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星期五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14) 高华2012-03-16 07:40:39

75
1933 年秋,王明与即将返国的中国共青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黄药眠谈话。王明
说,中共应在战略上实行转变,逼迫蒋介石抗日。王明又说,国民党虽是我们的敌人,
但已不是最主要的敌人,由于日本已损害了国民党的利益,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英美
派利益,国民党中下层,甚至高级军官都可能赞成统一战线。王明进而分析道,中共工
作之所以不能打开局面,就是因为党的政纲与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不一致,而得不到群众
的掩护和支持。①
王明的这番谈话给黄药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此时的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
的观点与王明并不一致。当黄药眠向米夫辞行时,米夫要他转告国内「还是照旧的方针
领导」。②黄药眠返回上海后,迅速把王明的意见转告给当时的中共上海中央局负责人黄
文杰,上海局又通过地下电台将此意见向江西苏区作了传达,③但是王明的建议如同石
沉大海,没有得到博古等中共领导人的任何响应。
由此可见,从1933 年初开始,随看共产国际酝酿策略转变,王明的思想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他联系中国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形势,为中共设计了一条新的政治路线。这
条路线有别于旧时以国共两党斗争为主题的路线,其核心是,共产党在国内阶级关系发
生新变化的形势下,应加紧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应改变过去的关门主义
和一系列过左政策,投身到民族救亡运动中去,并在这场运动中发展壮大自己。王明的
新思想,一方面来自于共产国际,另一方面,也有他个人的思考,因而走得比共产国际
远一些,这也是国内的博古等拒不接受王明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王明在莫斯科频频谈论统一战线问题时,远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正处于没有发
言权的地位,故而未见毛泽东有任何谈论统一战线问题的论述。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
面对红军严重被削弱及国内的新形势,毛泽东正急谋中共的出路,恰在此时,张浩(林
毓英)化装潜入陕北,带来共产国际七大和王明的新精神,毛的思考与王明的思路一拍
即合,故而有旨在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瓦窑堡会议的召开。然而,毛、王虽一
致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人的侧重点却大相迳庭,毛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
考极具现实主义色彩,而王明则对之过于理想化。
毛泽东迅速接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号,但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
统一战线,首先缓解陕北的剿共危机,解决红军和共产党的生存问题,继而谋求共产党
和红军的更大发展。在瓦窑堡会议后,毛决定立即成立旨在瓦解进攻陕北苏区的东北军、
西北军的白军工作委员会,以谋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成效。
王明在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则远比毛泽东「高蹈」,他的眼光并不在陕北,而是在
南京。王明把统一战线的重点放在争取全国范围内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头号争取对象就
是蒋介石。1935 年8月20 日,陈云抵达莫斯科后,王明才真正了解到红军的实力已大
①黄药眠:《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年),页219-20、243;221。
②黄药眠:《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年),页219-20、243;221。
③黄药眠:《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页244。黄文杰自1933 年春中共上海中央局成立至1934 年4 月担任组织部长,1934 年10
月至1935 年2 月19 日,黄文杰接替叛变国民党的原中央局书记盛忠亮担任中央局书记兼组织部长,1935 年2 月19 日黄文杰被捕,1937
年「七七事变」后获释,参加中共长江局工作。
@@@
76
大受挫,紧接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8 月25 至27 日连续召开会议,决定把反蒋
抗日统一战线,改为联蒋抗日统一战线。1935 年底,王明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不断
刊文,呼吁国共合作抗日。1936 年1 月4 日至9 日《救国时报》连载王明的文章〈第
三次国共合作有可能吗?〉,正式提出「逼蒋抗日」的主张。只是当传来蒋介石在1935
年12 月镇压北京学生抗日游行的消息后,王明才被迫重提「反蒋抗日」的口号。
毛泽东和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差异自1936 年后逐渐显现出来。毛泽东力主利
用一切反蒋矛盾,改善中共的地位;王明则强调支持蒋介石为全国抗战的领袖,坚决反
对各地方派的反蒋活动。1936 年下半年,围绕「两广事变」,毛泽东和季米特洛夫、王
明的矛盾终于爆发。
1936 年6 月1 日,陈济棠、李宗仁以「反蒋抗日」为由,发动「两广事变」,中共
闻之消息,立即表示支持,称其具有「进步的与革命的性质」。① 6 月I3 日中共中央发
出〈关于当前政治形势〉的决议,提出以中共为中心,与西南建立抗日联军的主张,并
且强调「在目前形势下,抗日战争与反蒋战争是分不开的」。② 与此同时,毛泽东积极推
动与包围陕北的东北军、西北军的谈判,6 月,中共方面已与张学良、杨虎城部签订了
停战秘密协定。然而,中共联络西南的活动并不顺利,西南方面拒绝了中共的建议。7
月,两广方面与蒋介石妥协,事变得到平息。尽管如此,中共方面仍取得重大收获,毛
泽东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陕北的生存危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帮助毛泽东做
成了这笔「无本生意」。
但是,毛泽东的上述活动却遭到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责。两广事变爆
发后,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发表社论,谴责事变是「日本人试图煽起中国内战,
以便利于掩盖对华北新的进攻」的一场阴谋。③7 月23 日,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委
会书记处讨论中国问题会议上发表批评中共的讲话,他说,「不能说,在政治方面,在
我们在中国所遇到的这种复杂的情势下,他们完全成熟了(指中共领导人——引者注)
和做好了准备」。季氏强调将抗日与反蒋并举是「错误的」,中共和西南方面联合反蒋也
是「错误的」。他要求中共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并给国民党发出公开信,表示自
己愿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立场。季氏重申,中国现阶段一切均应服从反日斗争,他并建
议中共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口号。④
①《中央关于两广出兵北上抗日给二四方面军的指示》(1936 年5 月18 日),载中央档案馆编:内部本《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 一
1938),第10 册,页25。
②中共中央于1936 年6 月13 日发出的党内文件〈关于当前政治形势〉的中文原件迄今仍未公布。此处引文转引自苏联科学院远东研
究所K?库库什金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载徐正明、许俊基等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
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页332。此段引文的真实性可以从1936 年6 月12 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表的〈中
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两广出师北上抗日宣言〉中得到确定,该宣言激烈抨击蒋介石「处处替日本
帝国主义为虎作伥」,表示中共愿「同两广当局缔结抗日联盟」。只是这份对外发表的公告没有像党内文件那样,直接表明抗日应以中共为
「中心」。参见中央档案馆编:内部本《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0 册,页30、31。
③ A?康托洛维奇:《是烟雾还是挑衅》,载苏联《消息报》,1936 年6 月10 日,转引自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页191。
④参见A?季托夫:〈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K?库库其金:《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策略》,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页370-72、334-35。
@@@
77
季米特洛夫对中共的指责得到了王明的支持。王明在莫斯科撰文,婉转含蓄地批
评国内同志恪守过时的反蒋抗日的政策,王明问道:「为什么中共不可以与蒋介石建立
统一战线?」 ①
这场围绕两广事变而引发的「反蒋抗日」问题的争论,以毛泽东完全接受季米特
洛夫、王明的意见而告结束。1936 年8 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的公开信,倡
议建立国共统一战线。9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通知,决定采用「逼蒋抗日」的方
针。9 月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共和国」的口
号。
这是毛泽东主政中共后第一次与莫斯科打交道,它给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
毛泽东有了自己对付莫斯科的一整套方法,这就是对「远方」的指示,适合口味的就办,
不适合口味的就拖延不办;如果「远方」的压力太大,则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对其做
过加工后再执行。总之,务求莫斯科的指示与中共的发展不致有太大的冲突,更不能与
加强自己在中共党内的地位相冲突。毛泽东最后接受「逼蒋抗日」的方针及和平处理西
安事变, ②就是依据了这种策略。结果,莫斯科虽对毛泽东阳奉阴违不满,但都因毛泽
东最后还是贯彻了「远方」的意图而原谅了毛。
毛泽东因有求于莫斯科而对季米特洛夫无可奈何,但是,对王明则是另一回事了。
1936 年之前,毛泽东对王明虽无好感,但两人并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与毛交恶的是博
古、张闻天等人。现在王明跟着季米特洛夫的后面鹦鹉学舌,指责国内同志,这就与毛
泽东发生了对抗。只是1936 年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还未完全确立,王明在国际国内均享
有很高的威望,毛泽东还无力与王明正面冲突,但是,王明的举措已引起毛泽东的高度
警惕。为了防范王明影响的扩大,从而危及自己的地位,毛开始在核心层散布对王明的
不满,③公开向党内的同志表明自己的心迹,毛已预感到他在党内的真正对手是王明。
第三章 王明返国前后中共核心层的争论与力量重组
一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处理国共关系及八路军军事战略方针上的分歧
1937 年5 至6 月,毛泽东利用刘少奇向张闻天发起试探性的攻击遭到挫折,这表
明在通往中共领袖的道路上,毛泽东还有待克服重重障碍。白区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形势发生剧变,毛泽东迅速搁置对十年内战期间党的历史经验的
①王明:〈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为中共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和中共新政策实行一周年而作)(又题为〈新中国论〉),见《共产
国际》(中文版),第7 卷,第4、5 期合刊,1936 年8 月。
② 1936 年8 月15 日,共产国际执委会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中共「必须保持同张学良的接触」,但明确表示反对中共关于吸收张
学良入党的打算。参见〈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1936 年8 月15 日)〉,载《中共党史研究》,1988 年第2 期。西安事
变发生后,共产国际于1936 年12 月16 日致电中共中央,命令中共必须「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一冲突」,并提出「张学良的发动,无论其
意图如何,客观上只会有害于中国人民的各种力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只会助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7 年1 月19 日,共产国际再次致
电中共中央,批评中共以前对蒋介石采取的错误方针,敦促中共必须「彻底摆脱这种错误方针」,并且认为中共直至1937 年1 月还在「执
行分裂国民党而不是同它合作的方针」。参见〈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载《中共党史研究》,1988 年第3 期。
③Edgar Snow:Rcd Star Over China(London:RandomHouse;1979),P505.
@@@
78
讨论,全力应付眼前的局面。
抗战之初,中共获得了合法地位,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最关心的问题有
两个:这就是如何处理国共关系,使中共的实力,尤其是中共军队的实力借抗战得到发
展;以及如何统一在新形势下党内高层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自己在党的核心层中的地位。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非总是朝着有利于毛的方向发展。从1937 年8 月下旬开始,围绕国
共合作方针及八路军军事战略方针,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产生了意见分歧,这种分歧在洛
川会议上首次表现出来,继而又表现为毛泽东与周恩来及与以朱德、彭德怀为首的八路
军总部的分歧。
1937 年8 月22 至25 日,中共为确定在抗战期间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方针,在陕北
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党和军队领导人共二十三人。数十年来,在
中共党史编纂学中,这次会议都被解释为「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然而历史
事实是,毛的意见在洛川会议上并没有得到党内高层的一致拥护,周恩来等的主张却获
得与会者的普遍共呜。
洛川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评价国民党的抗战及确定中共对国共合作的原则;中
共究竟应以「山地游击战」、抑或是「运动游击战」作为军事战略方针。
分歧的一方为毛泽东、张闻天,另一方为周恩来、博古、朱德、张国焘、彭德怀等。
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反动本质并未因抗战而改变,因此国民党的抗战必然失败。毛
认为蒋介石进行的只是一场半心半意、单方面的局部战争,这场战争无疑会归于失败,
国民党迟早要投降日本。或者,如果国民党军队一部分继续作战,就会遭到日本毁灭性
的打击,这样中共就要在全国起领导作用。因此中共不能再迎合国民党而必须保持自己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独立和自主,一旦情况允许或必要,就起来反对它。 ①
毛泽东的上述主张,除了得到张闻天一人的明确支持外,周恩来等多数与会者均表
示异议。
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中共和八路军的独立只能是相对的,中共不应公开对抗南京
的命令,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中共应积极抗战,信守向国民党许下的精诚合作、共同
争取全胜的诺言。
周恩来对毛泽东有关国民党必定会投降日本的论断也持异议。周恩来认为,「蒋介
石既已开始抗战,就决不会中途妥协」,鉴于蒋介石秉性倔强以及国内外形势,没有什
么可不放心的。 ②
①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的讲话至今尚未全文披露,现在可见的毛在洛川会议上的讲话是收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为动员一切力
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此文是毛在1937 年8 月为中央宣传部写的宣传鼓动提纲。该提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据《毛泽东年谱》和《张闻天传》称,1937 年8 月9 日,毛泽东对原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提出的「八大
纲领」加上了补充意见,扩充为十条。参见《毛泽东年谱》,中卷,页12;程中原:《张闻天传》,页386。但是李德却说〈十大纲领〉系王
明在莫斯科起草、经过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批准而颁布的。本处引用的毛在洛川会议上的讲话,出自李德:《中国纪事》,页288-89。李
德声称,有关洛川会议上的争论情况,是参加会议的博古告诉他的。毛泽东起草的宣传大纲除了包含〈十大纲领〉的内容外,还加上了由
他撰写的「甲、乙、丁」部分,这一部分构成了毛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导言和结语。毛在导言和结语中融人了他
对〈十大纲领〉的补充,这就是对国民党「单纯政府抗战的方针」的批评。另参见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 一1938),
第11 册,第330 页的注释;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 册,页387。
②参见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 册,页389;另参见A?季托夫:〈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领导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1937—1939)〉。载
苏联《远东问题》,1981 年第3 期,转引自《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页350。
@@@
79
在洛川会议上,引起争议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共在抗战阶段究竟应制定何种军事战略
方针。早在8 月1 日,毛与张闻天致电周恩来等,提出中共军队应「在整个战略方针下
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 ①8 月4 日,
毛与张闻天又致电正在山西云阳镇的周恩来、朱德等,再次提出中共军队「应执行侧面
的游击战」,毛并强调,「对此方针游移是必败之道」。②8 月5 日,毛、张再致电周、
朱、博古、彭德怀、任弼时等,提到「红军担负以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钳制敌人大
部,消灭敌人的一部」,但是,毛紧接着又强调,红军只宜作侧面战,而不是「独当一
面」。 ③8 月9 日,毛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红军应当实行独立自主的指
挥与分散的游击战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有戒心」。8 月10 日,毛在致彭雪枫
的电文中更是具体指导道,在与国民党方面交涉时,「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隐瞒
红军若干不应该隐瞒的缺点」,「例如只会打游击战,不会打阵地战;只会打山地战,
不会打平原战;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
指挥去束缚」。 ④毛泽东为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深谋远虑,极为担心中共军队将在对日
作战中吃大亏。他知道党内许多高级干部已被爱国主义冲昏了头脑,可是毛又不能把话
说得太直接,于是只能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向他的同事和部属反复解释,百般劝说。
毛泽东在8 月22 日的发言中强调,中共必须把国内战争时期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
游击军和游击战,八路军的任务是分散兵力,用来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至于和日军
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⑤
周恩来不同意毛有关八路军避开日军进攻只进行游击战的主张,他提议应以「运动
游击战」作为军事战略方针。周恩来说,「还是运动游击战好」。⑥周恩来认为,如果
避开日军,那会给党的声誉带来损害,似乎中共没有全力抗日。周表示「即使八路军在
这种运动战中,蒙受相当的损失,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可以在全国人民面前,证明我们
努力抗战」。 ⑦
朱德、彭德怀支持周恩来的意见。朱德认为在保持中共军事独立性的同时,在一些
重大战略问题上应服从南京军委会,这样做对于中共有切实的好处,八路军可以从南京
得到军饷和装备。朱、彭还提出,中共军队应与国民党军队真诚合作,八路军应避免阵
地战,但是应进行把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争,即「运动游击战」。 ⑧
毛泽东处于少数地位,不得不暂时退却。在张闻天的调和下,洛川会议用妥协的办
法,尽量弥合毛泽东与周恩来等的分歧。在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问题上,张闻天声称,
国民党所进行的战争虽然隐藏着失败的极大危险,但在另一方面,若能唤起千百万群众
①《毛泽东年谱》,中卷,页8。
②《毛泽东年谱》,中卷,页9。
③《毛泽东年谱》,中卷,页9。
④转引自龚希光:〈朱德与华北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载《党的文献》,1996 年第6 期;另参见《毛泽东年谱》,中卷,页12。
⑤《毛泽东年谱》,中卷,页15;另参见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 册,页387。
⑥参见《周恩来年谱》,页378;另参见〈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7 年8 月22 日),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
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 一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0 年),页371。
⑦参见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 册,页390;另A?季托夫:〈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领导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1937—1939)〉,原载苏
联《远东问题》,1981 年第3 期,转引自《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页350。
⑧奥托?布劳恩(李德):《中国纪事(1932—1939)》,页29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