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蒋中正文集(4)2013-03-08 02:34:29

第四講 心理建設之要義
——————————————————————————–
內容來源:卷三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國父遺教概要
版面原件:第103頁,第104頁,第105頁,第106頁,第107頁,第108頁,第109頁,第110頁,第111頁,第112頁,第113頁,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8頁,第119頁
〔第103頁〕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七日在峨嵋軍訓團講——
〔要旨〕
一、心理建設即國民精神建設,實為革命建國之基礎。
二、孫文學說之要旨,在確立「知難行易」之力行的哲學觀念。
三、民族主義第六講及軍人精神教育等遺教之要旨,在恢復中國固有高尚的倫理道德。
四、心理建設之方法為教育,教育必有正大合理之方針(黨員守則十二條之要義)。
五、新生活運動為一種生活革命的社會教育,即心理建設之實行。
六、以高尚健全之人格,奮發向上之精神與公忠體國的節操,完成復興民族之大業。
〔本文〕
前次已經講明: 總理全部遺教並不是空疏迂闊的理論,而是博大精深的學問與切實可行的計畫。真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小而言之,則於治心修身的精深微細 之處,無所不到;推而廣之,則於治國平天下的廣大悠久之道,無所不包。就 總理學說之流行致用而言,可以經論宇宙無往不適;就其根本之出發而言,則又是本然之天理,自始深蘊於各人心靈之中,而無跡象可見,我們要研究 總理的學說,完成革命的事業,不愧為 總理的信徒,就不可不先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纔知道怎樣去研究和怎樣來實現主義、完成革命。前兩次我所講的政治建設與物質建設,是偏於行動與 物質方面而言,說明我們革命者開物成務,治國平天下的工作。今天再要和大家講一心理建設〔第104頁〕的要義」,所謂「心理建設」是偏於精神與人格方面而 言,要來說明我們革命者明德修身,發揚革命精神的道理。簡切言之,前者是講「成物」的方法,後者是講「成己」的道理。「成物」為「成己」的目的,而「成 己」又為「成物」的前提。所以「心理建設」實為革命的根本要務。 總理說:「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又說:「革命必先革心」,心理建設之重要,實在一切建設之上。
總理在建國方略中所講心理建設,原來是專指「孫文學說」而言。其實 總理關於心理建設的遺教,還有很多很多,所謂「心理建設」,係概括一切心理狀態之改造,直截言之,就是「國民精神建設」。我們要講明關於心理建設的遺教, 除「孫文學說」以外,祇舉其最重要者,亦必須包括軍人精神教育及民族主義中關於恢復固有道德修養人格等種種遺訓。
現在先講孫文學說的要義:孫文學說這部書是 總理最根本的革命學問,亦即我們革命最緊要的心理基礎, 總理覺得我們中國文明不能進步,政治上各種建設不能進行,革命主義不能實現,最大的病根,就是由於一般人的心理深中了幾千年來「知之非艱,行之維艱」這個 傳說的流毒,這句話的初意,原是說空言不如力行,是鼓勵實行的意思,但是流傳既久,漸失其真,一般人中於空疏怠惰的遺毒,祗取其上半截而拋棄下半截,大家 都以為行是很難,知是很容易的,於是對於一切事業都無勇氣去做;一知半解,沾沾自足,怠於求知,習於空談,養成「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習慣。因此社會國家 的事,便很少人努力去做,得不到什麼進步。反觀外國一切事業,都能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成為現在這樣富強的國家,這並不是我們國民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為 他們外國一般國民,凡事能夠力行!一方面不斷的求〔第105頁〕知,一方面尤其重在不斷的實行,總是繼續不斷的來行,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再來,以至三次四 次無數次,甚至父而子,子而孫,兩代三代繼續努力做去,做到最後成功為止。所以大家要曉得:人類一切真實的成就,都由於人們真實的努力,一點一滴實實在在 做出來的,如果不去實行,無論你懂得怎樣精微奧妙的理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還是沒有益處。要曉得:我們對於一件事物,任何一個問題,要想洞徹本原,發明 道理,得到一個正確精密的解決方法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自己根據科學的定理,求得其中的真知,或是經人家指明這個道理以後,能夠樂於聽從,不妄置疑, 要去做起來卻並不難。即總理所講:「從知識而構成意像,從意像而生出條理,本條理籌備計畫,按計畫去用工夫,則指日可望樂成也。」不但「能知必能行」,而 且很多事情,我們雖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往往能夠做好。即孟子所謂「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總理也講:「人類進化,發軔於不知而行,練習,試驗,探索,冒險,四者屬於不知而行,亦即文明之動機。」關於這些「能知必能行」與「不知亦能行」以及「有 志竟成」最後證明「知難行易」的道理,你們去看孫文學說,就可以明白,用不?我多講。這些都是現代革命者應有的常識,亦為宇宙的真理,內而驗之於心性,外 而施之於事物;大而放之全球,久而傳之於萬世,無有不準的。 總理在自序中很扼要的說:
「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 係乎人心之振靡,吾必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 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心之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萬事之本源也。滿清之顛覆者,此心成之也〔第106頁〕 ;民國之建設者,此心敗之也。夫革命黨之心理,於成功之始,則被『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之說 所奴,而視吾策為空言,遂放棄建設之責任。……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 。倘能知之,則建設事業,亦不過如反掌折枝耳。……故先作學說以破此心理之大敵,而出國人之 思想於迷津,庶幾吾之建國方略,或不致再被國人視為理想空談也。夫如是,乃能萬眾一心,急起 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為 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則其成功,必較革命之破壞事業為尤速尤易也。」
這一段話就是講我們革命成敗的關鍵,完全在行與不行。語云「有志竟成」,無論怎樣艱鉅困苦的事業,只要我們信其可行,就勇往直前毫無遲疑繼續不斷的做去, 定可獲得最後的成功。至於「知難」二字的遺訓,用意更為深長。 總理看到了我國一般人空虛浮薄憚於求知的頹習,認為是一切不能進步的總原因,所以說「知是不容易的,比行要難得多。」由此鼓勵大家去努力求知。還要貫徹始 終的去求真知,以祛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的弊病,振好學之風,立力行之基。我們祇看 總理畢生孜孜為學不倦精神,就可以懂得這個遺教的精義。現在中國一般人對任何事物,既不能腳踏實地,刻苦求知,更不能切實力行。譬如每年到了水災或旱災發 生的時候,各地政府和人民只知奔走呼籲,到處乞憐求救,不知個個人都有雙手、雙足、耳目心志,不應用這些天賦的萬能來戰勝災難,大家只是束手呼號,專依賴 人家的救濟,無知無勇,一至於此;更有看見同胞遭遇災難,一如隔岸觀火,不知援救,甚至幸災樂禍,引為訕笑,同情毫無,不仁孰甚。此種頹靡冷酷之人心,如 不能改革振作,國家又焉得不日趨危亡呢?〔第107頁〕我們要救起國家,必須先將這種亡國的心理,從根本上加以改造!一定要從自己起鼓舞一般國民,立定自 信心,養成自動能力,認定「人定勝天」的道理。我們如能竭盡心力有進無已的去做,不僅一切自然的災難,不患不能克服,並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來創造新的文 明。
我們要成功事業,建設國家, 總理已經替我們計劃好很多完善的方法,詳細指示了各種緊要的道理,開闢了一條正大光明的途徑。這只有先知先覺,大才大智的人纔能發明出來,我們一般後知後 覺,不知不覺的人,只要篤信力行,真正循?先知先覺所示的途徑去做,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總理針對從前「知易行難」這種謬說的流弊,比較「知」與「行」的難易,又以十事為證,即:
一、以飲食為證;
二、以用錢為證;
三、以作文為證;
四、以建屋為證;
五、以造船為證;
六、以築城為證;
七、以開河為證;
八、以電學為證;
九、以化學為證;
〔第108頁〕
十、以進化為證;
發明「知難行易」的真理,其目的就是要改造一般國民已往錯誤的觀念和頹敗的人心,使能普遍的確立「知難行易」之力行的哲學觀念,而振作畏縮頹廢,苟安偷懶,疲玩不堪之人心。養成奮發有為,積極進取,力行創造的風尚!這就是 總理關於革命心理之根本建設的遺教。
其次,關於革命人格的修養與革命精神的發揚, 總理更有許多極重要極寶貴的遺教。第一就是民族主義第六講,第二就是軍人精神教育和其他的訓詞。民族主義第六講最重要的意思,就是要恢復我們中國固有的道德。發揚我們民族固有的精神,來恢復民族固有的地位。 總理說:
一、固有的道德——講到中國固有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 義其次是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但是現在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 文化。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 們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是要保存;不好的纔可以放棄。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都是 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便重謙讓;論到政治便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和外國人便有大大的不同。 所以中國從前的忠孝,仁愛,信義,種種的舊道德,固然是駕乎外國人,說到和平的道德,更 是駕乎外國人。這種特別的好道德,便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以後對於這種精神,不但是要 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然後我們民族的地位,纔可以恢復。
二、固有智識——中國有一段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沒有見到,還沒有說到那〔第109頁〕 樣清楚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的 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 無論外國什麼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的。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智識中獨有的寶 貝,是應該要保存的。這種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道理,本屬於道理的範圍,今天要把他 放在智識範圍內來講,纔是適當。我們祖宗對於這些道德上的功夫,從前雖然是做過了的,但 是自失了民族精神之後,這些智識的精神,當然也失去了。正心,誠意的學問是內治的功夫, 是很難講的。從前宋儒最講究這些功夫的,讀他們的書,便可以知道他們做到了什麼地步。但 是說到修身齊家治國這些外修的功夫,恐怕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所以對於本國,便不能 自治,……我們現在要能夠齊家治國,不受外國的壓迫,根本上要從修身起;把中國固有智識 一貫的道理先恢復起來,然後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纔都可以恢復。
以上所引兩段遺教,就個人言,就是我們修養革命人格的不二法門,就國家言,就是我們心理建設的根本要義。
至於軍人精神教育一書,是民國十一年一月在桂林對滇粵贛軍的講演詞,這本書的內容雖是講革命軍人的修養,實在凡屬現代國家的國民,尤其是領導一般國民的革 命黨員,人人都適用,都應當精細研究,身體力行;這部書的內容共分五課:第一課是講精神教育的概論,說明精神教育之要旨,精神之定義和軍人之精神。第二課 是講智,說明智的定義、根源與軍人之智的意義,即所謂「別是非,明利害,〔第110頁〕職時勢,知彼己。」第三課講仁,說明仁之定義、種類和軍人之仁的意 義,即在實行三民主義以達救國救民之目的,第四課講勇,說明勇之定義、種類與軍人之勇的意義,即長技能,明生死而為國犧牲。第五課講決心,說明軍人應以不 成功即成仁之決心來做救國救民之驚天動地的革命事業。這部書是 總理
指示我們修養革命人格最精要最有系統的遺教,大家務必徹底領悟,身體力行!
講到這裏,我還有一點意思補充說明:關於修養人格的基本德目, 總理在軍人精神教育當中提出「智」「仁」「勇」三項。本來只講這三項已經夠了。不過我們如果要說得詳明一點,還可以引申 總理的意思加上「信」與「嚴」兩 項,岳武穆所說的「智、信、仁、勇、嚴」之武德與 總理遺教「智」、「仁」、「勇」三者實可相互發明,為現代革命軍人之必備之要素。關於「信」與「嚴」的解釋,歷來講的人也很多,普通的意思,大家想必也很 明白。不過所謂「信」,第一是要對主義有共信,第二是要上下與朋友之間要有互信,第三是要對自己有自信。(專就部隊裏縱的系統來說就是要信仰上官,信任部 下。)所謂「嚴」,第一先要嚴以律己,然後嚴以待人,這是要補充說明的。
以上是講軍人精神教育的宗旨,此外, 總理關於革命人格的修養,還有很多重要的遺教,散見於各種文告,講演,函札之中。最精要的就是民國十三年 總理對黃埔軍校的十二句訓詞,即現在的黨歌歌詞。大概 總理所有關於修養革命人格發揚革命精神的各種遺教,有一個共同的宗旨,就是要恢復並發揚中國固有優美的倫理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八德。即 「智、信、仁、勇、嚴」之武德,亦即我所提倡的「禮義廉恥」之四維。 總理心理建設的要義,或者說今後國民精神建設的宗旨,就〔第111頁〕是要一方面普遍確立「知難行易」之力行哲學的信仰,一方面要恢復並發揚「禮義廉恥」 之固有的道德和立國精神。
復次,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種「心理建設」的工作呢?這個方法,要詳細講,當然很多;總而言之,不能不靠教育,而教育的實施,無論軍隊教育,學校教 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一定先要因時地之宜,確定一個根本的方針和久遠的規模。否則,教育必無成效。因此本團長想順便將自己對於教育根本方針的意見說一 說: 總理曾經對我們說過:滿清入關以後,其建國規模最偉大而為漢唐以後所未有的,就是教育。他的第一個方針就是要把漢人的民族思想完全消滅,所以根本上不許人 民講國家民
族。第二個方針則是在正人心,厚風俗,使人民安分守己,都做好人。他根據這個教育方針曾有種種教育上的設施。即如康熙所定的聖諭十六條,在當時便是全國國 民家喻戶曉的教人的準則,解釋這十六條準則所成的一部書叫「聖諭廣訓」。這本書就是清代全國人民的教本,而且定為科舉考試的基本知識。凡考取童生和秀才的 人,就負有對一般民眾講解「聖諭廣訓」,使之普及於社會的義務。「聖諭廣訓」中最可注意的一個要點。就是其中十六條,凡普通修身做人的道理,都講到了,而 獨獨不講「忠」的道理;亦不提「恥」的觀念。這就因為滿清恐怕我們漢人知恥盡忠的時候,就會起了漢人國家民族的思想與愛國復仇的精神。我們看他十六條所規 定的內容就是:
一、敦孝弟以重人倫;
二、篤宗族以昭雍睦;
〔第112頁〕
三、和鄉黨以息爭訟;
四、重農桑以足衣食;
五、尚節儉以惜財用;
六、隆學校以端士習;
七、黜異端以崇正學;
八、講法律以儆愚頑;
九、明禮義以厚風俗;
十、務本業以定民志;
十一、訓子弟以禁非為;
十二、息誣告以全善良;
十三、誡匿逃以免株連;
十四、完錢糧以省催科;
十五、聯保甲以弭盜賊;
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原書對於這十六條,遂條都有詳切的說明。話雖很舊,如果加上了盡忠負責,知恥自強等數條,也不失為國民教育適宜的準則,祗是滿清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國,心中 不能無私,所以這十六條所定,便有〔第113頁〕所偏有所略。但其方法和推行之普遍,則有為民國初年教育宗旨游移不定時代所不及的。我們要建設新國家,對 舊有的一切文物制度,亦不可以一筆抹殺毫不研究,必須視其時代,考其用意,而從新估定其價值,捨其所短,取其所長,變更其內容,也儘不妨參考其辦法,譬如 聖諭廣訓這部書,祗就當時社會的環境來觀察他所提出來的十六條,也不失為安定社會鞏固組織的基本要則。不過當時滿人佔了中國以後,不許中國人講國家,要消 滅中國人國家民族的觀念,所以聖諭廣訓中絕對不提國家。既不提國家,所以就不講「忠」字,以免引起中國人的國家民族的思想。這種教育方針定下以後,中國的 社會雖然保其安寧,而中國人的國家民族思想,果然便消沉下去。這就是滿清用教育的方法,改變人民的心理,從根本上來鞏固其統治權!現在列強滅了一個國家, 都是用這樣毒辣的教育辦法,企圖消滅其種性,例如歐戰前俄德奧之於波蘭,中日戰後日本之於朝鮮,無不如此,可是因為波蘭一般愛國志士,努力保存民族文化, 與發揚民族精神,始終不懈,所以歐戰以後,卒能復興,造成一個自由獨立的新國家。由此正反兩面的事實,可知我們要能建設國家復興民族,非先建設國民的心理 不可。建設心理之道,即在恢復我們民族固有的道德,尤其是被滿清消滅兩百餘年的「忠」字,特別要發揚光大。大家要曉得:所謂「忠」。並不是講忠於那一個私 人,而是要忠於職責,忠於團體社會,忠於國家民族。如果我們大家盡忠於國家民族,國家民族便自然可以復興起來。
我們鑒於滿清時代尚且有宏遠普遍的教育規模,尤其感覺到我們民國國民教育的方針和準則,不可不速為確定,以奠立救國建國之真實久遠的精神基礎。否則一切教 育仍舊得不到效果,國家就會滅亡。〔第114頁〕因此我最近特將中國童子軍修養的標準首先訂下來,以為今後童子軍教育的準則。因為兒童是民國未來的主人, 即為民國命脈之寄托,如果兒童的教育不健全,國家的生命便不能發展,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教育。現在將我所定的中國童子軍守則十二條亦即中國童子軍教育的目 標大概講一講:
(編者按:童子軍守則十二條經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定為黨員守則。)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二、孝順為事親之本;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以上五條:是講「八德」的重要。第一、因為沒有國家,就沒有我們個人的身家,所以要愛身家,必先愛國家。愛國家即要盡忠於國家。古人講「忠」字,推到極點 便是一死,凡能盡忠的人,一定有為國犧牲的決心與勇氣,所以「忠勇」二字是相連的。惟能忠勇然後可以舉愛國的實效。反之,真能愛國者亦無不忠勇。所以說: 「忠勇為愛國之本。」第二、父母生養我們,教育我們,以至於成立,愛之護之,無微不至,真所謂父母之恩,昊天罔極!我們對於父母,那裏可以不孝順!如果對 父母不能孝,則
對他人必不愛,對國家必不忠,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我們要行仁道於天下,必先行孝悌以事父母兄長。孟子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 親,不可以為子」,這就是講「孝順為事親〔第115頁〕之本」。第三、「仁愛為接物之本」,是講我們待人接物,應有博愛的精神,所謂「仁民愛物」「民胞物 與」,以及「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都是待人接物的道理。第四、我們要做成功事業,一定要先立所本,古人所謂本立而道生;並不是取巧投機所可成功的。 投機取巧的反面,就是誠信等道義。一個人作事,必先要信義昭著,俯仰無愧,然後方能取信於人,亦然後方可以得到人家的幫助;即所謂「得道多助」,尤其是做 軍事政治上的事情,格外要能如此,所謂「民無信不立」,由此可見誠信之重要。惟有誠信,然後可以集義養氣,因能集義養氣,必能誠實守信,信義既彰,人格卓 立,然後我們的事業纔有成功的基礎,所以說:「信義為立業之本」。第五、所謂「和平為處世之本」,這個道理是很明白的。因為我們人群的進化與福利的基礎, 在於互助合作。必須和平相處,然後可以發揮互助合作的德性,收到互助合作的效果。但是處此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世界,國際間要想和平,是辦不到的事情。我們 中國歷來是崇行王道,當然不主張侵略壓迫人家,但是對於侵略壓迫我們國家的敵人,必須有充足的力量抵抗他,然後纔可以真正講和平。所以和敵國作戰的時候, 我們一定要為國家為民族犧牲,和他作殊死戰!就是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和他奮鬥到底!換一句話說:我們要和破壞和平的敵人奮鬥到底以保持終極的和平。至於對 我們自己四萬萬同胞,都是如手如足的兄弟姊妹,總要相親相愛,絕不好爭鬥妒忌,互相摧殘,總要謙遜禮讓,克己利人,如此立己立人,和以處眾,恕以待人。諺 所謂「和氣致祥」,就是說處世和平,則一切的事情,皆可以互助合作事半功倍,方能得到和衷共濟復興民族的效果。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第116頁〕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八、勞動為服務之本;
九、整潔為治身之本;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前面第六條所謂禮節,不是狹義的專講「立正」「鞠躬」等禮節,而是廣義的泛指人類社會一切秩序紀律條理和節度約制的意思。我們隨便做一件什麼事情:一定要 和社會以及他人發生關係,所以對人必須和平有禮,然後能夠互助合作。人人能和平相處互助合作,當然事無不舉。這是從人的關係說明「禮節為治事之本」。再從 辦事的方法上講,尤須以禮節為本,就是要有條有理,慎始慎終,然後可計日程功,以底於成。禮記云:「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如無禮節,則事必亂,所以禮 節是治事之本。
第七、「服從為負責之本」,因為我們如果不服從上官及其命令,無論人事與工作便都失了體統而陷於紛亂。現在中國一般人你不服從我,我不服從你;有權利則相 爭,有責任則相諉,紀綱廢弛,變亂時作,社會國家種種事情,因此敗壞。我們以後要做一番大事業,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來完成革命,必須從服從上官命令盡 忠職責做起。第八、我們在世界上生存,一切生活所需與社會文明,均由勞動而得創造,所以人生應以勞動為本分,以創造為本務,而且個人生命,只是群眾生命之 一微點;群眾生命,〔第117頁〕纔是個人生命的全體。所以我們不能只顧自己有衣穿有飯吃就算了事,同時須為整個社會國家謀福利,使人家都和我們一樣的能 夠溫飽,一樣的能夠樂生。因此我們應以服務為目的。如果要為社會國家服務,必須自己能養成勞動的習慣,有了勞動的習慣,然後可以講得上服務。否則,自己什 麼事都不能做,要依賴人家,還有能力來幫助人家嗎?所以說:「勞動為服務之本。」第九、我們要想身體健康,儀容端雅,精神暢旺,心志清明,應當注意的事情 當然很多,但是最基本最普通的,就是要講究整齊清潔,所以說:「整潔為治身之本。」我們國民體魄的孱弱,實在是民族莫大的危險。我們要復興民族,必須先求 強種;而強種必先強身;強身的根本辦法,即在養成整齊清潔的習慣,講求衛生之道。第十、助人是我們人生第一無上的快樂。普通一般人以為嫖賭吃喝,遊蕩逍 遙,纔是快樂,殊不知如此尋樂的結果,小而身敗名裂,大而國破家亡,非但無快樂可言,真為絕大的痛苦。所以我們惟有努力於正當的事業,扶助同胞,解除痛 苦,纔可得人生真正的最大的快樂。即古人所謂「為善最樂。」而且從事實上講,我們能幫助人家,人家也一定會來幫助我們,如此,我們隨時可以得到莫大的助 力,以達事業之成功,試問這是多麼快樂的事呢?所以說:「助人為快樂之本。」第十一、我們求學的目的,不是為個人自私自利,陞官發財;而是要救民濟世,造 福人類。本此目的而求得的學問,纔真正有益處,反轉來講,我們要救民救世造福人群,必須有相當的才智;而才智之增進,全在學問,所以 總理說:「革命之基礎,在於高深的學問。」如果我們不學無術,不但不足以任天下國家之重,就是普通的事情也辦不好,很小的責任也負不起來。所以學問應以濟 世為目的,濟世必以學問為基礎,此之謂「學問為濟世之本」。
〔第118頁〕
最後,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一曝十寒,或有始無終,一定得不到好的結果。荀子說:「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我們要成就任何事業, 第一就要有恆。遇?艱難危險,就愈要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做去,如此纔能達到目的,成功偉大事業。 總理遺訓中「一心一德,貫澈始終」這最後兩句話,不僅時常要口誦心維,尤須永遠身體力行。這就是我們所講「有恆為成功之本」的意義所在。
以上所講的十二條實在是做人做事成功立業的根本要則。雖名為童子軍的守則;其實也就是所有的革命同志,和普通一般國民的教條。無論那一界那一種教育都應該 以這十二條守則為基礎,不過我現在訂下來叫童子軍要僅先注意,切實做到而已。 總理「知難行易」的學說,是提倡力行的哲學,我這十二項教條,是講人格的修養。就是根據中國正統的倫理和 總理在「民族主義」與「軍人精神教育」,以及其他一切關於修養革命人格的遺訓中所昭示我們的道理,歸納簡括而得的標準。我們一方面養成完美的道德,一方面 又有「力行」的精神,便可以完成「心理建設」的工作,成就兼善天下的大事業了!
最後,還有一點重要的意思要附帶說明的就是:現在我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主要的目的是要用社會教育的方式使一般國民日常生活能夠「整齊、清潔、簡樸、勤 勞、迅速、確實」,達到「軍事化」、「生產化」和「藝術化」三個目標。先從「食、衣、住、行」做起,來實踐並發「禮、義、廉、恥」的固有德性和立國精神。 由此可知新生活運動的意義,就其內容而言,則為國民生活革命的運動;就其方式而言,則為普通社會教育的運動;就其最後目的而言,則為民族復興運動中最重要 根本的中心工作
〔第119頁〕,即國民精神建設運動。其意義與作用,與 總理關於心理建設的一切遺教,完全是一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新生活運動就是心理建設的補充實施辦法。我們要完成心理建設,來奠定國家精神的基礎,就要力行 新生活,一方面以身作則,一方面努力推行新生活運動,使全國國民由生活的革命達到心理的建設。總之,我們要做成一個正正當當的人,必須有高尚的人格,而人 格之高下,則完全在乎此心的良否,必有光明磊落的心志,然後有獨立高尚的人格,所以古人極言「誠意」「正心」的重要。荀子謂「心也者,道之主宰也,道也 者,治之經理也。」如果我們的心理不能健全的建設起來,使之歸於光明正大奮發向上的一途,而聽其苟且因循越出規範,縱於亡身之欲,那麼,不僅人格掃地,害 了自己,而且貽害了社會國家,設使一般人心陷溺,頹波莫挽,則社會必擾亂不寧,國家必覆亡無日。古人所謂「人心善惡之幾,與國家治亂之幾相通」,這是必然 的事實。所以大學上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從來賢明的大政治家, 無不以正人心端風俗為政治的先務。現在我們社會如此騷亂,國家如此危亡,其根本的原因,即在人心風俗的腐敗惡劣。我們要救國家就先要救國民;要救國民,非 先改革舊心理造成新風氣不可,要改
革舊心理造成新風氣,必須我們一般負領導責任的幹部,能夠力行新生活,奮發新精神,從本身改革起!務必個個人造成光明磊落的心理,培養國家民族的思想,養 成高尚健全的人格,發揚奮發向上的精神,著為公忠體國的節操;以我們的精神道德人格來感化一般部屬、學生和民眾,然後我們國家纔可得救,民族才能復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