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49) 高华2012-06-01 03:48:42

371
「自主自由」,「和平建国」,谁能满足这一愿望,谁将取得最后胜利。①1943 年2 月
8 日,彭德怀又在中共北方局太行分局高干会议上发表有关民主教育问题的谈话,认为
民主教育在今天中国来说,就是反对封建的教育,而民主革命的共同口号则是「自由、
平等、博爱」。彭德怀认为中共应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制度,在人与人之间发扬互爱、互
敬、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保障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合法的束西。目前
则要进行「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教育,灌输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②在返回
延安后,彭德怀又于1944 年5 月4 日致信毛泽东,就边区财经问题发表意见,认为延
安「对这方面还欠明确方向」,并写了一篇〈论公营商店〉的文章,希望毛修改后,「最
好以社论名义发表」。③凡此种种,都引起毛的不快,在毛的眼中,彭德怀的这些言行
足以说明他不守本份,有非分擅权之念,已对毛构成了「压迫」。故毛在1943 年6 月
6 日电示彭德怀,明确表示不同意他的有关民主教育问题的谈话,批评彭的讲话「从民
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的定义出发,而不从当前抗日斗争的政治需要出发」。④毛且
将彭德怀的〈论公营商店〉一文转贾拓夫、高岗、贺龙、陈云讨论,结果是,「实行彭
文方针似不可能」,⑤此文最后也未能正式发表。
但是如何处置这位为中共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德怀,毛泽东又颇为棘手。毛既要倚重
彭德怀为自己打江山,又要削弱彭德怀在军队中的巨大影响,杀一下彭的傲气,以树立
毛本人在军队中的绝对权威。于是从1945 年2月1 日至7 月25 日,以召开华北地方与
军队工作座谈会的形式,时断时续地开会四十馀次,对彭德怀进行了为期四十三天的斗
争。
华北工作座谈会开始之初,薄一波被推举为会议主席,彭德怀在其所作的关于华北
七年抗战的报告中,检讨了受到毛泽东批评的他在1943 年4 月发表于《新华日报》(华
北版)上「关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讲话。彭德怀表示自己原先的观点基本是
错误的,并对自己在华北工作的其它缺点也「进行了严格的白我批评」。彭德怀还回顾
了他对毛泽东认识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大哥——老师——领袖。他说,自己早已认识到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发展了马列主义,今后要向毛泽东学习。⑥尽管彭德怀已对
毛表示了心悦诚服,毛却不准备让彭过关。在1945 年3 月后,对彭德怀的批评突然升
级,为了打击彭德怀的威望,毛泽东有意将会议规模扩大。毛泽东派康生、李富春等十
几位在中央机关和其它大区工作的负责人前来参加会议,对彭德怀的批评指责已突破华
北的范围,变成了对彭德怀的总清算。
对彭德怀的指责包罗万象,从攻击彭德怀领导平江暴动是抱「入股」目的,「投机
革命」,到内战期间拥护王明、博古。康生等更将斗争矛头指向彭德怀领导的华北军分
会在1937 至1938 年制定的「运动游击战」方针,指责彭德怀执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①《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②《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③《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④《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⑤《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⑥《彭德怀年谱》,页275、280-81、289-90、281、290、295。
@@@
372
路线」。康生声称彭德怀背着中央发动「百团大战」,从而「暴露我军力量,导致华北
根据地遭到日军巨大压力,根据地大大缩小」
显然没有毛泽东做后盾,康生绝不敢公然攻击像彭德怀这样声望卓著的军方重要将
领,并重点指责由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其实由康生嘴里讲出的指责「百团大战」
的话,最早也来源于毛泽东。毛泽东其人讲话经常前后不一,出尔反尔。1940 年7 月
22 日,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彭德怀、左权的名义下达战役准备命令,并报延安军委,8
月20 日,战斗打响,毛闻捷报,大喜过望,给彭德怀打电报,谓之「百团大战真是令
人兴奋,象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① 1940 年12 月22 日,毛泽东致电彭
德怀,叮嘱「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传结束」,因为中共要「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
对蒋介石的反共新高潮。 ②然而毛泽东说变脸就变脸,当1943 年底,八路军主要领导
人陆续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在和军方主要将领的谈话中就开始表达他对彭德怀领导的百
团大战的不满。毛泽东指责对「百团大战」的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日本侵
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
们的警惕」。 ③毛泽东在1945 年重新挑起「百团大战」的话题,只不过是为了在更大
的范围打击彭德怀的威望。
华北座谈会对彭德怀的斗争是有目的、有预谋和有组织的,彭德怀参加中共革命以
来的历史及功绩,几乎被全盘否定,彭被指责为「一贯反对毛主席」(证据之一是彭德
怀在讲话和文章中,很少引用毛泽东的话)。彭德怀的人格也受到恶毒的污辱,彭是中
共及军队高级领导人中生活艰苦、节俭的典范,竟被指责为「虚伪」。彭德怀原名「彭
得华」,也被罗织为其志在「得中华」,即意欲与毛泽东一争高低。④由于得到毛泽东、
刘少奇等的支持,许多与会者都参加了对彭德怀的斗争,罗瑞卿即是其中最积极的人之
一。对于横加在自己头上的各种罪名和指责,彭德怀并未接受,他说,「毛泽东同志有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正确的,难道就没有百分之零点一的错误吗」?中共七大期间,彭
德怀在大会发言中,对领导八路军的「缺点」、「错误」作了检讨,却仍然不被毛泽东
放过。毛在和师哲谈话中,说彭德怀的检讨是「勉强的」——毛泽东对彭德怀确实非常
了解,彭德怀只是为了党的团结才违心地做了检讨。毛泽东一语道出他对彭德怀的不满,
「此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⑤事实上所有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就是因为彭不能
像其它识时务的领导人那样,对毛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因为毛泽东决不能忍受在中共
军队内有彭德怀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自尊、且享有巨大威望的统帅人物。正是毛泽东的狭
隘和嫉妒心理作祟,在「七大」闭幕以后,又继续对彭德怀进行斗争,直到日本投降前
夕,中共面临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化,必须全力对外,这一斗争才停止下来。当毛泽东打
①《彭德怀自述》,页238。
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页14。
③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页507。另参见薄一波:〈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1988 年6 月30 日),载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
(增订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页139-40。
④参见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增订本),页368-69。
⑤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页269-70。
@@@
373
击了彭德怀的傲气,在军队领导干部中搞臭彭德怀的目的初步实现后,①面对新的形势,
毛仍不得不起用彭德怀,致使一些原先积极参加批彭的人都一度迷惑不解,「没想到彭
德怀又起来了」。
在毛泽东要整肃的干部花名册中,除了彭德怀之外,陈毅是另一个需要「补课」的
高级领导人。1944 年3 月,陈毅从华中根据地返回延安,这是他自1934 年与中央分别
后,十年来第一次与昔日的同志会合,但是陈毅来延安后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1943
年10 月,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在新四军军部领导层,就陈毅在红军初期与毛泽东不和的
旧事,对陈毅展开斗争,饶漱石等指责陈毅一贯反对毛泽东。饶漱石是刘少奇的亲信,
1929 年刘少奇即与饶漱石相识。当时,担任满洲团省委书记的饶漱石曾陪同刘少奇同
去哈尔滨指导工运。刘少奇在干部使用方面极重个人渊源,1938 年后,随着刘少奇在
中共党内地位的上升,刘逐渐将历史上与其有旧谊的同志集合在自己的身边,予以提拔
和重用。1942 年,刘少奇奉命前往延安之前,委派饶漱石接替他所担任的中共华中局
书记和新四军政委两职。饶漱石在三十年代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无论从党内资历和贡
献看,饶漱石均不能与陈毅相比。刘少奇在新四军依靠文职干部出身的饶漱石掣肘陈毅
等,这一切当然都被毛泽东看在眼里,毛乐得借刘少奇、饶漱石之手,打击当年曾与自
己意见相左的陈毅。因此,饶漱石在对待陈毅的态度上,十分骄横,有恃无恐,显然没
有刘少奇、毛泽东的明谕或暗示,饶漱石不可能也不敢对陈毅开展批判。在陈毅与饶漱
石的矛盾、争论中,毛泽东非常明显地袒护饶。毛向陈毅明确表示,不愿听他谈与饶的
争论,实际是在等待陈毅主动作出自我检讨,也就是向毛低头认错——1929 年红四军
第七次党代会上,由陈毅取代毛之前委书记的错误。为了当年这一「过错」,陈毅已付
出沉重代价。1929 年后,陈毅一直受到毛泽东的冷遇。在1930 至1931 年的「肃AB 团」
的镇压中,毛泽东的亲信、红一方面军肃反负责人李韶九准备对陈毅下手,陈毅对此已
有预感。不久,陈毅果真被扣押,并遭到殴打,硬要陈毅承认是「AB 团」,刚好被路
过的毛泽东发现,才被救下。以后,毛泽东将打土豪得来的一些金子交陈毅保管,陈毅
才知道自己已无生命之虞。②1932 年初,周恩来抵中央苏区后,陈毅受冷遇的情况也没
有得到明显改善。周恩来为了安抚毛泽东,没让陈毅重回红一方面军,陈毅仅担任江西
军区司令员,远离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与毛泽东的关系也比较疏远。时隔十年后,对
于毛泽东的冷淡,陈毅完全明白其中之原委,陈毅难抑心中的郁闷,多次向一些重要领
导干部解释当年红军内部争论的内情,并且承认自己对此负有责任。陈毅性格豪爽,认
为十年不见的毛泽东确实比其它中央领导人高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毛泽东为中共领袖
的事实。陈毅并努力去发现毛泽东对中共革命的贡献,1942 年陈毅远在盐城新四军军
部时就发表文章,满怀激情地称颂毛的创造不仅对全民族具有伟大意义,甚至还可供其
它各国所效法。返回延安后,在参与起草七大军事报告的过程中,陈毅提出了「毛泽东
①1945 年彭德怀对薄一波说,他这个人是「高山上倒马桶,臭气出了名的」,参见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
页367。
②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页560-64。另参见薄一波:〈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1988 年6 月30 日),载薄一波:《领袖?元帅?战
友》(增订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页139-40。
@@@
374
军事学派」的概念,并且相应批评红军时期某些重要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在1945
年3 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讨论陈毅起草的〈建军报告〉时,一些被陈毅的报告所
触及的军队领导干部,「有人潸然落泪,有人唏嘘」。①
毛泽东对于陈毅的态度有别于彭德怀。相比于性格孤傲的彭德怀,陈毅对于毛泽东
显出尊崇、信服的态度。毛认为陈毅心直口快,而彭德怀则城府很深。所以,陈毅除了
自我检讨外,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斗争。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完全信任陈毅,在陈毅与饶
漱石的矛盾中,毛有意逼迫陈毅向饶低头。中共七大结束后,陈毅仍滞留延安,「天天
下围棋」。当薄一波前去探望陈毅,问他为何不立即返回新四军时,陈毅回答道,「他
们不让我走」。②他们者,毛泽东、刘少奇也。毛、刘非逼陈毅表态服从饶漱石,才肯
放陈毅返回华中,然而陈毅硬是不表这个态。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陈毅
表示愿去东北,并陈述在华东「没有事做,不起作用」,但陈毅的要求却不被毛泽东、
刘少奇批准。毛命令陈毅前去华中,党内职务为华中局副书记,仍在饶漱石之下。毛此
举除了有意造成陈毅与饶漱石之间的互相牵致,也还有疑忌陈毅的另一层涵义。是故,
1949 年后,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都是由各大军区司令员担任,只有华东例外,由饶
漱石担任。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还策划召开了一系列中共各革命根据地、各部队历史问题座
谈会,这些座谈会的宗旨只有一个:检查历史上谁反对毛泽东,谁支持毛泽东。在这类
座谈会上,一些原党和军队领导人,如邓发、朱瑞、杨尚昆等均受到与会者的批评。在
当时的紧张气氛下,一些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被戴上「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帽
子,遭受指责和冷遇。
毛泽东整肃内部,重建新权威,一路凯歌行进。现在,毛泽东在心理上已彻底征服
了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改造中央」的前提——宣布中共政治路线在遵义会议前
为左倾机会主义性质,已被党的领导人所接受。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也纷纷作出检讨,下
一步就是通过正式的会议,将这些用党的文件形式固定下来,毛终于决定召开中共七大
的预备会议——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四 修订〈历史决议〉:建构以毛泽东为中心的中共党史体系
1943 年9 月至1944 年春的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解决了中共预导层的问题,「两个
宗派」已如毛泽东所愿,被彻底摧毁,毛泽东胸有成竹,1944 年5 月,下令召开中共
六届七中全会。
这次全会距上届全会已有六年,毛泽东自六届六中全会控制了中央后,召开中共例
行会议就已经全无定例,何时开会,何时休会,只凭他个人说了算。现在,毛需要召开
党的全会了,这次名曰六届七中全会的会议,竟一开就是十一个月。
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编:《陈毅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年),页323。
②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增订本),页141。
@@@
375
毛泽东在这个历时将近一年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将以
全会的名义,正式通过对过去路线清算的决议案,把自己的历史地位及对手的「错误」,
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二,重建中共的领导机构。上述两件任务完成,召开中
共七大的时机也就完全成熟了。
早在1941 年9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毛泽东就主持起草了批判前中央错误的〈关于
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该〈结论草案〉将遵义会议前的中央路线
错误定性为「苏维埃运动后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却并没有否定六届四中全会,相
反仍认为六届四中全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毛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四中全会后的中央
及中央派往江西苏区的代表团在到达江西后,全力支持了毛泽东镇压富田事变的方针,
撤换了主张稳妥解决富田事变的项英的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由毛泽东替换之。如若否
定四中全会,将无从解释以任弼时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当年所采取行动的正当性。因此,
毛在1941 年秋的〈结论草案〉中,将错误路线的开端定为1931 年9 月20 日,以该日
中共中央所发布的一个有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件为标志。其理由是,读文件忽
视日帝侵华将造成的国内阶级关系变化,仍一味盲目强调反资产阶级。然而更重要的原
因乃是,到了1931 年11 月,以任弼时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在赣南会议上对毛泽东有关土
地政策方面的主张展开了批评。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毛泽东已牢牢控制了中央,他将有更大的权力,根据自己的
意志改写中共历史。在毛泽东看来,此事既重要,又迫切。
在毛泽东之前,中共党内也曾有人利用撰写党史进行党内斗争,甚至以此达到改组
中央,使自己一跃进入中央核心层的政治目的,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1930 年王明在上
海秘密撰写批判李立三的小册子《两条路线》(又名《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
王明、博古等以此作为自己的纲领,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王明也因此成为「正确路线」的代表,跳过中央委员的台阶,进入了中央政治局。
尽管王明和毛泽东在利用修撰党史进行政治斗争方面具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细加研
究,还是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仍存有明显的差别。
首先王明的写作是一种个人的行为。王明在撰写《两条路线》时只是中共中央的一
个工作人员,他的小册子表达的仅是他本人以及一批留苏学生对党内纷争的看法,虽然
王明的观点以后被中共中央所接受,但是王明的小册子并没有经中央全会通过,也没有
作为党的正式结论而下达。
其次,王明的小册子重点论述的是他个人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并不是对党的整个历
史的总结。1938 年后,张闻天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授〈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又名〈中
国革命运动史与中共党史〉),张闻天开讲的这门课仅叙述到1927 年国共分家,对1927
年后党的历史甚少涉及。概言之,四十年代以前,中共还没有一本较正式的被党中央通
过的党史范本,也没有一个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正式文件。
或许是受到王明小册子的启示,更或是毛泽东心理中对「名正言顺」的强烈要求,
从遵义会议始,毛就极为重视在党的决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遵义会议决议〉虽然由
@@@
376
张闻天起草,但主要反映的是毛的观点,毛在肯定党的政治路线的同时,实际上已否定
了这条政治路线的最重要的方面。1941 年,毛为了彻底颠覆原中央的政治合法性。精
心编纂《六大以来》,到了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毛全面批评原中央路线,会后又亲自
动手,起草了会议的〈结论草案〉,对修订党的历史决议显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但是
毛泽东知道,修订党史一事事关重大,要使自己的论点无懈可击,让党内高层心服口服,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关键问题在于: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结论草案〉只是对中共
上层的斗争进行了初步总结,大区一级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还未开展,如果在作中央结
论之前,先对大区一级的党的历史进行总结,这就可为正式作好中央结论奠定基础。
1942 年10 月19 日至次年1月14 日,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由任弼时领导召开了中
共西北局高干会议,这次会议历时近三个月,参加会议的并非仅是从事西北工作的干部,
延安几乎所有重要机关、部队和学校的首长和各地前来延安参加七大的代表都列席了高
干会议。中央领导人从毛泽东开始,刘少奇、任弼时、康生、陈云、彭真、高岗、李富
春等依次在会上作重要报告。西北局高干会议的主题除了动员检查「两条心、一条心」、
部署审干、讨论边区财政经济问题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检讨西北地区党史上的「路
线是非」问题,而问题的重点在对1935 年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作出新的结论。
在任弼时、高岗的领导下,高干会议对原北方局派驻西北地区的代表朱理治和原边
区党委书记郭洪涛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1942 年11 月17 日、18 日,高岗在高干会议
上作〈边区党的历史问题检讨〉的报告,全面清算朱理治、郭洪涛的「左倾机会主义路
线」,高岗在发言中还批判了「带着张国焘错误肃反路线影响来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主要
领导者」。①会议作出决定:
一、修改1935 年中央红军抵陕北后,中央党务委员会关于审查陕北肃反问题的决
定,原决定在为刘志丹、高岗平反时仍批评了刘、高犯了右倾错误,现宣布原决定存在
错误,将原错误责任人从戴季英(陕甘边政治保卫局局长)、聂洪钧,扩大到朱理治和
郭洪涛,并且把高岗封为「正确路线」的代表。
二、对原陕甘负责人朱理治、郭洪涛作出处罚,将两人定为「错误路线」的代表。
这个新决定对毛泽东日后作出正式的党史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它开创了用两分法 ——即以「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斗争为纲,总结
党的历史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它将西北历史问题置放于全党的路线斗争的框架不予以认识,换言之,西北党
史上的路线斗争是全党路线斗争的一个缩影,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中央有,地方也有。
一方面,中央的错误路线危害了地方的革命事业;另一方面,地方错误路线的代表又是
中央错误路线的代理人和党内基础。
1942 年11 月;1 日,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报告,
对会议所作的历史结论表示满意,毛在谈到党的历史问题时讲到两个重要问题:—、错
①高岗:〈边区党的历史问题检讨〉(1942 年11 月17、18 日),载郭华伦:《中共史论》,第3 册,页96。
@@@
377
误路线(毛尚未正式提出「王明路线」的概念)搞光了十分之十,十分之九的苏区工作
和十分之十的白区工作。二、西北的结论与全党的结论「是相同的性质」。①毛的这番
话一方面已为日后的〈历史决议〉定下了调子,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是将西北决议当作是
全党决议的试点。
根据毛泽东的上述精神,1943 年1 月,任弼时在高干会议上作〈关于中央重新审
查陕北「肃反」问题决定的两点解释和检讨历史的教训〉的总结报告,通过对朱理治、
郭洪涛的批判,为以后全党的〈历史决议〉对王明、博古的批判确定了几个重要的口径。
任弼时指出:
一、从「九一八」至遵义会议之前为错误路线统治全党时期,陕北的情况只是全党
的一个缩影。
二、朱理治、郭洪涛「品质恶劣」,「党性根坏,到了陕北这个区域,大摆钦差大
臣的派头,有很高的领袖欲,是一种政治野心家,想篡夺陕北(包括陕甘边和陕北)党
政军的领导,以满足当领袖的欲望,好来称王称霸」。在这里,只要将朱理治和郭洪涛
的名字换上王明、博古,将陕北换成全党,就可成为对王、博的指控,日后对王明、博
古、张闻天的批判几乎使用的是与此完全一样的调子。
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苏区工作损失十分之九。白区工作损失了十分之十。
四、路线斗争正确与否对革命胜利或失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错误路线可以闹到亡
国、亡党、亡头的地步。②
1943 年6 月25 日,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关于高干会议对边区党历史问题检讨的
决定〉,同意和批准1942 年11 月高干会检讨的基本精神及高岗对此问题所作的报告,
并且要求边区各级组织、全体干部和党员,「应将高岗同志关于边区党历史所检讨的报
告,作为整顿三风的重要文件之一,进行深入的研究的讨论」。③
由此可见,西北历史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毛泽东在正式作出全党结论前先行了一
步,其基本思路与以后的〈历史决议〉完全一致,只是1945 年的〈历史决议〉更具理
论形态,逻辑论证更严密。
1943 年9 月政治局整风会议及11 月政治局会议开始以后,随看高层路线斗争的进
一步展开,毛泽东对起草党的历史决议也愈加重视。任弼时在领导总结西北党的历史结
论方面已获得丰富经验,与毛的认识也完全一致,因此毛放手让任弼时主持全党历史决
议的写作班子。为了显示毛的光明正大,让犯「错误」同志对批判自己「心服口服」,
毛特意吸取「错误路线」代表人物张闻天、博古参加〈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在毛泽
东的领导下,1944 年5 月10 日成立「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1945 年4 月
20 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复至1945 年8 月9 日,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
议再通过修改后的〈历史决议〉。毛泽东对此文件,「精雕细刻」(毛之自谓也),前
①毛泽东:(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载《毛泽东论党的历史》,页36-37
②任弼时:〈关于中央重新审查陕北「肃反」问题决定的两点解释和检讨历史的教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校政教室翻印,1980 年
10 月。
③郭华伦:《中共史论》,第3 册,页120。
@@@
378
后共进行七次修改。现在,毛已全面否定六届四中全会,将错误路线的开端定为六届四
中全会,毛将不再顾及中央代表团和中共中央在富田事变问题上对他的支持,绕开富田
事变问题,全盘否定了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的中央代表团。毛泽东在这份〈历史决
议〉中,全面讨伐了以王明、博古为首的「教条主义集团」。①同时,也对以周恩来为
首的「经验主义宗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不点名指责了周恩来等对王明的妥协、支持、
拥护,和对毛泽东正确路线构成的危害。
在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新党史中,如何反映作为白区工作「正确路线」代表的刘少奇
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显而易见,若要肯定刘少奇有关白区工作策略、方针的正确,
就必须将其对立面:旧中央领导的三十年代的白区工作予以全盘的否定。1937 年春,
刘少奇曾就包括党在白区工作在内的党的十年历史评价问题,公开向张闻天发起挑战,
但是那次进攻因受到张闻天和其它从事白区工作许多党的干部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取得
成功。几年以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得到加强,善于窥测风向的
康生发现刘少奇的「政治行情」上涨,很快调整了与刘少奇的关系。三十年代初,康生
曾经在党内攻击、指责过刘少奇有关白区工作的意见是「右倾机会主义」,但是到了
1941 年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康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竟对历史上反刘
少奇的言行作了「自我批评」,康生表示当年自己反对刘少奇是错误的,是受到共产国
际的影响云云。康生作为党在白区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以自己的「自我批评」,初
步树立了刘少奇作为白区工作「正确路线」代表的形象。此时的毛泽东正需要刘少奇的
鼎力协助,因而对扩大宣传刘少奇采取了完全支持的态度。到了1944 年,刘少奇是党
在白区工作「正确路线」代表的说法已广为流行,于是,一个苏区工作「正确路线」的
代表毛泽东,再加上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刘少奇,新党史的框架基本就建立了
起来。在这个新解释系统中,毛泽东的贡献是全局性的,因而是第一位的,刘少奇的贡
献主要集中在白区工作方面,在党的「功劳簿」上名列第二。
然而,刘少奇在党内的威望毕竟无法与毛泽东相比,即使与周恩来等长期位居中枢
的领导人相比,也显得逊色。将刘少奇树为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首先就得让
那些从事白区工作的干部承认「白区工作损失了百分之百」的观点,而做到这一点却并
非容易。
1945 年中共七大后,在王世英等长期从事白区工作同志的要求下,在延安召开了
由康生召集的白区工作总结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对三十年代白区工作的
认识,参加会议的有康生、黄火青(代表中组部)、潘汉年、王世英、王学文等十馀人。
康生在会上作了基调发言,强调白区工作出了大量的叛徒、特务,给党带来了很大损失,
以此全盘否定中共三十年代的白区工作。但是康生的讲话当场受到王世英的驳斥,王世
英详细列举了1932 年以后中央军委(上海中央局机构)、中央特科等所开展的情报收
集、秘密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证明党在白区的工作并没失败。王世英的发言获得与会
①在1945 年通过的〈历史决议〉中没有点王明、博古的名,1950 年8 月19 日,毛泽东指示对〈历史决议〉再作修改。点出王明、博
古名字,作为附录收人《毛泽东选集》第2 卷,以至人们长期以为王明、博古在1945 年〈历史决议中就被公开点名批判。
@@@
379
者的热烈掌声,但却使康生极为恼怒,不等会议结束康生就退出了会场。①这个时期的
王世英并不知道康生对白区工作的否定,是为了彰显刘少奇,是毛泽东整体战略的一部
分。他也不知道,欲突出刘少奇就必须全盘否定党在三十年代的白区工作,尽管王世英
在1936 年就受刘少奇领导,与刘少奇有着较密切的工作与个人关系。②但是,王世英并
不真正懂得「党的高级的政治生活」,他只是从他个人工作和观察的角度对康生的意见
表示异议,其结果当然不可能改变党对三十年代白区工作的评价。白区工作总结会议后,
毛泽东接见了王世英,没有正面谈论王的意见,只是表示白区工作是革命的一个组成部
分。③不久,1945 年8月9 日,在再次修改通过的〈历史决议〉中,正式将刘少奇树为
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从而确立了刘少奇作为中共第二号人物的法理依据。这样,一个
以毛泽东为中心、以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为经纬的中共党史体系基本建成。
1945 年春夏,斯大林领导的抗德战争已获全胜,斯大林在世界范围内的威望已达
到顶峰。然而正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却一举打倒了斯大林在中共的代理人。因此毛泽东
必须小心翼翼,尽量不触怒斯大林。
据师哲记述,1943 年后,毛泽东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对弗拉基米洛夫(中文名
孙平)进行「改造和培养」,「毛主席把孙平拉得紧紧的,目的是通过孙的嘴巴把我们
的看法汇报给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试图「把他变成我们的朋友,让他宣传我们的观点」
(从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奇》看,他对毛的这个目的看得一清二楚)。1944 年夏
至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几乎每周或隔一周与孙平长谈一次,「每次要花三、四个
小时」。七大结束后,毛又召见孙平,向他介绍大会情况(孙平参加了中共七大),「让
他照提纲向莫斯科汇报」,中心内容有三:「大会是团结的」七大路线「得到了全党拥
护」;「大会一致拥护毛泽东和刘少奇作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④凡此种种,显示
出毛泽东纵横捭阖之术已达化境。
毛泽东为了避免斯大林的猜忌,在〈历史决议〉中对原先已准备彻底否定的几个中
央历史问题在评价方而作了改动。
其一,关于中共六大。1928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是周恩来进入中央核心、
成为中共事实上最高负责人的开端。在1943 年秋至1944 年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整风会
议上,周恩来遭到与会者严厉指责,与此相联系,大多数与会者都主张否认中共六大。
一段时间内,毛泽东放任这种对中共六大的指责——六大是在布哈林指导下召开的,而
布哈林早已被斯大林处决,否认六大不致于得罪斯大林(将中共「机会主义」的思想渊
源归之于所谓德波林学派——与布哈林关系密切的苏联理论家——成为延安一种流行
的说辞)。但是,否定中共六大,遭到周恩来的抵制,周恩来搬出当年斯大林对中国革
命的一些观点,强调六大开始注意红军和武装革命功不可没。毛泽东经过考虑,决定对
六大基本予以肯定。毕竟斯大林在中共六大期间,多次接见周恩来,对中共六大极为关
①段建国、贾岷岫着,罗青长审核:《王世英传奇》,页200。
②数十年后的1968 年,王世英因「刘少奇叛徒案」,被康生、江青等折磨死于秦城监狱。
③段建国、贾岷岫着,罗青长审核:《王世英传奇》,页201。
④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页220-22。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