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34) 高华2012-04-28 12:25:05

237
二排队摸底:命令写反省笔记
毛泽东密切注视着延安干部的「二十二个文件」的学习活动,尤其关心高级干部和
知识分于对文件学习的反应。为了及时掌握延安各级干部的思想动态,1942 年春夏之
际,毛泽东作出决定,命令所有参加整风的干部必须写出具有自我批判性质的反省笔记,
并且建立起抽阅干部反省笔记的制度。
用检查私人笔记的方法,来了解干部的「活思想」,这也是毛泽东的独创,这说明
毛泽东对全党能否真正在思想上接受自己的主张并不十分乐观。毛很清楚地知道,由于
他不能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全党在思想上极有可能造成大的混
乱。毛的最大困难在于,他不可以公开批评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相反必须对斯大林、共
产国际持完全肯定的态度。毛暂时也不能将党内上层斗争的真相完全公开,用明确的语
言直接批判王明、博古等,从而暴露出党的核心层的分歧,相反,毛必须维护党的核心
层表面上的团结一致。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毛泽东只能小心行事,而决不可对延安干
部草率处之以粗暴手段,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法就是「文攻」——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求
干部写出反省笔记和建立抽阅反省笔记的制度就是实现「文攻」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毛泽东而言,建立抽阅干部反省笔记制度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就此观
察全党接受自己新概念的程度如何,以因势利导。
第二,在干部反省笔记中搜寻异端,择其典型打击之,以起警戒之效,用大棒配之
以胡萝卜可纠「和风细雨」思想改造之弊,使全党对新权威顿起敬畏之心。
提倡干部进行思想反省,并写出带有自我批评性质的反省笔记。对于延安的广大干
部固然是一种压力,但是这还不至于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因为全党对于「反省」
一词并不陌生,刘少奇更在1939 年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中借孔子「吾日三
省吾身」之说,鼓吹共产党员应加强「党性锻炼」,事实上,许多共产党员已经按照刘
少奇所要求的那样去做了。中共元老吴玉章自述:他「恍然觉得我们现在的整风工作,
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谓『克己复礼』『正心诚意』的修养」,「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
也』(《中庸》),虽然旧思想是唯心的,但他的严于自己省察,行为不苟,是可宝贵的。」
① 由于列宁主义的「新人」概念与中国哲学中的「内省」、「修身」并无明显矛盾,因此
对于中共广大党员,接受这种兼顾新旧、融合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改造方法并不
十分困难。
毛泽东的方针已定,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文件学习与反省思想加以结合并用来
指导眼下的运动。1942 年3 月9 日,经毛泽东精心修改,由胡乔木撰写的社论〈教条
和裤子〉在《解放日报》正式发表。胡乔木在这篇社论中第一次提出「脱裤子,割尾巴」
——在全党进行思想反省的问题,社论要求每个党员对照毛的讲话,勇敢地解剖自己,
与旧我告别。继之,中宣部的「四三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参加整风的干部「每人都
①《吴玉章文集》,上(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年),页240。
@@@
238
要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工作及思想」。4 月18 日,康生在中央直属机关和军委直属机
关联合举行的整风学习动员大会上重申必须「运用文件反省自己」,并具体指导写反省
笔记的方法:「内容要多写自己阅读(文件)后的心得,自己的反省」。康生并且首次宣
布:「学习委员会有权临时调阅每个同志的笔记」。①
两天后,为了给秉承自己意志的康生撑腰,毛泽东亲自出马,在中央学习组召开的
高干会议上,动员全党自上而下「写笔记」。毛泽东以十分强硬的口吻说道:
中宣部那个决定上说要写笔记,党员有服从党的决定的义务,决定规定要写
笔记,就得写笔记。你说我不写笔记,那可不行,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
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
还厉害,还硬,这是上了书的,……我们的「紧箍咒」里面有一句叫做「写笔记」,
我们大家都要写,我也要写一点……不管文化人也好,「武化人」也好,男人也好,
女人也好,新干部也好,老干部也好,学校也好,机关也好,都要写笔记。首先
首长要写,班长、小组长也要写,一定要写,还要检查笔记……现在一些犯过错
误的同志在写笔记,这是是很好的现象,犯了错误还要装老大爷,那就不行。过
去有功劳的也要写笔记……也许有人说,我功劳甚大,写什么笔记。那不行,功
劳再大也得写笔记。②
在4 月20 日中央学习组的会议上,毛泽东甚至引述康生两天前在中直和军属机关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毛说:
康生同志在前天动员大会上讲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
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是整个的,但自我批评就是说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
要的。③
毛泽东表示自己也要「写一点」笔记,但事实上,他只是以此作一个幌子。毛所谓
「要反复研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历史,自己现在的工作,好好地反省一下」,④ 完全是
针对其它领导人和一般党员干部的。果不其然,5月1日,中央党校在制定学习二十二
个文件的计划中作出规定,参加整风学习的学员必须「联系反省个人思想及与本身有关
工作」明确宣布中央党校的各级领导机构均有权「随时检查笔记、记录」。
经过约一个月的试点准备,到了1942 年5 月下旬,毛泽东认为,将学习二十二个
文件转入对照文件进行思想反省的时机已经成熟。5月23 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一
定要写反省笔记〉,至此,整风进入到思想反省的阶段,调阅干部反省笔记的制度随之
在各机关、学校迅速推广开来。
从现象上看,动员干部写反省笔记和建立抽阅反省笔记的制度,并没有遭到来自任
何方面的抵制和反抗,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就此放松警觉。他完全明白,联系个人的思想
与历史进行自我反省决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件,许多干部往往会避重就轻,不愿进行彻
①《延安整风运动纪事》,页107。
②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1942 年4 月20 日),载《党的文献》,1992 年第2 期。
③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1942 年4 月20 日),载《党的文献》,1992 年第2 期。
④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1942 年4 月20 日),载《党的文献》,1992 年第2 期。
@@@
239
底的自我否定。为了引导干部作出比较深刻的自我批判,必须及时推出一些有代表性的
反省标本,作为引导全党进行反省的示范。1942年6月后,《解放日报》陆续刊出一批
反省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包括四种类型。
一、犯有「经验主义」错误的中央领导干部政治表态性的反省。所谓「经验主义」,
是毛泽东在整风运动期间给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袖贴上的政治标签。「经验主义者」
因在政治上曾经支持留苏派,或虽朱明确表示支持留苏派,但曾一度与毛泽东的意见相
左,因而也与「教条主义」同列,是毛整肃的对象。但是,「经验主义者」大多有较长
的革命历史,在党内的基础也较深厚,所以只是处在被整肃的第二层,而毛对「经验主
义者」的策略是分化他们与王明、博古等的关系,将他们争取到自己的一边。「经验主
义者」只要能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管这种「承认」及「反省」是否表面化,
毛泽东一般均放他们过关。中共元老王若飞的反省即提供了经验主义领导干部自我反省
的范例。
1942 年6 月27 日,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王若飞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粗枝大叶
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的文章,王若飞在该文中以毛泽东的
立论为依据,对照检查自己:
是多少带有陶渊明所说的某些气质,「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造饮辄醉」,
这种粗疏狂放的作风,每每不能深思熟虑,谨慎其事处理问题,即令自己过去曾
是时时紧张的埋头工作,也常陷于没有方向的事务主义,以致工作无形中受到很
多损失。严格的说,这是缺少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①
王若飞的上述反省,严格的说,并不「深刻」。他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过去历史作
出严厉的自我批判,更没有将批评的矛头对准王明、博古等留苏派,与此相反,王若飞
甚至在作「自我批评」时也没忘了为自己评功摆好,例如,王若飞反省道:
过去我对党性的认识,只注重从组织方面去看,认为党是有组织的整体、个
人与党的关系,是个人一切言行,应当无条件的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只要自己埋
头为党工作,不闹名誉,不闹地位,不出风头,不把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对立,
便是党性,并以此泰然自安。②
人们从这些话中实在难于判断王若飞「对党性的认识」,究竟是属于缺点,还是属
于优点。尽管王若飞的反省只是检查自己「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工作方法,但是仍然
受到毛泽东的欢迎。王若飞属党的元老,因在1926至1927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
与陈独秀关系密切,长期遭受莫斯科与国际派的排挤。王若飞与周恩%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