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文摘并评论:当官员立志要成为千万富翁之后

一个官员,立下了“也要成为千万富翁”的壮志,当然要心理失衡。权力总是令人发疯着魔。
刘洪波(资深媒体人,知名杂文家)
《民主与法制时报》4月6日报道了一个贪官故事,主角合肥市瑶海区区长王广玉因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刑14年
王广玉受贿的事迹很多,但一个也不必在这里讲,大家都想象得到。
王广玉为何成了贪官,报道给出的线索是出身农家的王广玉最初是好的,随着职务升迁,思想就发生了变化,跟老板接触多了,心理开始失衡,就开始贪婪,最后被捉。王广玉上了法庭,也少不得一番痛悔:没抵御住金钱的诱惑,愧对党和人民的信任。
读这样的贪官故事,其实味同嚼蜡,一点意思都没有。前些时开两会,哪方面议案提案都不少,但遏制腐败方面的,我几乎就没看到,大概也是因为实在没什么新意可说。不过这一回,我弘扬了一下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精神,果然就从老套故事中看到了点新东西。
“出身农家”,常常在贪官故事中出现。这个说法意味着什么,是贪婪的官员更多地出身于农家,还是出身于农家的官员贪婪了以后更加容易被捉住,我不知道。现在我有了这个疑问,也不知道谁可以解答,我只知道人们今后大概还是会看到很多贪官出身农家。
又一个问题是王广玉怎么贪起来的。报道说,王广玉是随着职务升迁贪起来的,常被老板拉去娱乐、休闲,看老板出手阔绰,心理开始失衡,就开始贪起来了,期望自己也成为千万富翁。
我很怀疑这个线索的可信性。虽然现在梳理贪官的人生线索总是这样说,好像官员贪婪,完全是被老板拉下了水的结果,老板是贪腐的源头。我想,这是站在官员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要由老板来写贪官堕落记,一定不会说老板就是腐败的引子。
看老板出手阔绰,官员心理失衡。我以前一直没有对这个说法往深处想,现在我要问一下,老板出手阔绰,官员为什么会心理失衡?老板就是老板,官员就是官员,你要出手阔绰,就做老板去啊,但你既不想冒破产跳楼的险,尝向衙门点头哈腰的味,岂不是好事占全?何况做官的手面也阔绰得很,公款吃,公款喝,公款配车,公款出国;何况老板出手再阔绰,还得给你装孙子,你一分钱不掏仍然气势如虹。
一个官员,立下了“也要成为千万富翁”的壮志,当然要心理失衡。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现在是不行了,现在说的是提高“养廉银”,似乎也不无道理,但离千万富翁的心理价位还是差得远,再高的薪水你还是要失衡,还是不会撒手。有权在手,心理就是这么容易失衡,说这是发疯着魔,没什么不妥吧。
“由于自己没有抵御住金钱的诱惑,成了一名可耻的贪官”。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鬼话。在街上见过悍马车,没几个人会心理失衡,栽倒在地;见过银行林立,没几个人觉得那是需要抵御的诱惑,上前打抢。官一当上,心理就要失衡,金钱就成了犯罪的诱惑,岂不是太怪了吗?这并不奇怪,权力总是令人发疯着魔,而奇怪的是,直至今天,贪官报道仍然是诱惑和失败的抵抗的解释模式,而不是讲述擅权机制怎样生产出疯魔行为。

博主评论:
说到底,贪污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有毛病,官员极权、政府极权、党派极权,这样的没有任何制约、监督的极权,就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孵化器。靠官员的道德水平自律办不到,因为官员的道德水平最多也就是大众水平吧?甚至低于大众水平。靠抓、靠惩罚还是无力的,这是中国历史证明了的。因此,只能靠体制改革,靠司法独立、靠权力制约、靠民意监督。
最近看到拍马屁的犬儒的文章,说中共的大力审查、打击之下,腐败势头得到有力的遏止。可笑得很,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有统计数字吗?原来想贪腐的官员有多少?现在贪腐中的官员有多少?经过严格查打之后不敢贪腐的官员又有多少?这些有可能被统计出来吗?能统计出来,就全部治理好了,所以犬儒的马屁拍得实在不高明。
实际上靠抓、查、关、杀,基本上毫无大用。民怨之沸腾,无以复加。经济发展向上走的时候,这种贪腐对大众来说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经济不可能永远向上发展的,因为经济发展绝对是有周期性的。一旦经济发展停滞,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们还会乖乖地容忍执政党的腐败不堪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