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公开论战的开始
——————————————————————————–
(1960年~1962年)
1960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与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公诸于世。虽然在1962年底以前,双方都在竭力控制以免相互直接攻击。 当时,中国人一般总是公开攻与“修正主义者”,尤其是南斯拉夫人,常常用批评意大利共产党(当时由亲苏的帕尔米罗·陶里亚蒂所领导)这种指桑骂槐的方法去 攻击苏联领导人。
苏联共产党人一般是直接攻击“教条主义者”,尤其是阿尔巴尼亚人(1961年与阿尔巴尼亚党关系破裂后)。在论战的初期阶段,争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人否定了赫鲁晓夫下述“天真的幻想”的观点: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战争不再是不可避免的;裁军是可能的。
一些西方政治家承认了和平共处的必要性,并认为赫鲁晓夫的外交政策不仅包括否定阶级斗争,而且包括“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平”。
(2)关于支持和平共处原则的争论。苏联共产党强调,核战争将证明对有关各方面造成的惨重损失是同等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毛泽东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表达的观点,即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导致共产主义的更大胜利。
(3)在援助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的民族运动中,考虑到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苏联表现得比中国较为谨慎。例如:1958年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所建立的临 时政府成立后,中国人立即承认了这个临时政府。而苏联并非如此,它直到1960年才给予了承认,这显然是为了避免与法国关系的复杂化。
(4)在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问题上,苏联理论家坚持主张,不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应当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此准备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该理论 的一个实例就是1945年斯大林曾经劝告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合作。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1960年8月26日强调,不为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反对帝 国主义的高压行动”,构成了“一种非常危险的宗派主义形式”。谴责那种“输出革命”和把社会主义制度强加给那些内部条件不成熟的国家的观点。8月30日, 北京《人民日报》在答复中声称:
“如果把殖民地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看成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流,单纯地拍手称赞,或者大力支持,而对广大革命群众的反帝斗争却是默不作声,或者厌恶鄙视,那就在事实上采取了资产阶级观点。”
(5)中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关于在一定条件下,共产主义政党有可能通过非暴力革命的议会道路来夺取政权的观点持怀疑的态度。
(6)苏联共产党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外交政策(例如,在与印度关系的问题上),严重地损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7)中国人不支持苏联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苏联的资料表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泽东使自己在中国成为了同样的个人崇拜的中心。
(8)中国人谴责苏联共产党力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例如:1956年苏联共产党事先不与其它共产主义政党商量而谴责斯大林;提出战 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性的理论。苏联共产党则指责中国人用“分裂主义”活动分裂共产主义运动来进行报复。
(9)苏联共产党坚持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工业化是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的先决条件这一理论,并把中国人的人民公社运动(见上述)看作 是一种“超越一定历史阶段”的尝试。另一方面,中国理论家认为,农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必要基础”。
(10)苏联新闻界日益强调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危险性。然而,中国共产党坚持1957年莫斯科宣言关于修正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危险”这一主张。
论战的开始(1960年4月~6月)
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杂志于1960年4月16日在第一篇位置上发表了题为《列宁主义万岁》的文章,该文章强有力地论述了中国在争论的许多问题上的观 点。它在承认和平共处原则和坚持共产党人必须尽力避免一场大论战的同时,坚持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的危险性就依然存在。它否定关于核战争将毁灭文明 的观点,并断言,“胜利的人民,他们在帝国主义死亡的废墟上,将会以极迅速的步伐,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高千百倍的文明,创造着自己真正美好的未来”。这 篇文章还区分了由革命运动所引起的国外战争和国内战争,而国外战争和国内战争只会促进革命的发展。这些文章在引用列宁所支持的关于没有革命的暴力就不可能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时,提倡应当“坚定而毫不动摇地”支持一切革命运动。
苏联发言人立即对这一挑战作出了答复。奥托·库西宁(苏共主席团成员)在1960年4月22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地区里”存在 着“一种分裂”,但是,“在与和平的强硬敌人并存的地方,出现了思想清醒的政治家,他们认为,以新的大规模破坏手段进行的战争将是疯狂的。”他进而批评了 那些固执己见地坚持帝国主义是侵略成性的观点的人,批评了那些没有能够认识到需要利用这种新因素从另一场战争中拯救人类的人。
1960年,在纪念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发表40周年之际,苏联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直接涉及论战的文章。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 病》这篇文章中,列宁批评了拒绝在“反动”工会工作或参加“资产阶级”议会的极端左翼共产主义者,并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接受妥协的必要性。6月10日,索 韦特斯卡娅·罗西娅说:“目前的左翼分子把达到和平共处、停止武器竞赛、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之间和睦相处的政策看作是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们把国际形势中最轻微的恶化都看作是他们片面观点的证据”。两天以后,《真理报》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翼分子的话是错误的和不正确的, 他们的大意是,既然我们已经把政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立即进入共产主义。”6月23日,《共产党人》杂志宣称: “有些政治领导人把和平共处政策、裁军斗争看作是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的倾向……对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一大关于在目前情况下防止新的战争政策的决议表示不 信任的态度,这种愿望只能被看作是错误的,教条的和左派的。”
中国报刊依次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批评。1960年6月15日,《红旗》杂志指责“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坚持认为“清醒的”和“理智的”帝国主义政治家 们,“使自己适应这种明确的方向”,而且,这组成了“形势中的一个新因素”。6月25日《人民日报》断言说:“只要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在美国继续统治和美帝 国主义继续存在,战争的威胁将不会消除,世界和平将无法得到保证”。《人民日报》还谴责“被帝国主义的核战争讹诈吓呆的”“修正主义者”,“夸大这种战争 的后果和不惜任何代价向帝国主义乞求和平”。
布加勒斯特会议
(1960年6月)
苏联共产党在1960年6月2日给中国共产党的信中建议举行一次国际会议来解决分歧。
中国共产党表示同意,但要求需要时间为会议作好准备。
6月7日苏联共产党建议,即将召开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大会可以为预备会议提供机会,中国人对此表示同意。
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大会于1960年6月20日至25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除南斯拉夫外,来自欧亚各个共产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苏联 代表团由赫鲁晓夫率领,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彭真率领。6月21日,赫鲁晓夫在代表大会上发言时重申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一观 点,并为他在当年5月16日至17日在巴黎举行的流产的最高级会议上①的行为辩护。
(①指1960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在巴黎举行的预备会议。赫鲁晓夫在会上发表声明,谴责美国u—2型间谍飞机对苏联的挑衅,要求美国保证不再发生 类似事件、遭到拒绝,于是四国首脑会议宣告流产。——译者注)他说:“在现代条件下,当存在着两个世界体系的时候,必须这样来按排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关 系:要排除在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应该看到,在帝国主义各国,对和平共处问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我在巴黎同戴高乐总统和联合王国的麦克米伦首相谈话时,我觉得他们表现出对和平共处的必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甚至向我证明,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今后也需要遵循共处政策……
“我们不打算向挑战行为屈服和放弃我们的对外政策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是共处的政策,是巩固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消除‘冷战’的政策。……在 现时战争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这一论点,同和平共处政策具有直接的关系,列宁提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原理现在仍然有效,这些原理对我们来说现在是、将来也是我 们的理论和实践中的指路明灯。
但是,不应忘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原理是在几十年以前提出和发展的……”关于对后面这个论点的发挥,赫鲁晓夫继续说到:“具有巨大的经济和军事潜力的强大的苏联正在日益壮大和巩固。
现在拥有十亿多人口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正在壮大和巩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正在为和平积极斗争的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觉悟程度已经提高了。……在这个问 题上现在不能机械地重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在几十年以前所提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即肯定地说: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帝国主义战 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历史中可能将会有这样的时期:到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保持着资本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也要查找书本中弗拉基米 尔·伊里奇·列宁所讲的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话,而简单地重复说,既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国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不能够不考虑……世界力量对比关系的改 变,而重复伟大的列宁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说的话,……”1960年6月22日,彭真在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与赫鲁晓夫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赞同 1957年莫斯科宣言的同时,坚决认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总会有侵略战争的危险”。他补充道,只有当“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联合 起来时才能阻止战争。他声称:“这就有必要同玩弄帝国主义游戏的铁托集团”搞的“修正主义”作斗争。
与此同时,秘密讨论在代表团之间开始进行。苏联代表团散发了一封1960年6月21苏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立场详细批评的信件。该信特别谴责中国人在承 认和平共处和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性之后,又改变了态度;谴责中国人把战争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以此引起一种绝望精神来“瓦解革命斗争”;信中还说,和 平共处并不包含放弃民族解放运动,这正如中国共产党所建议的,苏联共产党并没有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道路……看作是唯一的道路。在讨论(常常是激烈的) 过程中;据说,赫鲁晓夫曾指名道姓地攻击毛泽东,称他是“一个极左分子,极端教条主义者,彻头彻尾的左倾修正主义者”,指责中国在对待印度关系方面是“大 国沙文主1960年6月24日通过的公报重申了十二党对1957年莫斯科宣言的确认,其中包括有关和平共处、防止战争的可能性以及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 能性的声明。公报还重申了十二党对和平宣言的赞同,并强调加强“世界上社会主义体系各国之间团结的必要性”。公报还同意在莫斯科召开国际共产党会议。在 1960年7月13日至16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批准苏联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谴责“教条主义和左翼宗派主义倾向”的 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1960年9月10日的复信中,详细地答复了苏联共产党6月21日的信,信中特别坚持认为中苏意见的冲突一直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苏联 共产党代表大会。①当时,苏联党忽视了斯大林的“积极作用”,并且没有事先同其他兄弟党商量就提出了“和平过渡”的错误理论。
苏联撤消对中国的技术援助
(1960年7月~8月)
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16日通知中国政府,苏联决定下个月撤回所有在中国工作的苏联技术专家。与苏联政府的其他任何行动相比(可能除撕毁核 武器协定以外),这一单方面的决定激起了中国更大的不满,当中国正在遭受北京电台所描述的“在过去从未有过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水灾、台风、蝗 灾和其它病虫害)
的时候,这一单方面的决定对中国的经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根据中国后来的声明,苏联撤走了1390名专家,取消了343个技术援助合同,终止了257个科技合作项目,结果,许多正在进行的工程不得不半途中止,一些正在试产的工厂和矿山无法按期投入生产。
1960年莫斯科会议
(1960年11月)
1960年9月,26个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聚集莫斯科,为即将召开的国际共产党会议准备了一个声明草案。根据中国方面的资料,苏联代表团最 初同意了草案中的重大变动,但是,当赫鲁晓夫10月14日从纽约出席联合国代表大会回来以后,苏联代表团又收回了它原先所同意的草案。11月5日,苏联共 产党对中国共产党9月10日的信件予以答复,信中激烈地批评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国际共产党会议于1960年11月11日开幕,81个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未被邀请。虽然这次会议是在绝对秘密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会议的许多详细过程自那以后已被许多参加会议的党所公布的资料而告知天下。
11月14日,邓小平在会议上阐明了中国的立场,他抗议苏联11月5日的复信,并坚持认为这封信歪曲了中国的观点。他否认了中国共产党认为世界战争是 不可避免的观点。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资本主义存在期间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当他重申“只”支持地区性革命战争而反对反革命地区性战争时,指出,象1956年的 苏伊士战争就没有导致世界性战争。中国共产党希望世界和平,但这不可能建立在帝国主义政客们的良好愿望上,而且全面裁军的谈判也是不诚实和平人的。
他继续指出,殖民地国家的工人和农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必须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但是,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他宣称,印度政府为了延 长其统治正在制造边境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没有支持中国而是偏袒印度政府。在结束时,邓小平在谴责苏联共产党过高估计和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为 中国党的经济政策辩护之后,论述了共产主义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虽然苏联共产党是“领导党”,但是,不存在“高贵的”和“卑贱的”党,各个共产主 义政党都是独立的和平等的,因此,苏联共产党无权用其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来约束其他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坚决支持邓小平。他揭露,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联领导人猛烈谴责中国共产党,他们采用了“无法忍受的压力”来迫使阿尔巴尼亚加入一个反对中国的集团。
会议于1960年11月25日闭幕,12月5日发表了会议结束时总结的2万字声明。虽然声明在措词上对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作了一些让步,但总的来说,它体现了苏联共产党的观点的胜利。其主要论点如下:
关于战争与和平。《声明》指出: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没有改变。但是,已经形成了能够粉碎它的侵略计划的现实力量。战争的注定不可避免性是不存在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工人阶级,民族解放运动,所有反对战争的国家以及一切爱好和平力量的联合努力能够防止世界战争。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清醒地估计力量对比和现代战争的惨重后果的一部分资产阶级,也表示赞成和平共处政策。
……如果帝国主义狂人发动战争,世界人民将清除和埋葬资本主义……
“不久的未来,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将获得新的成就。
苏联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中国将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社会主义体系的工业产品将占世界工业产品的一半以上。和平地区将更加扩大。……在这些条 件下,社会主义在地球上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之前,在世界部分地区存在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把世界战争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现实可能性……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调和。相反,它要求工人阶级、所有共产党为争取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而加强斗 争。但是,各国之间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争执不应该用战争来解决……”关于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声明》指出:“共产党人从来就承认民族解放战争的进步的革命 的意义。”“殖民地各国人民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通过武装斗争或非战争的方式争取自己的独立……”“摆脱了殖民主义压迫的国家,只有在同帝国主义,同封建 主义的残余进行坚决斗争的条件下,把本民族的一切爱国力量结成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才能够顺利地解决民族复兴的迫切任务。……工农联盟是争取和保卫民族独 立,实现深刻的民主改革和保障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解放斗争的程度,在不小的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一联盟的力量和巩固性。……在目前 的条件下,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同帝国主义军团没有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客观上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基本任务的实现有着利害关系,因而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进步性。然而它是动摇不定的,除了具有进步性以外,它还倾向于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妥协……
“人民在获得政治独立以后,就会为现实生活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和巩固民族独立问题寻求答案。不同的阶级和政党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选择哪一条发展道路, 这是各国人民自已内部的事情。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民族资产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同国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妥协。而人民群众确信,消灭长期落后状态和改善他们 的生活条件的最后道路,就是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共产党的为彻底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建立民族民主国家,……它们支持民族政府为巩固已经取 得的成就和破坏帝国主义的阵地而采取的行动。同时,它们积极反对反民主、反人民的行动,反对统治集团危害民族独立的措施……”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声明》逐字逐句重审了1957年莫斯科会议宣言关于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可能性的一段论述。
关于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声明》在谴责“个人崇拜”束傅创造性的思想和首创精神之后,重审了1957年莫斯科宣言关于“修正主义……仍然是主要危 险,”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可能成为某些党在这一或者那一发展阶段上的主要危险”这一公式。最后,《声明》称苏联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公认的 先锋队”,并且把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说成是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苏联、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1961年)
莫斯科会议之后,苏联和中国都暂时抑制了公开争论,1961年6月19所签订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方面的协定(详情未知)表明,苏联准备对中国继续提供经济援助。但是,中苏在对待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两国关系上的鲜明态度,把他们观点上的分歧暴露无遗。
1961年2月3日公布了中阿两国扩大贸易和中国向阿尔巴尼亚贷款所签订的协定,公报强调了两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观点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苏联 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恶化了。同年5月,苏联撤走了8艘驻扎在阿尔巴尼亚海岸基地的苏联潜艇。同一时期,中国新闻界继续对“铁托集团”进行猛烈攻击。与之相 反,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则出现了稳步改善;同年3月,两国签订子5年贸易协定,南斯拉夫外长于1961年7月访问了莫斯科。
苏共二十二大
(1961年10月)
1961年10月17日至31日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继续加深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在会议上,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受到了赫鲁晓 夫和其他发言人的猛烈批评;代表大会并且决定将斯大林的尸体从列宁墓中移出。代表大会还通过了新的党的纲领,该纲领特别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完成了自 己的历史使命;从国内发展的任务来看,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不再是必要的了。……工人阶级专政不再成为必要,将先于国家消灭。
作为全民组织的国家将保存到共产主义取得完全的胜利。……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由于苏维埃社会一致的加强,工人阶级的共产党已经变成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这些论述后来遭到了中国政治家们的强烈批评。
代表大会导致了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之间关系的公开破裂。1961年10月17日,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指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开始离开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 动关于当代一些最重要问题的共同的、一致同意的路线。……他们自己重复着我国在个人迷信时期曾经有过的那种方法”。10月19日,周恩来在代表大会上发了 言,他说:“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当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把兄弟党,兄弟 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的态度”。
这一声明在第二天受到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欢迎,他们谴责了赫鲁晓夫的“反马克思主义谎言”。1961年10月23日,周恩来没有等到代表大会结束就离开莫斯科回到了北京。
赫鲁晓夫在1961年10月27日的讲话中,谴责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血腥暴行”,并宣称,“我国在个人迷信时期曾经有过的一切恶劣的东西,都以更坏 的形式出现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内”。针对周恩来的讲话,他批评说:“我们对我们中国朋友的不安具有同感,珍视他们对团结的关心。如果中国同志们愿意出力使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同各兄弟党的关系正常化,那么,未必有谁会比中国共产党更好地促进这一任务的解决了。”
苏联于12月断绝了同阿尔巴尼亚的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名义上保持中立的同时,实行了对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明显支持。例如;《人民日报》11月高度赞扬了霍查的“正确领导”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不妥协的斗争”。
提出召开新的国际会议的建议
(1962年2月~4月)
1962年初,印度尼西亚、北越、英国、瑞典和新西兰等国共产党提出了召开新的国际会议的建议。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62年2月22日给 中国共产党的信中表示支持上述建议,并建议“放弃容易激化而不能消除我们分歧的公开声明”。中国在答复中(4月7日)建议结束公开攻击,开始党与党之间双 边会谈和多边会谈;苏联应带头恢复苏联与阿尔巴尼亚政府和共产党政党之间的正常关系。中国党建议把这些作为召开这样一个会议的初步措施。当时虽然没有采取 进一步的措施,但是事实上,人们都注意到1962年整个春夏,中苏之间的公开攻击实际上暂停了。
第四章 论战的加剧(上)
——————————————————————————–
(1962年~1963年)
1962年秋的三件大事——苏联与南斯拉夫友好关系的重新建立、古巴危机和中印战争——导致了中苏双方论战的重新开始。在这次论战中,双方很快地抛弃了他们的攻击是针对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伪装。
苏联与南斯拉夫恢复友好关系
(1962年5月~10月)
在访问保加利亚期间,尼基塔·赫鲁晓夫在1962年5月16日瓦尔纳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苏联必须全力以赴地与南斯拉夫合作并以此帮助南斯拉夫加 强其社会主义地位。此后,反南斯拉夫的论战在苏联新闻界销声匿迹了。当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当时担任国家元首职务)于1962年9月24日至10月4日 正式访问南斯拉夫时,他指出,苏联对南斯拉夫的政策是建立在赫鲁晓夫瓦尔纳讲话所规定的原则基础之上的。
在中国,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激起了反南斯拉夫宣传的加剧。9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一个激烈攻击“铁托集团”的声明。声明宣称:“铁托集团在背叛共产主义事业和满足帝国主义的需要方面变得更加卑鄙”。
伴随着与苏联意识形态论战的加剧,1966年至1968年在中国暴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古巴危机
(1962年10月)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声明,美国政府掌握着苏联设置在古巴的、能够把核导弹发射到美国和中美洲大部分地区的导弹基地的确凿证据, 在导弹基地由联合国监督之下撤离之前,“将对所有运往古巴的进攻性军事设备的船只进行严格的检查”。当肯尼迪总统于10月27日保证美国将不会入侵古巴, 作为报答,赫鲁晓夫在第二天同意拆除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基地时,古巴危机结束了。中国政府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反美示威表示不赞成赫鲁晓夫的这种妥协。10月 29日,由北京的示威者发给古巴政府的一份电报宣称:“6亿5千万中国人民永远是古巴人民最可靠、最忠诚的战友,永远和古巴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与中印战争
(1962年10月~11月)
苏联向印度空军提供苏制米格式战斗机和特许在印度建立一座制造这种飞机的工厂的协定,于1962年夏签订。虽然,苏联的第一批战斗机直到1963年2月11日,中印战争结束后才抵达印度,但是,由于中国与印度的紧张关系,该协定极大地触怒了中国。
1962年10月20日,中印军队之间的战斗在印度的东北边界和拉达克地区爆发了。在东北边界地区,中国军队向南推进了100多英里,威胁着阿萨姆平 原;但是,在拉达克地区,中国军队没有越过声称为中国领土的边界线。1962年11月21日,中国人宣布单方面停火并撤回了军队。
苏联政府对这一事件采取了缄默的态度,对任何一方都不表示明显的支持。11月5日《真理报》呼吁中印之间“无条件”地停火和立即进行谈判。
1962年的共产党会议
(1962年11月~12月)
1962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大会进展的情况,说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危机的加深。在 11月5日至14日举行的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大会上,托多尔·日夫科夫(党的第一书记)对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谴责。在言词上也明显地有意指责中国人。
他指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无所不为,他们捏造弥天大谎,并把它们散布于全世界。……他们宣布几乎所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兄弟党都因当代或现代修正主义 而陷于困境。对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宗派活动和冒险行为以及虚伪的分裂活动保持沉默,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严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上述最后 一句话他故意引用了周恩来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讲话。
中国代表团和欧洲各党代表团之间的争论发生在11月20日至24日举行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上,但是,亚诺什·卡达尔(党的第一书记)采取 了调和的态度,他向中国代表团呼吁考虑他们在大会上发表的观点,正象他向他们保证的那样,匈牙利党将重视中国党的观点。然而,在12月2日至8日举行的意 大利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当意大利党的领导人直接批评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并指出:“象我们这样的一个党不需要指桑骂槐”时,争论至少公开化了。
意大利党的总书记帕米尔罗·陶里亚蒂强调指出,核战争将意味着文明的毁灭,古巴危机期间苏联的政策捍卫了古巴的独立。他谴责中印武装冲突是“没有道理 的和荒唐的”;他对阿尔巴尼亚的“诬蔑和攻击行径”和中国共产党与他们“保持了不可容忍的团结”表示痛惜。他还警告中国代表团,“当你们说资本主义已经在 南斯拉夫复辟时,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就没有人相信你说的其余一切了”。
同样的问题在1962年12月4日至8日举行的捷克斯洛伐克党代表大会上进行了公开地争论。中国代表团向代表大会提交了一封信,建议召开“一次所有共产主义政党协商会议”,来讨论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
赫鲁晓夫的对外政策讲话
(1962年12月)
赫鲁晓夫1962年12月12日在最高苏维埃的一次讲话中,为古巴危机期间他的政策辩护。他在评论中印冲突以及与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关系时,暗示道,阿尔巴尼亚对苏联的攻击是被中国唆使的。
他说:“在古巴冲突的和平调停期间,大家可以听到那些自称他们自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们不满的尖厉声音,纵然他们的行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毫无共同 之处。我尤其指的是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他们对苏联的批评实际上是重复西方那些最反动最好战的集团所说的话。为什么今天这些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来自阿尔巴尼亚 领导人之口呢?我很想从我的生涯中列举一件事来说明这一点……
“我记得在采矿居住区有着脏嘴巴的人,有时他们常常去找一个刚刚会说话而不理解话的意思的小孩,并且教他最下流的话。他们会告诉他:‘去到那所房子里向那些人说这些话’。有时他们甚至教他更难听的话。他们会说:‘去到你妈妈那里把这些话给她再说一遍。
现在给你三个戈比,说完之后给你五个’。于是,这小孩跑到那所房子里,或者跑到他母亲那里,把这些脏话重复了一遍。……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就象那些不懂 事的小孩子。有人教他们脏话,于是他们就说这些脏话和用这些脏话反对苏联共产党。但是苏联共产党是他们的妈妈呀!说这些脏话他们得到了允诺的三个戈比,如 果他们使用更难听和更粗野的话,他们就可以得到另外五个戈比……”关于中印冲突的问题,他说:“首先,出现了一种情况:
由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开始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与执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之间的边界冲突,而造成了一次严重的武装冲突……
“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采取的步骤是明智的:它声明单方面停火,并(从12月1日起)开始撤回它的军队。我们对这种作法感到非常高兴,我们欢迎中国同志的这种行动。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怎么竟说这是明智的步骤呢?因为这是在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之后所采取的步骤啊。假使双方根本不采取军事行动,岂不更好吗?’是的,这样当然更好些。……但是,既然未能防止事态的这种发展,那么,最好现在表现出勇气,停止冲突……
“但是,有一些人对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一决定却试图作出不同的解释。他们问道:‘这难道不是撤退吗?’他们还问道:‘这难道不是中国同志的一种让步吗?’当然,这些问题是那些爱吹毛求疵的人提出来的。”
当谈到苏联与南斯拉夫恢复友好关系时,赫鲁晓夫说:
“有人硬说南斯拉夫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南斯拉夫早就没有地主和资本家,没有私人资本、私人企业或私人财产和私 人银行。……因此,……就不能否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策正是从这点出发,并把南斯拉去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它建立相互关系的……”赫鲁晓 夫谈到了1960年莫斯科会议的声明,并且指出:
“兄弟党的会议警告说,如果不对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一贯的斗争,那么,它们就有可能成为个别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中的主要危险。从那时期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证明这些结论是多么地富有远见。
“有些人……只是片面强调修正主义的危险,只是断章取义地提到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但一个人必须对事物抱有具体的见解。在古巴危机中,当那些伪装成真正 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教条主义者进行挑衅活动时,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就采取了正确的立场。……古巴危机尤其表明:正是那些采取了和正在采取教条主义立场的人 们出现了主要危险。……”
中国对外国批评的回击
(1962年12月~1963年1月)
《人民日报》于1962年12月25日答复了赫鲁晓夫的讲话,并于12月31日回击了帕尔米罗·陶里亚蒂。12月25日的《人民日报》在为毛泽 东的“帝国主义不过是一个纸老虎”的口号辩护时,坚决主张共产党人应当“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谴责赫鲁晓夫的“投降主义”和“冒险主 义”时,《人民日报》指出:“如果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那就必然会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如果在战术上,在具体的斗争中轻率、鲁莽,那就必然会犯冒险主义的 错误。如果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我们既没有要求把核武 器运进古巴,也没有阻挠把所谓的‘进攻性’核武器撤出古巴,所以对我们来说,根本说不上什么‘冒险主义’,更说不上要把全世界‘拖入热核战争’。”
文章继续谴责了在中印战争问题上更同情“印度反动派”而不同情中国共产党的“那些批评我们的人”,当谴责利涉用党的代表大会作为攻击其他共产党的讲台时,文章指出,这种“恶劣的表现”起源于1961年的苏共党代表大会上①——
(①这里是指1961年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译者注。)
这是文章中唯一直接涉及苏联的地方。最后,文章重复了召开一次世界共产党代表会议的建议。
1962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在发表的另一篇题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的长篇文章中,重复了上述许多争论。这篇文章坚持认为,中国共 产党关于战争问题的观点就是1960年莫斯科声明所表达的观点,并且谴责了陶里亚蒂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观点。关于古巴危机,文章指出:“我们从来不 认为,玩弄核武器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我们也从来不认为,在加勒比海危机中避免热核战争就是‘慕尼黑’。但是,我们过去坚决反 对(现在坚决反对,将来也坚决反对)用牺牲别国主权的办法,去换取同帝国主义的妥协。
”文章断言,“陶里亚蒂和某些同志(显然是指赫鲁晓夫——
作者注)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多么远,从他们最近同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集团打得火热的种种事实上更加暴露出来。”《人民日报》坚决主张,莫斯科声明中对南斯拉夫政策的谴责仍然对各个共产党具有约束力。
到1963年1月7日《真理报》所发表的一篇长达一万字的文章为止,苏联领导人最充分地暴露出了自己的态度。《真理报》以把帝国主义描述为“纸老虎” 这样的语言,“只能在人民中间引起自满情绪和削弱他们的警惕性”为借口,为与赫鲁晓夫在1962年12月12日的讲话相一致的苏联外交政策辩护,并再次谴 责了把帝国主义描述为“纸老虎”的观点。
当文章坚持认为苏联党仍然赞同莫斯科声明时评论到,“一些人只是片面地强调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并且时时诋毁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修正主义。”文 章继续谴责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和“那些支持他们的人”,由于他们自己发动了“一场对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无礼攻击”,从而背离了莫斯科声明的形式和精神,而苏 联和南斯拉夫之间恢复友好关系正是为了促进这种团结。文章继续指出:“最近,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在国内外政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消除了大量对建设南 斯拉夫社会主义所抱的错误和有破坏性的观点。那些断言‘资本主义已经在南斯拉夫复辟’的人……是故意地在撒谎。……苏联共产党公开声明,苏联共产党同南斯 拉夫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若干意识形态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但是,毫无疑问与南斯拉夫这个正在建议社会主义的国家恢复友好关系,能够更快地有助于克服在若 干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分歧。……”1963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的答复文章引用了赫鲁晓夫早些时候对南斯拉夫的攻击,并谴责说:“我们不能理解,有些同 志在过去对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立场,为什么现在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会谈
(1963年1~5月)
在1963年1月15日至21日举行的东德社会主义统一党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在为苏联的观点进行辩护时,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他呼吁“停止共产 党之间的攻击”,并以立即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将导致分裂的危险为借口而反对立即召开这一会议。中国代表伍修权欢迎停止互相攻击这个建议,但支持早日召开世 界共产党会议。
但伍修权的讲话被“呸”声所数次淹没,而南斯拉夫代表的发言则受到了热烈的鼓掌欢迎。
1963年2月21日,苏共中央在给中国共产党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对“正在动摇兄弟党的团结的公开的持久的激烈争论”的关心,并建议召开一个两党代表会议,为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作准备。在答复苏联的信件之前,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他的对手的攻击。
1963年2月27日《人民日报》①批评了苏联党第二十次(①原文误著为1963年2月26日——译者注。)
代表大会,宣称它“有它的积极方面,也有它的消极方面”。
文章认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分歧的公开化,起源于1959年9月的戴维营会谈和塔斯社对印度边界争执的声明,“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一个资 本主义国家的武装挑衅的时候,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但不指责发动武装挑衅的反动派,反而指责自己的兄弟国家,这在历史上倒真的是第一次。”“某些同志”攻 击中国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诬蔑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领导方面实行‘冒险主义’的政策”。布加勒斯特会议以后,“一些同志”对中国 “施加经济和政治的压力”,“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了”“几百个”“兄弟国家之间的协定和合同”。
《人民日报》继续指出,苏联不顾中国和解的尝试,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并且干涉阿尔巴尼亚的内政。一种“无原则的妥协”,在古巴问题上起了 作用,“一个兄弟社会主义国家”“不但在政治上支持尼赫鲁政府的反华政策,而且以军事物资供应尼赫鲁政府”。对中国党的攻击在东德党(德国统一社会党)代 表大会上达到了高峰,这次代表大会造成了“严重的分裂的危险”。文章结束时说,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的必要先决条件,应把停止对中国党和阿尔巴尼亚党的攻击 与把南斯拉夫人定罪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叛徒”连在一起。
1963年2月28日至3月3日,《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了一篇十万字的题为《再论陶里亚蒂同志与我们的分歧》的文章,文章嘲笑苏联领导人害怕在苏联报 刊上发表中国的文章和干扰北京的无线电广播。文章指责陶里亚蒂的“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特别是指责他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赞成 议会方法。
1963年3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答复苏联党的信件时,重复了1962年4月7日信中提出的建议,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保留对公开攻击答复的权力时,将停止攻击。3月30日,苏联党答复,建议会议可以在当年晚些时候在莫斯科召开。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在语调上是调和的,它谴责了“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分裂活动”,但是指出,苏联党2月份就提出与他们开始讨论,而且现在仍然准 备这样做。关于南斯拉夫,信中声明,“我们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同它的关系上,我们争取南斯拉夫同社会主义大家庭接近,这是符合各兄弟党的联合世 界上一切反帝力量的路线的。我们还考虑到最近在南斯拉夫的经济上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一定的良好趋向。与此同时,苏共也看到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 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并且认为必须把这一点直接了当地告诉南斯拉夫同志。”在呼吁停止攻击时,信中指出,“我们可以讲出不少东西,来保卫苏共 的列宁主义路线,保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方针,答复中国报刊最近所发表的文章中毫无根据的攻击。现在我们之所以不这样做,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叫共产主 义运动的敌人感到高兴……”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五条建议
(1963年6月)
1963年6月1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3月30日来信的6万字复信,复信于次日被送往莫斯科,并立即在《人 民日报》上发表了出来。这封信提出了在莫斯科会谈中进行讨论的二十五条建议,它是已经发表的中国方面情况的最充分的声明,虽然信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赫鲁晓 夫和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名字,而只是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有些人”,但是,它却包含了对1956年以来赫鲁晓夫的政策和理论的全面的控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信中陈述的二十五条建议,概述如下:
(1)“几年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队伍中,确实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中心的问题是;……承认不承认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民还要进行革命的问题,承认不承认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还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问题……
(2)“1957年宣言和1960年声明的革命原则……可以总结如下:……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的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逐步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阶级的新世界……
(3)“如果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片面地归结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那就是违反1957年宣言和1960年声明的革命原则……
(4)“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垄断资本集团同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
(5)“……以下的错误观点应当受到批判:1.抹煞社会主义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的阶级内容……;2.只承认社会主义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3.认为……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需要经过本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就可以解决;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不需要经过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就可以解决;4. 否认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矛盾的发展必然要引起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紧张斗争的新局面,认为经过‘各大垄断资本之间达成国际协定’,就能调和甚至消除帝国主 义各国之间的矛盾;(5)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世界体系的矛盾会在‘经济竞赛’中自然地消失,……出现什么‘没有战争的世界’、‘全面合作’的新 世界……
(6)“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这个阵营是由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古巴、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这十三个国家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坚决维护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这就成为每一个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试金石。(十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和古巴,而不是南斯拉夫,“由十三个国家组成的一个社会主义阵 营”这种说法,最近才开始使用;1961年12月《人民日报》提到“十二个兄弟党”,当时,古巴还没有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作者注)
“如果有人……不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反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制造紧张局势,制造分裂,甚至追随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的政策,力图取消社会主义阵 营,或者援助资本主义国家来攻击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那就是背叛整个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一段显然针对的是苏联,尤其针对的是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 助。——作者注)
“如果有人跟在别人后面,不是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实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是维护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和政策……那就是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7)“1960年声明指出:
……‘侵略和战争的主要力量是美帝国主义’。……不分敌我友,把各国人民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寄托在同美帝国主义的合作上面,这是要把人们引入迷途……
(8)“现在,国际共产主义的队伍中,有人竟然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采取消极、鄙视和否定的态度。……对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采取什么态度,是区别革命和不革命的重要标志……(9)“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被压迫人民,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迫切任务。……这些地区不愿意 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是极其广泛的,不仅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也包括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包括一部分爱国的王公贵族。……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必须……组织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一战线。……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坚持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和 革命人民需要学会各种各样的斗争方式,包括武装斗争的方式在内。……无产阶级政党对于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倾向,实行联合的政策,对于他们同帝国主 义、封建势力妥协和勾结的反动倾向,实行斗争的政策……
(10)“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必须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应当利用和可能利用议会斗争和它合法斗争形式的时候 拒绝利用,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变成为议会迷和合法主义者,把斗争限制在资产阶级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就必然导致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一走历史条件下曾经提出过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但是,正如列宁所说,革命和平发展的机会,是‘革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机 会’。事实上,岂今为止,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过从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先例。……无产阶级政党绝不能把自己的思想、革命方针和全部工作建筑在帝国主 义和反动派愿意接受和平变革的估计上面……
(12)“如果党的领导集团采取不革命的路线,使党变成改良主义的政党,那么,党内和党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会代替他们在革命中的地位,起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现在自称为从列宁之后对革命路线作了最大创造性贡献的一些人,自称是唯一正确的一些人,……他们有一个真正的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没有,这些都是很令人怀疑的……
(13)“有些人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和平竞赛的作用,企图用和平竞赛来代替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他们的说教,似 乎帝国主义会在这种和平竞赛中自然而然地垮台,而一切被压迫和被压迫民族只要安安静静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就行了。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又有什么相同之 处呢?
“有些人还制造一种奇谈怪论,说什么中国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动战争’,要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推行社会主义。这种奇谈怪论,正如 1960年声明所说,不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制造的诽谤。这些人重复这种诽谤的目的,说穿了,那就是为了掩饰他们自己反对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 命,也反对别人支持这种革命。
(14)“有人说,没有战争,革命也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说的是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那么,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反对革命战争,反对革命。如果说的是世界战争,那么,这显然是无的放矢。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虽然曾经根据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说明过世界战争不可避免地引起革命的这种事实,但是,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主张革命非经过世界大战不可, 也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主张。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把消灭战争当做自己的理想,相信战争是能够消灭的。但是,怎样才能消灭战争呢?……现在,有人竟然认为在帝国主义制度和人剥削人的 制度还存在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全面彻底裁军’,实现‘没有军队,没有武器,没有战争的世界’。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把全面彻底裁军当做争取世界和平的根本道路,散布帝国主义会自动放下武器的幻想,借口裁军来取消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那就是蓄意欺骗世界人民,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效劳。……
世界和平只能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得来的,而不能是向帝国主义乞求得来……
(15)“全面禁止核武器,完全销毁核武器,是保卫世界和平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为此尽最大的努力。……
(不过),帝国主义者如果被迫接受禁止核武器协定,绝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博爱’,而只是由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压力和他们本身的利害关系……
“核武器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当代世界的各种基本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阶级斗争的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本性。
“因此不能说,由于核武器的出现,社会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已经消失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已经过时了……
(16)“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平共处,是列宁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一直坚持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政策,并且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者。
“可是,几年以来,有些人忽然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政策算成是自己的‘伟大发现’,自认为对这一政策的解释有垄断权。他们把‘和平共处’当作是包罗万 象的、不可思议的天书,把世界各国人民的一切斗争成就,一切功劳,都记载在这本天书上面。他们还把一切不同意他们这样歪曲列宁意见的人,都说成是和平共处 的反对者……
“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应当把和平共处引伸到被压迫民族与压迫民族、被压迫国家与压迫国家、被压迫阶 级与压迫阶级的关系方面,不应当把和平共处说成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内容,更不应当说什么和平共处是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总路线,在我们看来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即: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下,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在 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支援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这三项内容,是互 相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
(17)“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以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阶级斗争的继续仍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否认无产阶级专政时期中的阶级斗争,否认在经济战线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彻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18)“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存在。如果在半路上宣布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必要的,……那就会引出极严重的后果,更谈不上什么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
“可以不可以用什么‘全民国家’来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呢?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而是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一个根本问 题。……把社会主义国家叫做‘全民国家’,这是不是要用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呢?是不是要用具有另一种性质的国家来代替无产 阶级专政的国家呢?……
(19)“可以不可以用什么‘全民的党’来代替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党呢?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一个国家的党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一个根本问题。……
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的时期,如果半路上宣布无产阶级的政党已经成为什么‘全民的党’,否认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那会怎么样呢?……
那岂不是在组织上、精神上解除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武装,等于为资本主义复辟效劳?……
(20)“几年以来,有些人违反列宁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完整学说,提出所谓‘反对个人迷信’,是错误的,有害的。……提出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实际是把领袖与群众对立起来,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统一领导,涣散党的战斗力,瓦解党的队伍……
“有些人大肆进行所谓‘反对个人迷信’,而在实际上竭力丑化无产阶级政党,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却大肆渲染某些个人的作用,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把一切功绩归于自己。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借口所谓的‘反对个人迷信’,粗暴地干涉其他兄弟党和兄弟国家的内政,强行改变别的兄弟党的领导,以便把自己的错误路线强加给别的兄弟党。这种做法,不是大国沙文主义、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不是颠覆活动,又是什么呢?……
(21)“……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论大国或小国,经济发达或不发达,必须把相互关系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主要地应依靠自力更生……
“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只从本国的局部的利益出发,片面地要求别的兄弟国家服从自己的需要,并且借口反对所谓‘单干’、所谓‘民族主义’,来反 对别的兄弟国家执行自力更生为主的建设方针,反对别的兄弟国家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甚至对别的兄弟国家施加经济压力,那就是真正的民族利己主义的 表现……
“如果把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损人利己的做法搬到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来,甚至认为垄断资本集团为了争夺市场、瓜分利润而建立的所谓‘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市场’,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互助合作的榜样,那更是极其荒谬的。
(这一段明显地涉及到在同年2月的经互会上所出现的苏联与罗马尼亚的分歧。当时,罗马尼亚的代表反对苏联所提出的包含有打乱罗马尼亚工业发展方案的经济协作计划。——作者注)
(22)“如果承认兄弟党关系中的独立和平等的原则,那就不能允许把自己置身于其他兄弟党之上,不能允许干涉兄弟党的内部事务,不能允许在兄弟党关系中实行家长制。
“如果承认兄弟党关系中没有‘上级’和‘下级’之分,那就不允许把自己的纲领、决议、路线当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纲领’,强加给别的兄弟党。
“如果承认兄弟党关系中的协商一致的原则,那就不应当强调什么‘谁是多数,谁是少数’,依恃所谓多数来强制虯E行自己的错误路线,实行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政策。
“如果同意兄弟党之间的分歧应当通过内部协商的途径来解决,那就不应当利用自己的和别人的党代表大会、领导人的讲话、通过决议和声明的方式,公开指名道姓地攻击别的兄弟党,更不应当把兄弟党之间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
“目前,在兄弟党、兄弟国家关系中,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兄弟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这是一回事;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集团,这是另一回事。绝不能把这两个根本不同性质的问题相提并论。
“你们在来信中,一方面表示‘不放弃关于苏共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的想法’,一方面又继续攻击阿尔巴尼至同志采取‘分裂主义’。这显然是自相矛盾,无助于苏阿关系问题的解决的。
“究竟是谁在苏阿关系方面采取了分裂的行动?究竟是谁把苏阿两党之间的思想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究竟是谁把苏阿两党、两国的分歧分开暴露在别人面前?究竟是谁公开号召改变阿尔巴尼亚党和国家的领导?所有这些问题,那是明明白白地摆在全世界面前的……
“我们再一次真诚地希望,苏共领导同志能够遵循兄弟党、兄弟国家关系的准则,主动寻求改善苏阿关系的有效途径……
“苏共同志在来信中声明,‘苏共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采取任何一个步骤,来在我国各族人民当中播下对兄弟的中国人民以及其他国家人民的恶感’。我们不 愿意在这里追述过去许多不愉快的事实,但愿苏共同志能够在今后的行动中恪守这个声明。几年来,虽然我们面临一系列违反兄弟党、兄弟国家准则的严重事 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23)“现在有人企图把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集团引进社会主义大家庭和国际共产主义队伍中来,公然撕毁1960年兄弟党会议的一致协议,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几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了(莫斯科)宣言和声明所作的关于修正主义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可是,有些人公然说什么主要危险不是修正主义,而是教条主义,或者说什么教条主义的危险不小于修正主义,……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不能拿原则去做交易,忽而赞成这个,忽而赞成那个,忽而主张这样,忽而主张那样……
“一方面,必须时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犯右倾机会主义或修正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必须经常从实际生活出发,……独立 地制定和实行符合本国情况的政策和策略。如果不这样做,机械地抄袭别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盲目地接受别人强加的意志,不加分析地把别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决 议当作自己的路线,那就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现在,有些人正是违背了(宣言早已肯定的)这个基本原则。……借口什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抛 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他们又把主观臆造出来的脱离实际……的药方,说成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而强迫别人无条件地加以接受。当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许多严重现象,正是这样发生的……
(24)“如果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党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党;如果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而是修正主义的党;……
如果不是自己能够思索,……而只是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照抄外国经验,跟着外国某些人的指挥棒团团打转,那就是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样样都有,成为一个大杂烩,而单单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性的党,这样的党,就绝不可能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25)“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公开论战,是某些兄弟党的领导人挑起来的,是强加在我们身上的。
“公开论战既然被挑动起来,那么,这种争论,就只能在各兄弟党的平等基础上进行,……只能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某些党的领导人既然自己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攻击其他兄弟党,那么,为什么不把其他兄弟党答辩的文章在自己的报刊上公开发表出来呢?
“最近一个时其,中国共产党遭到了最荒唐的攻击。……
我们把这些攻击我们的文章和言论,在我们的报纸上发表了。
……我们从1962年12月15日到1963年3月8日,一共写了七篇文章回答攻击者。……你们在3月30日的来信的未尾,指责中国报刊对苏共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攻击’,大概就是指的这些文章。把我们回答攻击者的文章叫做‘攻击’,这完全是颠倒是非。
“既然你们把我们的文章说得是‘毫无根据’,是那么坏,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象我们发表你们的文章那样,也把我们的这七篇所谓‘毫无根据的攻击’的文 章,统统发表出来,让全体苏联同志、全体苏联人民去思考,去判断谁是谁非呢?当然,你们也尽可以逐条驳斥这些你们认为是‘毫无根据的攻击’的义章。
“你们说我们的文章‘毫无根据’,说我们的论点是错误的,可是,又不如实地把我们的真正论点告诉苏联人民。这种做法,总不能说是对待兄弟党之间讨论问 题,对待真理,对待群众的严肃态度吧……”这封信最后指出“还有一些共同有关的问题,例如,批判斯大林问题,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 会提出的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若干重大原则性问题,等等,我们也希望在(莫斯科)会谈时坦率地交换意见。”
第四章 论战的加剧(下)
——————————————————————————–
(1962年~1963年)
中国使馆官员被苏联驱逐
(1963年6月)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于1963年6月18日开幕。当天,苏共中央委员会宣布,由于中共中央的信件对苏联“毫无根据的攻击”,因此, “目前”在苏联将不予以发表,其他共产党要求:“作出公开的答复,这会使论战进一步加剧。”6月21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公报驳回了中国共产党 对苏联共产党、对二十次、二十一次、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对苏联共产党纲领的“没有根据的、诽谤性的”攻击。
1963年6月27日,苏联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召回在苏联散发中共中央复信的复制本的三名中国使馆官员。但这一要求被中国外交部说成是“毫无理由的和不 友好的。”苏联外交部7月14日的声明说,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置苏联外交部的两次抗议于不顾,在莫斯科和苏联其它城市散发了大量用俄文印刷的中共中央6月 14日的信件。中国于7月5日发表的一个照会对这一驱逐提出了抗议,坚持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驻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正式机构及全体人员散发自己的政 府和党已经发表的文件是完全正常的。”
中苏两党莫斯科会谈
(1963年7月)
1963年7月5日,中苏两党的会谈于莫斯科在绝密的条件下开始举行,邓小平、彭真和伍修权代表中国共产党,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尤·安德罗波 夫、鲍里斯·波诺马寥夫、列昂尼德·萨丘科夫、斯捷潘·契尔沃年科(苏联驻北京大使)代表苏联党。会谈于7月20日结束,没有正式达成协议;次日发表的公 报说,根据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已经决定“双方代表团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再过一些时候,继续举行会谈。继续会谈的地点和时间将由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另行商 定”。
苏共对“二十五条”的答复
(1963年7月)
7月14日,《真理报》发表了中共中央6月14日的信件和苏共中央一万八千字的复信。
苏共中央的复信采取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的形式。这封信谴责了中国领导人正准备在核战争中牺牲数以亿计的生 命;谴责中国领导人拥护恢复斯大林的领导方法和在一些共产党内组织破坏活动;这封信暗示,中国领导人被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所激励,而不是被共产主义的原则 所激励。苏共中央的复信概述如下:
引言。“中共领导人的公然的不友好行动,他们要加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论战的顽固企图,对我们党的立场的明显歪曲,对我们暂时不发表的动机的不正确 的解释,促使我们发表中共中央1963年6月14日的信件,并对这一文件作出评价。读到中共中央信件的每个人,都会在关于一致和团结的响亮词句后面看到对 我们党和苏维埃国家不友好的和诽谤性的攻击……
“还有什么对苏联和苏共直接的和隐蔽的指责没有包含在这信件中呢?信件的作者竟然说出了‘背叛整个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离开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些对共产党人来说是不体面的和侮辱性的谰言,暗示‘在帝国主义面前胆怯’、‘历史的倒退’,甚至说,‘在组织上,精神上解 除了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武装’等于在我国‘为资本主义复辟效劳’。……”关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谈到中国领导人“最近企图贬低苏联援助的意义”时, 信中回忆说,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198个工业企业和其它项目;建立了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等新的工业部门;向中国提供了1400多份大型企业的设计资料; 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中国专家和工人。而且现在苏联还正在对中国的88个工业企业和项目给予技术援助。
关于论战的展开。信中说,在1960年莫斯科会议上,当绝大多数共产党拒绝了中共的观点时,中国代表团“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特殊观点,只是在出现了它会 完全孤立的威胁的时候,它才签署了声明”。此后不久,他们就“利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作为传声筒”,重新开始宣传自己的方针。后来旨在改善两国关系的 一系列呼吁没有得到北京的响应。
信中声称,中国领导人通过缩减中国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把各兄弟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到国际关系中。“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中国同苏联的贸易额在最近三年里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成套设备的提供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从1961年年底起,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开始公开要求把苏联代表和欧洲各国共产党的代表排除出亚非会议。
关于战争与和平。苏共中央的信说,“(中共中央的)这封信的许多论点乍一看来,可能令人不解;中国同志究竟在同谁争论?例如,难道有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或者不认为进行反帝斗争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是自己职责的共产党人吗?
……第一,中国同志……把苏共和其他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从未表达过以及同他们格格不入的观点硬加在他们身上;第二,他们竭力用口头承认从共产主义运动文件中拿出来的公式和方针的办法来把自己的错误观点(和不正确立场)伪装起来……
“而事实上,争论的中心是涉及到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作用和发展的问题,这就是反对‘个人迷信’的思想和实践问题,这就是世界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在宣言和声明中,都把争取和平与防止世界热核灾难的斗争作为头等任务向共产党人提了出来。
……虽然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变,发生战争的危险性没有消除,但是在当前的条件下,以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为主要支柱的和平力量,可以通过联合努力来防止新的世界战争……
“(在本世纪中叶)所制成的火箭——核武器……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共产党人有权无视这种危险码?我们应不应该把关于热核战争的后果的全部真实情况 告诉人民呢?我们认为,毫无疑问是应该的。这不可能象中国同志说的那样对群众起‘麻痹’作用。相反地,关于现代战争的真实情况正在把群众的意志和精力动员 起来为争取和平,反对……帝国主义而斗争……
“中共领导采取的立场是怎样呢?它宣称这样一些论点:
只要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消灭不了战争,和平共处是幻想,它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总原则;争取和平的斗争妨碍革命斗争,这些论点能够表明什么 呢?……他们不相信有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对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估计不足,对帝国主义力量估计过高,实际上是忽视动员人民群众同战争危险进行斗 争……”关于热核战争。“中国同志显然对热核的全部危险性估计不足。他们断言,‘原子弹是纸老虎’,它‘并不可怕’。他们说,主要的是尽快消灭帝国主义, 至于通过什么途径,以怎样的损失来达到这一点,似乎是次要问题。试问,对谁来说是次要的呢?是对一但爆发热核战争时便注定要遭到死亡的亿万人呢?还是对这 种战争的最初几小时就会从地球上消灭的国家?
“某些负责的中国领导人也说过在战争中牺牲数以亿计的人的可能性”。(这句话指的是毛泽东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发表的声明——作者注)“在中共中 央赞同的《列宁主义万岁》的小册子里断言,‘胜利的人民,他们在帝国主义死亡的废墟上,将会以极其迅速的步伐,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高千百倍的文明,创造 起自己真正美好的将来’。试问中国同志:
他们是否明白,世界火箭——核战争会留下什么样的‘废墟’?……他们直截了当地说,‘在帝国主义死亡的废墟上’,换言之,由于发动战争的结果,‘将创造起美好的将来’。如果同意这样做,那么,和平共处原则……的确用不着了……
“我们自己在制造热核武器,并生产了足够数量的热核武器。我们对它的破坏力非常清楚。
如果帝国主义对我们发动战争,那么我们就毫不踌躇地对侵略者使用这种可怕的武器。
但是,如果别人不进攻我们,我们不会首先使用这种武器……
“请问建议把‘美好的将来’建筑在毁灭于热核战争中的旧世界的废墟上的中国同志:他们有没有就这个问题同帝国主义统治着的那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商量过?……原子弹不会辩别帝国主义者在什么地方,而劳动人民又在什么地方……
“中国同志对问题的这种提法会使人产生理所当然的怀疑。这里已经不是用阶级的态度来看待消灭资本主义的斗争,而是怀有某种完全另外的目的。
如果在旧世界的废墟上,既埋葬剥削者,又埋葬被剥削者,那么将由谁来建设‘美好的将来’呢?在这方面不能不注意到,中国同志不是采取表现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一口号中的阶级的、国际主义的态度,而是顽固地宣传没有阶级内容的‘东风压倒西风’的口号”。
关于古巴危机。信中继续说:“中国同志断言,在加勒比海危机期间,我们把火箭运到古巴是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而后来我们从古巴运走火箭则是向美帝国主义‘投降’。
这种断言是根本违背事实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拥有确凿的材料说明,美帝国主义对古巴的武装侵略眼看就要开始。……从保卫古巴革 命的必要性出发,苏联政府和古巴政府商定在古巴设置火箭。……苏联和古巴方面的这种坚决措施引起了美帝国主义者的震动,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一旦他 们对古巴进行军事入侵,他们中国的领土就会受到毁灭性的回击。
“由于问题不单单地是美国和古巴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最大的核国家的冲突,加勒比海地区的危机会由局部性的变为世界性的,产生了世界热核战争的实际威 胁。在当时的局势中有两条出路:受‘狂人’……的支配而走上发动世界热核战争的道路;或者,利用形势所造成的可能性,采取一切措施,以便就和平解决所产生 的危机达成协议,不许对古巴共和国进行侵略。大家知道,我们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为交换美国政府作出不入侵古巴……的保证而达成的撤出火箭武器的协议……使得有可能粉碎准备蛮干的美帝国主义极端冒险分子的阴谋……
“中国同志认为我们关于肯尼迪政府在古巴危机过程中也表现了一定的明智和现实态度的说法是‘为帝国主义涂脂抹粉’。难道他们认为,一切资产阶级政府在 所有事情上都丧失了任何明智吗?……中国同志力图证明,帝国主义者是绝对信不得的,他们一定要欺骗人的。但这里的问题完全不是信不信,而是清醒的估计。加 勒比海危机消除至今已有八次,美国政府仍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没有对古巴的国境进行任何入侵。我们也作出了从古巴运走火箭的保证,并履行它。但是也不能忘 记,我们还对古巴人民作出过保证:如果美帝国主义者食言而入侵古巴领土,我们就会要进一步援助古巴人民……
“中国领导人究竟为什么不满意呢?也许是防止了对古巴的入侵和制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这点使他们不满吧?
关于裁军问题。“中共领导的真正立场,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它极其低估,甚至故意无视争取裁军的斗争”,苏共中央的信中继续说。“中国同志千方百计地证明,似乎只有社会主义在地球上彻底胜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全面裁军。当世界被军备竞赛压得透不过起来……
时,马克思主义者是否应当袖手等待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呢?……他们可以无休止地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把这种观点冒充为自己‘革命性’的表现。但是,实际上,这种态度只反映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害怕帝国主义……
关于和平共处。“中共中央在6月14日的信中指责各共产党,说它们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引伸到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劳动 人民群众和帝国主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这是(一种)……真正骇人听闻的臆造和诽谤。……当我们谈到和平共处原则时,我们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国家关系而言。和平共处原则当然绝对不能引伸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中……
关于个人迷信和无产阶级专政。
“中共领导人扮演了个人迷信维护者和斯大林错误思想的传播者的角色。他们企图把个人迷信时期盛行的那些制度、意识形态和道德以及领导的方式方法强加给 其他党”。信中接着引用了毛泽东、刘少奇和邓小平在1956年完全赞同苏共二十大包括对‘个人迷信’的指责的决议所发表的那些声明,并且说“他们对我们党 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评价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谈到“恢复党内生活中的列宁主义原则和准则”时,信中说:“在个人迷信时期毒化人民生活的恐俱、怀疑和傍徨的气氛已经永远消失了……请问一问那些父母 在个人迷信时期成了镇压的受害者的人,承认他们的父母兄弟是正直的人,他们自己并不是我们社会的变节者,……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苏联人听到中国同志企图辱骂苏共纲领,感到吃惊和荒诞。”信中继续说。“中共领导人针对我们党宣布为人民争取美好生活是自己的任务时,暗示苏联社会 的有某种‘资产阶级化’和‘脱化’。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人民穿草鞋和喝大锅清水汤,这就是共产主义,而如果劳动者生活得好和希望明天生活得更好,这仿佛 就是资本主义复辟……
关于革命斗争的方法。分歧中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的道路和方法问题。在中国同志的描绘中,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看 来是这样:他们自己为一方主张世界革命,而另一方——苏共和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则忘记了革命,甚至害怕革命。它们不关心革命斗争,反而去关心那些与 真正革命者不相称的东西:和平、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这些国家人民福利的提高,争取资本主义各国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的斗争……
“列宁教导说:‘我们主要是用我们的经济政策去影响国际革命’。……但是,有些同志却认定列宁是不正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不相信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 在经济竞赛中战胜资本主义吗?或者这是这样一些人的立场,他们一碰到了社会主义建改中的困难就灰心失望,看不到有可能用自己的经济成就,……对国际革命运 动施加主要影响?这些人想通过另一些在他们看来更为便利的途径来更快地实现革命。但是,胜利了的革命能够以人民的劳动,并且只能够以人民的劳动来巩固和发 展自己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同志高傲地和侮辱性地指责法国、意大利、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说他们不折不扣地是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是‘议会迷’,甚至说它们陷入了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是:这些共产党没有提出立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虽然中国领导人也应当解释,没有革命形势,是不能这样 干的……
“在不同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的问题上,中国同志也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有分歧。……中国同志把(是否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地方)
都承认武装起义看作是衡量革命性的基本标准。因而中国同志实际上否认了利用和平方式进行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的可能性,然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说,共产党人应当掌握革命的阶级斗争的一切形式——暴力的和非暴力的形式”。
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信中继续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国际工人阶级的斗争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联系问题……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当代的伟大力量。它们之间的正确的相互关系是战胜帝国主义的主要条件之一。
“中国同志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从他们的新理论中可以看出,根据这种理论,我们时代的基本矛盾竟然不是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是民族解 放运动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同志看来,反帝斗争的决定性力量不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不是国际工人阶级的斗争,而仍然是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同志这样做,看来是想用最轻易的办法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当中赢得声望。然而,但愿这种理论谁也欺骗不了。这种理论的实际意义,不管中国理论家愿不愿意,在于使民族解放运动孤立于国际工人阶级及其产物——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之外。……中国同志竟想纠正列宁的思想,证明似乎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小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爱国的王公贵族’应当是 全世界反帝斗争中的领导……”“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解释中共领导在现代一些根本问题上的不正确方针?或者是,中国同志同实际现实完全脱节,用教条主 义的,学究式的态度对待战争、和平和革命问题,而不理解现时代的具体条件。或者是,在中国同志掀起的关于‘世界革命’的大肆宣嚷的后面藏着同革命毫无共同 点的其他目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指责中国人“旨在破坏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实际活动”时,信中说,在最近 三年里,中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下降了一半以上,由于中国破坏协定,使其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损失。信中继续说:“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见中共中央6月14日信件中的第22条——作者注)这一公式下掩盖着建立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这一概念,对这种经济来说,同其他国家的经济 联系仅限于贸易。中国同志力图把这种态度强加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政策不能把它看成别的,只能看成是破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的企图……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信中还指责中国领导“策划和支持各国共产党的各种变节者的反党集团”,这些反党集团有比利时、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意 大利,印度和锡兰等国的共产党。信中说,“第四国际”的托洛茨基分子企图利用中国党的立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领导人用许多种语言发表文章,辱骂性地攻 击苏联、法国、意大利、印度和美国等国的共产党,“企图要其他兄弟党从属于自己的影响和控制”。
关于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问题。信中说,中国领导人“尽力利用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作为自己的传声筒”,并且“把他们推上了公开反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的道路”。
信中否认了中国关于南斯拉夫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观点,并引用了1955年《人民日报》的一句话:“南斯拉夫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 就”。苏共中央的信问道:“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如此急剧地改变了自己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立场呢?他们把这看作是他们认为有利的借口,用来污蔑苏共和其他马克 思列宁主义政党的政策,此外很难作别的解释。”
信中继续说:“在苏共与南共联盟之间在若干原则性的意识形态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分歧。但是,象中国领导人所做的那样,根据这一点便把南斯拉夫‘革除’出 社会主义,是不正确的。……现在世界上有十四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掌国家领导权的兄弟党所遇到的问题,范围日益扩大,而且每一个兄弟党都在不同条件下工 作。在这种情况下,各兄弟党对解决这些或那些问题可能出现不同的态度,这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我们仿效中国领导人的榜样,那么,由于我们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袖们的严重分歧,我们不是早就该宣布阿尔巴尼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但这是对解决问题的不正确的、主观主义的态度。尽管同阿尔巴尼亚领导有分歧,苏联共产党人认为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从自己开始采取措施,不使阿尔巴尼亚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
中国对苏联声明的评论
(1963年7月)
1963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发言人对苏共中央7月14日的信第一次进行了公开的评论。他说,苏共中央信件的内容“是不符合事 实的,它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这位发言人的声明,语调具有讽刺意味,声明宣布中共中央已经决定再一次发表其6月14日的复信,同时发表苏共中央的复 信,并且还要用多种语言广播这两份文件。他说:“我们广播苏共中央7月14日的公开信则只有一个理由,即这是一篇奇文。中国人有过两句诗: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劝告尽可能多的人来学习苏共中央的这封信,因为它是“一篇绝妙的反面材料”。
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苏共中央信件的全文,并附有一篇编者按,断言“这封信采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绝对不能允许的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方法”。《人民日报》指责苏共领导人“恶意地指责所谓‘中国的好战态度’特别是攻击毛泽东同志”。
苏共中央的信件指责中国领导人完全改变了原来对苏共二十大决议的态度,为了答复这封信,《人民日报》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全盘肯定”苏共二十 大。《人民日报》继续指出:“对苏共借口反对个人迷信全盘否定斯大林,而片面强调和平过渡,我们从来没有同意过。……我们一再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 同样的,关于和平过渡问题,中共中央也多次向苏共中央提出了我们不同的意见。……但是,当时为了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为了照顾苏共和苏联的威信, 我们在斯大林问题与和平过渡问题上没有公开批评过苏共领导人”。
为了答复苏共中央关于中国已经把思想意识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的断言,《人民日报》指出,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给中国的经济、国防、科学研究工 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困难和损失,成为中苏经济贸易联系减缩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受害者。苏共中央在公开信中反而责怪中国缩减了中苏经济贸易联系,把思想意识 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颠倒是非竟然达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吃惊”。
中国对禁止核试验协定条约的谴责
(1963年7月)
196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措词激烈的声明,谴责7月25日苏联、美国在莫斯科草签的部分禁止核试验协定条约为“肮脏的骗局”。
声明说,这个条约“与爱好和平人们的愿望完全相反”,它没有阻止美国进行“核讹诈和核扩散”的政策,并且表明了一种美国、苏联和英国保留自己的“核垄 断”的企图。条约的范围不包括地下试验,这被看作是有利于“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展核武器”。苏联政府被指责为“心甘情愿地听任美帝国主义夺取军事优势,” “出卖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人民”,包括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联合战争力量反对和平力量”。中国声明宣称,世界人民需要真和平,而不“假”和平,条约映 出了“帝国主义侵略成性的丑恶面目”。
1963年8月2日,周恩来向各国元首发了一封信,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讨论“彻底、全面、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问题。
除阿尔巴尼亚外,接受这个建议的国家仅仅有:北朝鲜和北越(当时,这两个国家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争论上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以及巴基斯坦。
近年来,这些国家采取了与中国保持亲密友好的政策。
刘少奇在1963年9月18日讲话中,把原子弹说成是“纸老虎”。谈到“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新型武器”时,他断言,“在现代修正主义者看来,……活着就是一切。活命哲学代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苏联政府为了答复中国政府7月31日的声明。于1963年8月3日发表一个长篇声明。苏联政府把中国声明说成是“充满失望和悲观情绪”,它表达了自己 的诧异: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会发表这样一个声明。苏共对中国政府作出的“无耻的”断言起了强烈反应,把中国的态度说成是“实际上等于对鼓吹世界热核战 争和反对解决国际圆桌会议争论的问题的那些人的纵容”。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种“与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背道而驰”的态度,中国领导 人“把自己置于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大家庭,公开反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公开反对欧、亚、非、拉美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活动之中。
苏联1963年8月21日的一个声明坚持认为,中国领导人反对这个核禁试条约的真正动机,就是他们希望不惜任何代价得到他们自己的原子弹。9月1日,中国政府在答复中指责苏共把1957年有关核武器的秘密协定的细目传给了美国。
我是一个MBA,曾经任职财富五百大公司的物流经理,历任香港上市公司/美国上市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部门经理。做好面对任何事情的准备。为了替我老母亲复仇,为了我心爱的儿子能有成长的自由和尊严,为了我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我愿意面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我坐牢了,或者死了,我的良心就可以平静了。所以我买了六十万的人寿保险,足以让我儿子成长和自立了
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中苏关系内幕记实-彼德琼斯(2)2011-07-03 11:47:29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