位置也不显着。毛泽东对《解放日
①1939 年5 月3 日至4 日,重庆遭日本飞机轮番轰炸,十多家报馆均遭破坏,国民党当局以疏散为借口,下令重庆各报停刊,共出一
张《联合版》。为了维持统一战线的大局,周恩来说服《新华日报》社内部持反对意见的同事,接受了重庆当局出版《联合版》的指令,但
周恩来向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叶楚伧申明,一俟将有定所,即恢复出刊《新华日报》,然而此事却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参见《中国共产党
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页89;另参见韩辛茹:《新华日报史 1938 一1947》,上(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年),页92-94。
②1938 年12 月12 日,王明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抵达西安,12 月19 日给《新华日报》主编潘梓年以及吴克坚、华岗写信,表达他
对报社工作的关心,而代表南方局领导《新华日报》的凯丰也曾于1938 年12 月15 日、1939 年2 月14 日给王明写信,向他汇报《新华日
报》情况。1939 年9 月至10 月,王明赴渝参加国民参政会期间,多次在《新华日报》社作报告,9 月29 日,王明在重庆南方局,作〈目
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在发表时改为〈目前国内外形势与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的成绩〉,并注为「9 月20 日在《新华日报》工作
人员会上的报告」,发表于《解放》周刊总89 期(1939 年11 月7 日),其中把「党的任务」部分全部删除(王明作报告的时间是《解放》
周刊有意变动的,其目的是为了迷惑国民党)。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1938 年后王明对南方局和《新华日报》仍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表明延安并不乐意看到王明就全党范围的问题发表看法。
③1941 年3 月26 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整刊物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国妇女》、《中国青年》、《中国工人》自1941 年4 月起暂时
停刊,四个月后恢复。1941 年6 月15 日,复宣布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停刊,1941 年8 月,《共产党人》停刊,以上刊
物以后均未复刊。
④毛泽东:〈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1941 年5 月15 日),载《毛泽东新闻文选》,页54。
@@@
221
报》直接使用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稿极为恼火,认为这种「有闻必录,不加改写」,将外
电直接桶上报纸的方法,使读者看不出党对某一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立场和倾向性,是
在为别人做「义务宣传员」。①
《解放日报》对有关毛泽东个人活动及整风运动的宣传,也令毛泽东强烈不满。《解
放日报》创刊后,毛几乎不加任何掩饰地要求杨松在报上突出宣传自己,他开导杨松,
「讲中国历史,要多讲现代,少讲古代,特别是遵义会议以后,党如何挽救危局,要多
加宣传,让大家知道正确路线是怎样把革命引向胜利的」。② 但博古、杨松领导的《解放
日报》却对毛的这番话置若罔闻,未将有关他的活动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解放日报》
只是在第三版右下角以三栏题报道了毛泽东于2月1日在中央党校作整顿三风报告的消
息,遂被毛看成是对他个人权威严重的藐视。于是,毛就认为博古领导下的《解放日报》
对整风运动的宣传,既无广度,更无深度。
对《解放日报》经常刊载张闻天、吴亮平等人所撰写的谈论马列和宣传苏联的「又
臭又长」的文章,毛泽东更是感到难以容忍。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号上
就刊登了戈宝权译的苏联作家爱伦堡的〈另一个法国〉。张闻天等人除了自己在报上发
表文章,还指使马列学院的干部从苏联一些理论刊物翻译大块文章,然后移植于《解放
日报》,致使本来版面就紧张的《解放日报》充斥大量「洋八股」,显得更加「贫乏无味」,
「面目可憎」(1941 年5 月16 日至9 月15 日,《解放日报》只出版两个版面)。
凡此种种,都成了毛泽东决心整肃《解放日报》的理由,毛多次尖锐批评《解放日
报》,强调:我们在中国办报,在根据地办报,应该以宣传我党的政策,八路军、新四
军和边区、根据地为主。③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决定《解放日报》进行改版,
并把此事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一部分。
1942 年2 月,毛泽东整肃《解放日报》的行动正式开始,他亲自调派陆定一进入
《解放日报》社,在暂时维持报社领导班子的情况下,陆定一成了凌驾于博古之上、事
实上的《解放日报》最高负责人。1942年3月16 日,中宣部发出〈为改进党报的通知〉,
要求中共各地组织「根据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来检查和改造报纸」。1942 年3
月31 日,毛泽东又亲自主持《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在会上鼓励与会的七十多人,
对《解放日报》的缺点展开批评。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宣布「从今
天起,报纸的版面加以彻底的改革」,「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
报」。至此,《解放日报》完全被纳人毛泽东的直接控制之下。
凭心而论,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批评,有一些是符合事实的,但由于毛批评的
出发点是为着巩固个人对报纸的控制,因此毛的批评在许多方面又是夸大其辞,攻其一
点,不及其馀。
即以令毛泽东极为不满的为外国通讯社做「义务通讯员」一事而论,毛的批评也是
①参见〈《解放日报史》大纲〉,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17 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
页12。另参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页449。
②杜青(杨松遗孀):〈回忆杨松同志〉,载《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5 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年),页192。
③参见〈《解放日报史》大纲〉,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17 期,页13。
@@@
222
有欠公允的。《解放日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弥漫全球之际,突出报道苏德战争和
美英盟军反法西斯战场的战况,不仅完全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是抗战期间持爱国
立场的任何一家严肃报纸都必须履行的职责。
对毛泽东个人活动的报道保持一定的适度,这与当时毛在党内的地位有关。从中共
组织原则上讲,毛仍是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一名成员,并不是名正言顺的「总书记」,「多
宣传集体,少宣传个人」的集体领导原则,至少是毛泽东表面上也赞同的。
《解放日报》大量刊载「洋八股」也是事出有因,概因毛泽东本人在1938 年中共
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开展学习马列的运动,才引燃了这场火。至于国际派借机「掉
书袋」,那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毛泽东的鼓动客观上为他们的卖弄提供了机会。张闻天
等人只是在奉命办事的过程中顺带一些私货借以自炫罢了。
其实,在延安日益低迷的政治高压下,博古、杨松为办好《解放日报》一直小心翼
翼,战战兢兢。尤其是杨松,几乎达到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地步,生怕工作中稍有失
误,引致毛的不满,使自己本来就黯淡的政治前途更加险恶。
杨松原名吴绍镒,曾用过吴平、瓦西里、戈里等化名,湖北黄安(现大悟县)人,
是一位与毛泽东毫无历史与工作渊源的老共产党员。杨松自1927 年1 月进入莫斯科中
山大学学习后,长期留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与王明有密切的关系。1931—1933
年,杨松被调入苏联远东海参崴任太平洋职工会中国部主任,从事华工教育及搜集日本
情报的特殊工作。1933年夏秋,杨松又被调驻莫斯科赤色职工国际东方部。1934至1935
年,杨松奉王明命令,多次代表共产国际,冒看生命危险秘密潜人被日本占领的东北,
向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游击队传达指示,协调东北抗联内部关系。杨松还多次保护即将
遭判刑和流放的被调入苏联接受审查的东北抗联干部,使之免遭康生的荼毒,曾结怨于
康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①杨松并因长期在极其艰苦的东北地下环境中从事秘密工作
而患上严重的肺结核。1938 年2 月,杨松辗转来到延安,在张闻天领导下做理论宣传
工作,曾任中宣部秘书长兼宣传科长,并在马列学院讲授「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解
放日报》创刊后,博古、杨松有意将《解放日报》办成像《真理报》、《大公报》、《新华
日报》那样具有广泛影响的权威报纸,他学习《真理报》、《大公报》重视社评、每日一
篇社论见报的模式,在博古的要求下,也坚持每天亲自撰写社论一篇,由于写作任务繁
重,工作环境极差,杨松已痊愈的肺结核再度复发,但杨松仍奋力带病工作。
博古、杨松虽然对毛泽东发动整风的意图有所疑虑,但在报社工作中,却不敢稍有
怠慢。 ②杨松更是极其谨慎,每天从社论到消息报道都逐字逐句的仔细检查,经常通宵
达旦地工作。③1941 年9 月政治局会议开始后,《解放日报》紧紧跟上毛泽东的步伐,
①李范五:〈回忆杨松同志〉,载《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5 卷,页187。
②丁玲回忆道,博古主持《解放日报》给她的印象是「极为审慎」,博古曾告诫她,不能把《解放日报》文艺栏办成「报屁股」、「甜点
心」,也不能搞成《轻骑队》。黎辛说,博古强调「自由主义不能在报纸上存在」,「报纸不能闹独立性,一个字也不能闹独立性」。参见丁玲: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载艾克恩编:《延安文艺回忆录》,页57;黎辛:〈丁玲和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载《新文学史料》,
1994 年第4 期,页59。
③毛泽东于1941 年5 月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说后,杨松就已预感到自己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他对昔日的同事张仲实说,「我对
于外国的事情,还可谈几句。对于本国情形,的确一点都不熟悉。今后我要下定决心,把自己改造一下,不然对党实在没什幺用处」。参见
张仲实:〈悼杨松同志〉,载《解放日报》,1942 年11 月27 日。
@@@
223
频频发表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杜论和专论。9 月2 日,《解放日报》发表〈反对学
习中的教条主义〉社论,9 月16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政治秘书胡乔木的文章〈为
什么要向主观主义宣布坚决无情的战争〉,10月14日又发表艾思奇的〈主观主义来源〉
一文,提出主观主义具有书本教条主义与狭隘经验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将毛发动整风意
欲整肃的两种对象正式揭示出来。
尽管《解放日报》对整风宣传尽心尽力,但博古、杨松再努力也是白费劲。1942
年2月,奉毛泽东命接管《解放日报》的陆定一甫抵清凉山(延安《解放日报》所在地),
就拿杨松开刀祭旗。陆定一等批评《解放日报》每日撰写社论是虚应故事,徒费劳力,
杨放之等人甚至指斥杨松「粗制滥造」。① 陆定一等的行动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以社论事
为突破口,谋求一举改组《解放日报》。不言而喻,博古、杨松决非是有毛作后盾的陆
定一的对手,陆定一的意见最后被采纳,《解放日报》很快取消了一日一篇社论见报的
惯例。1942年8月15日,陆定一正式取代了杨松,担任了《解放日报》主编。而杨松
则在抑郁中于1942 年11 月23 日病故。
二 陆定一、胡乔木与毛氏「新闻学」原则的确立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虽仍由博古任社长,但在很大程度上已属挂名,尽管博古仍
在报社继续负一些具体事情的领导责任,然而《解放日报》的实权已在主编陆定一和中
宣部代部长胡乔木的手中。
《解放日报》在陆定一和胡乔木的具体领导下,积极贯彻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从报
道内容和版面设计等一系列环节,对原《解放日报》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逐渐确立了
一些基本原则,从而建构了毛氏「新闻学」的框架。
毛泽东「新闻学」最显着的特征是将政治功利性视为新闻学的本质,而否认新闻具
有超阶级性属性的观点。毛泽东早年对新闻学就有强烈兴趣,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
听过民国初年新闻大家邵飘萍的演讲,曾参加北大学生社团「新闻学会」的活动,以后
也曾创办《湘江评论》,并一度担任过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宣部刊物《政治周报》的主
笔。但是,身受五四「自由办报」思潮之惠的毛泽东,并未接受自由主义新闻学的观点,
尽管毛泽东一贯喜好阅读政治倾向性较为中立的《大公报》、《申报》等报刊,然而他始
终将自己的阅读偏好与出于政治功利而对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划分得一清二楚:毛
要了解一切公开的和内幕的新闻,而中共一般干部和普通百姓只需知道党要他们知道的
那部分新闻。毛泽东的这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新闻观正是通过陆定一和胡乔木的解释,最
早在延安《解放日报》体现出来,它以五个核心原则为中心,包含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
概念:
①杨放之又名吴敏,1937 年抗战爆发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后,即参加创办《新华日报》的工作,是《新华日报》最早的编委会成员之一。
他完全清楚《新华日报》自创办至1941 年初每天必发社论的传统,只是因1941 年「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关系严重恶化,《新华日报》才
改而决定不再每天发表社论。但是杨放之在1941 年调入延安《解放日报》后,迅速站到了陆定一一边,成了反对《解放日报》每天发表社
论的主要人物。参见杨放之:〈《解放日报》改版与延安整风〉,载《新闻研究资料》,第18 期,页3。
@@@
224
一、「党性第一」的原则。
毛泽东、陆定—、胡乔木认为,任何报纸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斗争的工具,世界上
绝不存在超阶级的客观报道,中共创办的报纸无可争议的应是反映党的政治路线的党
报。由于共产党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报不仅应是「党的教科书」,
而且也是「人民的教科书」。为了不使人民失望——胡乔木说,「人民的希望就是读教科
书」,中共应把党报办成像「章章都好」的《联共党史》那样,使人民能「读一辈子」。
①为此,党报「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
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② 举凡一切评论、消息、照片都必须以是否符合党的利益为标
准而加以取舍和编排,并以党的立场来判断一切。党报绝不是「有闻必录」、单纯报道
消息的新闻纸,而是为了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宣传工具,为了保证党报的性质,必须
将党报置于党的领导机关的绝对领导之下。
二、反对「虚假真实性」的原则。
陆走一等提出一个有名的的口号:「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③虽然从字
面上,陆定一也强调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然而这个「事实」必须置于「革命立场」的统
帅之下。于是,陆定一等从列宁那儿引进了「两种真实性」的观点:一种是所谓「本质
真实性」即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事实,尽管它尚处于萌芽状态或尚未发生,但从本质
上讲它却是真实的;相反,「虚假真实性」只反映事物的「表像」和「假像」,而不反映
事物的本质,因此它必定是不真实的。如果以为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把个别现象夸
大成为整体现象」而加以报道,那就必然会犯「客观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错误,而
无产阶级的「真实性」和「客观主义」、「自由主义」是截然对立的。④
三、「新闻的快慢必须以党的利益为准则」。
「抢新闻」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恶劣表现,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将发布
新闻的快慢完全服从于党的需要,「该快的快」,「该慢的慢」;「有的压一下才发表,有
的压下来不发表」,总之,一切必须听命于党的领导机关和最高领袖,绝不允许报纸和
记者有丝毫的「独立性」和「自由主义」。
四、运用报纸指导运动的原则。
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善于「利用」报纸,⑤尤其要学会运用报纸指导政治运动,在运
动初起和达到高潮的一段期间内,集中报道,形成宣传规模,用以教育干部和群众,震
慑和打击敌人。
五、新闻保密和分层次阅读的原则。
抗战前,《红色中华》报和以后改名的《新中华报》便开始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电
讯。一部分在报纸上发表,一部分编印《参考消息》,每天印五十至六十份,供中共中
①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载《解放日报》,1943 年1 月26 日。九十年代初,胡乔木将此篇文章改名为〈报纸是教科书〉,收
入《胡乔木文集》,对为何改名,胡未作任何说明。参见《胡乔木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页303。
②〈致读者〉,载《解放日报》,1942 年4 月1 日。
③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载《解放日报》,1943 年9 月1 日。
④参见〈给党报的记者和通讯员〉,载《解放日报》,1942 年11 月17 日。
⑤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年3 月31 日),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页90。
@@@
225
央各部门负责人阅读。《解放日报》改刊后,正式出刊了供领导干部阅读的《参考消息》,
阅读范围较前有一些扩大。出版《参考消息》的指导思想在于进一步明确新闻保密和分
层次阅读的原则。因为群众有左、中、右的划分,党员干部中也有左、中、右之区别。
既然人之有区别,在「知」的权利上就不能不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中低级党员干部
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不足以抗御国内外新闻报刊散布的「毒素」的侵袭,因此只有久
经考验的少数高级干部才有资格被告知某些重要的新闻消息,干部级别越高,阅读限制
就越小,由此逐级而递减。至于一般普通老百姓,为了保证他们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纯洁
性,就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党报以外的其它消息了。当然,党员和群众还是有区别的,
即便是普通党员,组织上也会给其比普通百姓多一些的信息,这主要通过阅读党内读物,
听上级的传达报告来体现,以显示党员在「知」的方面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只是一般党
员「知」的权利和高级干部相比,早已不能以道里计。
实际上,毛泽东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与王明、博古等并无实质性的分歧,追根溯源,
毛泽东与王明、博古一样,师承的都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理论,只是毛泽东比王明、
博古更加党化、更加斯大林主义化,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斯大林。与毛相比,
或许博古所受的五四影响稍大一些。早在1925—1926 年,博古就曾在其家乡无锡和上
海主编过一份影响颇广的政治刊物《无锡评论》。① 1941年5月,博古将边区最有名的
女作家丁玲调入《解放日报》,放手让其主持文艺栏,正是由于博古的宽容,丁玲才有
可能在1942 年的《解放日报》上推出王实味、丁玲本人,以及萧军、罗烽、艾青等人
撰写的一系列批评性的杂文和短论,及至《解放日报》改版,所有这类「暴露性」的言
论被斩草除根,彻底实现了毛泽东所要求的「舆论一律」。毛泽东所达到的对新闻的垄
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连斯大林都难望其项背。在文网严密的苏联报刊,偶而还有几
篇批评官僚主义的小品文问世,而在延安,1942 年后的报刊上已不复有任何「暴露性」
的文字。在抢救运动期间,延安还揪出了一些「写不真实的新闻」的「特务分子」。②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陆定—、胡乔木的领导下,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了
一份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党报」。在版面安排上,《解放日报》彻底改变了「一国际,
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市」的惯例,而变为「一边区,二解放区,三全国,四国际」的
报道和版面安排的顺序,将国际和国内新闻降至次要地位。对刊登国际新闻更是从严掌
握,所有国际新闻,一律须重新编写,严禁照登外电原文。
《解放日报》既为「党报」,它就必然同时又是已掌握了党的毛泽东的个人喉舌。
1942 年4 月后,报社遵从毛的指示,多次发表经毛修改的讲话和文稿,而发表这类讲
话的时间一般都较毛作演讲的时间推迟很久。例如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演讲,
其文字稿推迟约一年半才经修改整理完毕,于1943年10月19日刊登在《解放日报》。
作为毛泽东严密控制的宣传工具,《解放日报》忠实地执行了毛利用该报指导整风
①参见〈秦邦宪与《无锡评论》〉,载《江苏出版史志》,1991 年第3 期。
②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称边区的特务分于常常写不真实的新闻,企图降低《解放日报》的信用,已经被「查
出来」了。参见《解放日报》1943 年9 月1 日。
@@@
226
的意图。陆定一调入《解放日报》后,奉毛泽东之命,将工作重点放在新辟专刊〈学习〉
上,使〈学习〉很快成为指导整风的信风标。〈学习〉专刊于5月13日出版,共办了八
个月,出版了二十四期,对于如何学习文件、如何开展小组讨论,怎样写反省笔记,都
针对性地发表各类文字予以指导。当整风进入到干部思想反省阶段后,〈学习〉专刊还
配合登载了一批各类干部的自我反省文章作为示范。至1943年初,延安整风转入审干、
肃反阶段,〈学习〉专刊的使命遂最后完成,终于在也43 年1 月16 日宣布终止。
《解放日报》还开创了中共利用报刊整肃「异端」知识分子的新模式。1942 年6
月报纸用两版篇幅集中登载批判王实味的文章,范文澜、张如心、罗迈(李维汉)、温
济泽、李伯钊、陈道、蔡天心等纷纷「口诛笔伐」,陈伯达更在大批判文章中将王实味
称之为「王屎味」。但报纸绝不为王实味提供为自己辩护的版面,使《解放日报》成为
一边倒围剿王实味的主要战场之一。1942年6月20日,《解放日报》复发表冠之以「延
安文艺界」名义的〈关于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的总结性长文,最终将王实
味扫入「反动派」的行列。
《解放日报》为贯彻毛泽东的意图尽心尽责,全面发挥了其作为党与领袖喉舌的功
能。然而即使是训练有素的驯马,难免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1942年4月10日和以后
一个短时间,《解放日报》竟忘了「反对虚假真实性」的原则,居然在整风运动的高潮
中分别报道了中央党校一男学员自杀和延安大学一女生自杀的消息,此「错误」被毛泽
东迅速抓住。毛严厉指责《解放日报》「仍不和中央息息相关」,报纸「尚未成为真正的
党的中央机关报」。他称,「有些消息如党校学生自杀是不应该登的」,并表示,《解放日
报》的几篇社论仍有错误。毛再次重申,「以后凡有重要问题,小至消息,大至社论,
均须与中央商量」。① 和毛泽东相比,《解放日报》编辑们头脑毕竟简单一些,他们耳闻
目睹在延安不时发生的干部、学生自杀事件,以为选择一两条消息刊登也无妨,却未料
道无意中他们已犯下「暴露阴暗面」的严重政治错误。在毛泽东大喝一声后,从此在《解
放日报》上就再未有任何有关延安消极面,诸如自杀事件的报道了。
三 邓发被贬黜与中央党校的三次改组
1941 年9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毛泽东四面出击,向王明、博古、张闻天等
国际派发起全面进攻,毛的进攻的步骤是先行夺回被国际派长期控制的意识形态宣传部
门和延安各类学校的领导权,继而全面整肃党和军队中的留苏分子,用自己的思想彻底
改造全党,中共中央党校的改组就是毛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两个战役一并进行的一次重
大战略行动。
中央党校是中共为对党的中高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训练而设置的干部教育
机构,1933 年3 月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之名创立于中央苏区「红都」瑞金。由
① 1942 年9 月5 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新华社第二十二次编委会上,传达毛泽东对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的上述批评意见。参
见〈延安《解放日报》史大纲〉,载〈新闻研究资料〉,第17 期,页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